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一)

合集下载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带答案)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带答案)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乾隆帝认为:“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据材料判断,皇帝乾纲独断(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强化了对各级官僚的控制C.对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D.开拓和巩固了清朝的版图2.清朝时期的大臣谢济世说:“自后世有密奏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相疑”,建议“自今除军机外,皆用露章,不许密奏”。

这反映出密折制( )A.加剧了君相之间的矛盾B.在强化皇权过程中产生一定弊端C.威胁到了军机处的权力D.极大地提升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3.“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

”材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 )A.是用兵西北军事保密的需要B.是削弱内阁加强皇权的需要C.使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D.使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4.乾隆皇帝即位后,对八旗子弟战斗力退化痛心疾首,提出了“骑射立国”的目标,下令八旗子弟苦练骑射本领。

而两江总督高晋提出把火器操练列入武举考试。

材料反映了( )A.西学东渐进程不断加快B.地方督抚影响中央决策C.统治集团具有忧患意识D.军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知识点二疆域的奠定5.清朝先后册封达赖班禅,并规定他们的继承人人选通过金瓶掣签制的方式来认定,并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他们共同治理西藏。

由此可知( )A.中央针对西藏因俗而治B.西藏开始归属中央统治C.政府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西藏经济文化加速发展6.为解决边疆军队的给养,明代实施军屯;为解决人口膨胀,清代允许内地人民到边疆地区垦荒种地。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实需求推动了边疆开发B.明清的边疆治理精准高效C.明清地方政策具有延续性D.边疆的管理处于中心地位知识点三统治危机的初显7.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晚清“均势”外交与“门户开放”

晚清“均势”外交与“门户开放”

晚清“均势”外交与“门户开放”杨天宏〔摘要〕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为应对列国交侵的复杂形势,清政府制定出“门户开放”政策,并确定以“自开商埠”为其运作形式,试图通过维持在华各国力量“均势”的方式,寻求自身的生存。

这一政策对应了美国同期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但在实践层面,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仅留下了近代中国外交艰难竭蹶的历史记录。

〔关键词〕“均势”外交;门户开放;岳长开埠;东三省门户“自开”〔中图分类号〕K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6-0146-08学界普遍认为“门户开放”(open-door policy)系美国在中国推进的旨在排斥各国之独占性,以便将其势力渗入中国的政策。

实际上,与美国提出这一政策几乎同时或稍早,清政府也在酝酿推进形式相类的政策。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外国因素成为不容忽略的重要存在。

作为反制手段,清政府正式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确定以“自开商埠”为运作形式,企图制衡已在中国沿海沿江划分势力范围的东西列强以及正将侵略触角伸入中国东北的日、俄。

在外来威胁日渐加深的当时,清政府的做法虽包含有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初衷,实际作用却适得其反。

它使中国向外部世界的“开放”扭曲变形,很大程度上成了对付列强侵略的单纯外交手段,未能收到“门户开放”的预期效果。

清政府在处理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两者关系时的艰难权衡,值得研究者探究。

一、“门户开放”思想主张的酝酿早在鸦片战争结束之际,主动对外开放的思想便已初露端倪。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今英夷既以据香港拥厚赀,骄色于诸夷;又以开埠裁各费,德色于诸夷。

与其使英夷德之以广其党羽,曷若自我德之以收其指臂。

”[1]所谓“自我德之”,即隐含主动开放以通好外人之意。

同期夏燮“大张通市之谕”的主张,虽着眼点在以“夷人”制“夷兵”,亦寓有主动对外开放的思想。

[2]魏、夏二人的主张,应为近代中国“门户开放”思想主张之嚆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 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 有很大的发展。
时空观念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任务三: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时空观念
苏 《盛世滋生图》局部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寸金” 。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
进行商业活动。
例子
史料实证
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
导入新课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平定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通过金瓶掣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②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初 1400万

乾隆末年 3亿

咸丰 4亿三千万

带来的问题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试题(附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试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1757年后清朝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特许管理对外贸易。

