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4
《管理经济学》电子教案004(第二版)

管理经济学(第二版) 第四讲
5
1.成本的概念及应用
1.2隐含成本和明显成本: 所谓隐含成本又称内在成本,是指无须采取货币支付形式的企业本 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它隐含着所放弃的货币或利益,也 就是形式上没有支付货币的义务而归属于企业的那部分成本。 – 如厂房、机器等固定资本的折旧费,这是作为成本记入帐面的。
管理经济学(第二版) 第四讲 6
1.成本的概念及应用
1.3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时所发生的 各项开支,这些开支也是支出货币的记录,一般在会计帐目上 都能看出来,因而也可以叫做历史成本,通常所说的成本一般 是指会计成本。
未消耗 资产 会计成本=帐户支出= 产生收入 费用 已消耗不产生收入 损失
管理经济学(第二版) 第四讲 9
1.成本的概念及应用
1.4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它包括直接原 材料和燃料的费用、生产工人工资以及制造费等。 • 在我国是指在成本核算中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 项目等)的费用,又称直接费用。 – 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产量的变化影响的成本,它包括租金、利 息、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及企业管理费等。 • 这种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产量和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决策 分析。 1.5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如决策前 的成本为C1,决策后的成本为C2,那么增量成本ΔC为C2-C1。与 此相对应,在各个决策的选择中保持不变的成本叫做沉没成本。 此类成本在决策中可以忽略不计。
假定在相应时期内投入要素的价格固定不变这样总成本可以表示为固定投入成本与随产量水平而异的变动投入成本之和平均总成本averagetotalcost记为atcatcqbq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记为avcavcqq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记为afcafcbq边际成本marginalcost记为mc单位成本曲线反映了短期成本与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率之间的这种关系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山西财经大学,赵红梅).

五、单一要素的最优投入点
–1、边际分析法
–问题:假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名工人的边际 产量为4个单位,每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 而这名工人的工资为 30 元。那么是否需要增加此 工人呢?如果再增加第二名工人的边际产量下降 为 3 个单位 ,那么是否需要增加该工人?如果再 增加第三名工人,其边际产量下降为2个单位,是 否还要增加该工人呢? –我们决策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看是否会增加或 减少利润(利润最大化)。(要比较可变要素的 边际收益产量和可变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
2014-2-15 GLJJX1 ZHAOHONGMEI 16
•
C
Q
B 第 一 阶 段 A F
O
2014-2-15
TP
第二 阶段
第三阶段
E
AP
L1
L2
GLJJX1
L3
MP
L
17
ZHAOHONGMEI
生产三阶段理论的意义
• 在企业里,单一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 要素数量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比例,不 变要素数量相对过多(第一阶段)和相 对过少(第三阶段)都会导致经济效益 的下降。 • 管理的有效性在于以投入资源的合理配 置为思考主线随机制宜,适时调整工作 重点。
2014-2-15
1
GLJJX1
ZHAOHONGMEI
7
第二节、单变量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 (一)形式
•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三)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 (四)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区域。 • (五) 单一要素的最优投入点
2014-2-15 GLJJX1 ZHAOHONGMEI 8
最新《管理经济学》练习4

《管理经济学》练习四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1.一家完全竞争的制造商,按每件10元的价格销售它的商品,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为20元。
问工人的日边际产量为多少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 50件B 100件C 2件D 5件2. 当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等于它的边际产量收入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可使:A 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B 企业的总产量最大C 企业的平均产量最大D 企业的总利润最大3. 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增的A Q=1.6L0.6K0.8B Q=0.2L+8KC Q=5L0.4K0.64. 假定某企业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X和Y,按照目前的组合方式,X的边际产量为10单位,Y的边际产量为8单位,X的价格为4元,Y的价格为2。
