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渗透
发布时间:2021-12-28T01:30:08.6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2期作者:周丽媛[导读] 信息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对于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周丽媛衡阳市第八中学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对于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信息技术具有了进入每间教室的可行性,进一步重视信息技术后把它作为基础教育推行,信息技术也顺利进入高中必修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教会学生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思维方式与实际方法的训练,并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但由于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发展迅速、课程本身实践
动手性强等原因,使得网络教学资源出现量大质劣等现象,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学校教与学的需求。
因此合理进行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校本化1.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优势与现状1.1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优势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大量的教学资源及实践获取相关技能知识,教师通过组建多样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有力保障。
相较于固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结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的课程是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官方课程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将网络教学资源有效的校本化,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校本化课程有助于开拓教师知识面,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改变教师固化的授课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成就一支从事研究性实践性、具有鲜明学生立场的智慧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1.2校本化教学资源利用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更好的培养学生。
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利用越来越广,绝大部分学校能够满足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的建设条件,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较频繁,校本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仍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资源校本化满意程度不高,网络教育资源校本化渗透不够的现象。
2.校本化教学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2.1教学资源校本化渗透不均衡当前很多学校教师意识到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不断对教学资源校本化开展研究。
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际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对教学细节把握不到位,对课程可采用的教学资源理解不彻底,教学资源具体应用环节和场景以及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没有清晰界定,研究不够深入。
造成教学资源呈现出量大质劣的现象,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不够深入,教师实际可利用的高质资源少,限制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发展。
2.2教学资源与教学理念不适应受长期教育习惯以及固化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利用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时没有同步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和单纯课件演示上。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仅仅做到了教而忽视学,散失了对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的研究和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对教学资源过分追求大而全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利用最优的教学资源将知识教授给学生,面对网络广泛的教学资源,教师往往将教育素材、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策略等都融入到教学课件中。
对教学资源追求全面,忽视教学资源本身的适用性及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与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背道而驰,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难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真实价值。
同时过量的教学资源给校本化研究带来不必要的挑战,影响教学资源的校本化进程。
3.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的方式3.1学生和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及教师或者其他助学者一起组成的学习及研究性团体,团体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及问题的研讨,一同完成理想的学习目标。
学习共同体成员中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促进课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实际教学中可见教师互相交流解决课题问题,学习共同体则强调不仅仅是教师与教师建立起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也要建立合作关系,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教学资源校本化的研究中共享资源,全体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反思校本化效果。
学生全程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研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更好更深入地完成学习目标。
3.2实践中优化教学资源校本化
对已经形成的成熟校本资源,需要通过实践并不断优化以发挥其理想作用。
成熟的校本化的教学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学资源的实用性以及教学目的实现情况。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到实践教学中的反思问题,再到探索优化校本资源的途径,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理想目的。
3.3检验教学资源校本化合理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着区域网及数字化的特点,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的前提是要有满足要求的硬件条件保证课堂有效地利用。
教学资源是服务于教授和学生的,校本教学资源没有最好只有最合理,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本校特色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校本化。
并综合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所得检验教学资源校本化合理程度。
结束语
综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要将信息技术课程置于普适教育与普世价值两者间,从校本化的角度而言,要思考所进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我们当下的学生和在此的学生。
在教学资源校本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研讨设计,有效保障教学实效性及合理性。
并不断地在日常实践中优化网络教学资源的校本化,以达到教与学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云涛,韩玉凤. 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渗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67-68,7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7.19.067.
[2] 胡艳丽. 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研究[D].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0. DOI:10.7666/d.y1727887.
[3] 徐爱华.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渗透[J]. 高中生学习,2019(4):009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一般课题,课题名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HNETR1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