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16-风的地质作用

普
通
地 质
学
地面上生长着茂密植物的潮湿地区,被巨厚冰层覆盖地 区或未风化的坚硬基岩区,即使风力很强,风的地质作 用也不明显。在干旱或半干旱的荒漠区和无植被的海滩、 河滩、湖岸以及泥沙质地面,强风的地质作用相当显著。 强风在大陆上不是各处都有的,它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 性。 风速与地形的关系:江河、海面平坦,风速稳定,变化 小;高度越大,风速也越大,越接近真实风速。(黄山气 象站、海岛气象站)。 风在人类文明中起过重要作用:古代的风车动力、航海; 现代的风力发电站。 只有在戈壁草原上,才能真正认识到风的厉害(98年, 哈密沙泉子,不能推开车门;在哈密七角井山口,曾将 吉普吹到空中)。
呼和浩特沙尘暴
普
通
地 质
学
普
据新疆的沙漠实测资料,沙漠中风速为4m/s时, 可使细砂移动,5.6m/s时,可使中砂移动,风速达 15m/s时,能使大于2㎜的砾石移动。
兰州沙尘暴
通
地 质
学
普
中国西部沙漠中堆积的砂粒大多是细砂,因 此,只要风速达到和超过4m/s,就能造成“平砂 莽莽黄入天,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沙尘暴现象。
4.地面岩性。
普
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弱,风力扬起的砂粒能相互充分、 自由地碰撞而发生圆化,即便是粒径为0.03~0.04mm的细小 颗粒也能圆化。而水搬运的砂粒粒径大于0.15mm者才能圆 化。 另一方面,砂粒表面易于毛化。
通
地 质
吹扬和磨蚀作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吸扬引起磨蚀,
磨蚀促进吹扬,吹扬的风沙为磨蚀提供了动力。而磨蚀所 产生的碎块、砂、尘土,为吹扬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吹 扬、磨蚀的共同作用,地表产生了特有的地貌形态。
通
地 质
风的地质作用精品PPT课件

风的地质作用
风蚀作用
风的侵 蚀作用
风蚀作用产物
风蚀作用下限
知
搬运方式
识
风的搬
要
运作用
点
搬运力和搬运量
风的沉 积作用
风积物 风成沉积地形
风蚀作用
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1. 吹蚀作用:风力将地表的疏松物质吹离原地的过程。当风的迎面吹击力和上举力 的合力超过碎屑物质的质量和地表摩擦力时,碎屑颗粒便被吹扬而去。
智 利 , 阿风 塔棱 卡石 马 沙 漠
风棱石,死亡谷,2003
花岗岩形成的风棱石,怀俄明州
冰川堆积下的风棱石,冰岛,2006
2. 蜂窝石:多矿物组成的陡壁在风沙流冲击下,磨蚀程度不一样,使岩壁出现蜂窝状孔洞。
风蚀砂岩 Grand Canyon
3. 风蚀蘑菇:沙漠边缘孤立突出的岩石,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上粗下细形如蘑菇的岩石。 岩石贴近地表部分受风沙流磨蚀严重的多。
Permian Basin, West Texas and part of eastern New Mexico
风积物——阿拉伯沙漠
Ouri Valley, Chad
风成黄土:由风成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组成,从高空沉降下来,其堆积不受地形影响。 特点: ⑴ 灰黄、棕黄色,疏松多孔,孔隙度高达44~55%,垂直裂隙(节理)发育;
跃移
2~0.2mm
蠕移
风向
<5% 70%~80% 20%~30%
风的搬运具有很强的分选性
风把粉沙、粘土从混合物中分开,以悬浮状态带走 沙粒贴着地面持续顺风跳跃移动,并逐渐与砾石颗粒分离 砾石难于被风移动很远
Mojave Desert,southeastern California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是只有当水流未被 泥砂饱和时才会发生冲刷。
如果上游河段流来的水流中含有泥砂量小
于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由于输砂能力未被 充分利用就会冲刷;
如果输砂量超过了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产生沉积。Fra bibliotek大家好
29
大家好
30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大家好
15
大家好
16
三、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带
(一)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的结果,使原来母岩性质改变,形成
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岩。按岩石风化深浅和特征,
可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五级。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杂
全风化
岩石结构 未变
基本未变 部分破坏 大部分破坏
矿物成分 未变
基本未变 稍微变质 显著变化
大家好
21
基本概念
❖ 何谓河流?
是在河谷中流动的常年水流,河谷由谷底、河 床、谷坡、坡缘及坡麓等要素构成。
大家好
22
河流的构成?