问应该怎样调整X和Y的组合比例,能使总产量不变,但成本降低?A 增加X的投入量,减少Y的投入量B 增加Y的投入量,减少X的投入量C 既减少X的投入量,又减少Y的投入量D 增加Y的边际产量,减少X的边际产量直到两者相等5. 生产函数主要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生产函数主要用于企业规划A 长期;短期B 短期;长期C 长期;长期D 短期;短期6. 如果在劳动力的价格上涨的同时,它的边际产量下降了,那么:A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应当相对使用更多劳动力B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应当相对使用较少劳动力C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的资本-劳动力组合比例应当保持不变D 企业的最优资本-劳动力组合比例无法确定7.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最优的资本-劳动力组合比例将一定变化:A 劳动力的价格和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提高了B 资本的价格和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提高了C 劳动力的价格和劳动力的边际产量都提高了D 资本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都提高了8. 在生产中,如果有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A 等成本曲线平行外移B 等成本曲线平行内移C 等成本曲线就会发生转动D 上述信息仍无法确定等成本曲线的变化9. 如果在生产中有两种投入要素,当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这两种投入要素的利用将达到最优:A 两要素的平均产量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B 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C 两要素的平均产量之比等于其产品的价格之比D 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起产品的价格之比10.利润最大化要求改变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直到:A 每一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B 单位产量的边际收入等于每一投入要素的价格C 单位产量的边际收入等于每一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D 企业的总产量最大11.当在多种投入要素中,有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发生了变化:A 生产函数也就发生变化B 等产量曲线也就发生变化C 企业就会用相对便宜的投入要素来替代比较贵的投入要素D 以上都对12.在下列情况下,生产函数Q=K A L B属于规模收益递减A A+B=1B AB=1C A+B=0D A+B>0二应用题1.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30L-0.5L2,式中,L为劳动力数;Q为每小时产量。
管理经济学4需求分析

魅力锦城· 活力工商
两种特殊的需求曲线
1.完全非弹性的需求:弹性等于0
Q=a=100
魅力锦城· 活力工商
2.完全弹性的需求: 弹性等于无穷大
P=b=4
数量
魅力锦城· 活力工商
收益分析
• 价格弹性揭示了需求量的变化关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这对企业决策是很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当价 格发生变动的时候,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动将与需求的价格 弹性直接相关。 • 收益也称为总收益,实际上也就是销售收入。收益通常记 为TR,应有 • TR = P·Q 总 收益
魅力锦城· 活力工商
案例: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各种汽车每年的销售量为 :2500万辆大型汽车、2800万辆中型汽车和2300万辆小型 轿车。到了1985年,这一比例有了很大的变化,该年度只 出售了1500万辆大型汽车,比70年代中期有了大幅度的下 降。中轿车的销量相对不变,为2200万辆,而小型轿车的 销量却上升到了3700万辆。 •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要行驶15000英里。大型 汽车每加仑汽油行驶15英里,这就是说你每年需要1000加 仑的汽油;而小型汽车每加仑汽油行驶30英里,则你每年 只需要500加仑汽油。以1981年的最高汽油价格,即每加 仑1.40美元计算,这就等于节约了700美元。 • 汽油和汽车在需求上呈互补关系,但是小型汽车和大型汽 车在需求上又呈替代关系。这两种关系的替代结果是:汽 油价格的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量上升,大型汽车的 需求量减少。
案例: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 在市场上,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往往会影响另一些产 品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时影响 了对小型汽车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实际上,汽油价格在70年代有两次暴涨:一次是1973 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美国实施禁运,一 次是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 瘫痪。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0.27美元攀升至 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美国是一个“轮子上的国 家”,汽车是老百姓代步的必需品,石油价格的剧升 对他们当然不是一件小事。
Dcqfhu第4章管理经济学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4章生产决策分析第1节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反映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Q=f (x1,x2,…,xn)。
(选择题、名词解释)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短期生产函数——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选择题)04年4月4.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07年4月5.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A. 最大的产品数量B. 最小的产品数量C. 适中的产品数量D. 平均产品数量04年7月11.管理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的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06年4月5.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A.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B.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C. 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D. 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第2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劳动力)的最优利用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选择题,计算题)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TP 总产量:一定数量投入要素所获得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每单位投入要素所获得的产量=Q/X= Q/L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TP MP ∆∆= =Q Δ/L Δ= • 边际产量=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MP>0,TP 上升;MP<0,TP 下降;MP=0,TP 最大)• 平均产量= Q/L =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连接线的斜率。
