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纤维的密度测试
竹原纤维和棉纤维形状修正系数的实验研究

3 纤 维 横 截 面积 和 直径 的 测 定
样 晶舄
表2 竹原纤维和 棉纤 维的直径
平内 麓弪 嘶 擤
竹臻鲆键
;
3. 1仪 器和 试 剂
体石蜡 ,C - 型纤维细度 分析仪 U6
鹩謇缝 }
1.3 48
{
l 莓
0. 酏
哈 氏切片 器 ,载玻 片 ,盖玻 片 ,火棉胶 ,液 ;
只 是表观 直 径 ,丽计 算混 纺 比时 用的 是标 定下 的
收稿 日j 0 l 9—2 胡:2 l 一0 l
一一
圈l竹原纤 维横截面 形态 图2 竹原纤维 纵向形态
・ 27 ・
作者简介:吴燕晴 ,女 ,福建省纤 维检验 局,东华大学联台培 养研 究生,硕 士在 读 赵 向旭 ,男 ,福建省纤 维检验局检验 员 刘 赍 ,男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质量技 术部部 长助理 ,工程 师,博士 邱夷平 ,男,东华 大学 纺织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
横截面,勾 画纤维截面轮廓 ( 必须为闭合 区域 ); 对 已作了标 记的待测纤维进行截面测量 ;反 复执行 上述操 作 ,每种 纤维 的每个样 品至 少测 1 0 个数 00 据。竹原纤维和棉纤维的平均横截厩积如表1 。 所示
表 l竹原纤维 和棉纤维 的横截面积
样晶号
试验测得的纤 维直径进行修正 。使修正后 的纤维直 径的圆形面积等于实验测得的纤维横截面面积。 竹原纤维和棉纤维的横截衙积和盥径 已用上述 方法测得 ,设纤维 的横截碰 的形状是圆形 ,由圆形
1 前 言
竹 原纤 维 是指 采用 独特 的 工 艺从竹 予 中直接 分 离 出来 的 纤维 ,它 既可 以纯 纺 ,也可 以与 麻 、
竹原纤维生物法精细化探讨

处理 时间为 2h 纤维 素酶浓度为 1 5 , 比为 1: 5时 , , . 浴 1
不同处理 温度对竹 原纤 维残 胶率和细度变化率 的影 响分别 如 图
1 图 2 示 。 由 图可 知 , 理 温 度 为 5 、 所 处 5℃ 时 , 原 纤 维 的 残 胶 竹
半 纤 维素 木 质 素 纤 维 素
1. 7 7 9 6 6 . 9 6 . 7 9 6
率较小 , 细度变化率较大 。 生物 酶 : 纤维素酶 由诺 维信 ( 中国) 限公 司提供 , 有 适用 p H
值 范 围 为 6 O 70 .~ .。
纤维 素酶是 活性生 物体 , 在其他条 件不 变时 , 随温度升 高生
1 2 试 验方 法 .
