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优势病种

合集下载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3 10妇产科优势病种

3 10妇产科优势病种
• 辩证施护:
• 室内整洁,舒适,通风良好。
• 合理饮食,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新鲜蔬菜及水 果,忌食燥热、肥甘厚味食物。
•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勤洗外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 2 脾脾虚湿困: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 加重,头晕、耳鸣,带下量多,色白志稀


辩证施护:
• 一般护理: • 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 注意观察带下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
• 清洗会阴部应使用清洁干净用具,专人专用,忌盆 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勤洗外阴保持会阴 部干净
• 外阴瘙痒者,勤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抓破皮肤。 • 情志护理
• 因患带下病而困惑、思想负担重、应做好心理疏导、 使其情绪稳定。
• 2) 穿着应柔软、宽松、舒适、勿过暖、汗出及时更换, 避复感。
• 3)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品。
• 4)重视心里调护,多给予关心,体贴及心理安慰,使 患者心情舒畅。
• 3.肾阴阳俱虚证: 绝经前后时而畏风怕冷,时而潮热 汗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健忘、夜尿频数,月经 紊乱,量少或多,舌红、黄薄、脉沉细。
第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 因肾气渐衰,天葵将竭,阴阳失调所致。以月经絮 乱、烘热汗出、潮热面赤、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常见症型
• 1. 肾虚肝郁证:情志异常,腰酸膝软,头晕失眠, 乳房胀痛,口干口苦,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数。
• 辩证施护:
• 1)室内环境舒适,整洁,通风良好,肾阴虚试问偏 凉。
•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宜,可温肾 固阳,固涩止带之品。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

崩漏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本病病变涉及到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证候有虚有实。

西医治疗主要是止血治疗、激素疗法或手术治疗,而中医则多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

1.血热崩漏证治:证见出血量多,色深红,面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洪或滑数。

治疗方法,实热:以舒肝解郁,调冲止血为主。

方用丹栀逍遥散或奇效四物汤。

虚热: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方用清热固经汤。

2.血瘀崩漏证治:证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

治疗以祛瘀止血为主。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3.脾虚崩漏证治:证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面色苍白或虚浮,身体倦怠或四肢不温,纳少脘闷,大便溏,苔薄白、湿润或腻,舌体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治疗以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主。

方用固本止崩汤。

4.肾虚崩漏证治:肾阳虚证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畏寒肢冷,腰膝痠软,面色晦黯,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科优势病种

妇科优势病种

妇科优势病种癥瘕(盆腔炎性包块)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寒凝气滞证:少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少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二)气滞血瘀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三)痰湿郁结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延期,甚或闭经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四)毒热瘀阻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拒按,小腹或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常见症状/临症施护(-)临床症状多因正气虚弱,情志不遂,气血失调所致。

以妇女下腹有结块、胀满、疼痛,或伴有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癥瘕”。

坚硬不移,痛有定处为癥,推之可动,痛无定处为瘕。

(二)临症护理1.炎性包块可遵医嘱用中药敷或中药灌肠,注意经期停用。

2.手术治疗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三)常规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安静舒适。

3.体虚伴有阴道出血、发热者,需卧床休息。

(四)病情观察护理1.症瘕的部位,大小,性质,活动度,疼痛的时间、程度及性质,月经有无异常及伴随症状。

2.出现腹部剧痛、恶心、呕吐、阴道大量出血、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脉细微弱时,报告医师,做好输液、输血的手术准备,并配合救治。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特色技术1.中药汤剂内服2.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3.中药灌肠4.中药塌渍5.针炙疗法(二)护理1.起居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可参加轻微活动,禁止剧烈运动。

2.饮食护理:①饮食含高蛋白,如瘦肉、禽、蛋类食物,以增强体质。

忌生冷肥腻、辛辣及海腥发物之品,以免损脾凝血。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正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妇科健康中的作用。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腰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湿内阻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神曲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疗法也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逍遥散、桃仁承气汤可以调理气血、软化肿块,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由性传播感染或产后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盆腔炎与湿热郁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三黄石膏、南芪汤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五、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养血安神汤、脾胃丸可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以上是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附件]⒈中医方剂配方参考表⒉针灸穴位图册⒊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⒉脏腑功能:中医学说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其功能不仅限于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情绪等方面。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堆积在体内。