当时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变化?【答案】广州;广州十三行。

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详解】据材料“我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他国交流。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请你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朝的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______B.余杭指今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答案】(1)隋大运河(2)北京杭州(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好事。

它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2)依据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依据图示可知,从余杭到洛阳,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点睛】利用地图从南到北的顺序记忆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四段,加深理解掌握。

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什么?什么时期,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2)火药用于军事,从此揭开了古代兵器发展史的新篇章。

请写出图二、图三所示火器的名称。

(3)我国火药是何时传人阿拉伯和欧洲的?它们的外传向世人昭示了什么?【答案】(1)图一是水罗盘。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易混淆知识点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易混淆知识点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答案:D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故选D项;据所学清代依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边疆国土开发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信息,也不能推断农业技术的改进,排除C项。

故选D项。

2、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那些与宗法制度联结紧密的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

他意在强调A.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B.宗法关系渗透到基层社会C.清朝地方治理行之有效D.文化认同有利于社会治理答案:D解析:材料中“地方管理方式与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井非名实相称,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等信息,说明儒家伦理纲常衍化为国家的内在联系与组带,反映了儒学影响下的文化认问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说明作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起到和史书中描述的一样的作用,排除A项;作者强调的是地方治理,排除B项;农耕经济是封建王朝的基石,但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并非经济基础,排除C项。

故选D项。

3、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称雄剧坛。

这是由于花部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剧是基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而发展的,花部能够做到“遍地开花”,说明其适应了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B项正确;A项中“普遍欢迎”与材料中“统治者极力压制”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花部属于世俗文化,但不能得出其推动世俗文化发展,排除C项;材料只能说明花部占据了戏剧领域的主流地位,而不是文化的主流地位,排除D项。

清末东北新政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趋向

清末东北新政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趋向

清末东北新政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趋向荆蕙兰;薛桂芬【摘要】以赵尔巽、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当局领导的清末东北新政改革,是东北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变迁推动了东北城市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东北城市文化形态与习俗风尚向近代化转变,也促进了东北城市行政机构与市政建设的近代化转型,特别是对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时,清王朝本身所具有的封建性,决定了东北城市社会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必然受到制约.【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清末东北新政;东北城市;近代化【作者】荆蕙兰;薛桂芬【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7.5日俄战争以后,东北进一步沦为日俄的势力范围。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清朝统治者决定改弦更张,在东北推行新政。

本文认为,清末东北新政的开端应从赵尔巽任盛京将军时期开始,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开始酝酿在东北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督东后所采取的诸多措施,是清末东北新政改革的全面推行时期。

整个东北新政历经赵尔巽、徐世昌和锡良三人的执政时期,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司法、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领域。

这次新政改革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东北地区历史上是空前的。

如果说,城市化是城镇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那么,城市近代化就是城市发展的质变过程[1]。

东北新政全面推动了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也使东北城市的早期近代化由此开启。

一、清末东北新政推动了东北城市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工业化与城市近代化有一种先天性亲缘关系,城市既为工业化提供舞台,也因工业化运动而发生巨变。

同时,经济近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工业化,即近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

