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大邑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发展建议(1)

大邑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发展建议大邑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大邑县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议。
一、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1. 自然资源大邑县位于岷山余脉与川西丘陵地带之间,是一个高原山地地形,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其中包括石泉河、安丰溪、太室山水库等。
这些水源资源为大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开发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山地水上项目,例如漂流、垂钓等。
此外,大邑县还拥有较为丰富的植被资源。
该县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这里有森林、草地、湖泊、河流、峡谷等多种生态景观,极具观赏价值,可作为自然景观旅游的目的地。
2. 人文资源大邑县是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优越的文化底蕴,也使得该县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的热门地点。
此外,大邑县还有若干民间工艺文化遗产,如蜀绣、竹编、剪纸、泥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二、发展建议1. 加大景点建设和维护投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邑县的旅游景点也不断增多,但对于景点的管理、保养不尽如人意。
必须加强旅游景点的投入,加强景点维护和绿化,提高景点服务质量,以提高游客参观景点的体验度。
同时,应加快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遗址的工作,保护好自然环境、山林水源等生态资源。
2. 加强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邑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各项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包括道路建设、酒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等,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3. 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体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监管,维护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卫生清洁。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 1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
通过对__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__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__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 __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一) __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1、交通和区位优势__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 225 公里距承德市区约 50 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 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通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通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__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 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__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
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__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 __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__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
始终坚持“开辟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辟、突出特色”的开辟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辟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
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
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
旅游资源分析及评分

旅游资源分析及评分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评分则是评估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会分析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评分。
一、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旅游资源是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交通资源和旅游设施资源。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其各自的特点。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资源包括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森林、海滩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资源稀缺性、无法复制性和地域性。
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这种资源包括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
人文资源的特点是历史持续性、文化多样性和地域性。
3.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本地社会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等。
社会资源的特点是本土化、文化多样性和图像性。
4. 交通资源交通资源是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资源包括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
交通资源的特点是快速性、便利性和地域性。
5. 旅游设施资源旅游设施资源是旅游管理部门为提升旅游业质量所需要的各种旅游设施,如酒店、景区、旅游交易中心、休闲设施等。
其特点是服务性、便利性和专业性。
