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来说,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特色,也可以指导旅游业发展和管理。
下面将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自然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地貌、水系、植被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按水系可分为河流、湖泊、海洋等类型;按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沙漠等类型。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憩和探险体验。
其次,人文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表现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历史文化可分为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类型;按民俗风情可分为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类型;按艺术表现可分为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类型。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历史文化的感受,还可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服务设施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设施的分类可以根据便利程度、品质水平、特色特点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便利程度可分为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类型;按品质水平可分为星级酒店、特色客栈、特色餐厅等类型;按特色特点可分为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特色手工艺品店等类型。
这些服务设施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行环境,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希望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者能够根据这些分类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2、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 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 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
AAA:山丘型旅游地
蜀山之王——贡嘎山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腾格里沙漠
撒哈拉沙漠
AAE奇异自然现象
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6、术语和定义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
3、旅游资源调查实际上是针对基本类型 单体的调查,包括准备、实地调查与资料 验证、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等3个步骤 。
4、标准应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 价体系”对调查所获得的旅游资源单体 价值和程度进行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单 体得分,从高到低将其分为五级、四级、 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
5、本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 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 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 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
BFA冰川观光地
黑龙江五大连池
海螺沟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BB避暑气候地
峨眉山佛光
避暑胜地—青城山
EBE交通遗迹
茶马古道
古蜀道
古蜀道地图四川段
二、旅游资源调查
1 基本要求 2 旅游资源详查 3 旅游资源概查
三、旅游资源评价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

· 封面文章 ·编者按: 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然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平衡共同进步,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有效工具和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被广泛开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已由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形式发展至结合具体自然保护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现状。
在生态文明、乡村旅游振兴和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使生态旅游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
为了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学术研究进行科学总结并提出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议,《环境保护科学》编辑部特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毋茜博士团队发起“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内容的约稿,以期通过针对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把握其研究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提供借鉴。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生态旅游评估研究分析毋 茜1,2(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中心,海南 三亚 572022)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刊载的生态旅游评估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
通过对近20年生态旅游评估领域中的发刊量、科研合作、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分析,绘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知识图谱。
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评估的研究主体和机构呈现出关联性弱的特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等高频词具有强关联性;研究方向和角度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研究指出,生态旅游研究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未来对生态旅游者,及消费、体验将成为研究趋势;此外,需要加强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评估;CiteSpace;可视化中图分类号: X32;F592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2010016 Analysis of ecotourism assessment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CiteSspaceWU Xi1,2(1. International College,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2. MTA Education Center,Hai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Sanya 572022,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is used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published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research cooperatio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re analyzed, and a knowledge map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keywords is cre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ecotourism assessment show a weak correlation.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for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such a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ature reserv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rchange.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ecotourism research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 The ecotourists and their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ce will become a research trend. In addition, th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chola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words: ecotourism;ecotourism assessment;CiteSpace;visualizationCLC number: X32;F592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产业中的体现[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概述 •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模型 •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优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概 述
