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
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

➢ 家长访谈及行为观察
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长的职业、家长的文化 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是否和睦、家长对孩子 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多少 时间和精力、父系和母系三代中有无神经和精神疾 病以及智力低下者等;收集儿童的基本数据,了解 儿童的出生和生长发育史,如疾病史、诊疗史、教 育史、曾做过的测验等;了解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程 度,例如家长能教哪些东西?一天能教多久等等; 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如是否安排个别智力测验或 发展测验、是否安排专业训练或支持协助等。
(1)智力测验 包括:比内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希-内学
习能力测验等。 (2)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 包括: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幼儿-初中生社会生
活能力量表、文兰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等。
3、学绩考察与教师问卷——搜集儿童的教育资料
(1)学绩考察 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通常
采用学习成就测试的方法进行。包括:标准化测试 和非标准化测试。 (2)教师问卷 是为向教师调查儿童在校学习情况而设计的,包括 六个方面:
(2)病史询问 包括:儿童母亲的妊娠史、儿童的出生史、儿童父
母的亲缘关系及家族史、儿童的生长发育史 (3)针对性的特殊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样检查、脑脊液检查、染色体
分析、X线检查、CT检查等。
2、心理测量——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客观地测定个体的心理 过程、个性特征、发展水平的手段。
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1、取得受试者本人或其家长的同意 2、依受试者的状况设计施测情境 3、弹性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 4、非标准化测验工具的评估,应注意其信效度
评估结果注意事项:
1、注意评估结果的保密性 2、对于阅读测验结果者应做适当的解释 3、应尽可能利用评估结果设计教学方案 4、了解学生状况后在下结论
三残疾儿童鉴定表

鉴定小组(盖章) 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溆浦县智力残疾儿童检查鉴定表
姓 名 民 族 基 本 情 况 家庭住址 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性 别 学 校 男 年 龄 与 测 定 一、智力与适应性行为测量(按美国韦氏智力量表简明智力测验40题进行测 量共40分) 测量项目 认识图形 检 查 记 录 图片填充 合计得分: 二、现场观察 合作程度 外型特征 语言表达 感智机能 结 论 综合分析结论 检 查 结 论 得分 测量项目 得分 测量项目 日常生活 计算 防卫能力 分辨能力 得分 测量项目 学将语言 理解能力 得分
随班就读儿童(残疾学生)学习能力评估表

4.2配对和分类
4.2.1配对、分类相同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分堆
1
4.2.2依颜色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颜色分类
2
4.2.3依图形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图形分类
1
4.2.4依大小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大小分类
1
4.2.5依质地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质地分类
1
4.2.6依物品功能分类:依功能选择3件或以上物品
1
4.2.7配对、分类图片:将3组或以上相对应图片分堆
2
4.3顺序
4.3.1顺序排列物品:模仿简单顺序排列物品
2
4.3.2依序完成活动:依序完成2~3个步骤的活动
2
4.4解决问题
4.4.1设法取得物品:克服障碍自己取得想要的物品
3
4.4.2寻求帮忙:适当寻求他人帮忙解决问题
2
0
5.6非语言沟通
5.6.1实物沟通:指认实物表达需求
3
5.6.2肢体沟通:—对别人的手势有适当反应
3
—以手势表达需求
3
5.6.3图片/照片沟通:—依别人出示的图片/照片进行活动
2
—出示图片/照片表达需求
2
5.6.4文字沟通:—依单字、单词的文字进行活动
0
—出示或写出单字、单词的文字表达需求
0
本领域合计分27
2
6.2.4参与团体活动:在指时下参与团体活动并遵守活动规则
0
6.3家居技能
6.3.1清扫:—使用扫把清洁课室
2
—到指定的位置倒垃圾
2
6.3.2清洗茶杯:自己清洗茶杯且不会弄湿衣服或袖子
2
6.3.3折叠衣服:折叠夏天的衣服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及其在智力残疾评定中的作用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及其在智力残疾评定中的作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是由美国心理测量家约翰·韦伯(John C.Wechsler)创造的用于测量智力的量表,也是最近研究的一种测量工具。
