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

合集下载

履带底盘的组成介绍及各参数的计算课件

履带底盘的组成介绍及各参数的计算课件

2、履带式机械倒档越过沟渠,其全部重量支承在引导轮
和驱动轮上;
最新 PPT
中南大学 杨忠炯
3、履带式机械倒档越过一突起的障碍物,其全部重量支承 在两边各一个支重轮上,此支重轮是重心附近的支重轮。
计算步骤:由这三种工况计算出各危险断面垂直面内的弯 矩,再考虑在这些位置上同时又在转弯,从而将水平面内 的弯矩叠加进来。在分别计算应力值后,再计算其应力之 和。
齿式约小10%左右。这种履带板适用
于履带式装载机。
最新 PPT
中南大学 杨忠炯
寒冷地带冬季用履带板:其抓土齿的支承面上开有 缺口,中间开一个缺口为双刃式,两侧开两个缺口 为单刃式。
由于支承面面积减少,保证履齿陷入冰雪内, 从而提高了拖拉机的牵引附着性能。缺口只在抓土 爪的上端,因此它在粘砂土或砂粘土等土壤上作业 时,和一般用途的履带板几乎没有区别。为了使履 带板能够自净化,其支承面留有方孔。
Pmax=.0.75Gt
式中 - 附着系数,履带式机械初算时可取 =1; Gt – 推土机总重.
组合式履带由履带板、轨链节、履带销、销套、螺栓 等零件组成。
一般来讲,销子的剪切、销与销套间的挤压、销子的 抗弯强度都不成问题,因为履带的主要破坏形式是磨损。
最新 PPT
中南大学 杨忠炯
右图8-12所 示轨链节11、2-2、33断面处常 出现断裂。
要求: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 重量尽可能轻。
最新 PPT
中南大学 杨忠炯
每条履带都由几十 块履带板组成,如 右图8-6所示。 履带板由具有履齿的 支承板和两根导轨组 成。
履带销与前一块 履带板的后铰链孔采 用压配合,压入力均 为500~750kN。
最新 PPT

汽车起重机底盘课件

汽车起重机底盘课件
亚洲起重机以中国、日本为代表 日本主要生产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 全路面起重机 越野轮胎起重机产量最大 ;使用轮胎起重机专用底盘 汽车起重机的产量次之; 生产商:多田野、加藤
4
使用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
全路面起重机的产量最少;使用全路面起重机专用底盘
国内汽车起重机发展概况
9
10
7000 (整车)
17500 (整车)
6400
17600
6500
1650 玉柴 YC6A220-20 162/2200 790/1600
11
12 13
动 力 参 数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额定功率 k)
上柴6C215-2
152/2200 170/2200 790/1400
东风17PY1-00020
东风桥不带轮边减速 东风桥 整体式带角转向器 长平全宽驾驶室 11.00-20 18PR HG60
QY25汽车起重机底盘技术参数
序号 1 性能参数 整机全长 mm HQC5290JB 12500 徐工QY25K 12360 浦沅QY25H 12900
2
3 4 5 6 7 尺 寸 参 数
24
25 26 27 28 29 30
变速箱
驱动桥 前 桥 转向器 驾驶室 轮胎 车架材料
陕齿6J90TA
重庆大江2500TSY/ 2400TSY不带轮边 减速 重庆大江3000BSY 整体式带角转向器 齐星全宽驾驶室 11.00-20 18PR HG70
26
綦齿QJ6
徐州美驰18TMRFC223SB不带轮边减速 徐州美驰105E 整体式不带角转向器 齐星全宽驾驶室 11.00-20 18PR HG60
汽车起重机底盘课件

