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引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胎儿或新生儿期间头部发生血液在颅腔内聚集的异常情况。
颅内出血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
因此,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护理措施1. 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准确监测婴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增加监测频次,根据婴儿状况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机体能够及时进行反应。
2. 维持婴儿头部稳定•对于疑似颅内出血的婴儿,要避免颈部的弯曲、旋转等动作,保持头部的稳定。
•在翻身、喂奶等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头部受到额外的压力或震动。
3. 提供良好的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使用适当的通气设备,如呼吸机等,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
4. 维持婴儿的液体平衡•通过静脉输液维持婴儿的液体平衡,保持体内正常的血容量。
•监测尿液的排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给予量,确保婴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5. 配合药物治疗•针对婴儿的具体情况,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6.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根据婴儿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喂养计划。
•提供足够的营养,维持婴儿的生长发育。
7. 防止感染的发生•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做好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 提供适当的情绪支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情况和护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给予婴儿适当的亲子接触,增加亲子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总结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个严重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头部稳定、提供呼吸支持、维持液体平衡、合理使用药物、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和提供情绪支持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婴儿恢复健康。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状况,并根据婴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同时与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和合作,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时使用可能会 加重 出血 ,故 应慎用 。一 般在 患儿青 紫经 治
疗或吸痰后得不到改善 ,前 囟持续 紧张而病情进行 性加重 ,
可给予 2%甘露醇 05 0 .g~1O/ g . gk.
2 7 饮食护理 .
出血早期禁 止直接喂奶 ,以防因吸奶用力
或呕吐而加重 出血 ,待 一般 情况好 转后 再开始 喂奶 ,出血 较少者可用滴 管喂 奶 ,出血 重者 而出现 拒奶 ,吸 吮反射及
护 理 研 究
Nu s n s a c ri g Re e r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lo tnmeiiea d e np amay hn s o ma feh o dcn n t oh r e h ・1 7 ・ 3
新 生 儿 颅 内 出血 的病 情 观 察 及 护 理 措 施
2 1 一般护理 .
在l 2 8~ 4度 ,湿度在 5 0~6 % 。保持皮肤 ,口腔清 洁 ,每 5
日进 行 口腔护理 ,尿布及 时更换 ,衣服 勤换洗 ,避免 感染 。 将患 儿头肩部抬高 1 3 5~ 0度 ,并头偏 向一 侧 ,避 免分泌 物 及 呕吐物吸入呼 吸道造 成窒 息 和吸入 性肺 炎。静脉 输液 时
增 高。双侧瞳孔 扩大 ,对 光反 应和 各种 反射 均 消失 ,表 示 病情危重 。 .
氧 ,可 以减轻 脑 出血 程度 和 脑水 肿 。氧 气 吸 人 1 L一2 / L mn i ,因新 生儿鼻粘膜 柔嫩 ,易激动 ,为避免 鼻导管对鼻 粘
膜 的刺激 ,最好使用头罩 吸氧。 2 6 降低颅 内压 . 有脑水肿 者可给予地 塞米松或速尿 ,因 甘露醇为强脱 水剂 ,颅 内出血早期 有继续 出血 的可能 ,此
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rto ai ,muia o a o tlt n r t . i i
【 ywo d ]I ta rna lh mor a e e b r ; u sn ta ey Ke rs : r ca ia e rh g ;n a o n n rigsr tg n
新生 儿 颅 内 出血 主 要 因缺 氧或 产 伤 引起 ,早 产儿 发 病 率 视 、 斜视 、 眼球 上 转 困难 、 眼震 颧 、 有惊 厥 等 , 有 颅 内出 血 , 伴 提示 较 高 , 围产 期窒 息 , 复 呼 吸暂停 , 重 的 呼吸 系 统疾 病等 。 如 反 严 产 及 时 报告 医生 给 予镇 静 和 止 血 等 治 疗 , 同时 对惊 厥 的时 间 、 次 伤 多见 足 月 儿 , 因胎 头 过 大 , 盆 不 称 , 程 过 长 , 位 产 钳 , 头 产 高 用 数、 部位也要作详细记录 , 可为判断出血部位 、 出血量及愈后估 吸 引器 助 产者 等 。 新 生儿 早期 的重要 疾 病 , 是 病死 率 高 1. 1 计 提供 依 据 。 论 患儿 躁 动或 安静 都 应 做到 严密 观 察 、 现意 识 8 %[ 5 】 , 不 发 预后 较 差 。 治疗 原 则 : 氧疗 、 降颅 内 压 、 制 惊厥 、 血 、 复脑 功 的 细微 变化 , 控 止 恢 而获 得及 时 救治 的 时机 ,T检 查 可见 出血 部位 。 C
新生儿颅内出血48例临床护理

况。结果 : 本组治愈 2 8例 (8 3 ) 好转 1 (5 0 ) 死 亡 5例 (0 4 ) 随访 6个月 , 5.% , 2例 2 .% , 1 .% ; 出现后遗症 1 4例 (5 0 ) 3 . % 。结论 : 精
心护理可提 高颅 内出血新 生儿的治疗有效率 , 降低后遗症发 生率 , 促进 患儿康复。
【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后遗症;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4 3 7 1 7 .2 1 文 献标 识码 : A DOI1 .9 9 jis.0 6—7 5 .0 2 2 . 1 :0 3 6 /.sn 10 2 6 2 1 .5 0 6 文章 编 号 :0 6—75 2 1 2 10 2 6(02)5一o 3 o 3—0 2
1 资 料与 方 法
识, 赢得 其 信任 。 本组 颅 内 出 血新 生 儿 4 8例 , 2 男 8 13 2 生命 体 征观 察 .. 状 、 征变 化情 况 。 体
1 3 3 呼 吸道护 理 . . 新 生儿 常 因呕 吐物 或分 泌物 造
11 临床 资料 .