主流: 由重力作用引起的流动; 付流: 由其它力引起的流动。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互相平行; 紊流:水质点运动轨迹互相相交,且杂乱无章。
水流流速?
河流中的流水具有一定的流速(v), 即流水有一定的动能(E),这里的流速为平 均流速。
大家好
36
横向环流作用结果
❖ 凹岸受到冲刷,凸岸接受堆积 ❖ 河弯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蛇曲 ❖ 洪水期间会发生截弯取直,从而形成牛
轭湖。
大家好
37
大家好
38
大家好
39
大家好
40
大家好
最新地质学风的地质作用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胡杨秋色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胡杨枯茬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盛开的怪柳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胡杨枯林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国沙漠分布图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大漠,令人畏惧;大漠,更给人诱惑。
第一部分 大漠鸟瞰 第二部分 沙海风光 第三部分 奇景瑰观 第四部分 生命之泉 第五部分 大漠生灵 第六部分 翰海春光
Copyright ?1996, by Yangtao. E-mail
第六章风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2)平流层 stratosphere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80-90km。 气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到中间层的顶温度 降到-80℃。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D),反射无线电波
(3)中间层
mesophere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 下降; 垂直运动(上流)强烈。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普遍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无天气现象。 质量:几乎占大气圈质量的20%。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3℃-17℃。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特征:气温分布受地面影响小; 垂直对流运动很小; 大气透明度高。
第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它们各自形成一个围绕地 表自行封闭的圈层体系。
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表物质的动 力作用过程和产物。主要表现在破坏地表 岩石,使之破裂、粉碎、磨蚀,并把地表 的松散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形 成特殊的地貌景观。风的这些作用统称风 成作用。
◇ 该层也叫电离层,无线电短波之所以能传输到 很远的地方, 就是由于电离层能将它反射回地面
◇ 地球卫星的轨道就在这一层
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炽热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 能量称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故太阳辐射 又称短波辐射。
可见光区
红外区
二、大 气圈的
结构
自地面向上 依次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但在地面 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及一些孔隙度较大的 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其深度一般小 于3km。
第六章.地质作用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冰川盘
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雕刻者。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因
•边坡岩土体性质
外因
•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质构造
•岩体结构 •地应力
•地震
•风化作用 •人工开挖、爆破
据岩性条件: 软弱岩层如页岩、泥岩、千枚岩和坡洪 积松散堆积层、黄土等,易发生滑坡。 而脆性岩层如石灰岩、花岗岩等,易发 生崩塌。 据构造条件: 断层、褶皱发育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区易发生边坡失稳现象。
a- 河流横向环流;b-河曲处横向环流断面图
45
a-弯曲河道
b-蛇曲Biblioteka c-牛轭湖46河流搬运作用方式: 拖运、悬运、溶运 冲积物按河流沉积环境分:
河床沉积、漫滩沉积、河口沉积和牛轭湖沉积。
河口沉积分水上和水下部分。
47
河谷地貌 冲积物按河谷地貌形态分: 纵剖面 (1)山区河谷冲积层,以河床占据。 横剖面 (2)平原河谷冲积层,冲击物完全 河流阶地 发育,有以上各种沉积。
崩塌形成条件: 1. 地形地貌
坡度>450
2. 岩性
坚硬性脆岩石或上硬下软
3. 构造方面
软弱结构面倾向临空面,且 倾角大;高陡裂隙
崩塌形成机理示意
1980.6.3 湖北远安盐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
卸荷裂隙
崩塌治理
清除危岩 加固坡面 危岩支顶 拦截防御 调整水流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风的地质作用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6章风的地质作用6.1复习笔记一、概述1.重要概念(1)大气圈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圈层,是地球外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风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球表面物质的动力作用及其相关的过程。
(3)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气压场中所受的作用力。
(4)风成作用风成作用指气流破坏地表岩石,使之破裂、粉碎、磨蚀,并把地表的松散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形成特殊地貌景观的作用过程。
2.风风是指空气的近水平运动。
(1)风是一种矢量,有风向和风速两个要素。
(2)空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气压分布不均匀,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沿气压梯度力方向运动。
6.2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讲解一、名词解释1.吹蚀作用答:吹蚀作用是指由气流压力的直接作用,使地面松散岩石遭到破坏、粉碎或被吹走的作用。
通常是与磨蚀作用一起发生的。
2.风成堆积答:风成堆积是指由风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堆积物。
风成堆积的成分主要是长石、石英等硬度较大,晶体结构比较稳定的矿物所组成的碎屑物。
二、简答题什么情况下发生风的沉积作用?有哪些沉积产物?答:(1)风的沉积作用的条件当风力减弱时,气流中的含沙量相对增多,有时风沙流在行进中遇到障碍物会风力减弱,此时就要发生沙粒的堆积,叫做风积作用。
经风搬运和堆积的碎屑物称为风积物,风积物主要有沙漠堆积和风成黄土。
粒级多为粘土到沙的范围,粒度非常均一,分选良好,磨圆度高,硬度大的矿物含量高,以石英为主,有时具有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风积地貌主要指风积作用形成的各种沙丘。
沙丘的形成和发育,是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和沙质地表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受地形、地面物质组成(沙源供应)和水分、植被等的因素影响。