定义与概念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是指对旅游品 牌的整体表现、特点、优势和劣势进 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估。
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提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价方法上,可以进一步 引入先进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 智能等,以更好地处理和分 析复杂的旅游品牌生态系统 数据。
在研究内容上,可以进一步 深化对旅游品牌生态系统概 念的理解和实践活动,探索 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评价体系 和方法。
该评价基于旅游品牌生态系统理论, 关注旅游品牌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 系,以及旅游品牌内部各个要素之间 的协同作用。
评价目的与意义
01
帮助旅游企业和景区了解其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优
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品牌建设策略。
02
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旅游品牌信息,
帮助他们做出更为明智的消费决策。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需要结合 实际案例和数据,对旅游品牌 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其生态 特征和发展趋势。
02
旅游品牌生态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
指标选取原则与标准
代表性
选取的指标应具有代表性, 能够反映旅游品牌生态系统
的核心特征。
1
科学性
指标选取应基于科学理论和 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
旅游品牌的生态状况。
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的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和可信。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摘要: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不断加剧,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时机,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对生态旅游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则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如何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如何在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将是我国旅游业今后在世界旅游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入手来分析了解生态旅游的内容和类型。
关键词: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类型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不断加剧,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时机,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对生态旅游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则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如何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如何在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将是我国旅游业今后在世界旅游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宏大课题亟需我国旅游理论界和旅游实践工作者在漫长的探索中共竟此业。
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贵州得天独厚气候资源与原生态旅游资源,为其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旅游资源的原生性是当今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然而,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与易破坏性加大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构建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旅游业的资源发展状况进行实施评价判定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文结合贵州省旅游发展状况,构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一、贵州旅游资源概况贵州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之一,其地貌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均气温15℃,自然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古迹众多,风情特异,土特产丰富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距沿海港口较近的内陆省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使其完全具备了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潜质。
贵州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贵州省内有世界上惟一的三叠纪奇观,拥有六项世界之最,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
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中国文化遗产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5A级国家级旅游区2个、国际生态博物馆5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个、国家级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0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等2。
贵州旅游资源独特,富集的自然旅游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典型的文化遗产,巨大的开发潜力无不成为贵州省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巨大优势。
地处边远而封闭地区的贵州旅游,得益于其旅游资源的原生性,也正是这种原生性确定了其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必须以保护原生态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作者:卢学爽王力峰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10期卢学爽王力峰(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4)摘要:随着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社会的消极影响越发突出,生态旅游逐渐走入大众视线。
国内以生态旅游为研究内容不断细致化、深入化,研究方法日渐实证化,但笔者总结出当前生态旅游研究的内容不平衡、体系认证和模型构建模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应重视的方向。
关键词: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00-00Abstract: Wit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destination environment,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 of the more prominent, eco-tourism gradually into the public eye. Domestic eco-tourism as content constantly detailed, in-depth, increa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ecotourism research unbalanced system certification and model and obscure, based on eco-touris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Keywords: domestic; eco-tourism; research review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典型旅游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生态旅游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2BAC16B04。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陕西商洛市为例

1 商 洛 市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评 价 指 标 体
系建 立 的原 则
1 1 客 观 性 原 则 .
2 1 评 价指 标分析 .
2 1 1 反 映旅游 资 源本 身质 量 的指 标 通 过 征 .. 求专 家 和 游客 的 意见 , 结合 2 0 0 3年 5月颁 布 的
益。
域; 处于秦岭南麓 , 降雨量 比较充沛 , 四季分 明, 植被
丰富 , 常年青 山绿水 , 天 白云, 态与环 境具有 很 蓝 生
2 商 洛市 生态 旅 游 资 源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建
构建 商洛 市生 态 旅 游 资源 评 价 体 系 时 , 先 首
大优势 , 自然 、 文旅游 资源 比较丰 富 , 其 以 自然 人 尤
摘 要 : 出 了商 洛 市 生 态旅 游 资 源评 价 的原 则 . 立 了 包括 资 源 条 件 和 开 发 条 件 、 境 的 评 价 模 型 树 . 用 提 建 环 运
层 次 分析 法 ( AHP 计 算 出各 级 指 标 的 权 重 , 建 了商 洛 市 生 态旅 游 资 源 评 价指 标 体 系 并进 行 评 价 。 ) 构
游 、 态 旅 游 的 诠 释 不 同 , 致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评 价 生 导
施状 况等开 发条件 。
1 4 效 益 性 原 则 .
