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及发展

合集下载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从原理到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学、生物工程以及药物化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提取天然产物、发现新药物以及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

在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

本文将从原理、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入手,介绍现代以及其应用。

原理: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是指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用成分索取出来,而该成分通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因此,分离和纯化的成果往往是非常少的,需要注意提高分离的效率和选择性。

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是复杂多样的,并且在混合物中的浓度非常低。

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才能使其荟萃反映出来。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子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透析、层析、电泳等。

方法:离子交换是一种最常见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生物物质的电荷差异,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吸附和脱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将有机化合物固定在其中的高分子物质。

在离子交换分离过程中,生物物质溶液经过树脂的时候,离子交换树脂会对其带电的分子进行吸附,并将其吸附在树脂表面。

然后,根据逐渐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使得生物物质逐渐从树脂上脱离下来。

通过这样的多次处理,离子交换可以获得比较纯的生物物质。

透析是另一种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不同大小和孔径的透析膜来进行过滤分离。

透析膜的孔径通常比生物物质小,这使得生物物质可以通过,而较大的分子则无法通过。

层析是一种分离和纯化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样品注入到含有不同固定相的层次柱中,根据各种机制,在柱中形成不同的化学分析区段。

通过轻重分离,生物物质被不同的区段结合,直到最终获得纯化的物质。

电泳是一种根据电荷或大小分子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技术。

这种技术需要用到电极,将溶液浸泡在盐桶中,然后试管中的分子通过盐桶电极的分离进入试管腔。

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需要提取和纯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生产或研究中。

而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方法大多是依靠试错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标准化的步骤。

后来,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分子量、电荷、疏水性等性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涌现出来。

离子交换、凝胶层析、超滤、透析等技术在生物材料的提取和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开始涉及到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纳米材料可以更加精准地提取和分离生物大分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伤害。

二、应用前景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在医药、食品、生物农业、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生物医药行业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蛋白质分离技术可以制备出许多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前景的重组蛋白质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同时,利用纳米材料对生物大分子进行提取和纯化,可以提高药物的功效和降低副作用。

因此,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为开发新型药物和提高药效提供了有效手段。

2. 食品工业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对食品工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酵素对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等进行降解或转化,可以增强食品的口感、品质和保鲜期。

同时,利用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技术可以从食品中提取出各种营养成分,如植物提取物、色素等。

相比于传统的热处理工艺,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保留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使食品质量更为稳定。

3. 生物农业生物提取和纯化技术在生物农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生物分离纯化

生物分离纯化

生物分离纯化
1生物分离纯化
生物分离纯化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实践,它可以提取出特定组分并去除杂质,从而得到纯细胞,分子或有机液体。

生物分离纯化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酶及其他细胞内成分。

该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为从生物样本中提取高纯度物质提供了便利和灵活性。

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是使用一系列的步骤和技术来提取、分离和纯化指定的物质。

这些步骤可以包括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

在细胞分离技术中,可以针对指定的细胞进行分类,以便某些细胞能够从其他不同细胞中获得。

还有生物抽取技术,可以从细胞株或特定分子中提取所需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发展。

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可以在各种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细胞和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更有效地提取重要的细胞分子,缩短研究实验时间,更加有效地操作,更具成本效益性。

总而言之,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它的丰硕的回报,是必将不断扩展的趋势。

无论是临床研究、化学研究、供应链管理或其他研究领域,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都将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
与该领域有关的各项技术进步和发展,实现未来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品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每种生物产品要求的纯度不同,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分离纯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分离纯化技术常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和医药制品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生物制品的制造,从而导致了对高效,快速,准确的提取和纯化的生物分离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历史上,生物分离方法主要是利用悬浮液沉淀和纸上层析的技术。

庆幸的是,这些方法现已过时,并被新的肽质分离技术所代替。

在此背景下,现代化的生物分离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可以快速,准确地纯化肽质,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

二、常用的原理和方法1. 阳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通常用于纯化具有酸性残基(如组氨酸,谷氨酸等)的蛋白质。

样品通常以较低盐浓度溶液的形式添加到阴离子交换树脂床上。

蛋白质分配在阴离子交换位点上,在恒定的 pH 时,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阳离子交换位点与样品中的阴离子结合。