《履带式底盘设计》课件

《履带式底盘设计》课件

支撑轮用于支撑履带,减少行走过程中的 振动和冲击。支撑轮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底 盘结构和行走需求而定。
履带式底盘的设计原则
稳定性
底盘设计应确保在各种 地形和工况下的稳定性
,防止倾翻和滑移。
效率与可靠性
设计应注重提高行走效 率和可靠性,降低故障 率,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机动性
底盘应具备良好的机动 性,能够快速响应操作 指令,适应不同地形和
详细描述: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降低其能耗,例如优化 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燃油消耗 和排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减少排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循环利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使其易于拆卸和回收利 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基于成本优化的履带式底盘设计
总结词
降低制造成本
01
02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履带式底盘的制造成本 ,例如采用低成本材料、简化制造工艺、优 化零部件结构等。
总结词
提高生产效率
03
总结词
降低维护成本
05
06
04
详细描述
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模块化 的结构,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 本。
性能。
履带结构优化
根据底盘结构和行走需求,对履带 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履带宽度、 节距、履带块数目等,以提高履带 适应性和行走稳定性。
履带连接方式
选择合适的履带连接方式,如螺栓 连接、卡扣连接等,以确保履带的 可靠性和装配方便性。
驱动轮设计
驱动轮材料
01
选择具有高强度、耐磨和耐冲击性能的驱动轮材料,如铸钢、

大吨位起重底盘系统-PPT精选文档

大吨位起重底盘系统-PPT精选文档

mm ml KW
13330×3000×2500 15930 350
3
QY100起重机底盘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
底盘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起重机底盘为二类特种底盘, 由发动机、底盘、驾驶室和电气设 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5
底 盘 组 成 图
6
发动机组成
进气
发 动 机 ( 柴 油 机 ) 排气 供油 冷却 润滑
大吨位起重机底盘系统课件
适用班级:起重机售后服务
目录
• 起重机底盘主要技术参数
• 起重机底盘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起重机底盘常规检查及调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起重机底盘故障分类
• 起重机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
QY100汽车起重机底盘(SYM5550J)的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单位 Km/h mm mm mm mm mm 参数值
16
转向系
转向系统:
转向机构: 转向管路:
17
转向系
中间摇臂及支架总成 : 轴承32212 轴承32019
18
转向系
转向机构的调整
1,初调:调整转向直拉杆和转向垂臂,使转向垂臂位于在转 向 中间位置,并向后偏10°,转向摇臂上端处于垂直位置,各转 向桥基本平行。 2,调整1、2、3、6桥前束到0mm。 3,检查1、2桥左右轮距和4、5桥左右轮距,若左右轮距相差大于 6mm,根据实际情况在推力杆与支架间加平垫片。 4,调整1、2桥平行。用直尺靠紧两侧轮胎,调整1、2桥直拉杆, 使直尺与车轮(钢圈)间隙一致。调整1、2桥前束到0~4mm 5,调整3、6桥平行。用直尺靠紧4、5桥轮胎,调整3、6桥直拉杆, 使直尺与3、6桥车轮(钢圈)平行。要求直尺与3、6桥车轮 (钢圈)间隙在300mm长度上距离差小于1mm。

重卡动力系统匹配分析PPT课件

重卡动力系统匹配分析PPT课件

40 60
2000 1/min
1166.档Ga变ng速E箱cosplit 99.档Ga变ng速E箱aton
10 % 5%
6080
10800 Gesch12w0ind1ig0k0eit in km/h 120
车速 [km/h]
第18页/共28页
变速器档位数对加速时间的影响
9档箱连续换档 加速时间
16档箱连续换 档加速时间
第24页/共28页
8、不同工况下动力系统的匹配要求
长距离
1000km~
最高车速 (km/h)
经济车速 (km/h)
路况
90~110 70~80 高速公路
总重(t) 60~100
中长距离
300~500km
80~90
55~65
良好路面 50~70
配送
市内及城市之间
90~100
60~70 良好路面 30~40
目录
1. 动力系统匹配的目的 2. 动力系统匹配指标体系 3. 影响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因素 4. 发动机的外特性对整车动力性的影响 5.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 6. 变速箱档位数及速比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7. 后桥速比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8. 不同工况下动力系统的匹配要求 9. 动力系统匹配举例 10. 总结
5)最大爬坡度的衡量
第8页/共28页
6)最大爬坡度的影响因素
-列车(或单车)总重 -发动机外特性
-变速箱头档速比 -后桥主减速比 -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
第9页/共28页
7)等速百公里油耗的衡量
第10页/共28页
8)等速百公里油耗的影响因素
-列车(或单车)总重 -发动机万有特性

