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多变的云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空中变化》,详细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形态、颜色和变化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基本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画板。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发现云朵。

(2)让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看到云朵,教师记录。

2. 例题讲解(1)展示云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云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解云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图片,描述其形态、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成果。

4. 创作环节(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朵。

(2)鼓励幼儿为自己云朵涂上颜色,发挥想象力。

(1)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波浪状等。

(2)云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云变化:聚集、分散、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云朵,并描述它形态、颜色和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喜欢这朵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是白色,看起来很柔软。

(2)这朵云像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正在飞翔。

它颜色是灰色,变化是从左边向右边慢慢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描述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朵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每天看到云朵。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吃蔬菜》含反思三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教学准备: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教学过程: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5、活动延伸: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引发幼儿对云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

2. 讲解:用投影仪展示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用剪刀剪下,粘贴在黑板上。

4. 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描述所画云朵的形态和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云朵之间的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云朵,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分类、形态、变化过程3. 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提高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探讨云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3.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看天上的云,启发幼儿依据云的外形去想想他们像什么;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争论:云是怎么来的?二、探究发觉1.老师动手试验(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看黑板上的画慢慢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看蒸发觉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觉象”。

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争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看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示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看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很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马上掉下来?(引导幼儿观看玻璃片上的水珠。

)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争论)三、云的形成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活动反思: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加,他们喜爱在生活中发觉,在玩中发觉很多好玩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意“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阅历化”,的教学方法,把简单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试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试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熟悉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喜爱,爱护他们这份乐观探究的热忱,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训练目标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科学》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种类,以及简单形成原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种类及其简单形成原因。

2. 培养幼儿对天空、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云的形态、种类和简单形成原因。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云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2. 学具:画笔、水彩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天空中的云。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云的形状,激发幼儿对云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态的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的形状。

(2)讲解云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词语描述云的形态。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鱼鳞状等。

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等。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云,并用词语描述它的形态。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云是积云,它像一朵朵白色的棉花糖,飘浮在天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种类和形成原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云的外貌和形状;2.认识天空的颜色和变化;3.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技能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云的形状;2.能够自发地观察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云的外貌和形状;2.观察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一份关于云的图片或视频;2.立体感强的云朵模型;3.讲解云的儿歌或童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用儿歌或童谣的形式引入,例如:《小白云》小白云,飘啊飘,风儿吹来又飘走在天空里乘凉,云儿翻下又翻上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多变的云儿,真美丽,你想不想用眼睛看2. 感受云用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们观看云,并简单地询问他们云的外貌和形状。

让幼儿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云的颜色是什么?2.云的形状有哪些?3.云为什么看起来像棉花?3. 制作云朵模型利用海绵或气球制作云朵模型,让幼儿可以亲手触摸云朵,体验云的柔软和轻盈。

4. 来一场云游戏让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用云朵来代替藏的人,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游戏环境。

5. 反思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反思,回答以下问题:1.你喜欢今天的学习内容吗?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哪些发现?五、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识自然和享受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次教学通过亲手制作、观察感受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互合作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此外,在反思环节中,可以及时发现个体差异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云的形成原因。

2.云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形成原因。

2.辨认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多张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有哪些分类?
二、展示(1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云的形状和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类型的云。

三、探究(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让学生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云是由什么形成的?云中都有些什么?为什么
会有不同类型的云?
四、合作探究(25分钟)
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一个观察和记录的任务。

2.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并记录云的形状、颜色、变化等特点,并记录在
观察记录表上。

3.学生回到教室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不同小组记录的
云的特点,找出共同点和差异。

五、总结(15分钟)
1.学生报告各小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展示不同的云的形状和特点。

2.教师总结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六、拓展延伸(15分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教材来自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活动主题为“多变的云”。

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云的形态和特点;2. 观察云的变化规律;3. 探索云的形成原因;4. 了解天气与云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天气与云的关系;难点:探索云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云的图片、视频资料;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PPT,展示各种形态的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3. 探索云的形成原因:观看云的形成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云的形成原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云的绘画,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并用贴纸装饰。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和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云的形态云的特点云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2.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成原因。

作业答案:1. 学生观察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学生对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部分学生在描述云的形成原因时,仍显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与云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教材来自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活动主题为“多变的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