•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最大,两者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举例说明) 04年4月、06年4月、08年4月5.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相交。
管理经济学 第四章

x2
条等产量曲线永不相交。 • 2、位于较高位置(离原点较远)的等产 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较高。
(三)等产量曲线的种类
• 1、完全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 直线。 • 2、完全不能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 角折线。 • 3、不完全替代型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 原点的曲线。
四、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Y
1、图解法:
要素投入的最佳组 合比例是等产量曲 线与等成本曲线切 点处的组合比例。 O
A
D
B
Q
C1
C2 C3
X
四、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2、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 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处两条曲线 的斜率相等。即: MQx \ MQy = Px \ Py • 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投入所增加的产 量都相等时的组合是最优组合。即:
• MRTS = △Y/ △X = MQx / MQy
三、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 等成本曲线——是将各种不同组合比例的生产 要素相结合,使其总成本不变 的所有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 等成本曲线的特点: 1、等成本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 2、任何两条等成本曲线都相互平行。 3、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所代表的成本越高。 4、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投入要素价格之比。
六、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Y
A B C1 O X Q C2
七、生产扩大路线
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技 术水平都不变,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 加),投入要素的最优组 合比例也会发生改变。这 种变化的轨迹称为生产扩 大路线。 Y Q3 Q4
Q2 Q1
0
x1
x2
C2 C1
C3
C4 X
朱明@管理经济学—4章—生产函数

23
单一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
24
单一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不变, 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 是可变的, 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 最优使用量( 最优使用量(即这种使用量能使企 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 业的利润最大) 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43
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44
-
PL PK MPL PL
= -
MPL MPK
MPK
=
PK
45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
P
K2 K0 K1 A E B 0 L1 L0 L2
L
46
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K
K’ KA K KA LB L’ LA L B A
L
47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29
边际产量收益曲线
P
300 200 100
P代表要素价格,L代 代表要素价格, 表要素投入数量。 表要素投入数量。曲线代 表要素价格上升, 表要素价格上升,企业就 会减少对该要素的投入。 会减少对该要素的投入
MRPL L
30
两种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31
等 产 量 曲 线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假设产 量一定, 量一定,所需要的两种要 素的所有组合, 素的所有组合,在坐标上 都可以反映出来, 都可以反映出来,把它们 对应的点用曲线联结起来, 对应的点用曲线联结起来, 这条曲线就是一条等产量 曲线。 曲线。
所谓不完全替代,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 所谓不完全替代,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种要素可以替代另一种要素, 一种要素可以替代另一种要素,但是不能 以一种要素完全替代另一种要素。 以一种要素完全替代另一种要素。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分析

资本固定在2个单位时的总产量
工人数量
总产量
(L)
(Q)
0
0
1
52
2
112
3
170
4
220
5
258
6
286
7
304
8
314
9
318
10
314
劳动力投入是多少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劳动平均产量(AP):在一定技术条件,其 它的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 位变动投入工人的产量,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 工人数量,简称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边际值=0,总值最大或最 小
平均值与边际值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递增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递减
– 边际值=平均值, 平均值最大
– 为什么?
