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

合集下载

营口市八大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概况

营口市八大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概况

营口八大产业园区概况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营口市鲅鱼圈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简称营口开发区。

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坐落在营口市南端50公里,北距沈阳210公里,南距大连170公里。

位于北纬40°151'至40°20',东经122°8'至122°15'之间。

营口开发区(鲅鱼圈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

下辖熊岳、红旗、芦屯三镇和红海、海东、海星、望海四个办事处,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0.1万人。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8年11月,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营口市委和市政府调整了开发区管理体制,对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党、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明确了营口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市委和市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鲅鱼圈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事务实施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鲅鱼圈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开发区和港口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

2004年1月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鲅鱼圈区的行政区划,将原盖州市的熊岳、红旗、芦屯三镇成建制划入鲅鱼圈区。

营口市高新区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营口高新区)是1992年筹建,1994年4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7月被列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它地处市区西部,是营口滨海带状城市的北起点,也是主城区唯一既可观河又可看海的区域,总体规划面积20.4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近500家,员工2.98万人,是营口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百年港城营口,建区18年来,营口高新区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呈现出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异、创新能力突出、资源集聚明显、机制运行顺畅、产业结构合理的发展态势,成为区域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载体。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21•【字号】辽政发[2006]3号•【施行日期】2006.0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资利用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辽政发〔2006〕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五点一线”的战略构想,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个区域(以下简称五个重点区域)。

为推进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五个重点区域自2006年1月1日起两年内享受如下新增优惠政策:一、以2005年为基数,五个重点区域上缴省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省财政给予70%的增量返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主导产业建设。

二、在五个重点区域内兴办的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三、在五个重点区域内新办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四、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银行贷款优先提供担保。

五、对五个重点区域内的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纺织、医药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服务业项目,省级财政优先给予一定期限内的贷款贴息。

六、对五个重点区域内的外贸出口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对外宣传与推介、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等费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给予重点资助。

七、对五个重点区域内创办的出口加工基地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对购买知识产权、出口产品升级、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在国外注册产品及信息发布、农产品的开发与培育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资金予以倾斜。

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与此 同时 , 现 有 管 理制 度 的基 础 上 , 要 在 还 建立 丹东 产业 园 区的信 息统 计 调查 制度 , 期 对 定 园 区 建 设 的 基 本 情 况 、 业 人 园 情 况 、 项 目开 企 大
东 市 与 上 海 同 济 大 学 合 作 , 丹 东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为 进 行 了 总 体 规 划 设 计 , 丹 东 产 业 园 区 则 是 这 一 而
议 , 力 推 动 了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进 程 ; 0 5年 , 大 20 丹
的园 区管理 渠道 , 力 减 少 中 间环 节 , 化 办 事 努 简 程 序 , 高 工 作 效 率 。为 此 , 须 注 重 加 强 与 丹 提 必 东 、 港 市政 府 主管 部 门 的沟 通 和 协 调 , 取 得 东 争 到 政 府 主 管  ̄ tx 丹 东 产 业 园 区 的 服 务 和 指 导 。 - ̄ J
个城 市产 业 发 展 的前 Fra bibliotek 。营 口区位 地 理 条 件
优 越 , 而 极 大地 提升 了城 市 发 展 的战 略 地 位 , 从
① 张立红 :十七大辽宁代表讨论报告侧记 : 《 新发展 寻求新突破》 载于《 宁 日 20 年 1 , 辽 报}07 O月 1 8日。

锯衔 碍宪考 20 年第1 期( 考 09 6 总第21 期) 26
为 丹 东 产 业 园 区开 发 建 设 的 价 值 取 向 。 ①
发情 况 以及 园区建 设专 项资 金 的使 用情 况 , 时 适 进 行 跟 踪 检 查 , 时 掌 握 园 区 建 设 动 态 , 究 解 及 研 决 园 区 建 设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强 对 园 区 建 设 的 有 加 效监 控 } 须 对 丹 东产 业 园 区 实行 动 态 管理 , 必 对 于缺乏 主 导产业 、 具备 建设 条 件 的功 能 区要采 不 取 末 位 淘 汰 制 , 体 办 法 应 当 灵 活 适 用 ; 须 以 具 必 科 学发 展 观为纲 , 强对丹 东 产业 园区 的科 学管 加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9•【字号】•【施行日期】2011.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为切实做好海洋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工作,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积极拓展沿海及海洋发展空间,推动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我市海洋资源及沿海经济发展现状我市海岸线由白沙湾至辽河口,管辖海域总面积为 1185 平方公里,岸线长122公里。