重型牵引车悬架主要参数的匹配设计

重型牵引车悬架主要参数的匹配设计

第30卷增刊 2007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HEF EI UNIV ERSI TY O F TECHNOLO GYVol.30Sup Dec.2007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居 刚(8),男,江苏宝应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重型牵引车悬架主要参数的匹配设计居 刚, 李国振(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文章通过对重型牵引车悬架系统的研究,对车辆的侧倾角刚度在车轮上的分配、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的匹配、车辆的平顺性以及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生产试验的方法总结了重卡运动特性下的悬架设计准则,确定了重卡悬架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而为合理地匹配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重型牵引车;悬架设计;性能参数;匹配中图分类号:U4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7)(Sup )20056204The ma in par ameter matching design f or hea vy tractor ’s suspensionJ U Gang , L I G uo 2zhe n(C o mmerci al Vehicl e Research In sti t ute ,Anhui J ianghuai Auto m o bil e CO.,L TD ,Hefei 230022,China)Abstract :In t hi s paper ,we analyze on t he di st ri bution of li st angle ri gid among wheel s a nd t he mat c 2hi ng between t he sta tic flexi bilit y a nd move flexi bilit y of heavy t ractor of suspension.At t he same t ime we explore t he comfort and carrying capacit y of heavy t ruck by t he st udy o n t he heavy t ruck sus 2pension syst em.We al so sum marize t hedesi gn r ules of movement characterist ic by t he means of pro 2duction and t est for t he heavy t ruck suspensio n and confirm t he main capabilit y paramet er of heavy t r uck suspe nsion ,a nd p rovi de basi s fo r matc hi ng main capabilit y pa ramet er of heavy t r uck rat io nal ly.K ey w or ds :heavy t ractor ;suspension design ;capa bili t y parameter ;mat chi ng1 悬架侧倾角刚度在前后轮上的分配汽车悬架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1]。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工程机械转向理论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工程机械转向理论
第四节 本章重点
第一节 概 述
根据工程车辆获得转向力矩方式的不同工程车辆的转向可分为 下面三类: 一、偏转车轮转向及偏转履带转向
(1)前轮偏转:即改变车辆前轮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前外轮 的变道行驶半径最大。驾驶员易于用前外轮是否避过来估计整机 的行驶路线。
第一节 概 述
(2)后轮偏转:车辆前方装有工作装置,若采用前轮偏转方 式,不仅车轮的偏转角将受工作装置的限制,并由于工作装置靠 近前轮,其工作轮压较大,可能要求采用双胎或增大轮胎直径使 轮距及外形尺寸加大,机动性降低,还将使转向阻力矩增加,采 用后轮偏转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矛盾。
第二节 轮式车辆的转向理论
轮式车辆在转向或直线行驶过程中,经常要求左右轮以不 同的角速度旋转,其理由是:
1、转向时,外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较内侧车轮长; 2、当左、右车轮轮胎、载荷、气压不等或磨损不均时,其 实际滚动半径不相等; 3、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两侧车轮实际走过的路程 不同。
第二节 轮式车辆的转向理论
第二节 轮式车辆的转向理论
1.转向行驶受力分析 在了解轮式车辆转向受力情况以前,先来讨论一下两轮车
转向时的受力情况。假定两轮车在水平地段上以等角速度ωz作低 速稳定转向,略去离心力不计,这时受力情况如图7-3d)所示。
图7-3 两轮车转向时的受力简图
第二节 轮式车辆的转向理论
图7-4 轮式车辆转向时受力简图
第二节 轮式车辆的转向理论
3.转向时,两侧从动轮应能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以避 免转向时从动轮产生纵向滑移或滑转。这个条件比较容易满 足,因为从动轮是不驱动的,能在轴上自由旋转。
(二)偏转车轮转向车辆的转向动力学
偏转车轮转向的车辆无论是偏转前轮,偏转后轮,还是前后 轮同时偏转,其转向力矩最终是由导向轮与地面相互作用产生 的。其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下面我们仅对偏转前轮转向的车辆 在转向时的受力进行分析讨论。