指 标 体系混 乱 . 此外 , 国内对旅 游资源评 价侧 重资
源本 身 内在属 性 和资 源 的 开发 条 件 两 方面 , 实 但 际上 一直 以来 资 源 评 价 与 市 场 评 价 往 往 是 分 离
基 金 项 目 : 西 省 教 育 厅 资 助项 目:编 号 :8KO 6 l陕 西 省社 会 科 学 基 金 :编号 ;9 0 ) 陕 ( OJ 3 ) ( 0E 2 。 作 者 简 介 : 妍 ( 9 2)女 , 西 长 安 人 , 洛学 院 城 乡发 展 与 管 理 工 程 系讲 师 。 张 1 8一 , 陕 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袁书琪(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的过程中。
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
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
**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1 引 言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
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
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
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
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
2.1 生态旅游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
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
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
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
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
当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
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
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
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发,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游客不但有享受优质生态的权利,而且也有接受环境教育、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义务。
生态效益还包括保持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社区文化,为当地创造绿色经济及其就业机会。
2.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2.2.1 环境容量较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环境容量足以支持比较全面的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游客要体验到优质环境,要开展人与环境和谐的活动,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是不足以满足这些旅游需求的。
所以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如一座山林、一片湿地等。
2.2.2 环境质量较好 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环境质量较好。
一些林木分泌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物质,一些谷地、林地小气候恶劣,一些洞穴、湖泊、湿地有毒气,一些自然生态系统有致病的生物和微生物。
所以,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所有的生物群落都适宜开发生态旅游。
应当指出,某些典型的生态环境退化地,也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反面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如某些水土流失地等。
2.2.3 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较好 如前文所述,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人为加工多了,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削弱旅游资源的生态功能。
如果某处生物群落可进入性极差,如果某处生态环境较好但区位环境偏僻,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如果某地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如果某处生态系统是其他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保障(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则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至少现在目前还不能成为生态旅游资源。
3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3.1 从空间分布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3.1.1 山岳生态旅游资源 由于人口和聚落稀少,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由于山体的高度和隔离作用,山岳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组成部分的植物、动物也比较多。
山岳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留有不少与自然环境和谐之处,也是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山岳生态旅游资源呈垂直分布,而具有多样性。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山岳生态旅游空间十分广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多样。
许多山区与林区重叠。
我国山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1)。
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1999.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缘旅游区总体规划[R].福州.2)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系.2002.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福州.3.1.2 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海陆交界地带。
由于海陆之间空气和水的往复运动,使海洋巨大的环境净化作用延伸到沿海陆上,虽然存在较密集的人口和聚落的干扰,而滨海地带仍具有较高的生态质量。
规模不大的海湾、海岛、半岛,海滩、岩岸,滨海林地、田野湿地以及近岸水域等都是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滨海地带水中、陆上、空中多种多样的生物,大多数是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由于有海水作为生态旅游的活动载体,由于人类天生的亲水习性,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季风典型的大国,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前景看好2)。
3.1.3 河湖生态旅游资源 环境质量较高的河湖水域构成河湖生态旅游资源,其特点与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类似。
我国河川、湖泊众多,河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多,应提高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3.1.4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湿地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在我国是近年的事,例如东北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经评价,其价值不亚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湿地破坏严重,必须树立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种类繁多的湿地生物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3.1.5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构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是高原和平原上规模较大的草地。
高山草甸和湿地草地归属山区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草原人烟稀少,可进入性强,生物可见性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较高。
但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我国草原面积虽大,但已有不少地区受到破坏。
草原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比较有限,且季节性较强。
3.1.6 荒漠中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荒漠并非毫无生机,平原和高原上的荒漠中也有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荒漠面积较大,其中的绿洲生态旅游开发利用还很少。
荒漠环境十分脆弱。
3.1.7 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山区、滨海、河湖、湿地、草原等地的冰雪覆盖地带之外,苔原、冰原地带的冰雪覆盖空间中也存在冰雪生态旅游资源。
110 生态学杂志 第23卷 第2期 苔原、冰原地带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远景开发价值。
这种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脆弱,特别易受污染。
3.2 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3.2.1 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质量,而且具有较高的景观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多种感官吸引力。
优质生态环境中的构景地貌、构景水体、构景生物群落、构景天象气象、突变遗迹及人为生态恢复景观等,均属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对可进入性要求不高,如封山育林也可,远望景观也可。
有不少景观不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宜开发观光旅游,少数可在生态环境许可的前提下作一些景观更新。
野生或放养动物和珍稀植物,是这类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
3.2.2 生态运动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对景观审美要求不高,注重生态质量和运动适宜空间,主要开发运动旅游产品。
例如在天然氧吧中开展有氧运动,在优质生态环境或生物群落中开展多种体育运动和竞赛。
这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可进入性、空间容量、适宜运动多样性、适游期等。
3.2.3 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注重生态质量、环境容量、环境多样性,对运动场地、景观审美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