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修辞鉴赏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

修辞鉴赏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

修辞鉴赏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修辞鉴赏: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表达方式,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本文将通过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探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它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它可以使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使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形象感受。

例如,在短篇小说《荆棘鸟之歌》中,作者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比喻为荆棘鸟的歌声,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和内心的痛苦。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夸大或减少,以达到强调或渲染的效果。

它可以使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更具戏剧性和吸引力。

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以极致夸张的方式描绘了贾宝玉为了令黛玉高兴而在月亮上写下了“我爱你”这一情节,从而深化了角色之间的情感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矛盾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使其效果更加突出。

它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在诗歌《静夜思》中,李白将宁静的夜晚与行军的辛劳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四、拟人手法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达到更好地描绘和表达的效果。

它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例如,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作者将大海拟人为一位苛刻的裁判,通过大海的角色安排和行为描写,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困境。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表达力,使读者对文学作品更加有所感受。

例如,在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使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手法,使演讲段落更加有力且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更能够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共鸣。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常见提问形式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 方法?请具体说明。 请分析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题目一、请分析上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这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花千树、 星如雨都是指彩灯。这里形象地描写了元 夕灯市一片繁华热闹、异彩纷呈的世界.
修辞
3 赏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借代和对比)
手法

表 达 技 巧
艺术技巧 艺术手法
表现
手法
象征、扬抑、对面写法、赋比兴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细节描 写,白描;3对比,衬托(动静,哀乐, 虚实)4描写对象5描写顺序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 于景)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用典抒 情(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一:请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一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作者 将自己的感情比作滚滚东流的江水(步骤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浓厚,深远和绵绵 不绝。(步骤三)
【答题指津】 有关修辞手法的题,解答原则上分三步: ①明确属于何种修辞格, 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修辞所表达的内容; ③分析修辞所表达的积极作用(一般结合 作者情感)。 具体解答时必须依据题干的要求作答。 要回答好这类题,要求我们能辨识常见修 辞格,能分辨修辞所表达的内容,能熟悉 常见修辞所表达的作用。

文章写作手法二——修辞手法

文章写作手法二——修辞手法

语文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目录一、修辞手法简介 (2)二、修辞手法详解 (2)(一) 比喻 (2)1.1比喻的构成要素 (2)1.2比喻的功能和效果 (3)1.3常见的比喻类型 (3)(二) 拟人 (3)2.1拟人手法的构成要素 (3)2.2拟人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3)2.3常见的拟人手法 (4)(三) 排比 (4)3.1排比手法的构成要素 (4)3.2排比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4)3.3常见的排比形式 (4)(四) 夸张 (5)4.1夸张手法的构成要素 (5)4.2夸张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5)4.3常见的夸张手法 (5)(五) 反复 (6)5.1反复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 (6)5.2反复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6)5.3常见的反复修辞手法 (6)(六) 比较 (6)6.1比较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 (6)6.2比较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7)6.3常见的比较修辞手法 (7)(七) 讽刺 (7)7.1讽刺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 (7)7.2讽刺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7)7.3常见的讽刺形式 (8)(八) 反问 (8)7.4反问修辞手法的构成要素 (8)7.5反问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8)7.6常见的反问形式 (8)三、修辞手法误用的情况 (9)(一) 借喻与借代混淆 (9)(二) 比喻与比拟混淆 (9)(三) 设问与反问混淆 (9)(四) 对比与对偶混淆 (10)(五) 对偶与排比混淆 (10)一、修辞手法简介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段,旨在增强表达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通常包括各种修辞格和修辞方法,它们可以用于诗歌、散文、演讲、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常见于日常口语中。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反问;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还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夸张: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还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人:可以使情景交融,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比喻和夸张是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本文将探讨比喻和夸张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比喻的艺术效果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事物之间隐含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以此来达到表达和理解更深层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1.1 深化意义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体事物相联系,可以深化原文中的意义。

以《红楼梦》中的描述为例:“风挥着‘催春扇’,吹得雪花满天飞。

”这里的“催春扇”就是对风的比喻,通过比喻手法,使得原本平凡的风变得富有生动感和表现力,进而强调春天的到来在冬季的寒冷之中。

1.2 增强形象比喻可以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使得形象更加鲜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描述了郭靖的形象:“郭靖像是一根太子爷马鞭,腰间虽系着金山银山,却荡得起、摆得动。

”通过将郭靖与太子爷马鞭进行比喻,强调了郭靖虽然身负重担,但却能够轻灵地应对各种挑战,形象生动且富有力量感。

1.3 丰富语言比喻能够丰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形容,言辞之间充满了夸张和比喻的元素:“好大的斗篷,真似个飞天猪七窍怒哮。

足长十丈,这一脚下去,未曾撑破地球倒是要撑破小东天。

”通过夸张和比喻手法,孙悟空的形象生动活泼,使读者对其印象深刻,同时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二、夸张的艺术效果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放大和夸张,以此来达到强调和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常常被用来突出表达的情感、强调思想和营造戏剧性。

2.1 强调情感夸张可以在表达情感时加以强调,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例如,一位诗人在描述爱情时写道:“你是我生命中的阳光,照亮了我灰暗的世界。

”通过夸张手法,将爱情比喻为阳光,强调了其对生活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心中爱情的炽烈情感。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14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子:1.比喻(Metaphor):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比较,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子:她的笑容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拟人(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子: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朝霞的拥抱。