(2)沉积产物①风成沙和黄土风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沙级沉积物,称为风成沙;另一类为粉沙和尘土,称为风成黄土。
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有严格的规律性,理化性质也有不同。
②风成沙与沙丘风成沙成片分布,但是它们并不是均匀的。
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存在着许多障碍物,于是,在障碍物前后形成不规则的沙堆。
风的作用ppt课件

课堂练习
风蚀石 海边礁石 石林 火山湖口
连线题
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 海浪的冲击 强风的作用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 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体会到大自然 的神奇力量,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 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风的作用
教科版 五年级上
新知聚焦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 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新知聚焦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据最 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新知探索
记录实验现象
打磨前 岩石的样子 较平整
打磨中
打磨后Βιβλιοθήκη 不断有琐屑 轻微磨痕 物质脱落
新知探索
我们的发现
“风的作用”使“岩石”发 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相对 缓慢相对温和的。
知识卡片
我国西部有的地区常年降雨稀 少,气候干燥,经常刮大风。 当大风卷起沙子从岩石上刮过 时,就像用磨刀石打磨一样, 不断对岩石进行侵蚀,慢慢地 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经 过成千上万年的作用,岩石就 变成了奇形怪状了。
积形成沙漠。
新知研讨
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是风卷起的沙子,像磨刀 石一样不断对岩石进行侵 蚀,是磨蚀作用改变着岩 石的形状和大小。
新知研讨
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除了风之外,动植物、雨水、河流、冰川 等对岩石和土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流层 stratosphere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80-90km。 气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到中间层的顶温度 降到-80℃。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D),反射无线电波
(3)中间层
mesophere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 下降; 垂直运动(上流)强烈。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普遍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exosphere
特征:空气极其稀薄,地球引力小;大气圈与星际 物质的过渡带
大气圈层与人类活动
大气圈层
自然现象和人类气变化的发源地。
◇ 飞行员通常喜欢在平流层中飞行,可以避开下 面的湍流 ◇ 平流层顶有臭氧层,可吸收大部分有害的太阳 辐射
◇ 保护地球不受流星体的撞击
地球上的气 压带和风带
由于大气环 流的结果, 在全球近地 面大气中形 成了相对稳 定的7个气压 带和6个风带
二、气候带
所谓的天气是指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综合 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
一个地区的气候通常用气温、降水量、风和湿度等要素来表示的 ,而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的因子很多,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 面性质等。
(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 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 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 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 利力,对于运动的大气来说 则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 向力只改变大气运动方向而 不改变速度 )
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会受到
另外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惯性力,以
首先研究它的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的名字
1. 吹扬(蚀)作用 (deflation)
1.恒定组分
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主要是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 )其 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 20.94%).氩(0.93%)组成,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2.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 变化。
3.不定组分指大气中可有可无的成分,如尘埃、硫化氢、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煤烟、金属粉尘等等。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 非常大,它们一是来源自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世界气候分成若干个气候带的。 热带气候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气候带 可分为北温带气候带和南温带气候带,但气候特点 相似。 寒带气候带 位于极圈以北(北半球)或以南(南半球)的地域
全球的热量带: 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基本相 一致,大致与纬线相平行。由低纬到高纬热量由 高到低呈带状分布,形成全球的热量带。热量带 划分如下: ⑴赤道带:南北纬10°之间; ⑵热带:纬度10°~ 25°之间; ⑶副热带:纬度25°~ 35°之间; ⑷ 温带:纬度35°~ 55°之间; ⑸副寒带:纬度55°~ 60°之间;无极昼 ⑹寒带:纬度60°~ 75°之间;有极昼 ⑺极地:纬度75°~ 90°之间;极点半年为昼,
命名,叫做科里奥利力,它的数学表达式 为:F=2mvωsinα 如图1所示,F科的方向可用右手螺旋法则 确定。当右手四指由v沿α角(为v与ω两向 量间的夹角,取小于180°的 一个)转向ω的方向弯曲时,挠起的拇指 所指方向就是F科的方向。F科在数值上等 于2mvωsinα,即与运动物体的质量、速 度和α角的正弦成正比。由于科里奥利力 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所以它只改变物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无天气现象。 质量:几乎占大气圈质量的20%。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3℃-17℃。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特征:气温分布受地面影响小; 垂直对流运动很小; 大气透明度高。
(1)对流层 troposphere
主要特征是: ① 温 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升高1km温度 降低6℃(大气降温 率); ② 空气具有 强烈的对流运动,垂 直对流运动强;③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 均匀,天气现象复杂; ④ 受人类活动影响 最显著,污染严重; ⑤ 占大气圈总质量 的70%—75%。