通过逐步增加盐量可以释放这些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的保留率与pH 相关,因此此技术首选具有酸性残基的蛋白质。

2. 阴离子交换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通常用于嵌入在酸性残余中的阳离子蛋白质。

通常在蛋白质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缓冲液中降低 pH 值,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将进入阴离子交换位点中。

通过逐步提高盐浓度,可逐步将样品从阴离子交换位点中释放,由于不同蛋白质的温度与 pH 相关,具有阳离子氨基酸的蛋白质最容易被纯化。

3. 层析层析分为许多类型,如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逆向相色谱层析等。

分离由分子量,大小和生化特征导致的意外修饰而存在的特殊蛋白质。

例如将其分离物分为许多相似的分子量家族,并将纯化的样品确定为同一家族的成员。

就可以透彻了解生化修饰的破坏或缩小同一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三、应用案例蛋白质的精确定量和纯化是发展前沿技术产品的基础。

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现代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突破,成为了生物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基础、技术发展和应用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技术基础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是一种将微生物、细胞、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从复杂矩阵中分离出来,以纯化、提纯和备份为目的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理化性质,如电荷、氢键、亲疏水性、流动性等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化学改性、生物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凝胶层析、逆向相色谱、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毒性吸附、超滤等方法进行纯化和分离,从而达到纯化和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效价的目的。

二、技术发展1.化学改性技术化学改性技术是最古老的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它将某种物质与分离富集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发生共价键结合,以此来调节、改变或者增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从而实现生物制品的纯化目的。

其代表性技术是PEG化技术。

2.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分离富集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在特定的离子强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电荷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进行分离纯化。

其代表性技术是离子交换层析。

3.逆向相色谱技术逆向相色谱技术是以蛋白质的疏水性为基础,利用其与固定在贝壳藻酸钠或硅胶上的逆向相色谱质料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实现蛋白质的富集和分离纯化。

逆相色谱技术通常用于富集极性较弱或者不带电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4.凝胶层析技术在凝胶层析技术中,通过将生物大分子物质流入凝胶薄片的孔道内形成的细小空腔内,发挥分子筛和作用的特点,实现物质的富集和分离纯化。

凝胶层析技术通常用于分离富集分子量较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5.毒性吸附技术毒性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生物大分子物质表面的毒性物质与处理物质表面的特殊基团化合,实现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富集、分离、纯化和去毒的技术方法。

生化分离和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化分离和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化分离和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化分离和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混合物分离成两个或以上成分的过程,常用于研究分子、制备药物、鉴别环境污染物等方面。

本文将从生化分离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应用等方面来探讨生化分离和分离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一、生化分离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生化分离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医学中就有摄取药物后分离药性的实践。

但是,现代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19世纪末。

那时,无论是化学还是生物学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当时,科研人员尝试着提取一些小分子,例如酸、碱和盐等,这些分子比较容易提取和分离。

但是,对于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分离需要更先进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着手开发了一系列生化分离技术。

糖的分离技术是最早研究的生化分离技术之一。

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制备出的胆汁酸具有强烈的分离水杨酸盐(水杨酸盐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作用。

通过提取中药等方式,利用胆汁酸决定中草药中的水杨酸盐含量,使胆汁酸成为了药物分析和检验中的重要物质。

同期,一些类比蛋白质的物质,如乳蛋白、酪蛋白和鸡蛋白等,成功地被人们分离出来。

尽管远古时期就有了生化分离技术,但通过引入新技术,如电泳、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等,人们的研究方向发生了转变。

这些方法都使用化学、电学、甚至物理学的知识,通过样品净化、分离和定量处理样品。

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工作的机理和反应过程。

二、生化分离技术的应用生化分离技术仅仅是分离技术的一种,但在医药和工业等领域中,生化分离技术作为分离的最常用技术,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和洁净度,它在这些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生化分离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分析血液、血清、尿液等体液中的蛋白质、DNA等方面,生化分离技术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例如,基于蛋白质缺陷的疾病如莱姆病和肝癌可以通过特定蛋白质标记和纯化获得。

生化分离技术还用于其他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如代谢途径的研究、药物毒性测试等。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纯化出来。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几年来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1. 蛋白质折叠态识别的新方法蛋白质折叠态是指蛋白质在细胞内或在离子液相中的结构状态。

