考点跟踪训练20说明文阅读-掌门1对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测试题-掌门1对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掌门1对1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憎恶(zèng)琐屑(xiè)涎水(xián) B.诘问(jié)惦记(diàn) 胡同(tòng)C.哀悼(dào) 奔丧(sāng) 取缔(dì) D.颓唐(tuí) 糟糕(zāo)骷髅(kū)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A.蹋败和蔼烦躁噩耗B.仲胀惧惮尴尬呵斥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D.跋涉赋闲狼藉伎俩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触目伤怀(心,心中)人头济济(形容人多)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郁于中(聚集)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4.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③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搜集光景C.物色收集情景C.查询收集光景D.查询搜集情景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6.仿写画线的句子。
(3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二、阅读(其中(一)17分,(二)15分,(三)20分(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2届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掌门1对1

2012年惠安县初中学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掌门1对1(本卷共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走过70余年岁月的孔庙,园内绿意森森,传统建筑掩.映绿林间,格外能彰.显孔庙古意,颇适合亲子同游。
棂星门的门板不见门神像,却装有108枚凸出的门钉,象征天上108星宿.,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和一对蟠龙石柱,水车椟可见交趾.陶人物。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彰.显--重峦叠嶂.B.掩.映--偃.旗息鼓C.交趾.--不耻.下问D.星宿.--素.昧平生⑵下面括号中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孔庙.(“庙”形查“广”部,共有八画)B.颇.适合(“颇”是副词,意指“很,相当地”)C.棂.星门(“棂”是形声字,可组成“窗棂”。
)D.蟠.龙(“蟠”音查“F”部,意指“盘伏”)⑶请根据你所居地....的某处景观,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2分)上句:孔庙园掩映绿意间,下句:2.诗文默写。
(10分)⑴,往来无白丁。
⑵荡胸生层云,。
⑶水何澹澹,。
⑷,西北望,射天狼。
⑸,只缘身在最高层。
⑹几处早莺争暖树,?⑺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
3.按提示填空。
(任选三个人物作答,3分)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故乡》中的杨二嫂,是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的典型;《一厘米》中的陶影,是许多的模板;《小男孩》中的小男孩;是当今的缩影。
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探究题。
(6分)材料一: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材料二: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高三语文答案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掌门1对1

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掌门1对11.C2. A[就范:动词,听从支配和控制;屈服:动词,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
根据上下文语境美国是要伊朗依照《核不扩散条约》放弃核计划,故第一空选“就范”更精准。
遏制:动词,制止,控制;控制:动词,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根据语境“控制”和“野心”不能搭配,故第二空宜选“遏制”。
措施:名词,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态度:名词,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从语境看一般的“态度”已不能解决问题,故第三空应选“措施”。
] 3.B(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符合句意。
C项中“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不合句意,应为“络绎不绝”。
D“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也形容处事圆滑,善于投机);从语境可以看出,美国是想当头儿领导世界,宜改用“马首是瞻”。
)4.选D(A塑造理念动宾不搭配;B“这”指代“稀土”这种资源还是“中国已经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这个事实不清楚;C主语残缺。
)5.C.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
6.B(徒:这类人)7.C(A介词,因;介词,把。
B副词,加强语气;代词,自己。
C介词,被。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8.D(①、②肯定苏子美的文学才华,④、⑤肯定苏子美的文学追求,③不是评价苏子美,⑥是评价苏子美的为人)9.C(“在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一代文风得以彻底改变”于文无据)【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杜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
子美是杜家的女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
(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
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第3单元达标题掌门1对1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达标题-掌门1对1A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玄虚(xiàn)怀古伤今(伤害、诋毁)呻吟(yǐn)B.渺茫(miǎo)玄虚之至(极点)蔓延(mǎn)C.诓骗(kuāng)为民请命(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安逸(yì)D.堕(duò)落不然(这样)相形见绌(chǔ)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照上级布置,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对敌无情讽刺鞭苔、对人民赞颂呕歌、爱憎分明,正是杂文应该遵循的原则。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D.原来这帮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人是在混淆“中国人”的概念。
3.反驳的基本技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揭出对方谬论;二是怎样________;三是怎样________。
4.仿照例句,谈谈对加粗字的理解:例: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
①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
________①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________5.选择衔接恰当的项:通过对表面现象掩盖下的实质的层层剖析,真相大白,原来过帮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人是在混淆“中国人”的概念,揭开他们的西洋景,只不过是[ ]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B.中国的脊梁C.全体中国人D.想把自己装扮成“爱国英雄”,以掩盖其卖国求荣的嘴脸。
6.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朋友们认为很有必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不同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李铭提高认识。
(注意得体,不限字数)①用激励的语气:________②用规劝的语气:________③用批评的语气: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下文,完成7—14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019年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拓展提高训练-掌门1对1.doc

第三单元-掌门1对111.中国石拱桥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考点跟踪训练17品味语言-掌门1对1

考点跟踪训练17品味语言-掌门1对1一、(2011·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卫宣利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
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
你不用管,我自己去……”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
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
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
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
”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
”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
”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
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
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
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
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
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
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
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
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
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
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
考点跟踪训练21议论文阅读-掌门1对1

考点跟踪训练21议论文阅读-掌门1对1一、(2021·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
文化需要互相凝视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明晰,西方兴隆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
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
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他把作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互相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
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
那天论坛完毕时大家都舍不得分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完毕。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
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理解要多得多。
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
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互相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
国际社会对中国开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
中国应该向世界翻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一样,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16 说明文阅读(A卷)-掌门1对1

语文专项集训(十六)说明文阅读(A卷)-掌门1对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训练20说明文阅读-掌门1对1一、(2011·四川南充)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目。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选文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意近即可)3.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去。
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
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意近即可)4.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
5.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
二、(2011·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文题。
兰花的智慧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
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
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
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
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⑥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
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⑦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
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
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⑧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
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7.根据第②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8.“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④段至第⑦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9.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三、(2011·四川眉山)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目。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
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
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
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
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
有的年份,如......1986..1989........年至年只有....32..次。
..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1943...6.次,而....年则高达⑤……(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0.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波浪线的A、B、C中的________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