首先进行单因子试验 , 分别采 用不 同工 艺参数 对竹 原 纤维
进行精细化处理 , 测量处理 后纤 维的线密度和残胶率 , 算 出细 计
度变化率 , 析温度、 分 纤维素酶浓度和 时问对竹 原纤维 细度变化
率和残胶率 的影响 。然后进行正交试验 , 出最佳工艺 。 找
竹 原 纤 维 的 残 胶 率 和 化 学 成 分 根 据 GB T 8 9 1 8 / 5 8 — 9 6进
催化效率 高和反应条件温和等显 著特点l 所 制取 的纤维在线 _ 1 ,
密度 及其离 散性 方 面 与 化学 法 相 当 , 此 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关 因
行测试 。竹原纤维线密度 采用 中段切取 称量 法测 定 , 据下式 根 计算 出纤维 的细度变化率 :
物酶 分子扩散 快、 运动加速 , 酶的活性增加 , 超过一 定 的温度 , 但 酶本 身的稳定 性下降 , 使酶 的活性减弱 。纤 维素酶在 5 5℃左右 时活性最佳 , 对竹原纤维 的细化效果最好 。
竹原/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研究

竹原/ 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研究冰
刘 贵
( .福建省纤维检验 局 ;2 国家纺织服装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 1 +. 福建 ),福建 福州 ,3 0 2 ) 506
摘 要 :竹原 纤维/ 棉混纺产品 已经 出现 ,其成分含量的检 测成为一个迫切 需要 解决的问题。文章提 出参照麻棉 混 纺产品定量分析 方法 ,利用c 6 u一 型纤维细度仪定量测定纤维含量。 实验 数据表 明结果偏 差在 ±2 X内,基本 能 %v
满足检 测要 求。
关键词 :竹原 ;棉 ;混纺 ;定量分析
d i 1 .9 9jin 1 0 — 5 X. 1 .10 4 o: 03 6 /.s .0 7 5 0 2 11 .0 s 0
中图分类 号 :T 4 . Q3 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5X ( 0 1 1 04 — 4 0 7 5 0 2 1 )1— 0 3 0
哈 氏切 片器 ,载玻 片 ,盖玻片 ,火棉胶 ,液
表 1 。
表1 竹原纤维小球沉浮状态表
P 14 8 下沉 =. 8
P= .9 下沉 14 0 P= .9 下沉 1 43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呼吸 的纤维” , 采用这种纯天然 的竹原纤维纺制 而成 的服装面料 具有吸湿性强 、透气性好 ,有清 凉 感等 优点 。 竹原纤维可纯纺 ,也可 与棉或彩棉 、粘胶 、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是两种以竹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材料。
它们在纺织和纸浆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浆纤维是指将竹子经过化学处理后,从中提取出的纤维。
竹浆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柔韧性,是一种理想的纺织原料。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织物,如纺织品、衣物、家居用品等。
竹浆纤维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使得它在夏季穿着非常舒适。
此外,竹浆纤维还具有抗菌性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助于保持衣物的清洁卫生。
竹原纤维是指将竹子经过机械处理后,从中提取出的纤维。
竹原纤维的特点是纤维细长,柔软度较高,适用于制作纸张和纸浆。
竹原纤维的纸张质地坚韧,适合用于印刷和书写。
与传统的木浆纸相比,竹原纤维纸张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竹原纤维纸张还具有较高的光泽度和白度,使得印刷效果更加清晰鲜艳。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对竹子进行预处理。
首先,竹子需要经过去皮、切碎等工序,然后进行化学或机械处理,将竹子中的纤维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纤维经过洗涤、漂白、干燥等工序,最终得到纯净的竹浆纤维或竹原纤维。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竹子是一种快速生长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较高,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此外,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往往采用无污染的化学品或机械设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作为竹子的利用方式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在纺织和纸浆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环保、舒适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竹纤维的特点和缺点

竹纤维的特点和缺点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材料,由竹子中提取得到,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同时,竹子与塑料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结合了竹子和塑料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优良的物理性能:竹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弹性,可以用于制作强度大、耐用性好的产品。
2.轻质耐用:竹纤维比重较小,密度低,重量轻,但强度高于钢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3.绿色环保:竹纤维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快速生长、可持续利用的优点。
使用竹纤维材料可以减少对传统木材资源的需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良好的防腐性能:竹纤维含有丰富的天然抗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不易腐烂,并且能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5.优异的吸湿排汗性能: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迅速吸收和蒸发汗液,使人们在使用竹纤维制品时感觉更加舒适。
竹纤维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工难度较大:竹纤维的加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本相对较高。
2.寿命相对较短:相比于一些合成纤维材料,竹纤维的寿命相对较短,容易受到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
3.耐磨性较低:相比于一些金属材料,竹纤维的耐磨性较差,容易被摩擦和刮擦所破坏,使用寿命有限。
竹纤维与塑料的复合材料是将竹纤维和塑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混合、纤维增强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结合了竹纤维和塑料的优点,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前景:1.保持竹纤维的优良性能:竹纤维与塑料的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竹纤维的优异物理性能和环保性能,如强度高、轻质耐用、绿色环保等优点。
2.提高塑料的性能:由于竹纤维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将其与塑料复合可以大幅提高塑料的力学性能,如增加塑料的强度、硬度等。
3.扩展应用领域:竹纤维与塑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家具、建筑材料、车辆零部件等,拓宽了竹子的应用范围。
HVI法测定竹原纤维物理性能研究

6
3t .?