在纯化蛋白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而这种特异性和选择性通常需要基于蛋白质的折叠态。

因此,蛋白质折叠态识别一直是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氢氚交换质谱(HDX-MS)和其它质谱技术来分析蛋白质折叠态。

这种方法通过对蛋白质和溶液之间的质子交换速率的分析,可以非常精确地识别蛋白质的折叠态。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蛋白质纯化前的筛选或后的质检,从而提高纯化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2. 强流场分离技术传统的离子交换色谱等离子体技术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纯化过程,而且在蛋白质极性高的情况下存在选择性下降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强流场分离技术(ForteBio Technology)。

该技术利用高压和强流场作用于蛋白质,使蛋白质在内部形成高度输入的复合物,从而实现纯化过程。

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和选择性好的特点,成为分离纯化技术的新研究方向。

3. 螺旋卷曲珠蛋白团簇的纯化螺旋卷曲珠蛋白表达和纯化是目前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多种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包括亲和色谱、大小排除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等,来提高螺旋卷曲珠蛋白团簇的纯化效果。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在螺旋卷曲珠蛋白纯化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同时,利用纳米Loading卡片技术能够实现对蛋白质团簇的快速纯化和分析。

4. 电泳技术的新发展电泳技术在分离纯化大分子生物分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新的电泳技术,如迁移电泳和两阶段电泳。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型分离纯化技术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目标分子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的方法,通常是为了提高纯度和提纯策略的效率。

本文将围绕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探讨。

一、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背景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包含反渗透、离子交换、滤过、凝胶层析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对分离、纯化物质进行操作。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生物发现和重大疾病的出现,要求提高对分离纯化靶分子的选择性和纯度,并要求高效、低成本的生物工艺过程。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需求,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应运而生。

新型技术主要是以基于仿生学的设计、基于遗传工程的方法、重组蛋白和抗体工程等为基础的。

二、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主要类型1. 亲和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是通过靶分子与固定在质子或树脂的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纯化的。

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选择性地纯化目标分子。

相比于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亲和层析技术的优势在于选择性高、纯度高、研究时间短。

2. 薄层电泳技术薄层电泳技术为一种基于电荷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电泳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利用分子电荷差异,将分子分离出来。

薄层电泳技术通过把分子嵌入在石英薄膜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添加额外剂。

3.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精确调节反应的小尺度尺寸和组成,以及流体的流速和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与传统的生物分析技术相比,微流控芯片技术无需大量的样品,可以在非恶性条件下进行分离和检测。

三、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新型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得到生物科学界的关注和应用,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医药生物工程,食品行业以及环境污染检测等。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新型分离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生产过程中。

比如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精准的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及展望—分离技术方面
班级:B1403
学号:0514140304
姓名:李妙凤
引言
近十几年来,生物工程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疾病、食品、能源及环境等重太难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太的作用随着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作为生物工程学科中必不可缺的“下游技术”——生物分离工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分离纯化技术以研究和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特殊问题,把生物技术初级制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精制,进而制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统称为下游技术。

与上游过程相比,下游处理过程是一个多步骤、高能量低效率的过程。

本文主要概括了在我国生物工程产业中分离技术方面的发展及展望。

关键字:生物工程;分离技术;发展及展望
一、生物工程产业中分离技术的发展
1、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不少生物产品,由于没有开发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的提取方法或提取收率太低、成本过高而不能投产。

事实上,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产品能否符台质量标准、能否产业化进入市场的关键技术环节。

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步骤很多,非常繁杂,通常包括: 细胞工程:细胞收集一细胞破碎一产品粗分离一产品精制等。

发酵工程:发酵液一提取产品一澄清液一浓缩液一大规模色谱精制一产品等。

根据产品的质和量的显著差别,生物分离过程从总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大宗的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其特点是处理量大,对分离条件的要求较低,过程中借鉴化学工业的手段较多,如沉淀、过滤、蒸发、萃取、离子交换等。

