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明朝。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故“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2)依据材料一“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和材料二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科举制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科举制?
【答案】(1)明朝。四书五经。
(2)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解析】
【详解】
材料三: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为自己立碑(下图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其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2)材料二的图中反映的是该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该朝代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该政权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元
(2)行省制
(3)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4)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405 —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5.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6.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7.概况( 1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 2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 3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 4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9.事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该壮举发生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个世纪( B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2.《明史·宦官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2023年初一下半年期末备考卷历史试卷完整版(浙江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

2023年初一下半年期末备考卷历史试卷完整版(浙江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

选择题“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 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B. 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C. 隋帝修凿大运河D. 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杨坚即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隋文帝时期励精图治,注意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的繁荣昌盛局面。

故选A。

选择题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正确的是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唐玄宗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④②【答案】A【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649年在位),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六位皇帝(712-756年在位),故③①②④正确,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镜子是指A.皮日休B.魏征C.房玄岭D.李白【答案】B【解析】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能够做到虚心纳谏,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B选项符合题意。

皮日休、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A、D选项不符合题意。

房玄岭善于谋略,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选择题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A.黄帝战蚩尤B.赤壁之战C.澶渊之盟D.杯酒释兵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周末年的三国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黄帝战蚩尤发生在上古传说时期,排除A;澶渊之盟和杯酒释兵权都发生在宋朝时期,排除CD。

故选B。

选择题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七年历史下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5.20 【活动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学生自学教材3、问题:(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2)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3)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什么是闭关政策?请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5)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巩固训练(二)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A、福州印度半岛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D、维护清朝的统治6、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A、限定通商口岸B、进出口货物的无限制。

初一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国家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以上都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开展贸易D. 以上都是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台湾B. 治理黄河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推翻了封建帝制B. 建立了民主政治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__。

7.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_________。

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9. 清朝乾隆帝时期,编纂了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这一年也被称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12. 描述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3. 阐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4. 分析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结合历史事实,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D5. D二、填空题6. 秦朝7. 李白8. 七9. 《四库全书》10. 辛亥年三、简答题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措施,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一的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的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的历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世民B. 武则天C. 李白D. 孔子4.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什么?A. 军事需要B. 经济交流C. 宗教传播D. 文化交流5.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朝的科技成就?A. 活字印刷术B. 指南针C. 火药D. 造纸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7.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圣”的是________。

8. 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是________。

9.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__次远航。

10. 清朝晚期,林则徐在________进行了虎门销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2. 简述唐朝文化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4. 论述清朝晚期的民族危机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清朝晚期,列强入侵,割地赔款,国家财政破产。

材料二:清朝晚期,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三:清朝晚期,官僚腐败,政治黑暗。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B5. D二、填空题6. 《诗经》7. 杜甫8. 《春秋》9. 七10. 虎门三、简答题11.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唐朝文化特点:开放包容,吸收外来文化;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高度发展;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

初一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 A .早半个多世纪 B .早一个多世纪 C .迟半个多世纪 D .几乎同时2.台湾各党派首领如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

是因为A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 .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 .他的部落形成了华夏族的基础D .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3.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原始居民D .大汶口原始居民4.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生活在( )A .云南省元谋县B .北京周口店C .山东青岛D .陕西西安 5.2007年7月8日凌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长城成功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 .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6.考古学家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的语言。

这种文字(见下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原始社会晚期7.战国曾侯乙编钟表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编钟使用的材料是()A.石器 B.陶器 C.铁 D.青铜8.下列生产工具中,属北京人使用的是()A. B. C. D.9.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0.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二、判断题11.(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日本,终于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初一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答案:B2.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改进的?A. 蔡伦B. 张衡C. 毕升D. 祖冲之答案:A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以下哪项?A. 郡县制B. 禅让制C. 世袭制D. 封建制答案:A4.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其中进士科主要考察的是:A. 武艺B. 骑射C. 文学D. 音乐答案:C5. 宋朝时期,商业发展迅速,以下哪项不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A. 纸币的广泛使用B. 夜市的兴起C. 手工业的繁荣D. 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6.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对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重大贡献?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由校答案:B7.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政策不是他实施的?A. 废除科举B. 推行“摊丁入亩”C. 收复台湾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A8.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指:A.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陆上交通线B.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海上交通线C.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至非洲的陆上交通线D.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至非洲的海上交通线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10.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 李冰B. 郑国C. 孙叔敖D. 司马迁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

答案:印刷术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3. 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______来到中国,他的游记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繁荣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
第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
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堂同步练习(A)]
一、堂训练
1、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明
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2、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A、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