清代山东的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

清代山东的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
自此到1567年(隆庆元年)海禁复开,其间经历了将近200年的曲折反复。 三是加强山东的海防军事建设。具体措施首先是建设水师、修造战船、改善 水师的武各。明朝初年,山东的地方水师也发展很快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如 1374年(洪武七年)六月,倭寇入侵山东胶海,靖海候吴祯率领沿海各卫兵 丁,大败倭寇,俘获了大量倭寇人员合船只。明太祖在山东莱州府还制定了 “海哨”之制,以为防倭之法。其次是设置沿海卫所、建立海防工事、在山 东沿海重要海口筑城列寨,建立海防工事,设立卫所、巡检、寨、墩堡等据 点镇抚海疆。洪武年间山东共设立沿海卫所11处,这一数字终明之世未变。 山东海防重点是登、莱二府之地,明太祖特别重视这两个地区,仅在登州一 府就设置了6个卫,3个千户所,占山东沿海卫所的53%。明太祖也特别重视 海防工事的建设,明太祖采纳了指挥使谢观的建议,在北宋原建的“刀鱼寨” 的基础上,兴修了蓬莱水城,蓬莱水城后来成为明朝重要的水军训练基地,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明代山东海防略述
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半岛一带极易遭受倭寇、海盗贼匪的攻掠, 故此也一直是国家海防的紧要之地。有明一代,倭寇数掠海疆,山东一带也
屡遭蹂躏,“倭奴数掠海上,寇山东,直隶,浙东,福建沿海郡邑”,【3】㈣
“倭兵数寇海滨,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1沿海郡县不胜其苦。 故此,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交
海军海防问题历来是史学界和军事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清代中国
和山东的海防建设,很多前辈学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笔者除 从‘清史稿》、‘清实录》、‘山东通志》、《筹办夷务始末》等旧籍上查阅资料 外,还有幸参阅了王宏斌教授撰写的《清朝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晚清 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姜鸣先生撰写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一中国近代海 军兴衰史》,茅海建教授撰写的‘天朝的崩溃》,戚其章教授撰写的《晚清海 军兴衰史》、《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洋务思潮勃兴与近代海 防论的发展》,许华教授撰写的《蔚蓝色的历史遗憾一漫谈中国古代海洋文 明》、《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山东师范大学赵红教授撰写的《晚 清山东海防研究》等当代学人的著作。但笔者注意到,对于清代前期山东的 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以及晚清时期山东的海防是如何经历了由守旧落后到 论争变革进而发展近代海军海防再到藩篱尽失的历史进程的,各前辈学人虽 有涉及,但论述零碎,不成体系,故笔者力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尽力发 掘清代前期山东海防的历史真实,并对晚清山东海防建设曲折前进、先成后 败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期论述,以弥补上述缺憾,从而为山东和全国的海防和 海军史研究尽点绵薄之力。

浅谈对清代辽宁海洋史认识

浅谈对清代辽宁海洋史认识

浅谈对清代辽宁海洋史认识国际海洋史的研究出现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其主要标志是学术组织“国际海洋史委员会”的建立。

在国际上,海洋历史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历史学会在2008年将海洋历史研究纳入为历史学的专门史学科;在日本,松浦章、上田信、中岛乐章等学者日益关注海洋史学的研究,注重从全球史视野下研究明清东亚海域史。

在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圆桌论坛上,国际海洋史委员会秘书长因戈·海德布林克教授就提出:“科际整合是海洋史研究的新方向。

团队合作是海洋史研究的新方式。

”[1]近年来,海洋史也成为我国史学界研究一个热点和重点。

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研究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3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海洋史的研究空前繁荣。

就海洋史的研究范围,著名史学家冯尔康曾指出“(中国海洋史)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史,具体地说,或者说研究重点是贸易史及对贸易双方的影响;沿海地区发展史及其特点;航运和航海技术史;文化交流史;移民史和海外华人史;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大课题等等。

”[2]这几个方面正是多年来海洋史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取得成果最为丰厚的领域。

就区域海洋史研究的现状看,辽宁地区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有赵光珍等的《辽宁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国海洋文化辽宁卷》等通史类著作。

在学术论文方面,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研究方向百花齐放。

如朱诚如的《清代辽宁海运业的发展及其影响》、谢景芳的《论清代奉天与内地间粮食海运贸易》、许檀的《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沿海港口》、《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张公政的《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海疆危机》、高志超的《论后金时期的迁海》、高志超、王云英的《清前中期黄海海防述论》、冯佐哲的《清代前期中日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等等。

早期对于海洋史的探索,史学界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海运业、海军战争、海洋经济研究的传统领域,随着全球史观的加强,海洋社会和文化生活研究的深入,海洋史的内涵大大拓展,并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海洋史研究范围的“新海洋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一)摘要:清代东北的沿海贸易始于康熙中叶,干、嘉年间得到长足的发展。

