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相关资料(doc 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相关资料(doc 7页)

1.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除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外,还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免疫作用。

2.皮肤病性病的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

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灼烧及麻木等。

他觉症状:

即皮疹或皮损,是客观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前者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后者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所致。

2.1原发性损害

1、斑疹: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斑疹分为红斑、紫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斑四种。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紫斑为血液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

2、丘疹: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隆起性损害。

4、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5、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6、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7、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坚实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出皮面。

8、肿块:直径大于2cm的结节。

9、水疱和大疱: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为水疱,直径大于1cm者为大疱。疱液为血性时称血疱。

10、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

11、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以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2.1继发性损害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鳞屑可呈糠皮样、叶片样、蛎壳样或手套、袜套样。

2、浸渍:由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损害浅表,愈后不留瘢痕。

4、溃疡:皮肤粘膜深在性缺损,深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愈后遗留瘢痕。

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

6、抓痕: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深层的缺损,若缺损达到真皮则愈后留下瘢痕。

7、痂: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分为浆液痂、脓痂和血痂等。

8、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分为萎缩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

9、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经常搔抓或摩擦引起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状如皮革。

10、萎缩: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

3.内用药物疗法

1、抗组胺药物

抗H1R药物:

第一代抗H1R药物:扑尔敏、赛庚啶、非那根、安太乐、酮替芬、多虑平

第二代抗H1R药物:阿斯米唑(息斯敏)、米唑斯汀(皿治林)、特非那丁(敏迪)、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敏)

抗H2R药物: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2、糖皮质激素

(1)系统应用的激素

强效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中效激素: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

弱效激素:氢化可的松、HCSS

(2)局部注射的激素

确炎舒松A

得宝松

二丙酸倍他米松磷酸钠(水溶性形式)

倍他米松磷酸酯(脂溶性形式)

3)外用的激素制剂

强效制剂:17-氯倍他索(恩肤霜)、丙酸倍他

引起的。

11.脓疱疮(impetigo)

定义: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

临床表现:

(1)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者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本型也好发于新生儿,特别是体质较差者,又称新生儿脓疱疮。起病急骤,皮疹初为豌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疱液初清亮,迅速变浑浊,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皮损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全身。体温高达39℃以上。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可因伴发毒血症、败血症、肾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3)深脓疱疮(ecthyma):又称臁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常继发于昆虫叮咬,多见于下肢和臀部。病变可深达真皮,中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自觉疼痛。病程约2周~4周或更长。

治疗:抗菌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燥糜烂:雷夫奴尔—氧化锌油

脓液较多:雷夫奴尔—氧化锌油+溶液湿敷

结痂:雷夫奴尔—硼酸—氧化锌膏

抗菌素软膏:莫匹罗星(百多邦)、红霉素

全身治疗:抗菌素口服/注射:红霉素、青霉素、头孢类

新生儿:静点抗生素+血浆、丙种球蛋白等支持疗法

12.麻风病(Leorsy ,Lepra)

定义: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

临床表现:

(一)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常有明显的感觉(湿、痛、触)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这是很重要的特征。

触觉、痛觉、温觉相续消失。

(二)瘤型麻风: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感觉障碍很轻。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亦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

治疗:

①氨苯砜(DDS)为首选药物。

副作用:贫血、药疹、粒性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②氯苯吩嗪(B633)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③利福平(RFP)

22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掌握各头癣特点)

(1)黄癣:俗称“瘌痢头”,“秃疮”。特点:造成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

折断,毛囊破坏,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

萎缩性瘢痕。

(2)白癣:红色小丘疹----圆形或椭圆形斑,被称为“母子斑”。一般无炎

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这与青春期皮

脂腺分泌活跃,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真

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本型不破坏毛囊,故

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

(3)黑点癣:皮损初起为散在的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