红外区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时,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强烈地吸收 波长较短地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 要吸收红外线;能量最多的可见光却很少被大气吸收。 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大气和云吸收19%;大气和地面的反射、散射34%;
地面吸收47%。
二、大气的运动和天气
(一)大气运动的动力
第一节 大气圈的成分、结构特点
大气圈(atmosphere)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 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 层。
大气圈存在的主要证据或现象: ( 1)蓝色的天空; (2)白云; (3)风; (4)流星
光的散射: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将
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 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晴朗的天空所以呈浅蓝色, 完全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大气运动的产生及形式取决于气压的作用。
1.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单位:帕斯卡
低压
(Pa)
(1Pa=1N/m2)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变化值
1 .大气运动的动力
1 真正造成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是水平梯度力。
2 运动的大气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的球面效应所引起的 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大气,使风向东偏。高纬度向低纬 度运动的大气,使风向西偏。
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 美国是龙卷出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出现500次左右;澳大利亚 、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
江苏发生“水龙卷风” 湖水卷起近千米高
2004 年 07 月 16 日 下 午 四 点 半 , 阳 澄湖上空形成乌云,而后水面“砰” 的一声,下面水开始旋转,逐渐形成 水柱冲上天。 “水龙卷”发生时形成 了直径约30米的水柱,将湖面的一些杂 物和竹子一同卷起,而水柱边向上盘 旋,边向东南方向缓慢移动,场面甚 是壮观。持续了近20分钟 。
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大 小。
地转偏向力 示意图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表现为不同时间 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大气周而复始的运动特点。
(1)一是在各半球形成三个沿经向的环流圈, 即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2)二是在各半球形成三个沿纬向的风向带, 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 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 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剥蚀作用就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 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 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臭氧——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天然大气的微量组分, 平均含量为0.1—0.01ppm,大部分集中在10~30km的平流 层, 对流层臭氧仅占10%。如果在零摄氏度下,沿垂直方向将大 气 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其厚度大约只有3毫米,相 当于两个5分钱硬币叠在一起那么厚。臭氧在地球大气中的化 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维护地球的能量平衡 和生态平衡。
(1)蓝色的天空(瑞利散射)
这是由于大气中 的一些非常细小 物质成分,如气 体、粉尘等,它 们的直径较阳光 的波长小得多, 因此,蓝色的散 射量较之于其他 任何一种颜色能 更多地被选择散 射。这种散射称 瑞利散射。
(1)蓝色的天空 (瑞利散射)2
(2)白云(迈耶散射)
如果形成散射的粒子的形状是球形的,而且并不比阳光的波长小 ,所有的波长都是平均地被散射的,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 云是白色的。
二、大 气圈的
结构
自地面向上 依次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但在地面 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及一些孔隙度较大的 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其深度一般小 于3km。
大气圈的上界无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 在2000-3000km的高空向行星尘埃的密 度过渡。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的75%。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是6℃/km,对流层顶约-83 ℃ . 成分:含水蒸气、尘埃。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半年为夜。
圣彼得堡纬度:北纬59°55' 经度:
中国国土范围广大,包括的寒温带多,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也就多了。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两地时差在 4小时以上。跨纬度50度左右。中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 的国家。中国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位于北纬53.5°,能够 看得到白夜和极光;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 北纬3°58′,属于热带。中国气候的复杂多样,首先 是季风气候特别显著。中国东南部接近海洋,气候湿润, 降水多,温差小;西北部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少, 温差大。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范围最广大的国家。其 次是气候的地域十分显著。中国自南而北划分为6个温度 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再其次,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众多,东西地势差别很大,对气 候也有很大影响。
飓风“Andrew”
Andrew飓风是现代最大的飓风之一,于1992年8月25日20:20以时 速200km/h从大西洋猛扫向佛罗里达(美国)
(二)龙卷风
龙卷是积雨云中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 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
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出现在陆地上 的,称陆龙卷;出现在海面上的,称海龙卷。
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 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第二节 风的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