二、旅游资源评分方法的探讨对于旅游资源,评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既可以指导旅游开发,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那么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分呢?1. 根据旅游类型分类评分不同旅游类型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评分应当根据旅游类型进行分类,对每种类型的资源进行评分。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评分应当着重考虑海水清澈度,沙滩质量和景区设施等。
2. 评分指标的确定评分指标是评分的核心,其决定着评分的准确性。
应当根据旅游资源类型不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分。
例如,在温泉旅游中,评分指标可以包括水质、景区设施、服务水平等。
3. 综合评价旅游资源评分时,仅依靠某一项指标很容易产生误导,需要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例如,在文化旅游中,除了考虑景区保存历史和文化遗址的能力之外,还需考虑对游客的服务水平、景区管理水平以及旅游安全等因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吴建华郑向敏(华侨大学旅游系,福建 362011)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
许乡村旅游区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类:(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1、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区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
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委,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2、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目前,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
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状况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对1开发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足。
他们往往简单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
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

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资源的调研与评估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并向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行社等相关群体进行调查,可以获取到各种关于旅游资源的信息。
问卷可以包括对旅游景点的认知、满意度、消费行为等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了解被调查者对旅游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对旅游资源的评估和改进建议。
二、观测法观测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旅游资源来进行评估的方法之一。
观测法可以分为定性观测和定量观测。
定性观测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审美特点、自然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主观的观察和描述,通过专家评分或者群体讨论的方式得出评估结果。
定量观测则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数据的测量和统计,例如游客数量、游客满意度、收入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
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研究国内外类似旅游资源的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而对特定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改进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旅游资源的运营模式、市场特点、管理经验等信息,为旅游资源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打分的方法。
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的质量、独特性、市场潜力等进行评估。
通过专家评价的结果,可以得出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估和发展建议。
五、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也可以用于旅游资源的评估与规划。
SWOT分析将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帮助旅游从业者了解旅游资源的内外部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在进行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方法的优势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早 在 16 年 , 大 利 就 成 立 了 “ 业 旅 游 全 国协 会 ”, 门 85 意 农 专
表 1 农 业 旅 游 发 展 的 阶 段 模 式 模 式 发展 阶段 旅 游 主 题 主 导 者 市 场
介 绍 城 市 居 民到 农 村 去 体 味 农 田野 趣 , 与 农 民 同 吃 同住 、 同 劳 作 。旅 游 者 骑 马 、 鱼 、 与 农 活 , 此 暂 时 离 开 繁 华 喧 闹 的 城 钓 参 借
拜 泉 自 18 9 0年代 初 实 施 生 态 农 业 战 略 , 求 资源 的 永疾 专 寻 用 , 全 国首 创 “ 子 登 科 法 ”治理 技 术 ,9 2年 率 先 成 为 全 匿 在 十 19 “ 原 地 区 人 工造 林 百亩 县 ”:9 6在 北 京 国际 生 态 工 程 大会 二 平 19 荣 获 国 际 生 态 工 程 一 等 奖 :9 9年 获 第 三 届 地 球 奖 ;0 0年 芬 19 20 全 国生 态 农 业 先 进 县 : 0 1年 被 国际 丁 发 组 织 确定 为 “ 际 绿 20 国 色 产 业 示 范 区 ”: 近 被 国 家 正 式 确 定 为 “ 国 北 方 生 态 旅 游 之 最 中
中图分类号 :5 29 F 9 .9
文 献 标 识码 : A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 业生态旅 游资源评价 与开发
张 杰, 夏 冰 (北 业 学 黑 东 林 大 , 龙江 哈 滨 1 0 ) 尔 5 4 00
摘 要 : 全局 出发 , 黑龙 江省 拜泉 县 的农 业 生 态旅 游 资 源进 行 了评 价 分 析 , 从 对 为拜 泉 农 业 生 态旅 游 的 发 展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 出 了拜 泉 提 发展 农 业 生 态旅 游 的 布局 构 想 。 关 键 词 : 态旅 游 ; 生 农业 ; 发 ; 泉 开 拜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特色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以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196—198A c t a A鲥cuhur ae J i angxi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特色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以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钟洁(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