74 .
l .0 O8
8. 28
3 . 04
51 .
々
e
34 .4
5 7 l ,0 . ll
∞.o 8 1.。 oe
姻.。 g
∞.7 2 ∞
838
竹 原 纤维就 是 从竹 子 中提取 出 的一种 纤维 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环 境 条件 .
温度 :2  ̄ 0C±2  ̄ C,相对湿 度:6% % 5 ±3 。
3. 仪 器校 准 3
参照G/ 09—0 7《 v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 B T23 220 f I { 仪校准规范 (Y o o )》[ 对仪器进行校准。 tI lo ̄ l 3 ]
把经过 预 处理 的竹 丝浸入 到 含有 生物 酶 的溶
抗 菌抑 菌 、除臭 、防紫外 线等 良好 的性 能 ,纺 织
生 产 的竹原 纤维之 间长度 、细度 等物 理性 能指标 差 异较 大 ,而且对 竹 原纤维 物理 性能 测试 尚没 有
价 值很 高 。 目前 ,竹 原纤 维 品种 繁 多 ,不 同工 艺 液 中 处 理 , 让生物 酶 进 一 步 分解 竹 丝 中 的 木 质
纤维 的 : ,试 捉外 原 纤维 的可 纺性 能 。 I艺 关键词 :i l 试 ;竹原 纤维 ;物 理性 能 ;可纺性 tN v
1前 言
竹原 纤维 是采 J 物 理 、化学 相结 合 的方法 制 = { I _ 取 的天 然竹 纤维 。由原料竹 材经 过制 竹片 、蒸竹 片 、压 碎分 解 、生物 酶脱胶 、梳 理纤 维等 工艺 后 制 成 的纺织 用纤 维 。竹原 纤维 具有吸 湿 、透 气 、
天然竹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本 文将 采用 红 外光谱 、 热 失重 、 干 湿强 度等 测
试 方 法 与手 段 , 对 竹 纤 维 的 大分 子 结 构 、 热性能、 力学性 能 等进行 测 试研 究 。
1 . 2 . 3 广角 X射 线衍 射 实验 仪器 : D/ ma x - B型 X射 线衍 射 仪 。 测试 条件 : 粉 末法 : 电压 4 O k V, 电流 5 O mA, C u — Ka 靶( 一1 . 5 4 1 8埃 ) , 扫描 速度 5 。 / mi n 。
仪。
本实 验 所 用 的竹 纤 维 和 黄 麻 纤 维 都 是 半 成
品, 因而 测试 前先 对 两种纤 维 进行 漂 白处理 , 采用 氧 漂工 艺 : 有 效 H。 O 浓度 1 5 g / L、 助剂 8 g / L 、 碱
8 g / L 、 p H一 1 0 . 5 , 9 5 ℃、 9 0 mi n 。经 处 理 后 , 两 种
型 高速 离心 机 。
・ 9 ‘
作 者简介 : 韩旭 辉( 1 9 8 3 一) , 男, 河 南 开封 人 , 讲 师
山 末 俗 倔科技 2 0 1 3 年 第 2 期
实验试 剂 : 四氯 化碳 、 正庚 烷 。 实验条 件 : 试 验在 2 5 ℃ ±0 . 5 。 C的恒 温水 浴
槽 内进行 。
研 究 探 讨
升温 速度 1 0 ℃/ mi n , 温 度范 围 0 ~6 0 0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 1 竹 纤 维 结 构
1 . 3 。 3 碘 吸 附测定 实验仪 器 : S C 一 8 0 C 型 全 自动 色 差 计 , S HZ 一 8 8 X 型恒温 震荡 水浴 锅 , 1 0 0 0 mL容量 瓶 , 5 0 mL
纤维素酶法提取祁门毛竹原纤维工艺的研究

取 的竹原纤 维类 似 , 因此受 到越来越多 的关 注 , 但目 前其 提
取 工艺还不是很完善 , 有待优化 。笔者首先采用物理 法从 祁 门毛竹 中制得 竹原粗纤维 , 然后再用纤 维素 酶对竹原粗纤 维进 行脱胶 , 以减 量率和细度 变化率为 主要 考核指标 , 探讨
处理工 艺对纤 维素酶脱胶效果的影响 , 从 而得 到最 佳工艺条
菌、 除螨 、 抗紫外线 、 防臭和 天然 保健等“ 。竹纤维纺织 品因 其完整地保 留了竹纤维 的天然 特 眭及功能 , 因而倍 受消费者 喜爱 , 产 品需求量 逐年上升 。 目前 , 物理法 、 化学法和 生物
法 是制 取竹 原纤 维 的最主 要 的 3 种 方法 , 其 中以化 学法 为
1 . 4 . 2 细度 变化 率( x) 特克斯 , 简称 特 , 符号为 t e x 。随机
取1 0 0 根竹原 纤维 , 在纤维的线密度 , 即:
s : 1 0 0 0  ̄ G / L ( 2 )
其 中, s 为竹原纤 维的线密度 , G为从 1 0 0 根 纤维 中部切
粗 纤维进行 测试 , 测得其线 密度为 2 0 . 2 8 t e x 。由实验数据可 知, 经物理法制得 的竹原纤维偏粗 , 不适 于纺丝 , 因此需进一
主 。物 理法操作 简便 、 工艺简单 , 但制 取的纤维 较粗 、 较硬 ,