底盘理论

底盘理论

1.驱动力:发动机输出力矩Me,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成为驱动力矩Mk,它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这个力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Pk称为驱动力。

驱动力也称为切线牵引力。

有效牵引力:机械驱动装置所产生的总驱动力Pk减去机械行走装置所受总行驶阻力Pf即为有效牵引力。

附着系数:附着系数,是附着力与车轮法向压力的比值附着力:当滑转率为100%时,机器牵引力Pkp达到最大值p ,c称为附着力。

2.滑转率:因滑转而损失的行驶速度百分率。

为理论速度减去实际速度和理论速度的比值。

滑转率曲线:开始随滑转率增加有效驱动力显著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被破坏,滑转率再增大,有效牵引力变化不大。

3.底盘:机架和行驶系,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总成,是整机的支撑,并能使整机以所需的速度和牵引力沿规定的方向行驶。

底盘由组成:行驶系,制动系,传动系,转向系。

传动系:功用:a将发动机动力增扭减速,,改变方向,满足行驶和作业b给其他操纵机构输出动力c有接通断开动力的功能,使整机停机二发动机不熄火d过载保护(离合器打滑)组成:离合器、变速箱、中央传动、转向离合器、最终传动等制动系:功用:a使工程机械减速停驶b实现工程机械斜坡停驶和下坡稳定行驶c对履带车辆,利用制动器实现其转向。

组成: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行驶系:a保证整机行驶作业b承受整机重量、各种力并且传力c吸收振动缓和冲击。