它可以帮助评估儿童的智力和真实的相关能力水平。
一、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的作用1、测量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包括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建构知识、一般推论能力和解释现象(表象)能力等方面。
2、诊断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用来诊断儿童是否存在智力残疾,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学习残疾以及儿童发育迟缓(DD)等。
3、档案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为儿童提供参考档案,以识别有哪些水平表现需要进一步努力改善。
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在智力残疾评定中的作用1、检查是否存在残疾: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帮助确定儿童是否存在智力残疾,从而帮助家长更准确地判断孩子是否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同时也简化了诊断过程的耗费时间和花费的成本。
2、确定智力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有效地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从而更精准地确定其综合智力水平,并为管理残疾提供科学标准以及合理的测量参数。
3、指导康复治疗:通过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可以对儿童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有效の地确定康复的能力水平。
总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中文版)六分测验简版在智力残疾评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疗效更准确的发现智力残疾和及时识别早期智力残疾。
学习障碍儿童教育鉴别与评估

第二节 学习障碍与其他学习问题的关系
一、低成就:也称学业不良,表示个人学业成就表现没有 达到能力或潜力所预期的成就水平,即能力强而学习成绩 或工作成就差的人。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所致。 二、智力落后:很多叫法,如精神发育迟滞、智力缺陷、 智力低下、智力残疾、一般性学习障碍。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分级标准
原因可能是:听觉理解能力差,听或视知觉速度太慢,无法知觉文字 符号,缺乏阅读所需的知识,无法注意到重要的关键字、句或段落, 无法了解书写文字的单位(即缺乏词界限的概念)。
书写障碍:书写障碍包括:写字和书写表达两个方面。其 中写字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 写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这种障碍儿童写作业十分粗心,写字时丢笔画,解题时最 简单的计算出错,他们的眼睛常常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 这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 见成效。 数学障碍:又称非语言学习障碍。这类孩子在机械图形与 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 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原因有一下7方面: 1、符号阅读困难; 2、空间、序列、顺序概念困难; 3、语文阅读困难; 4、记忆问题; 5、缺乏数学学习策略; 6、处理过程速度慢; 7、视知觉或视动协调问题。
二、学业表现 (一)阅读 阅读问题包括:认字、阅读速度、对字音的记忆、对字词组 合的类化能力、词界限的划分、默读以及从一段文字获得所表达 的信息等。 研究表明:汉语阅读主要是依靠图形记忆及其加工来完成的,这 方面能力的缺失会导致阅读困难。 (二)书写 书写方面的困难是指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 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 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三)数学 早期被发现有阅读困难的学障生到后来也会出现数学学习的 问题,因为数学学习也和阅读相同需要注意、记忆等认知能力。 数学的困难包括空间安排、数学符号辨识、运算、公式的记忆和 运用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问题。
智力残疾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

4.2.6依物品功能分类:依功能选择3件或以上物品
√
4.2.7配对、分类图片:将3组或以上相对应图片分堆
√
4.3顺序
4.3.1顺序排列物品:模仿简单顺序排列物品
√
4.3.2依序完成活动:依序完成2~3个步骤的活动
√
4.4解决问题
4.4.1设法取得物品:克服障碍自己取得想要的物品
√
4.4.2寻求帮忙:适当寻求他人帮忙解决问题
√
本领域合计分:22
3.
