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演讲稿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演讲稿200字邓稼先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演讲稿200字邓稼先第一篇:一提起邓稼先,大家一定都不感到陌生,他就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他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我非常敬佩他。
邓稼先出生于20XX年6月25日在安徽怀宁县出生的。
邓稼先再美国仅仅留学一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心急,他准备立刻回国,有人就劝他留在美国吧,再这儿会有很好的前途。
可邓稼先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是中国,我要回去为我的祖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写到这儿,我不仅发出一声感叹;邓稼先的爱国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还敬佩他坚强的品质。
在中国最为困难的时候,邓稼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一直在实验室埋头工作着,终于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邓稼先!第二篇: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两弹元勋”。
就是他,把我们的中国带领到了一个新境界。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
回国后,“舍弃小家而为大家”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
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绚丽的鲜花,谁会注意成了邓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邓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长久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结果。
第三篇:原子弹的爆炸是一个极短的时间,短到只有几秒。
而在这背后,邓稼先却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血汗!他在研制的过程中费尽心血,每天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昼夜不睡,日复一日,他的身体最终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放射和疲劳,患上了直肠癌,于1895年5月分那天静静的睡下,永远的睡下了!在他走后,他的好友杨振宁说:“只有真正的永恒才是有价值的!邓稼先,我们永恒的骄傲!”这让我想起那句话:“人没办法决定生命的长短,但人可以决定生的宽度。
”邓稼先验证了这句话。
一代功勋——“两弹元勋”就这样用生命谱写了历史,填补了中国的空白。
两弹元勋邓稼先国旗下演讲稿

两弹元勋邓稼先国旗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站在国旗下,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国旗是祖
国的象征,是我们共同的荣耀。
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国旗荣誉的责任,我们要用
行动来诠释国旗的价值和庄严。
作为两弹元勋,我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两弹一星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只有维护国家利益,才能守护祖国的
尊严和安全。
我们要牢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让这些价值贯
穿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国旗下,我呼吁大家团结一心,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让国旗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
谢谢大家!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我的偶像邓稼先演讲稿标准版本

我的偶像邓稼先演讲稿标准版本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偶像——邓稼先。
邓稼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通过今天的演讲,我将为大家呈现邓稼先的故事和他的演讲内容,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他的卓越成就和领导风范。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邓稼先的背景和生平。
邓稼先于1925年出生在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少年时代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一直对科学技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潜力。
毕业后,邓稼先投身于中国的航空工业事业。
他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航空专业知识,并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勉,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先后主持了多个重要航天项目,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颗卫星的成功研制,使得中国航空事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除了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外,邓稼先还是一位温和而坚定的领导者。
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迎接挑战,并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注重培养和发展团队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主张在实践中学习,在困难中成长,他的领导风采无疑对今后的航天事业发展和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邓稼先著名的演讲《为了人类的幸福较之短暂而受之殷切的劳动》是他于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
这次演讲是邓稼先在航天科学领域资深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航天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的总结和阐述。
他在演讲中强调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并提出了“四选二”的基本原则,即要以农业和国防为基础,以自然科学和航空航天为特色。
邓稼先强调,航天科学事业关系到祖国的独立、人民的福利和科学的进步。
他鼓励中国的航天科学工作者要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以科学为导向,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科学家邓稼先的演讲稿(精选3篇)

科学家邓稼先的演讲稿〔精选3篇〕科学家邓稼先的演讲稿〔精选3篇〕科学家邓稼先的演讲稿1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邓稼先》。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一边是你亲爱的祖国,一边是高昂的工资;一边是你挚爱的家人,一边是不可诉说的工作;一边是你患病严重的身体,一边是你难以舍弃的工作,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抉择?有一个人,用他的一生做出了选择。
在亲爱的祖国和高昂的工资面前,他选择了祖国,回到了当时那个一穷二白落后的中国,面对家人他选择了隐瞒工作,在哪里工作?不能说,做什么?不能说。
面对早已患病的身体和难以舍弃的工作,他选择了工作。
我们换个问题来说,假如你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获得了博士学位,你会选择什么工作?我想假如放在当代,应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那种拥有着高昂的工资还比一般人的工作略微轻松一点的工作,假如是我,我一定会选择这种轻松工作。
中国如今是开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程度自然是以往不能比的。
假如在以前只有二十元钱工资的工作,你还会选择干吗?而我今天所说的邓稼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祖国,选择了为祖国奉献。
面对不能说的工作,他向妻子隐瞒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是他连家门都没有过。
他消失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啊,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位直肠癌晚期的病重患者。
我们都知道,核辐射是非常严重的,而他就是在为祖国核事业工作时,因为核辐射而患了直肠癌,他为了找回碎片,不让别人进入爆炸区,自己进去寻找那枚碎片。
也正式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诞生了,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即将要站起来了。
一九八六年五月份的手术完毕之后,在当年的七月份,他不幸去世了,终年六十二岁。
假如你像邓稼先一样,为中国事业做了宏大奉献,你希望有什么奖励?而邓稼先,只获得了二十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九日,邓稼先全身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假如生命可以再生,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演讲稿