密切 观察 患儿 的各 项 生命 体
制症状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 并做好急救准备 ;
脑水 肿 时首 先给 予地 塞米 松 和呋塞 米 ; 囟紧张 时 给 前 予 2 %甘露 醇注射 液 02 0 .5—0 5 k .0 g静 脉 滴 注 ,
12 治疗方法 .
① 内科治疗 : 应用脱水剂 、 止血 、 抗
惊厥 药物 , 以及输 血 、 营养 支持 治疗 等 常规 措施 ; 对 针 迟发 性维 生 素 K缺乏 患儿 静脉 补充 维 生 素 K 1 O~l 5 m / , 续输 入 3— ; 外 科 治疗 : 部 出 血 并 出 gd 持 4d ② 局 现 占位效 应 、 脑室 内严 重积 血 患儿应 尽 早进 行血 块 清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常常因为缺氧、产伤、早产等原因导致。
这种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因此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方法。
一、一般护理1、保持安静环境:颅内出血的患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以避免噪音和震动。
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移动或触摸患儿的头颅,避免引起进一步的伤害。
2、维持正常体温:保持患儿的正常体温,避免过热或过冷,以防止颅内出血的进一步恶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儿能够顺畅呼吸,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吸氧等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二、饮食护理1、母乳喂养:对于可以母乳喂养的患儿,应尽量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可以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2、人工喂养:如果母乳喂养有困难,可以考虑使用配方奶进行人工喂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可能不完全相同,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饮食调整: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以促进患儿的恢复。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三、药物治疗1、止血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2、降低颅内压药物: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儿,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来降低颅内压,以减轻对大脑的进一步损伤。
3、抗生素:如果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四、心理护理1、给予安慰和支持:患儿的家长和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儿足够的安慰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2、解答疑问:对于患儿家长的问题和疑虑,医护人员应该尽力解答,以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3、提供信息:医护人员应该向患儿家长提供关于颅内出血的信息,以及治疗方法、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情况。
4、增强信心:尽管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大部分患儿都可以恢复健康。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积水、癫痫、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等,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
缺氧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
【护理常规】1、绝对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的刺激,保持安静,绝对静卧至病情稳定。
为防止加重出血和减轻脑水肿将头肩部抬高15-30°,侧卧位、尽量少搬动。
2、减少刺激:有计划集中完成各种必要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减少反复穿刺,尽量减少刺激患儿的次数。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必要时置入暖箱保暖。
4、头部血肿后产瘤的护理:可予冷敷,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破溃感染。
尽量避免在头部输液。
5、喂养:给予母乳喂养,喂奶时应防止患儿窒息,可少量试喂,逐渐加量。
吸吮、吞咽困难者可予管饲喂养;病情严重者可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补充能量,输液速度宜慢。
6、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用氧,,以减轻颅内压,维持血氧分压在8.0—10.7kpa(60—80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 5.3kpa(40mmHg)。
观察记录患儿呼吸、频率。
7、病情观察:(1)出现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发绀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吸氧。
(2)出现烦躁不安、尖叫或惊厥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镇静、止惊,并观察用药效果、面色、心率、呼吸节律、肌张力情况。
(3)出现频繁呕吐、抽搐不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通知医生采取降颅内压措施。
8、保持功能位置:有肢体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在功能位置,两肘稍弯曲,双手略握拳,足背屈曲以防足下垂,并有计划等进行功能训练。
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例。 全部 病例根 据临床表 现 , 结合 C T检 查确诊 。 12 治疗与转 归 .