东北向南方输出的主要是大豆、杂粮等农副产品,从南方输入则以棉布等手工业品为主。

营口是随着东北沿海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港口城镇.清代中叶逐渐取代锦州成为东北沿海税收额最高的海口。

鸦片战争后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通商口岸,完全是由于它当时在东北沿海贸易中的地位。

关键词:沿海贸易;营口;锦州;牛庄;没沟营营口是随着东北沿海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港口城镇,清代中叶已是东北沿海税收额最高的海口,它成为东北第一个通商口岸实属必然。

但无论在古代史还是近代史研究中,营口开埠之前的历史一直未引起应有的关注。

本文首先考察清代前期东北沿海贸易的实况①,然后分析锦州、牛庄与营口在东北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关于清代前期东北沿海贸易,笔者所见最早的研究是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1943年发表的《康熙乾隆时代における满洲と支那本土の通商につぃて》(后收入《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全文见中氡镜谌淼?31—148页《康熙乾隆时代关内外的通商》)。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松浦章、中国学者郭松义、朱诚如、董玉锳、谢景方、邓亦兵等陆续发表了一批论文。

笔者也曾撰写《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沿海港口》、《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沿海贸易》二文,主要利用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以下简称档案)。

一、清代前期沿海贸易的发展东北地区原为满族(女真)等少数民族居住区,明政府在辽东设辽东都指挥使司,又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置努尔干都司,并确定辽东行政上归于山东布政司。

清王朝建立后,开始对东北进行开发,各地商人也纷纷前来贸易。

南方各省商人赴东北贸易始于康熙中叶海禁开放之后。

如康熙四十九年上海县上字73号商船“装载各客布匹、磁器,货值数万金,由海关输税前往辽东贸易”;华亭县华字90号商船领有“县照及江南海关部牌,揽装茶叶、布、碗等货”,“前往关东贸易”(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1)。

康熙后期已有大量南方海商前来辽东半岛,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商人还在盖州修建了三江会馆(民国《盖平县志》卷16)。

乾隆以降南方海船到辽东贸易的数量大大增加,位于渤海湾西岸的锦州开始成为闽广商人贸易的重要港口。

如乾隆十四年福建闽县蒋长兴商船从上海装载茶叶到锦州发卖,在锦州购买瓜子、黄豆等货返航(《历代宝案》第二集卷31)。

乾隆十六年山海关监督的奏报称:“锦州海口税务情形每年全以瓜子为要,系海船载往江浙、福建各省发卖,其税银每年约有一万两或一万数千两,或竟至二万两不等”1](P399)。

渤海湾内山东、天津与东北的贸易比南方各省更早。

明代辽东属山东布政司所辖,辽东的粮食、棉花布匹等军需物品多依靠山东供给。

嘉靖年间渤海湾内的民间私贩开始冲破禁令发展起来,有记载称:“山东、辽东旧为一省,近虽隔绝海道,然金州、登莱南北两岸间,渔贩往来动以千计,官吏不能尽诘。

”(《明世宗实录》卷460)清代海禁开放以后,渤海湾内各港口间的贸易进一步发展,“奉天南面……宁海、复州、熊岳、盖平等地方与山东登、莱二府对峙,商船不时往来”。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630)有相当一部分南方海船也参与了渤海湾内的商品贸易。

如江南船户夏一舟于雍正十年正月受雇于徽州商人吴仁则,装载绵花253包从南通州开船,到山东莱阳县卸货;该船于三月转往关东南金州,五月受雇于太仓州商人周豹文,装炭380担运抵天津交卸;其后又受雇于商人徐梦祥,到山东海丰县装载大枣287石,十月十二日开船返回家乡2]。

该船在渤海湾内山东、关东、天津之间转了一大圈,历时九个月。

又如苏州府元和县船户蒋隆顺等,于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受雇于镇江府客商,装载生姜到天津交卸;六月受雇于天津客商,前往关东牛庄运粮到山东黄县交卸,该船就在黄县过年。