二、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
含义: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变动 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 总存在一点,在该点以后,变动投入的边际产 量递减。
工人人数(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边际产量 MP(2)
13 17 30 44 30 22 12 8 4 0
边际产量收入 MRPL=0.3×( 2)
(3)
边际支出 MEL=2.4+0. 1×(2) (4)
3.9
5.1
13. 2
9.0
6.6
3.6
3.6
2.4
1.2
0
3.7 4.1 5.4 6.8 5.4 4.6 3.6 3.2 2.8 2.4
第一节 生产函数
1 含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产品或 劳务的最大产出量与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数量(L)
资本数量(K)
总产量(Q)
平均产量(Q /L)
边际产量(△Q/ △L) 5
0
1
20
20
0
5
—
5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15
30 40 48 54
7.5
10 10 9.6 9
10
15 10 8 6
7
8 9 10
20
20 20 20
56
56 54 50
8
7 6 5
2
0 —2 —4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含义 1.一种可变要素的总产量(TP: total product)是指企 业在某一时期,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投入一种可 变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
设劳动投入量(L)是可变投入要素,TPL=Q=f(L) 2.一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就 是总产量除以用于生产这一总产量的该可变要素的数 量,即单位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APL=TPL/L。
资本投入要素K(马力) 250
劳动 投入 要素L (工 人 的 数 量 ) 1 2 3 4 5 6 1 2 4 6 16 29
500
3 6 16 29 43 55
750
6 16 29 44 55 60
1000
10 24 44 55 60 62
1250
16 29 55 58 61 63
1500
16 29 55 60 62 6l,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固定生产要素投入 量的基础上,连续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到一定数量后,其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变化 的趋势,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注意几个问题 (1)这个规律在短期内适用。
(2)这个规律所研究的是当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时,一 种投入变动与产量变动的关系。 (3)当一种投入增加时先引起边际产量增加,即收益递增, 然后才引起边际产量减少,即收益递减。 (4)这一规律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C.MPL为零 D.MPL为负
计算:
某家公司有一定数量不变的工厂和设备,但 是可以改变它每天雇用的工人数量。每天生 产的计算器数量(Q)和每天雇用的工人数量 L2 3 ,公司可以 (L)之间的关系是:Q=98L- 用每只计算器20元的价格卖出其(以它现有工 厂和设备)能够生产的全部产品,因此,其边 际收益等于20元。也能以每天40元工资雇用 它愿意雇用的那么多工人。它每天将雇用多 少工人呢?
AP 0 MP L
上式中,L>0,所以,就可以根据MP-AP来判断,AP 的变化及其与MP之间的关系. 如果MP-AP=0,则AP达到极大值时,AP=MP; 如果MP-AP>0,表明MP>AP,这时,AP上升; 如果MP-AP<0,表明MP<AP,这时,AP下降.
三、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 A.MP>AP阶段 B.MP下降阶段 C.AP>MP>0阶段 D.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4、如果某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高于它的边际产量, 那么______。 A.边际产量一定是在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B.边际产量一定在沿着平均产量移动 C.平均产量一定是在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D.平均产量一定是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5、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 大值时,边际产量曲线与( )相交。 A. 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 总产量曲线
五、生产的三个阶段
1.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 2.生产的合理区间
Q
Ⅱ Ⅰ Ⅱ Ⅲ
TP
A)0≤EL≤1; B)Apmax, Tpmax; C)AP=MP, MP=0。
0
L2 L3
AP
MP
L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第I阶段:劳动的 边际产量先递增,后 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平 均产量,总产量 处于快速增长期。
(1) 短期生产函数 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企业无法改变所 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来改变产量,那么该时 间内,企业面临的生产函数为短期生产函数。 Q = f(L,K) (2)长期生产函数 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企业能改变所有 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来改变产量,那么该 时间内,企业面临的生产函数为长期生产函数。 Q = f(L, K)
第二讲 生产函数分析