组成:行驶装置、悬架、机架。

转向系:功用:a使车轮转向行驶阻力小,轮胎受磨损程度小b转向可靠,操纵轻便c转向灵敏性好。

组成:转向器和转向传动装置。

4.机械传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

缺点:a发动机振动直接传到传动系,外负荷冲击直接到达发动机,使功率和寿命降低。

b传动系无自适应c换挡频繁,对驾驶员要求高。

d起步困难。

用于小功率和负荷平稳连续的作业机械。

液力机械传动:自动适应负载变化,减少档位数,减少传动系和发动机所受冲击,换挡容易,有效提高了机器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当Mc增至一定程度后,发动机偏离调速特性的程度愈大。于 是,在某一负载程度下可获得最大的平均输出功率。这一最佳负 载程度下的发动机扭矩Mepmax和最大平均输出功率Pemax可以用最佳 扭矩负载系数kz0和最佳功率输出系数kpo来表示:
Mepmax=KzoMeH Pmax=KPoPeH
当发动机的负载程度达到这一最佳值时,发动机的平均输出 功率将随着负载程度的增大而下降,负载程度达到某一极限时, 发动机将不稳定工作。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发动机具有最大输 出功率时,发动机的平均输出比油耗也接近它的最佳值。
第一节 牵引性能
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ηx可以由滚动效率ηf与滑转效率ηδ的 乘积来表示,——履带式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是ηfηδ和ηr三者 的乘积。由于履带驱动段效率,ηr可近似地认为是一常量,所以 为简化讨论起见未予计入,但这并不影响问题讨论的实质。亦即:
x
f
F F Ff
(1 )
(6-3)
Q = f (F KP, v)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由于在行走机构与地面相互作用中,有效牵引力FKP与实际 行驶速度v之间存在着某种制约关系,即FKP的增大将伴随着v的 下降。因此,在滑转曲线上总可以找到某一工况点,当机器在这 一工况下工作时,牵引力和实际速度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 可使机器的生产率达到最大值。这一工况称为行走机构的最大生 产率工况。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两项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适当地配置发动 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在行走机构滑转曲线上的位置。正确地配置 这一位置不仅能保证发动机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强制熄火,而且 还可以利用行走机构的滑转来保护发动机不致于过分超载,从 而保证发动机经常处在调速区段上工作。对于工作阻力急剧变 化的铲土运输机械来说,这一点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 充分的发挥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正确地配置发动机的最 大输出功率在行走机构滑转曲线上的位置将是解决牵引性能参 数合理匹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机械传动车辆牵引性能参数的计算步骤 二、液力机械传动车辆牵引性能参数的计算步骤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牵引性能参数是指机器总体参数中,直接影响机器牵引性能的 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工作装置的基本参数。由于牵引性 能是车辆的基本性能,这些参数的确定往也就决定了所设计机器 的基本性能指标。
施工机械在作业时,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工作装置既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机器的整机性能不仅取决于总成本身的性 能,而且也与各总成间的工作是否协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机器的总体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匹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只有正 确地选择发动机、传动系、行走机构、工作装置的参数,并保证 它们之间具有合理的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各总成本身的性能,从 而使机器获得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然而,通过以上讨论,至少可以从定性方面对确定此种匹配 关系提出如下几条指导性的原则:
1.要确定负荷循环在发动机调速特性上的位置时,应该保证 工作循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阻力矩不超过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扭 矩。
2.为了获得较大的平均输出功率,应该使发动机在工作循环 的大部分时间处在调速区段上工作。
d x
f
2Afx
An2
(n
1)
BfBiblioteka n xnB n1 x
d x
(x f )2
当ηx=ηmax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f
2 Afx
A
2 n
(n
1)
BFv
n x
nBn1 x
=0
(6-7)
由此可求出与ηmax对应的相对牵引力φηxmax和滑转率δηxmax。 这一特征工况称为行走机构的最大牵引效率工况,并可用垂线在滑
当铲土运输机械在粘性的新切土上工作时(铲土运输机械的 典型土质条件),对于轮式机械来说,最大牵引效率工况大约在 =10%左右,对于履带机械,大约在5%左右。
第一节 牵引性能
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机器生产率与行走机构滑转曲线之 间的关系。
铲土运输机械的生产率是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土方作业量 来表示的,显然,作业量的多少与牵引力有直接的关系,而作 业时间则与机器的作业速度有关。因此,机器的生产率Q将是有 效牵引力和实际行驶速度的函数,亦即:
第一节 牵引性能
图6-2是发动机在按推土
机的负荷循环进行模拟
试验时获得的结果。从
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发
动机负载程度的增大,
在开始发动机偏离静载
调速特性甚小,发动机
平均输出功率Pe随着平
均阻力矩Mc之增大而增
大。
图6-2 柴油机按推土机负荷循环工作时,发动机
平均输出指标随平均负载程度而变化的情况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二、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在滑转曲线上的配置
滑转曲线是反映行走机构牵引元件与地面相互作用最基本的 特性曲线,它表示了牵引元件的滑转δ随其输出的牵引力F而变 化的函数关系。——对履带机械或全轮驱动的轮式机械来说,牵 引力F就等于有效牵引力FKP,而对非全轮驱的轮式机械,F与FKP 之间仅相差一数值很小的从动轮滚动阻力,所以滑转曲线也往往 用δ=δ(FKP)的形式来表示。滑转曲线不仅与行走机构本身工作 性能的一些基本指标,如滚动效率、滑转效率、附着能力等有密 切的关系,而且也与机器的牵引效率、有效牵引率、生产率等许 多重要的整机性能指标有关。
式中:F—牵引元件输出的牵引力; Ff—行走机构的滚动阻力。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从式(6-3)中可以看到,当牵引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滚
动效率ηf亦将从零逐步变大,然而滑转效率ηδ却由于滑转率的 上升而逐渐减小。从滑转曲线(图6-3)上可以看到,在牵引力逐
步增长的开始阶段,滑转率上升十分缓慢。此时ηf的增长速率大 大超过ηδ的下降速率。因 而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ηx将随 着牵引力的增大而增大。当牵引
如果滑转曲线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 B =
x+
n (6-5) x
式中:A、B、n —与地面条件、行走机构型式和参数有关的常
数,它们可通过对试验测定的滑转曲线进行统计归纳而求得。
将式(6-5)代入式(6-4)可得:
=
x
A
2 x
B
n1 x
x
x f
(6-6)
第一节 牵引性能
对φx求ηx之微商,可得: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但是,当最大负荷超过发动机的额定扭矩后,由于在负荷循环中 发动机有部分时间在非调速区段上工作,转速急剧起落,调速特 性上平均输出功率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这样,到一定程度时, 发动机的实际平均输出功率,必然将随着发动机负载程度的提高 而下降。由此可见,在变负荷工况下代表发动机负荷程度的扭矩 载荷系数(发动机曲轴上的平均阻力矩Mc与额定扭矩MeH之比),必 然存在一最佳值,在此最佳值下,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最大。 如果发动机的负载程度超过其最佳值而继续增长,并使负荷循环 阻力矩的最大值超过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时,发动机的工作将呈现 出不稳定状态。如再进一步增大负荷,则将导致发动机熄火。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
1
第六章 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 匹配
第六章 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目录
2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一、切线牵引力在发动机调速特性上的配置 二、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在滑转曲线上的配置
第二节 牵引性能参数合理匹配的条件 第三节 用牵引特性曲线分析机械的牵引性能和燃料经济性 第四节 牵引性能参数的计算步骤
图6-1 曲轴阻力矩在发动机调速特性上的配置
第一节 牵引性能
很明显,当阻力矩的配置远低于发动机的额定扭矩时,平均 输出功率必然是较低的。这是因为在大部分时间内发动机将在负 载程度很低的情况下工作,所以调速特性上的平均输出功率较低。 如果使阻力矩的配置位置沿着调速区段逐步上升(图6-1),则调速 特性上的平均输出功率也随之提高。此时发动机在整个负荷循环 中都在调速区段上工作,转速的波动不大(也即减速度和加速度不 大),因而功率和扭矩偏离调速特性的情况并不显著,实际的平均 输出功率将随着发动机负荷程度的增大而提高。
对连续作业的机械来说,机器的生产率Q可用下式表示:
Q=1000AV
(m3/h) (6-8)
式中:A—与机器行驶方向垂直的切削截面积(m2); V—机器的实际行驶速度(km/h)。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由于切截面积A与有效牵引成正比,即:
A=
FKP Kb
式中:Kb—切削比阻力(N/m2)。
机器的实际行驶速度可用vT(1-δ)表示。如将A和v之表达式
考虑到牵引力F可以用相对牵引力φx与附着重量Gφ之乘积来 表示,而行走机构的滚动阻力Ff可用fGφ来表示,即:
F=φxGφ , Ff=fGφ
于是式(6-3)可改写成以下形式:
x