感
官
知
觉
3.1视觉的运用
3.1.1视觉敏锐度:看到眼前约1m的小物体
√
3.1.2视觉追视能力:—追视视野内一个方向移动的物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移动的物体
√
3.1.3视觉辨别能力:—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形状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颜色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大小
√
3.1.4眼手协调能力:—依大小套杯5个或以上
√
4.4.3了解因果关系:对所经历的事件能说出其前因后果
√
4.4.4应用所学:将所学技能类化应用在相似的情境
√
本领域合计分:14
5。
语
言
交
往
5.1内在语言
5.1.1模仿能力:在指示下模仿各种手部、口部动作
√
√
2.3工具使用
2.3.1仿画线条:仿画直线、横线
√
2.3.2粘土类造型:—用器物切割橡皮泥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条形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圆球形
√
2.3.3折纸:模仿把纸张对折2次
√
2.3.4开关容器:拧开、关上常见的容器盖子
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第二章 第一节 智力障碍(第二章)

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第三条第二项第一款中,提 出智能障碍的鉴定标准;
见下表
DSM—— 鉴别标准
1.一般智能明显低于 平均水平,个体测 量智商(IQ)值为70 或70以下。
2.同时存在适应功能 缺陷或损害,即与 其年龄和群体文化 标准相应的个体功 能的缺损,如社交 技能、社会责任、 交谈、日常生活料 理、独立和自给能 力的缺损。
第二章 特殊儿童的特征及 诊断与鉴别标准
(第一节 智力障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智力障碍
第七节 严重情绪障碍
第二节 视觉障碍
第八节 学习障碍
第三节 听觉障碍
第九节 自闭症
第四节 语言和言语障碍 第十节 发展迟缓
第五节 肢体障碍
第十一节 多重障碍
第六节 身体病弱
第十二 资赋优异
第一节 智力障碍
一、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落后是 一种障碍, 其特征是 在智力功 能以及适 应行为两 个方面有 显著的限 制,表现 在概念、 社会和实 践适应技 能方面。 障碍发生 在18岁以 前。
1986年世界卫 1987年我国残疾人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
生组织定义
抽样调查标准
抽样调查标准
精神发育受阻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
5.决策
•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社会工作者和 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 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 需要,做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 训练方案。
(二)评估项目
为了将智力有问题儿童从健康的儿童中区分出来, 并确定其智力障碍的状况、程度,分析造成障碍的 可能原因,制定补偿方案,必须对智力障碍儿童作 一个多方位、全面的评估。评估的项目和内容见下 表: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一、康复训练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学习的范围有: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入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发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8.教育干预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9.职业康复培训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1.各种规格的球类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2.积木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3.穿珠子、绳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4.带盖的瓶子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5.儿童用剪刀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7.看图识字的图片(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8.钟或表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lr12个数字;9.彩色笔、纸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显着;如果进步幅度不明显,则应考虑身体和康复训练方面的问题,及时找有关医师咨询、指导;应当看到,智残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心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方面的能力都可能落后于健全儿童,所以,治疗师和家长不宜将期望值定得过高,更不能用健全儿童的尺度去衡量智残孩子;事实上,功能改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智残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极微小的进展和变化都是可贵的,应给予孩子鼓励;其次,从现象看,若某些智残儿童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效,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训练,并不断分析、总结,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判定末期训练效果进步大、有进步、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出刚才闻到的食物
√
本领域合计分:23
4.
认
知
4.1物体恒存性
4.1物体恒存性:物品被更换位置时仍能准确找到此物品
√
4.2记忆力
4.2.1对经历事件的记忆力:能表现刚才经历的事件
√