线密度 较大 ; 用化学法 制取 的竹 原纤维线密 度较好 , 但其严
件, 为生物法制备新型纤维材料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
其中 , m。 指在用纤维素酶处理前竹原纤维 的质量 ( g ) , m 指在用 纤维 素酶处 理后竹原 纤维 的质量 ( g ) , Z指用 纤维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原纤维的密度测试
孙中伟,杨建平,郁崇文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探讨了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竹纤维密度的方法。
比重瓶法测定纤维密度操作简单,实验结果较准确。
结果显示竹纤维的密度值约为1.49 g/cm3,较苎麻、棉纤维小,且测量值波动较大,这与竹纤维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竹纤维是指利用竹材中的纤维素成分制取的纤维。
目前,纺织业界有2种竹纤维的提法,一种是再生竹纤维,即采用类似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把竹材的纤维素溶解制成竹浆然后纺丝制得的竹纤维;另一种是竹原纤维,采用化学脱胶或微生物脱胶方法从竹材中直接提取得到的纤维。
严格地讲,第2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纤维,这里指的竹纤维是第2种,即竹原纤维。
纤维的密度大小与纤维的组成、大分子排列堆砌以及纤维形态结构有关,是纤维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形态上看,密度是反映纤维内部空隙空腔大小的一个指标,密度越小,表明纤维内部空隙越多。
而纤维内部空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纤维的吸湿、保暖、排汗性能,进而影响纤维的穿着舒适性。
密度的大小对纤维的线密度、纱线的体积重量、织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密度较小的纤维有较大的覆盖性,所制作的服装质量较轻,穿着较舒适。
不同的纤维其密度值也不同,因此密度值也可作为纤维鉴别时的参考。
1竹纤维的性能
有关竹纤维的性能已有不少报道,邢声远【1】给出了竹纤维的细度、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并比较了竹纤维与苎麻纤维的性能差异,认为竹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防紫外线能力。
万玉芹【2】对竹纤维的吸湿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竹纤维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放湿特征曲线,认为竹纤维具有较大的回潮率,纤维吸、放湿速度很快,穿着舒适。
唐人成【3】等采用SEM方法分析了天然竹纤维的结构和热性能,指出天然竹纤维截面呈扁平状,纤维中间具有孔洞,纵向存在沟槽,横向有枝节。
ShenQing【4】等人对竹纤维和棉纤维的表面性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竹纤维表面具有和水的表面类似的力学参数,认为竹纤维和人体接触的感觉类似于人的皮肤和水接触的感觉。
有关竹纤维的密度至今未见报道。
2实验
2.1 实验原理
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浮沉法、液体浮力法、气体容积法、密度梯度管法等。
纺织领域常用的是密度梯度管法,但是此法较复杂,不易操作。
这里探讨使用比重瓶法测定竹纤维的密度。
其原理是【5】,将纤维浸泡在某种液体里,测量所浸纤维排出的液体的体积,以此来代替纤维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纤维的密度。
计算公式为:
S=a×S o
a+b=c(1)
其中S——纤维相对密度;a——纤维绝对干重;b——液体与比重瓶总重;c——纤维、液体与比重瓶总重;S o——液体相对密度。
2.2试样与仪器
50 mL比重瓶,精度达0.0001 g的电子天平,实验用竹纤维取自江西。
2.3实验步骤
(1)随机取0.5 g左右的纤维样品,充分扯松,并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醚萃取纤维中的油分。
(2)洗净比重瓶,烘干,待冷却后称量比重瓶的重量。
