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创新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作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作用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增加。
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会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和作用展开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少的现实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革命的灵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审视社会现象和问题。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二)提升民众的哲学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重视实践的哲学思想。
它通过实践来推动哲学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理解社会现象与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国家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学派,其文化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它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整合,对于创造一种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如何把握其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去思考和实践。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其作用:(一)正确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发展和变化中,推导出一系列事物所固有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哲学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这种正确的分析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思想启示。
(二)引导社会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为现实服务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把握社会变化方向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探索,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为了消除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一些进步青年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思想家和学者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为中国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在中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融入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的思想家和学者通过与中国哲学传统的对话和融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理论。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中国化,就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相结合,注重实践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1.实践性: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变革。
2.历史唯物论与中国历史传统的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性,但也注意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将其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4.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解放和发展人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也对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创新的观点和理论吸引着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守正创新

观。
马克思哲学思想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作的经典文本为主要依托而流传下来,是以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伟大智慧及丰硕成果的经典文本,便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依据。
时代变迁,价值永在,在时空流转中,它们的理论意义及学术价值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常研常新,是一个个内容丰富的思想矿藏,愈发折射着真理之光。
经典文本的存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最根本、最可信、最贴近的研究之路,使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时代价值和历史使命成为可能。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解读与重新思考已成为热潮。
新时代,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深人挖掘与重新研读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容易忽视客观文本事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或思想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主观性诠释,导致了对文本内容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充分解读甚至误读,事实的存在虽然是客观的,但它不会主动投向研究者的怀抱,相反地,事实往往在层层迷雾的遮蔽下展现出“虚妄的真相”,这也是研究者理论准备不足和哲学视野不够的显现。
其二,为 迎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研究者刻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中寻找“时代药方”,呈现出过度解读甚至曲解的研究倾向,不是从文本整体思想出发,而是基于现实利益需求从中探求能支撑其观点的只言片语,不加限制地使用文本中特定语境下的特定范式,导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割裂。
总的来说,上述两种问题或现象都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视野、研究态度及研究方法等密不可分。
首先,研究者的视野、既有观念或思想容易为研究设限,使研究者看不到“隐匿”于视野之外的重要事实。
例如,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时,学者往往将目光聚焦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及之后所著的文本上,事实上,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诗歌、剧本和小说等作品因文体形式、探究议题和思想内容等与其他著作有较大差异,而很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
因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教育。
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因此。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化理论为德性”,二是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即“化理论为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成物”和“成己”。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xx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一、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大学生思想觉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所推动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和觉悟。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能够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社会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激发其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实践,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组织创业团队,提供项目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实践合作项目。
通过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创业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
这要求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学校可以开设团队合作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技创新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技创新的启示科技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创新,从根本上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的结果。
而在这一依赖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的过程中,哲学思想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办严密且深刻的哲学理论体系,对科技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科技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科技创新,既是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的过程,又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核心。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技创新是为人民服务的。
科技改变着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而只有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启示意味着,所有科技创新都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与福祉。
如今,在新冠疫情暴发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在医疗和防疫中凸现了其重要作用,无数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积极投入到对疫情的阻击战中,创新技术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程。
二、科技创新需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科技创新,是大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交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技创新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社会力量的协调。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社会和国家利益应占据主导地位,而个人利益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科技创新涉及到广泛利益关系,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创新过程中,个人或集体的利益往往会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
因此,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三、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客观真理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
而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复杂性,经常会让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出现主观臆断和误导,这样必然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我们,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客观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承认真理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个人主观臆断而失去相应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这一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体系内容上、理论发现上、本质特征以及社会功能上,都具有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的主要表现在:1.在研究对象上,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指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由于近代的科学成就还不能对世界发展的全貌提供出一幅完整的图画,因此,以认识世界的总体作为自己任务的哲学,不得不凭借某种逻辑方法,甚至某种想象来进行推演,以补科学材料的不足。
这些哲学往往企图站在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即“科学之科学”。
实际上,这样的体系虽然也对当时的科学成就有所概括,但又包含着大量主观臆测的成分,其中虽不乏天才的思想,但又包含着许多不科学的,甚至荒谬的因素。
(2)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是整个时代的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一种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已经能够用确实可靠的知识为人们描绘出关于自然界发展的全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则能够使人们从纷繁错综的历史现象中理出一条发展的线索;人们已经有可能在多少世代的智慧积累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认清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
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在体系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唯心主义从精神出发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从自然演化出发去理解世界。
它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了重大的理论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在理论基础上,以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现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创新的重要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哲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发展哲学,必须要进行哲学的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掘中国哲学资源、批判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实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是实现哲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哲学创新;重要途径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必备内容。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然而,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发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寥寥无几。
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推进哲学的创新。
一、挖掘中国哲学精髓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并称世界三大哲学形态。
其孕育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长期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的文明,自先秦以来一直延绵不绝,
从未中断。
可是,自近代以来,古老的东方古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打击下屡屡受挫,不少有识之士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其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境况,一批批志士仁人开始寻求救忘图存的道路,他们后来都把目光转向西方,而把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传统遭到激进的否定和批判。
以陈独秀、鲁迅和胡适等人为代表的反传统主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接受现代文明就必须扫除传统文化这个障碍。
但历史总是纷繁复杂的,历史发展证明,这种简单化的历史思路是有问题的。
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四小龙的崛起,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容,甚至还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时至今日,人们发现,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进儒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繁荣,而且对于构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实现哲学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里有不少丰富的思想可以为哲学的创新提供原材料。
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用来构建伦理学;以老子推出的宇宙生存论的“道”,可以为形而上学在现代的复兴提供帮助;以孟子主张的“民贵
君轻”观点,可以为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参考;以法家强调的“法不阿贵”的主张,可以为现代法哲学的建设提供养料。
二、继续引进西方哲学
文化要实现持久繁荣,哲学思想要继续发展,离不开外来异质文化和思想的启发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从未中断,与其兼容并包、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是分不开的。
在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主流文化曾受到来自印度佛教的巨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儒释道三教相互影响和激荡,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近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出于救亡图存的初衷,自觉地引进西方文化,对开阔国人的视野、对文化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哲学领域,一些著名的学者要么用西方比较先进的研究哲学的方法来重释古典,要么自觉地用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来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以实现中西融合。
受实用主义影响的胡适先生,用西方盛行的科学方法来重写中国哲学史,其《中国哲学史大纲》被誉为第一部科学的哲学史著作;受新实在主义影响的冯友兰先生,用新实在主义写成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言简意赅、炉火纯青,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是经典的哲学史著作,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在民国时期,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分析哲学,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尼采、马克思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等思潮,在社会上和学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不少哲学家,像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和梁漱溟等人在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都积极地利用西方思想来“六经注我”,从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预,西方很多哲学思想、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反动思想,西方哲学的引进一度中断。
在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后,西方哲学的译介和研究又迎来了春天。
时至今日,要实现哲学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充分地批判吸收丰富多彩的西方哲学思想。
这既需要不忽略西方传统哲学,更需要学习现代西方哲学。
众所周知,哲学和形而上学两个词最先就是由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希腊人创立的。
学习西方古典哲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其源远流长的科学理性传统,以及其不为功利只为求真理的求知精神。
现代西方哲学由于离我们的时代很近,其思想新颖、时代感强、思潮杂多,只有在充分借鉴这些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我国的哲学才能实现创新。
三、实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融合
如今,中国哲学学界存在着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种哲学。
要实现哲学的创新,实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是一条重要途径。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之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哲学,批判吸收西方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体,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为用,把三种思想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哲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