x (1 ) x f
φx— 相对牵引力,φx=f/Gφ;
f— 滚动阻力系数;
δ— 滑转率。
(6-4)
第一节 牵引性能
转曲线上标出图(6-3)。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由牵引功率的表达式可知:
PKP=PeηBaηmrηx 由ηBa和ηmrηx可近似地认为是常量,因此,如果使Pe和 ηx同时达到最大值,则具有最大值。这就是说,当发动机的最大 输出功率Pemax与行走机构的最大牵引效率ηxmax匹配在一起时,机 器将获得最大有效牵引功率。
力继续增长时,滑转效率的下降
速率,将由于滑转率δ的迅速增
长而变快,而滚动效率的增长速
率则逐步减慢。于是在某一牵引
力下,行走机构的牵引力效率可
出现最大值。当牵引力超过这一
值而继续增大时,ηx将随着牵 引力的增长而下降。当滑转率
达100%时,ηx等于零。
图6-3 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曲线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第一节 牵引性能
对机械传动的车辆来说,机器的作业是通过发动机、机械 传传动系、行走机构和工作装置的共同工作来完成的。在这种 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机器每个总成性能的充分发挥都将受到其 它总成性能的制约,而机器的牵引特性则将以机器外部输出特 性的形式显示出各总成共同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在选择各 总成的参数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它们之间相互的制约关系。这 种制约关系主要反映在切线牵引力与发动机调速特性之间的相 互配置,以及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工作阻力与行走机构滑 转曲线之间的相互配置上。下面将着重讨论上述配置关系对各 总成和整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机器牵引性能参数之间 合理匹配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