提 高治 愈率 、减 少神 经 系统后 道 症的重 要环 节。
【 键 词 】 新 生 儿 ;颅 内 出血 ;临 床 观 察 ;护 理 关
中 图分 类号 : 4 3 7 R 7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7 - 14 (0 9 2 0 2 - 3 6 1 8 9 2 0 )0 - 1 2 0
l例患儿 以不哭 、 6 反应差 , 发绀 或苍 白, 气促 、 口吐 白沫为首 发症状 , 而误 诊为其他疾病 。 我们体 会: 无论 患儿躁动 或安静 、 嗜睡都应做 到动 态观 察 , 时发现意识 的细微 变化 , 及 以获得及时救 治的 良机 。 22 观察有 无惊厥 . 惊 厥是 I CH 常见 的症状 ,与 颅 内压 增高 有 关。新生 儿惊厥 为 无 定型的 发作 , 表现为 眼球水 平位或垂直 位偏斜 , 眼睑反复抽 动 , 某
酸 中毒 或低血 糖。配 合胰 岛素 治疗 的患者 , 因为哺乳可 减少胰 岛素
的 用量 ,因此 在 胎盘 娩 出后 ,应提 倡母 乳 喂 养 ,并且 指 导产 妇 正
妊娠 期 间 合并糖 尿 病对 母 婴均 有较 大 影响 ,现 已引起 人们 的 广 泛关注 , 临床 工作 中重 视妊娠 合 并糖 尿病 的饮食 管理及 加强 护 在 理 是十分 必要 的 。 由于血 糖增 高 , 对孕 妇和 胎儿 的影响 都是 巨大 的 , 远 期并 发症更 不 能忽视 。 因此 , 妊娠 期合 并糖 尿病 患者在 妊娠 、 对 分 娩 、 后各 阶段 的合 理 护理 , 明显 改善 母儿 妊娠 不 良结局 , 少 产 可 减 并 发症发生 。 参考文献 【 郑修霞 . I 】 妇产科护理学 【 .版 . M1 4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 社 ,065 20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现为特征。 患儿即使存活 , 也容易遗留下严 重的后遗症 。 主要 其
发病原 因有 : ①损伤性颅 内出血 : 因分娩损 伤 ( 多 如急产 、 胎位
不正 ) 或因使用产钳 、 胎头 吸引等外力 助产 时负压较 大 、 向不 方 当, 致使患 儿头骤然变形 , 引起硬脑 膜 、 大脑镰及小 脑幕撕裂 , 损伤大 的静脉窦 , 导致颅 内出血 。 ②缺 氧性颅 内出血 : 因胎盘 多
1 观察前 囟 . 6 本病 患儿 由于颅 内压增高 ,可出现前 囟 患儿 常有呕吐与拒食 ,有 的患儿不 膨隆 , 触之有紧张感 , 随着颅内出血的吸收而逐渐恢复正常。 1 观察摄人情况 . 7 会吸吮或吞 咽。 因此 , 应注意观察患儿 的热量及液体摄人情况 ,
内凝血机 制不健全 , 且血管壁脆 弱 , 也是易于 导致颅 内出血 的 重要因素。所 以观察病 情是 协助诊断 , 高疗效 的重要环节之 提
■ 汐四目嘧国
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发生晕针及时处理。
3 . 处理 .2 2 立即将患者 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 坐位患
退边吸 , 切忌动作粗暴 。 注意为患儿保暖是维持患儿正 常体温 、
保持机体最 低耗氧量 的必要 条件 , 应用保 暖箱保暖 , 严密 观察
者改为卧位 ( 就地平 卧 )增加脑部血供。指压或针炙人中 、 , 合谷 穴。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 , 当保 暖, 适 数分钟后可 自行缓解 。老 年或有心脏病患者 , 防止心绞痛 、 应 心肌梗死及脑 部疾病等 意
早剥 、 前置胎盘 、 带脱 垂 、 盘功能不 全 、 程延长等 引起 胎 脐 胎 产 儿宫 内窒息或生后 窒息 而导致缺氧 。 生儿 由于脑组织缺氧影 新 响脑血液循环 , 加重 了颅 内出血 。此外 , 新生儿 出生后 2d 3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护理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颅内出血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也是大致相似的,不过它的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
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
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
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讲,严重的将是致命的病症,因此要及早的发现颅内出血,并给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
如因特殊情况(急诊检查及手术治疗等)需搬动病儿,应保持头部固定。
对于昏迷病儿应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时应及时降温。
如头痛、烦躁者,可给予适当镇静药。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足够的热量供给。
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应注意纠正低血压,将血压提至适当水平。
2、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所致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对于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纤溶药物;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应输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血等。
3、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症状应及时处理,如积极抗惊厥和控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
抗惊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
脑水肿的处理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颅内高压者可静脉推注脱水剂或利尿药。
4、腰椎穿刺
反复腰穿放脑脊液适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但如患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或极度烦躁甚至已出现脑疝的早期征象,则应禁忌腰穿,以免诱发脑疝。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保健
许多血液病、脑血管发育异常及颅内外其他病变均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
常见于颅脑外伤、新生儿产伤、缺氧常致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脑肿瘤、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颅内出血。
在新生儿患有颅内出血的症状时,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以外,在饮食上面也应该注意。
对于乳母来说:为了防止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在孕期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
对于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该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
对于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该适当的给予维生素K1,补充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要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
那么,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究竟有哪些呢?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
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减少患呼吸窒息综合征的机率。
2、预防出血倾向:
孕妇: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3、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
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推迟分娩。
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
同时对胎儿进行监护,出现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时须及时抢救。
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