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12—0196—032006年6月,中国首部省级乡村旅游规划——《贵州省乡村旅游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以此为契机,贵州省明确提出了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以自然环境、文化等为内涵的乡村旅游,成为贵州省新一轮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主题∽J。
从资源禀赋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_o。
另一方面,贵州乡村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贵州”、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与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逐渐凸现其娃著作用H1。
十里桃花江旅游区由一条贯穿于整个旅游区域、长约10km2且水质清澈的“十里桃花江”而得名。
从旅游交通区位上看,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距遵义市区74km2,距省会贵阳市区225km2,与重庆、四川毗邻;国道326线、省道204线纵贯全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域范围上看,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位于黄家坝镇以北1km2,涵盖黄家坝和鱼泉两大乡镇的农业自然村落,呈现出贵州典型的乡村旅游地特征。
从自然环境上看,该旅游区海拔785m,年均气温15℃,降水量为1250m i l l,无霜期273d左右,森林覆盖率42%;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清澈的桃花江从广袤的田园中川流而过p o,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摘要】摘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承载游客数量的极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探讨了影响容量的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土地利用等。
然后介绍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随后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管理与规划,强调了在发展生态旅游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利用新技术和跨学科合作。
最后展望了未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发展,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因素、评价方法、现状、管理、规划、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现状、管理与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旅游景区或自然保护区所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和活动程度。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游客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综合考量不同因素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游客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游客行为的规范等。
它不仅考量了景区内部的容量限制,还考虑了周边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内容简介: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目前,生态旅游己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被誉为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环保性和自然性等特点。
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同时也可进一步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真正发挥绿化在文化教育、科学考察、卫生保健、环境教育、旅游观光上应有的功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脱贫致富。
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都有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例子。
深刻认识生态旅游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全面估量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通过考察麦秸沟流域资源条件,分析其发展旅游的优势,并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各地农村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尝试开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地区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麦秸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北部的龙泉乡刘德村,流域面积860km,属于泾河水系二级支流,为土石沟壑区,海拔高程593~452m,相对高差1401TI左右。
流域呈扇状,主沟道长201Xm,沟壑密度0.58kmkm2。
土壤以红土■作者简介收稿日期郝咪娜,女,新疆石河子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研究,E-mail:haomina201X@163.。
201X6-2O 为主,有效土层厚度在0~30m。
天然树种主要为野生酸枣,草主要为菊科蒿草。
年均降水量543mm,年均气温l3℃,l0℃以上积温在4100~4500℃;年均日照时数2192h,无霜期213d。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是在麦秸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基础上建立的。
该地历史上因处旱腰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养分含量低,年年广种薄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
当地一名中学教师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承包了刘德村北的荒沟荒坡,并且以得天独厚的天然酸枣资源嫁接各类名优枣类品种,使嫁接成活率达90%,很快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另外,旅游区还针对当地野草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的特点,积极发展养殖业,喂养奶牛,利用粪便产生沼气,利用土肥供养草达到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旅游区主要景点如下。
1.1.1各类枣坡。
充分利用天然酸枣资源丰富的优势,嫁接各类名优枣种153.3hm2。
当年嫁接,当年收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枣类品种有梨枣、冬枣、雪枣、冰枣、晋枣、油枣、干花冬枣,丰富的枣类资源构成景区一大特色。
1.1.2其他经济林和林木。
在原退耕坡台地上,营建葡萄园25.0hm,栽植石榴10万株,日本甜柿13.0万株,花椒0万株,香椿5万株,雪松、杨柳等3.0万株。
覆盖了12座荒坡地,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1.3现代化奶牛场。
旅游区针对当地野草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的特点,积极发展养殖业,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己建成现代化奶牛场1座,有奶牛100多头。