翌年二月起又多次受雇前往关东运粮,分别载至天津和山东黄县、利津等地交卸;十月受雇于福建莆田县商人,到山东海丰县装载枣子,拟运到宁波交卸(《历代宝案》)第二集卷73)。

该船在渤海湾内天津、关东、山东之间往返数次,历时达一年半之久。

大豆和杂粮是东北输出的最主要的商品。

江南地区从东北输入的商货以大豆为最大宗。

如乾隆十四年苏州府常熟县船户陶寿及客商蔡立三等装载生姜到天津发卖,然后转往关东大庄河口购买黄豆返回(《历代宝案》第二集卷31)。

乾隆三十九年太仓州崇明县商人“持钱三千吊自本县发船,十月初一日到关东海州地换买黄豆”,该船装载黄豆200石于十月十四日返航。

嘉庆十二年十月苏州府镇洋县商船前往关东金州贸易,装载黄豆360石、秫米10石,以及海参400斤于十一月初七日返航2]。

闽广商船从东北输入的大豆也为数不少。

如乾隆四十二年福建海澄县静字1320号商船从厦门贩糖北上,在锦州装载黄豆262石、瓜子7l袋等货返航(《同文汇考》卷73)。

嘉庆十八年七月海澄县静字1749号商船从上海装载茶叶前往锦州贸易,十月廿七日从锦州返航,该船所装货物计有黄豆1000石、白米12包、瓜子30包、鹿肉8包、牛筋5包、木耳7包以及大量药材2]。

山东从东北输入的商品以杂粮为主。

山东半岛的登莱二府丘陵山地较多。

是山东最主要的缺粮区。

清代前期尽管清政府严禁东北粮食输出,却曾多次特准山东从东北运粮。

清代中叶山东半岛人口增长,更加仰赖东北的粮食,有记载称“山东登、莱二府向赖奉天高粮、粟米、苞米三项粮石”(《清宣宗实录》卷280)。

山东福山县的烟台、利津县的铁门关都是东北粮食输入的重要港口,昌邑县下营海口也是“通关东,米船岁人关东豆及高梁无数”3](P248—250)。

天津从东北输入的主要也是杂粮。

天津与东北的粮食贸易始于康熙年间,从雍正至乾隆初年清政府曾屡屡下令:“奉天海洋运米赴天津等处之商船听其流通,不必禁止”,甚至减免关税,以鼓励商人贩运。

不过,这些多属因灾特许。

乾隆中叶随着东北粮食供应能力的提高,清政府对奉天粮食输出的限制逐渐解除。

康熙年间天津赴东北贸易的商船“不过十数艘”,乾隆年间已增至数百艘4]。

据统计,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至十月前往锦州贩粮的天津商船就有199只,其中“往回三次者四十四只,二次者九十只”5]。

天津居民靠“搬运粮石生活者”“不下数万人”,天津八大家中也多有以贩运粮食起家者4]。

棉布是东北从南方输入的主要商品。

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估计,清代中叶苏松地区每年进入长距离运销的4000万匹棉布中,约有1500万匹销往东北和北京6](P278—279)。