另一类是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物质的分离。

其特点是处理量小(年产量常不足Ikg),产值大,具有生物活性,对分离条件要求苛刻,常用生物化学中的特殊手段,如层析、膜过滤、凝胶过滤、电泳等进行分离。

多年来,我国生物技术的上游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链激酶、尿激酶原、葡萄糖、单克隆抗体、人生长因子等),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不大,平均实验室水平只差3~ 5年。

下游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60年代以前,我国生物制品的分离纯化基本上套用传统的化工单元操作。

70年代之后,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多级连续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絮凝分离技术采用絮凝剂,使细胞或溶解的大分子聚结成较大的颗粒,加大沉降速率易于过滤,强化菌体分离;膜分离新技术发展迅速,高强度、抗污染的各种膜不断出现,其中又以超滤膜发展较快,可根据膜孔度将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分子进行分离,推出了平板、板框、中空纤维和螺旋型等多种型式的成套超滤器;无机膜微滤(平均孔径一般为0.2~ 2 m)也已开发出成套膜组件,以管式居多,成功地用于分离微小细胞、酒类、饮料、口服液的澄清过滤,生化产品的错流过滤及空气除菌净化等;反渗透装置也日益增多;粗分离技术中使用球磨、压力释放及冷冻加压释放等细胞破碎方法以分离脆内产物;盐析、溶剂革取、离子交换色谱用于分离目的产物或使其浓缩富集;离子交换树脂用以纯化蛋白质及恬性物质等等。

针对生物制品的干燥技术如喷雾干燥、气流或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此外,离子交换树脂、凝胶过滤介质、新型琼脂糖系列介质等均已实现规模生产。

2、我国生物工程产业中分离技术发展的阻碍
显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某些局部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

但长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界存在着“上游靠自己,下游靠引进”的发展思想,对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所必需的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重视不够,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及产业培育、发展不够,投入也严重不足。

在市场急需的情况下,甚至从上游到下游成套引进。

“七·五”以来,国家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下游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单项成果,但远未能实现国产化、配套化由于下游技术的发展跟不上上游的步伐,满足不了上游的需要,上、下游发展不平衡、不配套,从而严重阻碍了产业化的进程。

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的薄弱环节,形成产业化的瓶颈。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协调不够,研究分散,力量薄弱,总体水平较低。

2.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不够,如:电泳分离新技术、亲和分离新技术的开发;多步分离操作的集成优化等。

3.对生物技术支撑产业扶持不够,经费投入太少。

没有建成技术过硬、产品质量稳定、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替代进口的专项分离材料或设备的定点生产厂家。

4.分离纯化技术上的几个发展热点在产业化过程中问题较多,研究较活跃,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大规模分离过程的自动控制在抗生素、氨基酸等生产过程中,分离方法还很落后,各操作单元的工艺参数基本上靠人工控制,常造成生产的不稳定对这些过程的主要操作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是提高发酵行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分离操作的集成优化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有几步甚至多达几十步(如膜岛素的提取),影响了目标产品的收率和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开发各分离操作步骤的集成优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生物工程产业中分离技术方面的展望
生物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产品,生物技术要走向产业化,上下游必须兼容、协调,以使全过程能优化进行。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充实和强化下游处理过程的研究,优化生产工艺,灵活运用。

开发流程短、设备简单、连续化操作、固定化操作、具有反馈检测控制的优化补料操作、消脒基质及产物抑制的操作等新工艺。

提高产物浓度、减少副产物,减轻分离操作的负荷,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尚需要重视生化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并针对资金、人员、研究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限目标、重点突破,跟踪与创新并举”的方针,选择重点的分离设备和介质,集中优势,尽快取得突破,形成特色,形成产业,取代进口,实现国产化。

以期有更多的积累和突破,使下游处理过程尽快达到和适应上游过程的技术水平和要求。

总之,我们应大力加强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支撑产业,变瓶颈为通道,为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藩.化学进展.内部资料.1993(第9辑) 蝽_苦h M 洲Ⅲ维普
2.杨守志.化学工程,1995.25(1) 42 镣庆毅.生物工程进展.1995.15(1】:3 欧阳藩等.化学进展,1 995.7(3):181 盂广震.生物工程进展,1995.1 5(2:)
3.Sehofield K.Aromatic Nitration.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 bridge-1980 2 Thompson M J.Tetrahedrort Lett.1988.2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