3.排比(Parallelism):将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子:她奋斗、她坚韧、她不屈,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

4.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提出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明确的回答,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5.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观点。

•例子:你以为我会放弃吗?6.夸张(Hyperbole):夸大事物或情感,以强调其重要性或产生幽默效果。

•例子:我等了整整一辈子。

7.反讽(Irony):通过语境表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观点,通常用于讽刺或幽默。

•例子:这真是个美好的天气,她说,当外面正下着大雨。

8.比较(Simile):通过使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例子:她的微笑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明亮。

9.借代(Metonymy):用一个与其相关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子:政府宣布新政策,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0.反复(Repetition):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或强调重要观点。

•例子:我们必须奋斗,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胜利。

11.借题发挥(Digression):在讨论一个主题时,突然离题,引入另一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

•例子:说到环保,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新建的图书馆。

修辞手法解析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艺术

修辞手法解析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艺术

修辞手法解析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艺术修辞手法解析: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艺术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激发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与剖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描述对象。

例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世界舞台,人生百态”,将世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舞台,生动地揭示了人们的多彩人生。

而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维和感情。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大地呼吸着”,“树叶低声细语”,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夸大事实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处理,以便更加引人注目。

例如,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夸张地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反语则是通过对事物的否定或相反描述,以制造一种矛盾的效果。

比如,王安忆在《长征》中写道:“飞起来的纸牌停住了,像天上的一颗颗五角星定停下去。

”通过对纸牌停住的描写,实际上强调了长征途中的艰难与不易。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是一种并列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的结构、词句或句型,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例如,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写道:“譬如天上的繁星,静静地,闪闪地,让人望而生畏。

”通过对繁星的排比描述,使得整个句子更加吸引人。

对偶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近的事物或观点,以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称或反差。

例如,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湖水永远占有月亮,而贫民就像太阳,只能在一天的有限时间里发光。

”通过对湖水与月亮、贫民与太阳进行对偶,营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四、诗意与意境诗意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优美之处,通过修辞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二: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周围的景物和自 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诗人的眼里,花儿因为 伤时而流眼泪,鸟儿,是为了离别而惊心飞鸣。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感叹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
▪ 【答题指津】 ▪ 有关修辞手法的题,解答原则上分三步

▪ ①明确属于何种修辞格, ▪ 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修辞所表达的内容;
▪ ③分析修辞所表达的积极作用(一般结合 作者情感)。
▪ 具体解答时必须依据题干的要求作答。
▪ 要回答好这类题,要求我们能辨识常见修 辞格,能分辨修辞所表达的内容,能熟悉
常见提问形式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 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在作者眼中岳阳 楼仿佛高耸入云,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 连榻,在天上“行杯”,这一手法渲染了一恍若 仙境的氛围,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3 赏 析 表 达 技 巧
艺术技巧 艺术手法
修辞 手法
表现
手法
表达 方式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借代和对比)
象征、扬抑、对面写法、赋比兴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细节描 写,白描;3对比,衬托(动静,哀乐, 虚实)4描写对象5描写顺序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 于景)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用典抒 情(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3
修辞

手法
析 表现
表 手法
达 艺术构思

(篇章结构)

艺术技巧 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
表达 方式
比喻、比拟、对偶、夸张、 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对比、借代
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象征、 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 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 情、以 哀景写乐情等。
作业
▪ 1比喻的定义 ▪ 举例: ▪ 比喻的作用: ▪ 2比拟、夸张、排比、 ▪ 对偶、反复、设问、 ▪ 反问、借代、对比
▪ 修辞手法 表 达 效 果
▪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使表情达意更形象生动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充满感情,表意丰富;语言 生动有趣,色彩显明,描写形象。人格化,丰富 情感,美化语言
▪ 设问吸引读者,启发思索,深入论证,掀起波 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强化情感
▪ 反问语气加强,语意加重,激发情感,烙深印 象。 加强语气,增强情感
▪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使语言简练、含蓄。以奇代凡,简练含蓄
▪ 夸张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创造 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对偶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句整齐,有节奏感 ,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句式整齐 ,富有节奏感
▪ 排比 说理,严密透彻;抒情,淋漓尽致;叙事 ,全面周到。一气呵成,文气贯通,结构紧凑, 文意贯通,语势强劲。使结构紧凑,加强气势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 奏。突出强调,加强节奏
▪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比喻朋友的分别;下片用“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比喻对朋友的思念,这个手法形象地表现 了作者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 方法?请具体说明。
▪ 请分析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题目一、请分析上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 答:这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花千树
、星如雨都是指彩灯。这里形象地描写了 元夕灯市一片繁华热闹、异彩纷呈的世界.
▪ (2005·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8分)
▪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说明。
▪ 答:
▪ 答:
▪ [参考答案]
▪ (1)①对偶
▪ ②“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 ”对“空啼”。
二、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 答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什么感情?
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敬亭 山人格化了,仿佛敬亭山也对作者充满了情 感,这个手法丰富了诗人对山的依恋,对隐 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一:请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一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作者 将自己的感情比作滚滚东流的江水(步骤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浓厚,深远和绵绵 不绝。(步骤三)
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 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 启下、以景结情、总分结合、以小见 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画龙点睛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我们先讲修辞
▪ 【内容解说】 ▪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
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借代和对比)
▪ ②使诗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酣畅 的抒发了作者春行的愉悦之情。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