明代江南棉布的北销须经由运河,清代则多由海路北上。

乾隆末年刘河口淤塞,北行沙船改泊上海,销往东北的棉布在此汇集北运,故有“沙船之集上海,实缘布市”之说7](P45)。

东北从山东输入的主要也是棉布。

乾隆年间山海关监督金简奏报称:金州进口之“山东白布每捆三十五六疋至四五十疋不等,历来每捆仅估三十三疋纳税”8](P32)。

干嘉年间山东已形成好几个商品布输出区,如济南府齐东县每年从“布市”上汇集棉布数十万匹,“通于关东”;章丘、长山、邹平所产棉布多先汇集到周村,然后转贩东北。

山东半岛登州府所属各州县地不宜棉,棉花系从江南输入,但家庭棉纺织业却相当普遍,有商贩收布销往东北9](P90—92,327—328)。

如雍正十年福山县福字9号船,装载布匹、线带、布鞋等往关东贸易10](P716—717)。

乾隆三十九年福山县一艘商船载有青布480匹,白布26疋前往奉天,拟出售布匹换买粮食2]。

棉布之外,东北从南方输入的商品还有绸缎、茶叶、纸张、糖、瓷器等各种手工业产品,输出商品则除大豆、杂粮外,还有干果、海味、药材等农副产品。

《赤嵌笔谈》记载,福建海船赴东北贸易“贩卖乌茶、黄茶、绸锻、布匹、碗、纸、糖、曲、胡椒、苏木;回日则载药材、瓜子、松子、榛子、海参、银鱼、蛏干”等(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2)。

又据加藤繁先生记述,金州城天后宫正殿内的屏风上镌刻有各种商货名称和捐银比例,末尾题有“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十五日众商公立”字样,加藤繁先生在文中开列了这些商货的名称,现转录如下(见表1)。

表1乾隆年间金州天后宫屏风上开列的商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缎子绸子丝线包头毛串夏布估衣布袜帽箱红白糖苏木花胡椒黄白蜡南北药材槐子细杂货粗杂货竹筷经折烟杆官粉杂布烟叶丝烟铜器锡生熟漆炮竹鹿筋○棉花大包○棉花小包扛连西纸红纸○线麻○檾麻○大麻子南白布白布绵货鹿角布鞋草帽子白矾颜料锡箔茶叶青茶干菜曲子糖果枝元干生姜槟榔山果杂油草香脂并倭元铁器瓷器海味○松子瓜子○芝麻薏米○山茧琉璃黄表花尖草纸川连○杂粮○元豆○苏并○豆并钉油○山妯——————————————————————————————资料来源: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第三卷第142页。

表1所列商品当然绝非仅进出金州一口。

我们可把它看作是东北沿海与南方各省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

据加藤繁先生考察,打有O印的棉花、线麻、檾麻、大麻子、松子、瓜子、芝麻、薏米、山茧、杂粮、元豆、苏并(饼)、豆并(饼)、山等是金州输出之货品,其余没有O印的货物大部分应是输入商品。

其中.、缎来自江浙;“南白布”应是来自江南的棉布,所谓“白布”大约指山东所产;茶叶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红白糖则产自福建等等11](P143—145)。

我们还可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纸张也是南方北上的重要商品,上表中扛连、川连、黄表都是纸的品种,再加上西纸、红纸、草纸等,在全部70余种商品名称中占了6种。

清代纸张产地主要有福建、江西等省。

福建的纸张产自闽江上游的延平、邵武二府,顺闽江而下至福州出口。

乾隆四十四年福建闽县船户林攀荣就是“装载纸货由福州出口”到锦州发卖(《历代宝案》第二集卷65)。

茶叶中乌茶、黄茶来自福建,青茶来自浙江、安徽。

乾隆九年锦州海口所到茶叶有“浙绍土茶”和“青茶”,“浙绍土茶每箱七十余筋”;“青茶系徽州土产之极粗者,在地买价每筋不过二分,卖价百筋三四两不等。

”(档案:乾隆九年十二月初六日奉天府尹霍备奏折)瓷器以江西景德镇所产为最,前引康熙四十九年由上海北运的瓷器等应是从江西输入的。

琉璃是山东颜神镇的特产,销行颇广;颜神镇亦产瓷器,并以结实耐用、价格低廉著称,“运销关外者甚伙”9](P211—212)。

福建、台湾和广东是清代最主要的糖产区,广东《澄海县志》记载:“邑之富商巨贾当糖熟时,持重资往各乡买糖,……侯三四月好南风,租舶艚船装所货糖包由海道上苏州、天津”(嘉庆《澄海县志》卷6)。

天津在渤海湾之内,广东糖船既然到天津,当也会到辽东半岛的各海口。

再如生姜为江南所产,枝元、槟榔是广东果品,苏木、胡椒则产自东南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