邓稼先的演讲稿邓稼先的演讲稿一提起邓稼先,大家一定都不感到陌生,他就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为我们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我非常敬佩他.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在安徽怀宁县出生的.邓稼先再美国仅仅留学一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心急,他准备立刻回国,有人就劝他留在美国吧,再这儿会有很好的前途.可邓稼先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是中国,我要回去为我的祖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写到这儿,我不仅发出一声感叹;邓稼先的爱国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还敬佩他坚强的品质.在中国最为困难的时候,邓稼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一直在实验室埋头工作着,终于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就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邓稼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回国后,他奉命带领几个大学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他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事业,从此默默无闻,隐姓埋名几十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科技人员,成功的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个消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那些南京条约的受益者,圆明园的抢劫者,马关条约的利益者,九一八的侵略者们都对中国刮目相待。
邓稼先演讲稿,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2024

邓稼先演讲稿,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奠基人。
他的演讲旨在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科研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和投身科技创新。
本文将通过分析邓稼先的演讲,总结他所强调的五个重要点。
正文: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应当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
-科学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家应当以身作则、坚定信念,用科学和知识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科研的重要性:-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科研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技术突破,还可以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真理。
-科研需要追求卓越和完善,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突破。
3.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每个科学家的基本功,也是实现科学梦想的必备条件。
-学习需要持续不断地钻研和积累,探索科学的新领域和新思路。
-学习是科学家成长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 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不仅追求科学的探索,也关注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科技创新需要鼓励和支持青年科学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5. 科学家的使命:-作为科学家,我们要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使命。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理、秉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邓稼先的演讲,我们了解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研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作为科学家和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牢记邓稼先的殷切期望,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复兴发挥自己的力量。
关于科学家的演讲稿400字(精选14篇)

关于科学家的演讲稿400字(精选14篇)关于科学家的400字篇1邓稼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名字。
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经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经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仅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祖国要求他制造原子弹时,他义无返顾地同意;当苏联单方面撕毁和约,撤除相关人员时,他自我带头攻关,并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之后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当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时,他并没有因成功而放弃工作,而是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方案,最终最终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
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5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李鹏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中国“两弹”之父。
当他生病时,他还一向想着工作,正因为祖国有他这样的好儿子,我们国家科技武装技术才能如此的先进。
他的精神一向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关于科学家的演讲稿400字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理想,多么美好的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以邓稼先精神为题的演讲稿

以邓稼先精神为题的演讲稿
邓稼先,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原子弹之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邓稼先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坚定意志,以及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今天,我将围绕以邓稼先精神为题,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邓稼先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上。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和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一生的时间投入到了这个伟大事业中。
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研,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实验。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
其次,邓稼先精神体现在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上。
邓稼先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国家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邓稼先精神体现在他对团队合作的重视上。
邓稼先深知科学事业需要团队合作,他善于团结和带领团队,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科研的突破和进步。
邓稼先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它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科研的突破和进步。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邓稼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两弹元勋——邓
稼先》
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两弹元勋”。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
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邓稼先取得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
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
1950年10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着满脑子的原子知识和给父亲的两双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
转眼,已经到了1959年6月,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遇到了苏联公开违约,撤走专家的大麻烦。
中央决定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
在遇到了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学时,邓稼先在数学家周光召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
回国后,“舍弃小家而为大家”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
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绚丽的鲜花,谁会注意成了邓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邓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长久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结果。
1985年,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物质,患上了肝癌。
几天之后,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换上了癌症。
他无力的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却安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的这么快。
”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力挽救他的生命。
1986年,这位中国的“两弹元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祖国。
他,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和等待,独自行走。
只留下一个寂寥而孤独的背影,见证他的坚强不屈。
于是,是他,邓稼先,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世界人的面前。
也是他,在毅然返回祖国后,一肩扛下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担,告别了城市的璀璨灯火,隐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着最粗最苦的重活,浑然忘记自己曾有过家喻户晓的辉煌。
也是他,带领堪称中国最优秀的团队,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
也正是他,秉承中华传统的谦虚内敛,创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就这样默默地将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
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