营口滨海景观资源丰富,拥有辽南最大海水浴场,可利用滩涂、浅海面积广阔。

营口近岸海域是辽东湾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生产力较高,是多种海洋经济生物栖息、繁殖和生长的场所,渔业资源丰富。

营口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来,我市已有6个园区列入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重点支持区域,规划总面积378.49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58.79平方公里。

截止到2011年6月,六个重点园区已累计开发土地面积179.7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46.8%。

其中建成区面积105.1平方公里,占已开发土地面积的58.5%。

营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港口城市。

鲅鱼圈、仙人岛港区是全国沿海港址中的优良资源,2010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25亿吨,增长28.3%;集装箱达到333.8万标箱,增长31.6%。

二、关于我市沿海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一)建立沿海及海洋经济综合管理机制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科学制定海岸带开发利用规划是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提。

在各个区域内,配置最佳的海洋产业,才能取得最佳的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要以海洋功能区划为指导开发海岸及海洋资源。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简介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简介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新城区2005年,辽宁省提出打造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环渤海开发“五点一线”中的重要一点。

2006年2月17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正式成立。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重点发展战略。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位于营口市老城区南部,与老城区紧密相连,总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

整体采用“一区双城多组团”的规划结构,保证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有机联系、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凭借良好的政策优势、丰富的土地储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区位交通,产业基地已成为东北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交通便捷,物流优势明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紧临营口港。

营口港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是全国十大主枢纽港之一,营口港港口功能齐全,2009年吞吐量达1.76亿吨,集装箱253.7万标箱。

产业基地周边的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京沈高速与建设中的哈大高速铁路和滨海高速公路构成了密织的陆路交通网,通过铁路和公路与东北三省及环渤海陆路运输联网。

逐步形成以现代物流设备设施、综合运输网和信息网为支撑的东北地区大型物流基地。

营口机场,将成为环渤海重要的支线机场和东北地区南端的区域货运枢纽机场,从而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用地原为低效盐田,属国有工业用地,地势平坦,利于开发。

近期规划用地180平方公里,周边尚有待开发的储备用地200平方公里。

区域内土地产业基地管委会可自行办理土地使用许可。

一期主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土地回填平整、道路、综合管网、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热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完全能够满足各类项目入驻。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新城区▲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沿海产业基地站在环渤海经济圈,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整合资源要素,规划基地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PPT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PPT

1.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2.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3.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
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
4.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
5.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等五个重点区域。
6.Leabharlann “一线”即:辽宁规划建设1443公里的滨
海路。通过打造沿海公路网,连接沿黄海
和渤海的“五点”。
(注:规划建设的辽宁环黄渤海滨海公路西起葫芦 岛市绥中县,止于丹东鸭绿江口的东港市。途经 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丹东6个市21 个县103个乡镇,沟通大小港口25个,连接工业园 区228个,串起旅游景点133个,在地图上形成一 个斜“Z”字形,规划总里程1443.3公里。)
浦湾新区部分鸟瞰图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发展布局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 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 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
“五点一线”
“五点”即:辽宁沿海岸线上的
以市内四区、高新园 区、旅顺口区为中心
以普湾新区、金州新 区-保税区城区为中心
以长兴岛、瓦房店为 中心
以庄河、花园口、长 海为中心
3.“多点” 指除中心城区和普湾新区外的其他重要 城镇(街道)或产业组团,包括:双岛 湾、三涧堡、长城、营城子、大魏家、 七顶山、金石滩、大李家、登沙河、杏 树屯等。
”退二进三“:指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 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重点建设地区:大连市区、普湾新区[1]、长兴 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花园口经济区。([1]普湾新 区包括:普兰店城区,金州区的石河街道、三十 里堡街道,瓦房店市的炮台镇、复州湾镇。)

充满活力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充满活力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充满活力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伍仲君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2006年2月17日,对营口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正式成立。

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五点一线”开发、加速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1页(P7)
【作者】伍仲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3
【相关文献】
1.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印刷包装产业园 [J],
2.辽宁沿海产业经济带上升起的一颗新星——大地管桩(营口)有限公司落户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J], 江涛
3.场所精神的建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列与设计 [J], 邬毅;梅洪元
4.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J],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5.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J], 李靖宇; 王元; 周宜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企业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企业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进驻工业企业简介(2009年6月)1、富士康集团(台资)富士康科技集团由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其产品广泛涉足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汽车零部件、通路、数位内容等6C产业领域。

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现有员工62万余人。

集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跃居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至今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朮公司100大排行榜(2006年排名第二),2007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154位。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深圳集团总部视察,支持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的营运策略。