奶牛场利润较高,同时也是旅游参观的绝佳去处。
1.1.4温泉游泳池。
旅游区地下水丰富,温泉资源是其一大特色。
旅游区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建成2600m2游泳池兼蓄水池1个。
游客在盛夏避暑旅游观光后,还可在游泳池尽情嬉戏游玩,享受温泉浸泡。
1.1.5其他。
旅游区还有窑洞宾馆1座,内有窑洞50多眼,新修旅游道路20多条,并在道路两侧安装路灯,打深井639卷27期郝咪娜等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1693120.8℃,降雨多集中于7~9月,干燥度小于1.52,秋季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冬季干旱,日照多,气温偏高。
秋季是造林黄金季节,麦秸沟流域各项气候因素具体如表5和表6。
表5中的适宜度由适宜月个数12个月获得,适宜温度为20~25℃、湿润度为0.4、日照时数为210h以上、风速小于3ms。
表5麦秸沟流域各项气候因素及其适宜度Table5EahlimatifatorandtheirsuitabilitinMaijiegoubasin注:资料来源于泾阳县水土保持站201X201X年统计资料的整理平均值。
Note:Thedataisfromtheaveragevalueofstatistisinaterandsoilprese rvationstationinJingangCountfrom201Xto201X.表6日平均气温稳定的初终日期及积温Table6Startandenddatesofsatbledailaveragetemperaturesnadaunml atedtemperature由表5及表6可以看出,麦秸沟流域5~9月的温度、湿润度、日照时数、风速均符合适宜指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1、2、1l、12月这4个月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日照较短,从气候上来说不是旅游最适宜的时期,但是在这4个月中,麦秸沟流域被白雪覆盖,加上地势起伏、可以滑雪欣赏冰凌树挂,别有情趣,因此也有游人前来游玩。
3、4、10月这3个月温度、湿度也比较合适,且正值树木发芽或收获果实的季节,也不乏旅游者前来观赏游玩。
另外,旅游区大于10℃积温为4351.4℃,也比较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
因此可看出,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有着丰富的吸引力,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游玩。
1.2地貌特征分析。
泾阳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麦秸沟流域位于泾阳县北部的基岩山区,系北仲山灰岩、页岩块断山脉。
旅游区周围全为平地,而旅游区内地形多为山地、高地、沟壑,由此形成一定反差,使旅游区突兀于人们面前。
流域内沟壑密度0.58kmkm,海拔高程在452593m,坡向多为东南。
流域地下水也很丰富,pH在7.0~8.4,水质较好,适于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
2生物资源分析评价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枣类及其他经济林种占绝大多数,旅游区利用生态治理取得的良好环境效果,发展生态旅游,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植物资源主要有梨枣、雪枣、冰枣、晋枣、油枣、干花冬枣、葡萄、石榴、日本甜柿、花椒、香椿、雪松、杨柳、樱桃、杏、桃、核桃、苜蓿草、黑麦草、苏丹草、露麦科什等2O余种。
各类植物资源类型色彩各不相同,具有观赏价值。
动物资源有老鼠、狐狸、黄鼠狼、蛇、野兔、麻雀、燕子等。
旅游区以植物资源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植物覆盖面积659.6hm。
根据式计算得:绿色植物覆盖率为76.7%。
丰富的植物资源令麦秸沟流域四季景观变化明显,气候宜人。
春天花团锦簇,花香沁人;夏天柳溪荫浓,凉风习习;秋季硕果累累;冬日银装素裹,还可以领略滑雪的乐趣。
3风景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3.1区位条件。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距西安市约7Okm,交通便利,可吸引西安市广阔的旅游资源。
此外,景区内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
泾阳县内也有较多的历史遗迹,著名的有泾阳张家山风景区,另外还有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崇文宝塔、太壶寺、文庙、云阳革命旧址等共计1O处景点。
在旅游资源方面,麦秸沟流域又与其他泾阳县内景点特色不同,它主要突出观光农业,是开辟生态旅游较好的地点,也可成为西安市和泾阳县内其他旅游资源的补充。
3.2观赏设施。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分休息区、游憩游泳区、观光游览区、科学试验区、柿品加工区、奶牛场区、宾馆区。
①休息区主要由休息亭、石桌、石椅组成。
②游憩游泳区是利用地下温泉上涌这一天然资源修建,兼做蓄水池。
③观光游览区是主体,果树成熟季节还可以吃到新鲜水果,登高远眺,微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
④科学试验区由现代化奶牛胚胎繁殖基地和喷灌节水示范田组成,用以探索园区发展的新路子。
⑤柿品加工厂与日本人合资兴建,柿种主要为日本甜柿。
⑥奶牛场有奶牛100多头,游客可在这里尝试挤奶,并且有工作人员为其煮好,供游人品尝。
⑦宾馆区是由具有陕西特色的50眼窑洞组成,对城市来的游客吸引力较大。
到了麦秸沟旅游区,游人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住窑洞。
旅游区的各个景点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向游人宣传科普知识,起到科普宣传作用。
3.3游人数目。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每年平均约有07Y人次前来参观避暑,节假日游人稍多,约占全年游客总数的59.4%,旺季5个月游客总数是全年总数的23。
201X年开始,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
3.4风景资源评价。
3.4.1建设年代得分。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建于1999年,属于20世纪,根据式可得:A=1分。
3.4.2地理位置得分。
麦秸沟流域距离西安市约70km,属100km以内的范围,故A,=10分。
3.4.3优美程度得分。
经泾阳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土保持站等单位专家给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优美程度打分,旅游区优美程度属于四级,故A=4分。
3.4.4稀缺程度得分。
麦秸沟流域属于区县级风景资眼,充分改善区内水、电、路条件。
现代化奶牛繁殖基地正在筹建,占地4.0hm的喷灌节水示范田也即将建成,日本甜柿加工厂已经动工,旅游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先后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被团省委授予保护母亲和青少年示范基地称号。
1.2研究方法1.1调查方法及对旅游区内的景观、景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是对旅游区进行全面评价的前提条件J。
对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的调查采用了对当地群众走访、到有关部门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等方法。
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1.1观光景观布局调查。
包括流域面积大小、范围、酸枣分布;大枣类型、分布、产量状况;枣农间作景观布局;葡萄、梨、苹果产量;观赏设施布局等。
1.1.2环境质量调查。
包括区位和交通、大气、水和地质环境等。
1.1.3景观资源调查。
包括地表景观、水体景观、气候景观、历史遗址遗迹、民族风情和旅游特产等。
1.1.4生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