4.2.2对物品操作的记忆力:能模仿3个以上步骤的操作
√
4.2.3对地点位置的记忆力:能到适当地位置做某事
√
4.2.4对物品所属的记忆力:能指出熟人的物品
√
4.2.6依物品功能分类:依功能选择3件或以上物品
√
4.2.7配对、分类图片:将3组或以上相对应图片分堆
√
4.3顺序
4.3.1顺序排列物品:模仿简单顺序排列物品
√
4.3.2依序完成活动:依序完成2~3个步骤的活动
√
4.4解决问题
4.4.1设法取得物品:克服障碍自己取得想要的物品
√
4.4.2寻求帮忙:适当寻求他人帮忙解决问题
√
2.3工具使用
2.3.1仿画线条:仿画直线、横线
√
2.3.2粘土类造型:—用器物切割橡皮泥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条形
√
—用手把橡皮泥搓成圆球形
√
2.3.3折纸:模仿把纸张对折2次
√
2.3.4开关容器:拧开、关上常见的容器盖子
√
2.3.5使用文具:会使用2~4种文具(铅笔、橡皮、尺子、本子)
√
2.3.6使用剪刀:自己剪断纸条
√
3.1.7空间位置的知觉能力:—分辨上下空间位置的关系
√
—分辨左右空间位置的关系
√
—分辨里外空间位置的关系
√
3.1.8视动统整能力:—模仿画线段(如直线、左斜线、右斜线)
√
—模仿画简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
√
—仿写简单的文字
√
3.2听觉的运用
3.2.1听觉敏锐度:能注意身边熟悉的或特定的声音
√
3.2.2听觉辨别能力: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
3.2.3听觉记忆能力:听简单的指令展开活动
√
3.2.4听觉顺序能力: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2个或3个指令
√
3.3触觉的运用
3.3.1触觉敏锐度:对触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
3.3.2触觉辨别能力:以手部触觉分辨各种物品
√
3.3.3触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摸到的物品
√
—说出刚才摸到的物品
√
3.4味觉的运用
√
—用绳子穿珠10粒或以上
√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将颜色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配对
√
—将大小相同的物品加以分类
√
3.1.5形象背景区分能力:在一堆物品中找出指定的物品
√
3.1.6视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看到的物品3种以上
√
4.4.3了解因果关系:对所经历的事件能说出其前因后果
√
4.4.4应用所学:将所学技能类化应用在相似的情境
√
本领域合计分:14
5。
语
言
交
往
5.1内在语言
5.1.1模仿能力:在指示下模仿各种手部、口部动作
√
3.4.1味觉敏锐度:对不同味道做出适当的喜恶反应
√
3.4.2味觉分辨能力:分辨酸、甜、苦、辣的味道
√
3.4.3味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指说出刚才吃到的食物
√
3.5嗅觉的运用
3.5.1嗅觉敏锐度:对不同气味做出适当的喜恶反应
√
3.5.2嗅觉分辨能力:闻到气味时能分辨其香、臭
√
3.5.3嗅觉记忆能力:—指出刚才闻到的食物
√
4.2配对和分类
4.2.1配对、分类相同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分堆
√
4.2.2依颜色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颜色分类
√
4.2.3依图形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图形分类
√
4.2.4依大小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大小分类
√
4.2.5依质地配对、分类物品:将3组或以上物品依质地分类
智力残疾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评估人
评估日期
评估
领域
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
3
2
1
0
1.
粗
大
运
动
1.1姿势控制
1.1.1头部控制:头部变换姿势时能随时保持平衡且能自由转动
√
1.1.2坐姿控制:能自己坐着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
1.1.3站姿控制:能持续站着5分钟并能自由转动身体
√
1.1.4跪姿控制:双膝着地跪5秒
√
1.1.5蹲姿控制:半蹲着5秒
√
1.2移动能力
1.2.1翻身:—能左右侧翻
√
—能自己由俯卧翻成仰卧,或由仰卧翻成俯卧
√
—能自己连续翻身
√
1.2.2爬行:—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行
√
—以双手双膝撑地爬过障碍物
√
1.2.3跪行:以跪姿交换双膝向前行50㎝
√
1.2.4行走:维持平衡自己行走3m
√
1.2.5跑步:以正确姿势跑5m米或以上
√
—能模仿做各种做爬行的垫上运动
√
—能模仿做各种做姿势模仿的垫上运动
√
1.3.3模仿运动:模仿做简单的体操动作
√
1.3.4游戏:玩有规则的游戏且遵守游戏规则
√
1.3.5循环体能:能自己在各种器材间循环前进
√
本领域合计分:35
2.
精
细
动
作
2.1抓放能力
2.1.1捡取小物品:用拇指、食指捡取1个小物品
√
√
1.2.6跳:—在原地双脚连续跳10次
√
—连续向前跳过5cm高的障碍物
√
—在弹跳床上连续跳10下
√
1.2.7上下楼梯:自己左右脚交替上下10个阶梯
√
1.3运动与游戏技能
1.3.1球类运动:—有目标地抛球
√
—有目标地接球
√
—有目标地投球(投5次有2次准确)
√
1.3.2垫上运动:—能模仿做各种做翻滚的垫上运动
2.1.2释放物品:将手中物品释放在指定位置
√
2.1.3腕部旋转:能连续旋转腕部
√
2.1.4双手协调:双手能协调操作且用力适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作业能力
2.2.1堆叠能力:将5个方块堆成高塔形
√
2.2.2嵌塞能力:将5个小物品塞入窄口容器内
√
2.2.3顺序工作能力:依上、下、左、右的顺序工作
√
2.2.4顺序套物能力:依顺序套叠3种大小的物品
√
本领域合计分:22
3.
感
官
知
觉
3.1视觉的运用
3.1.1视觉敏锐度:看到眼前约1m的小物体
√
3.1.2视觉追视能力:—追视视野内一个方向移动的物体
√
—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移动的物体
√
3.1.3视觉辨别能力:—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形状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颜色
√
—以视觉辨别不同的大小
√
3.1.4眼手协调能力:—依大小套杯5个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