富士康科技集团之鸿胜科技,目前已设有山东烟台﹑台湾大园﹑深圳富葵﹑深圳松岗﹑江苏淮安﹑辽宁营口﹑河北秦皇岛等七大厂区。

本事业群以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PCB(Printed Circuit Board)﹑HDI(High Density Integration)等为主力产品,其广泛应用于Notebook﹑Mobile﹑Printer﹑Server﹑CD-ROM ﹑LCM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目前,产品已经得到大批世界一流客户的认同和信赖。

2007年富士康集团在营口投资设立工业园,并先后成立了宏群胜精密电子(营口)有限公司和鸿富强精密电子(营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PCB线路板生产及研发。

2008年4月一期工程宏群胜精密电子(营口)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共招聘1300余人,截止08年底公司现有员工1100余人,其中一线在岗员工700余人。

在2009年,富士康集团预计将建设宏群胜精密电子(营口)有限公司印刷电路板二期项目及鸿富强精密电子(营口)有限公司年产40万台中型机算机生产项目。

2、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公司是由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进行分立整体改制后,于2003年设立的国际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一、基地现状(一)区位条件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位于营口主城区南部。

规划范围东起营盖公路,西至海岸线,北起青花大街,南至大青河北支流,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

一期产业区北侧紧邻两湖地区的选址用地,规划将两湖地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核心景观地带。

(二)用地条件一期产业区以滨海平原为主,其北部属辽河三角洲平原,南部属滨海和河谷堆积平原。

地形平坦,地形高程为1-5米。

区内现状用地基本为废弃盐田或低产盐田。

北部的民兴河与南部的咸水河天然地将该区与沿海产业基地其他组团分隔开来,使一期产业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三)开发条件一期产业区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对外交通主要有营盖公路;西侧的滨海路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成为产业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产业基地北部的东西向道路新联北大街、盼盼路往南延伸部分都在建设之中,将加强产业区与现有主城区的联系。

2005年,营口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按照“一次承诺、分期开发”的模式进行全方位合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已经被辽宁省政府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所有优惠政策以及辽宁省政府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4.《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GB50220-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5)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7.《营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8.《营口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二)规划原则1.高标准原则一期产业区作为沿海产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推进器,在借鉴国内外新城与产业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全球产业转移和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充分挖掘地区的发展潜力,采用适当超前的规划和建设标准,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高质的社区,为产业的入驻和发展提供高标准的软硬环境支撑。

2.区域协调原则作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优先发展区,一期产业区的规划考虑了与营口市主城区、沿海产业基地后续开发项目的协调关系,在交通、功能、配套、景观等各方面保持充分的统一。

产业区开发初期借助临近主城区的便利区位,解决部分居住和服务设施配套问题;在成长期结合中部两湖地区的规划和设计,逐步完成“核心景观带”建设,形成办公、会展、文体、休闲、商务等综合性服务区。

3.弹性共享原则产业区属于超常规快速发展地区,规划在开发强度控制、用地布局等方面保持适度的弹性,提高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采取成片开发模式,使各产业组团用地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便于分期建设,组团之间预留适当的备用地与生态空间,为未来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适当考虑了当前投资和建设状况,充分吸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道路交通、用地布局、景观设计、市政配套等方面充分沟通和协调,使规划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5 、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区位于生态敏感性较高的滨海地带,工业与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必须保留充足的开放空间,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工业引进方面,强调生态环境门槛,限制污染工业的进入或对污染物的排放设定较高标准,同时在产业区创建循环经济的典范,坚持集约利用的原则,创造与高标准项目相适应的高品质的环境。

三、基地目标(一)功能定位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海生态文化科技新城。

(二)发展目标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一期产业区是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非完全独立的城市功能区,其主要目标基于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与服务,城市配套功能主要是满足产业发展和产业工人的基本居住需求,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功能依托营口市主城区和后续发展的两湖地区来完成,因此一期产业区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整体的统筹、协调发展。

辽宁(营口)产业基地一期产业区的发展目标确定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工人基本生活需求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具有持续集聚效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园区。

发展目标具体分解为:产业发展:突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新型材料、轻型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以咨询、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

同时为符合规划区功能定位的其他产业进区创造宽松条件。

充分吸收科研机构和各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成果,不断增强产业区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东北区域创新网络。

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引进环保治污先进技术,构筑产业链群的生态循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

配套设施:在均衡布局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产业组团服务设施基础上,形成办公、会展、文体、休闲、商务等功能完备的区级综合服务中心,从而带动园区高标准建设。