⒋温经散寒: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通过温热药物来活血散寒,缓解经期疼痛。

310妇产科优势病种

310妇产科优势病种

310妇产科优势病种妇产科是专门针对女性生殖系统及妊娠过程的医学科目,是维护女性健康的重要领域。

在妇产科领域,有一些疾病种类因为其高发率和对女性生活质量产生的持续影响,被认为是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310妇产科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妇产科优势病种的诊治方法,为女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通常出现月经不调、腹部胀痛等症状。

310妇产科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采用微创手术技术,术后恢复快、影响小。

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妇科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宫颈疾病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糜烂、宫颈炎等,常见于生育期女性。

310妇产科在宫颈疾病的筛查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通过先进的腔镜技术,医院可以准确诊断病变,及时干预治疗,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

患者在医院得到的关怀和治疗将帮助她们重新获得健康。

三、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是困扰中老年女性的常见问题,会导致尿失禁、便秘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10妇产科拥有一支专业的盆底康复团队,通过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盆底功能,重拾自信和健康。

四、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是威胁女性生命的严重疾病。

310妇产科在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医院开设了专门的肿瘤诊疗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在女性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上提到的几种重点病种,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维护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310妇产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妇产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她们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优势病种
癥瘕(盆腔炎性包块)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寒凝气滞证:少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少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二)气滞血瘀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三)痰湿郁结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延期,甚或闭经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四)毒热瘀阻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拒按,小腹或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常见症状/临症施护
(-)临床症状
多因正气虚弱,情志不遂,气血失调所致。

以妇女下腹有结块、胀满、疼痛,或伴有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癥瘕”。

坚硬不移,痛有定处为癥,推之可动,痛无定处为瘕。

(二)临症护理
1.炎性包块可遵医嘱用中药敷或中药灌肠,注意经期停用。

2.手术治疗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三)常规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安静舒适。

3.体虚伴有阴道出血、发热者,需卧床休息。

(四)病情观察护理
1.症瘕的部位,大小,性质,活动度,疼痛的时间、程度及性质,月经有无异常及伴随症状。

2.出现腹部剧痛、恶心、呕吐、阴道大量出血、面色苍白、
肢冷汗出、血压下降、脉细微弱时,报告医师,做好输液、输血的手术准备,并配合救治。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特色技术
1.中药汤剂内服
2.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
3.中药灌肠
4.中药塌渍
5.针炙疗法
(二)护理
1.起居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可参加轻微活动,禁止剧烈运
动。

2.饮食护理:
①饮食含高蛋白,如瘦肉、禽、蛋类食物,以增强体质。


生冷肥腻、辛辣及海腥发物之品,以免损脾凝血。

②血瘀者,可多食活血化瘀、消急除症之品,如海带、木耳、山楂等食物。

3.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宜空腹温服,注意观察药后不良反应。

②血瘀者服用化瘀消症药后,不可随意外出,以免阴道突然出血,发生意外。

4.情志护理:
给患者精神安慰,调畅情志,消除紧张、忧虑、恐惧等心理,保持心情舒畅,以利徵瘕消散。

四、健康指导
(1)注意防寒保暖,可参加轻微活动,禁止剧烈运动。

(2)注意经期、产后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

(3)调畅情志,避免劳累和七情刺激,节房事。

禁止饮酒。

(4)35岁以上妇女,定期妇科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若腹部有包块,应定期复诊,注意观察肿块物的生长速度及性质变化。

五、护理难点
1.在治疗护理子宫肌瘤的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既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体现中医特色,又不能贻误病情,这成了治疗本病的难点问题。

2.在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时,很多病情较重或阴道多量出血,或伴尿频、便秘,甚至小便不畅,此时单纯的应用中草药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充分认识和理解该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六、护理效果评价
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附:癥瘕(盆腔炎性包块)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