§2-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2-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 的生产函数 §2-4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 的生产函数
§2-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定义
经济学中的生产是创造 具有效用的商品或劳务的 过程,也就是把生产要素 或资源变为商品或劳务的 过程。 生产过程是一种 服务。
二、TP 曲线、AP 曲线和 MP 曲线
1.曲线的绘制与特征
2.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分析
(1)TP 曲线与 AP 曲线之间的关系;
(2)TP 曲线和 MP 曲线之间的关系;
(3)AP 曲线与 MP 曲线之间的关系。
如某制衣厂,有整套的制衣设备和厂房, 如1个工人也没有,当然产量为零。若 雇用了1个工人,这个工人每天又裁又 剪又缝,至多每天也就能生产5件衬衫。 若雇用2个人,有适当分工,每天衬衫 的产量提高15件;雇用3个人,那么总 产量会提高到30件,如表中第一列和第 三列所示。
产量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地改变。 开始是产量迅速提升,这是由于劳动投 入的增加,使固定设备逐渐充分地发挥 了效率。但随后提高的势头会慢下来, 若人数增加到10人、20人时,就有点适 得其反,总产量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 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总产量还会下 降。
总产量曲线 表明了在资本量不变而劳 动量变动时可以达到的最大产量。
二、生产要素(投入要素)的种类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一般分为: 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 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 资本——包括货币形态和实物形 态。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管 理资源与承担风险的努力。
生产要素的类型 (1)劳动(L) (2)土地(N) (3)资本(K) (4)企业家才能(E)
第二节
6.若当投入6个单位的劳动时,APL为15个单位。而投入第7 个单位MPL为18单位,那么: A. APL在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在上升。 B. APL在上升,而劳动的边际产量在下降。 C. APL在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D. APL在下降.而劳动的边际产量在上升。
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 A.在生产中劳动的投入不变,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 的边际产量不断下降。 B.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和资本投入 的减少,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C.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成倍增加,产量的增加却不到 成倍。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曲线
Q
平均产量最大
短期总产量曲线上的 特殊点 D
总产量最大
C
B Q
边际产量最大
TPL
L APL MPL
L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求取
TP、AP与MP之间的关系 1.TP与MP: MP>0, L↑→TP↑ MP=0, TPmax MP<0, L↑→TP↓ MPmax,TP处拐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每点的切线的斜率。
四、劳动的产出弹性
产出弹性是衡量总产量对投入要素变化 率的敏感程度的参数,它等于总产量的 变化率除以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变化率, EL =△Q/Q / △L/L=MPL/APL 劳动的产出弹性就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 与平均产量之比
产出弹性是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先根据经验数据估 算出该要素的产出弹性,然后再利用产 出弹性大致估计出所需增加的要素投入 量。
2.MP与AP:
MP> AP, L↑→AP↑; MP= AP, Apmax; MP< AP, L↑→AP ; MP↘→APmax。
3.TP与AP: AP是总产量曲线上每点的射线的斜率。
Q
d (AP ) d (TP / L) d (TP / dL) TP 2 dL dL L dTP / dL TP / L dTP / dL TP / L MP AP L L L
厂商的目标
π P Q TC
Q f ( L, K , N , E) TC (Q) pi要 qi要
i 1 4
市场结构
利润最大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理论
(2)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收益与产量的关系、
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收益理论 (3)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P产与Q的确定:厂商均衡理论
这里的平均产量(要素的平均产量)区别 于企业日常所用的平均产量概念(如平均 日产量、平均月产量等),那是对时间的 平均,这里是对投入要素的数量平均。
3.边际产量(MP) 边际的含义及与弹性的区别 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就是当其 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可变要素增 加一个单位所带来总产量的变化量。 MPL= ⊿TPL/ ⊿L= ⊿Q/ ⊿L ⊿L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一个单位 增加量 ⊿TPL或⊿Q表示产量的变化量
MRC=△TC/△L=PL △L/△L=PL
一种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条件: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要素成本 MRC
填空
变动投入
l 2
TP
AP
38
MP
46
3
4 5 6 7
135
44 24 21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