重视有利于产业创新的各种软硬设施的建设,例如教育培训机构设施、贸易咨询机构等。

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鼓励产业组团分期成片开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环境景观:突出水系、绿地、滩涂等自然环境特色,构筑以城市公园、居住小区公园、产业组团公园、生产防护绿带、滨河生态廊道等组成的绿化和空间景观体系,创造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景观格局。

建筑色彩、风格和形式力求突出特色,营造多样化的产业文化氛围。

四、基地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以咨询、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

同时为符合规划区功能定位的其他产业进区创造宽松条件。

充分吸收科研机构和各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成果,不断增强产业区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东北区域创新网络。

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引进环保治污先进技术,构筑产业链群的生态循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

(一)装备制造区产业发展方向:重型专用装备、起重运输设备、数控设备、新型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二)高新技术产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

(三)化工产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基础有机无机化工、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生物化工等。

(四)轻型产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塑料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医药制品等。

(五)中国五矿集团营口产业园产业发展方向: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分销与物流等。

(六)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产业发展方向:高科技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脑主机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五、用地规划(一)用地布局原则1.主导产业优先布局原则根据产业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对于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材料、轻型工业、化工产业等主导产业的用地要积极引导,优先安排。

同时创造宽松条件,吸引大型企业在园区内建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2.产业与配套服务适度平衡原则在两湖地区周边建设配套完备、辐射整个规划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在每个产业组团附近规划一个相对集中的、服务半径合理的产业区服务中心,主要为产业职工及管理人员提供住宿、医疗、商贸等服务,构筑产业与配套服务的适度就近平衡。

为兼顾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方便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产业用地内部可以兼容部分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

3.交通引导原则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能产生集聚效应,提高沿线和交通节点周围住宅、商业、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

因此,产业区的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规划相协调,规划通过主要的交通干道将产业区分成相对独立、功能明确的组团,并将产业组团中心的服务配套区布局在主要交通干线的节点处,适当提高其开发强度,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增强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优化空间结构。

4.集群布局原则整合产业空间分布,引导企业向相应类型的产业组团集中,提高产业布局的集聚度和集群化,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将研发、生产、物流、营销、服务等生产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为优化园区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划建议小型企业适宜安排在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小地块,或若干小型企业集中布局,避免影响大型企业对用地的需求。

5.生态适宜性原则产业布局遵循区域用地适宜性的特点,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根据地区的环境容量逐步建立与之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模式。

在产业配套服务用地周围集中布局公共绿地,强调工业组团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在产业组团外围,尤其是三类工业外围,建立半径合理的城市绿地缓冲带,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6.弹性控制原则规划规定了各个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强度,作为土地开发的依据。

同时,充分考虑用地兼容性要求,在用地布局和调整上留有足够的弹性,灵活满足企业对产业用地地块规模和开发模式的需求,强化市场应变能力。

(二)总体布局结构1.总体构思规划充分体现“产业先导、交通先行、配套共享、环境优美”的理念,将自然生态融入产业基地,突出“绿、水、园、城”等主题,各要素之间形成功能分工和有机联系,构筑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和谐统一。

2.用地布局结构总体布局结构主要体现“一核、双轴、两环、七区”的特点。

一核:中心的两湖地区。

作为营口市未来的城市中心区和核心景观区,在高等级的居住配套、休闲娱乐、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方面与产业区实现共享,产业区的区级服务中心也紧邻两湖地区布局。

双轴:以两湖地区为中心,南北向贯穿营口市主城区、两湖地区和南部产业区服务中心的城市发展轴线,以及东西向沿北六街沟通滨海与两湖地区的核心景观轴线。

两环:由新联街、滨海大道、新港大街和营盖公路等产业区内部主干路构成的产业区内环,主要布置区级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轻型工业等一类工业,以及少量的二类工业;由望海路、望河路、庄林路和新海大街等交通性干道构成产业区外环,主要布置二、三类工业和组团级的服务中心。

七区:借助交通干道、绿化廊道的隔离作用,从核心区向外依次布局相对独立、分工明确的产业区组团,即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国五矿产业区、轻型工业区、化工产业区、装备制造产业区等。

(三)各项用地规划规划建设用地主要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绿地八大类。

水域和其它用地主要包括水域和滨海生态隔离绿地。

1.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集中分布在产业组团中,一、二、三类工业在空间上形成由两湖地区向外圈层扩展的布局结构。

包括: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安排在产业区内环周边,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轻型工业区,以及装备制造产业区、等靠近服务中心的部分。

三类工业用地:集中在滨海大道以西、新城大街以北的化工产业区。

工业用地中除了一类、三类工业用地以外,其余都是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包括滨海大道以东的装备制造产业区、中国五矿产业区的大部分用地,以及滨海大道以西、新城大街以南的产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