(3)倒入纯水(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称量比重瓶和液体总重量。
(4)烘干待测纤维和比重瓶,待两者冷却后,将纤维加入比重瓶,称量比重瓶和纤维的总重量。
(5)向比重瓶中加入纯水,完全浸没纤维,加热比重瓶至沸腾,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彻底排除纤维集合体中的空气。
煮沸30min ,冷却后加满纯水,称量比重瓶和纤维以及纯水三者的重量。
为保证实验精度,以上称量均需2次,且相差不能超过2%。
由于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对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整个称量过程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
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选棉纤维、苎麻纤维、涤纶纤维做实验对比。
2.4结果分析
按照以上步骤,分别测定几种纤维的密度,表1为实验所得几组密度值。
(1)比重瓶法中常用的液体有乙醚、乙醇等,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液体不会渗入纤维,提高实验精度。
而反复的试验中发现这几种液体挥发性太大,使得实验结果有很大偏差,因此,决定选用挥发性较小的水作浸泡纤维的液体。
(2)当纤维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纤维在吸收水分的同时,自身的体积也在增大,且纤维
的体积增量与所吸收的水的体积增量是相等的【6】
,也就是说,纤维的吸湿对比重的测量没有影响。
试验结果却显示,对于吸湿性差的涤纶,密度测定结果准确且波动小。
而对于吸湿性好的棉麻,结果有波动且密度值稍微偏大。
所以用水作浸泡液体对吸湿性好的纤维的密度测量有一定影响,但是较乙醚、乙醇作浸泡液体时要准确的多。
(3)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同为纤维素纤维,竹纤维的密度 (平均值)与棉纤维、苎麻的相差较大,比苎麻小0.04,这与竹纤维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竹纤维由典型的纤维素I 组
成,结晶度约为72%【3】。
从竹纤维的横截面及纵向的微观照片(图1、图2)可以看出,纤维表面有竹节,粗细分布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横截面呈不规则腰圆形,内部有较大的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
正是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的存在,导致竹纤维的密度较小。
图1 竹纤维的横截面形态
图2 单根竹纤维的纵向形态
(4)相对棉、苎麻和涤纶纤维而言。
竹纤维的密度波动比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05,CV值为1.31,竹纤维的不均匀性是造成密度值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竹材的结构可知【7】,竹纤维分为2种,即厚壁纤维和多层纤维(图1中的1和2),从图中即可看出,这两种纤维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前者壁较厚,空腔较小,后者壁较薄,空腔较大,裂纹多,这种结构的不均匀性必然会造成纤维的密度值波动,若取样中厚壁纤维多一些则密度偏大,反之则会偏小。
其次,从图2可以看出,竹纤维在竹材中的分布也有影响。
从竹材外层到竹材内部,纤维素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木质素的含量不断增加,从这两个部位制取的纤维长度、宽度,
以及形态等差异较大,这也会影响密度值。
图3 毛竹内外层化学成分对比
注:外层指竹筒刮去青皮后表层厚约1 mm的竹片,内层指去除竹筒外层的剩余部分
3结论
(1)比重瓶法测定纤维密度操作简单,实验结果较准确,尤其适合测定吸湿性差的纤维密度。
(2)竹纤维的密度值约为1.49 g/cm3,较苎麻、棉纤维等要小,且测量值波动大,这与竹纤维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3)竹纤维密度较小,用之制成的服装质量较轻,穿着舒适,加之良好的吸湿排汗能力,适宜作夏季面料。
注;本文摘自《纺织科技进展2007.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