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__找规律_之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是一个十分有趣且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和实用性。
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呢?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不同的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比如,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等等。
这种排列方式有着独特的规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咱们先来看看夹子和手帕的例子。
假设夹子有10 个,手帕有9 块。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夹子的数量总是比手帕多 1 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夹子在两端都能摆放,而手帕在夹子之间,所以夹子的数量会比手帕多 1 个。
再比如兔子和蘑菇的排列。
如果有 8 只兔子,7 个蘑菇,同样会发现兔子比蘑菇多 1 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兔子在前面跑,蘑菇在后面跟着,由于开头有一只兔子,所以兔子的数量就比蘑菇多 1 个。
木桩和篱笆也是常见的一一间隔排列。
当有 15 根木桩时,篱笆段数就是 14 段。
这是因为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段篱笆,而最后一根木桩后面就没有篱笆了。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总结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 1;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那学习一一间隔排列对孩子们有什么帮助呢?首先,它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比如在公园里看到的路灯和树木、在教室里看到的桌椅和过道等等,都可能存在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其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
通过分析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情况,孩子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从而锻炼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再者,能增强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布置会场时,知道椅子和桌子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就能合理安排座位;在搭建篱笆时,根据木桩和篱笆的规律,就能准确计算出所需材料的数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实践活动。
《找间隔排列的规律》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的一课

灵活运用教材演绎课堂精彩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沈琛《找间隔排列的规律》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第七册中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安排上,先出示一幅有很多间隔排列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通过回答小兔晒了几块手绢,用了几个夹子;有几只小兔,几个蘑菇;几个树桩,几块篱笆,来发现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的物体要比中间的物体多1。
接着,再由学生摆一摆圆片和小棒,要求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数数小棒数与圆片数各几个,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最后,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己是这样教学的,也听过一些类似的课堂教学,在这些教学的背后,我总发现有着类似的问题:1.学生对这些创设的情境兴趣不大,进而对规律的发现也不感兴趣。
2.重点学习了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的规律,对其它间隔排列的规律涉及不多,学生遇到时根本无从下手。
3.忽视找规律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方法上的体验不够,可以说是教师只“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4.不能综合研究各间隔排列的规律,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与思考,我和一些教师共同探讨、反复研究,一些新的思路与设计就这样产生了,我将这堂课的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一、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有间隔排列。
出示一列男女间隔排列的队伍。
师:观察一列韵律操队伍,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生1:一女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排列,生2:衣服是一白一黑一白一黑……师小结: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像这样的排法就是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间隔排列的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在操作活动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间隔排列。
1.如果你是韵律操队教练,你会帮他们设计一条一男一女间隔排列的队伍吗?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数一数男女生各用了几人,并记录下来。
2.交流。
现在请各组的教练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么排的?(教师板书)生1:我排的是男生开头男生结尾的队伍。
(教师贴图片,板书)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最新苏教版优质课教学设计)间隔排列的规律 1

最新苏教版优质课教学设计)间隔排列的规律 1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用图形或符号画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例如XXX和XXX的排列,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且为后面的规律探索做好准备。
活动二:发现规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观察一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然后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如果有5个苹果和4个雪梨排成一行,那么还需要多少个苹果才能使它们一一间隔排列呢?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规律,锻炼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总结规律。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素材,接下来需要让他们总结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例如,如果有n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那么其中一种物体的个数为(n+1)/2,另一种物体的个数为n/2.通过这个规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一间隔排列,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1.练。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些练题,例如计算一一间隔排列中某种物体的个数,或者给出一组物体的个数,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一一间隔排列。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和判断能力。
2.应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10个人排成一排,其中男女各占一半,那么男女之间需要有多少个人才能使他们一一间隔排列呢?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一间隔排列,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组一一间隔排列。
可以用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等来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作品。
第一个同学画的是什么?这组图形符合要求吗?它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一间隔排列?如果我们想再加一个,应该画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如果继续往下画,应该画什么?接着,我们再看第二个同学画的,它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一间隔排列?还有谁画的不一样?请你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一间隔排列。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3.能够通过已知数列给出下一个数。
二、教学重点1.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通过已知数列推出下一个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 11 13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
2.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2 4 6 8 10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第二行的数也都比前一个数大2。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1,3,5,7,9第二行:2,4,6,8,10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每个数之间相差的数都是1。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了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3. 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教师写下下面的数列:2 5 8 11 14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图片:2 5 8 11 141 4 7 10 13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比前一个数大3,第二行的数也比前一个数大3。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2,5,8,11,14第二行:1,4,7,10,13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相差的数都是3。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让你继续写下去,你会写出什么数呢?学生应该可以很快回答出下三个数:17,20,23。
最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一一间隔排列了,如果第一个数是a,间隔是b,那么这个数列的规律就是a,a+b,a+2b,a+3b,a+4b……。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苏教版找规律之间隔排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 到间隔排列的实例,比如钟表上 的数字、红绿灯的时间间隔等。
在科学研究中,间隔排列规律也 经常被应用,比如在物理学中的 周期性现象、化学中的元素周期
表等。
在艺术领域中,间隔排列也被广 泛运用,比如音乐中的节奏、美
术中的图案设计等。
03 间隔排列的应用
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
如条纹、格子等图案的排列方式, 间隔排列在服装设计中广泛应用,
为服装增添了多样性和美感。
园林景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雕塑等 元素通过间隔排列,营造出层次感 和节奏感,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间隔排列常用于窗 户、门、栏杆等元素的布局,使建 筑外观更加协调和美观。
间隔排列在数学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
在几何学中,点、线、面等基本元素 通过间隔排列,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 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六面 体等。
数学模型
计算机科学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中的数组、 链表等常常采用间隔排列的方式,以 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如数列、组 合数学等,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常 常被应用,以寻找规律和解决问题。
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子和 花朵在树枝上按照一定的 顺序排列,形成间隔排列。
楼梯
楼梯的台阶也是按照一定 的顺序排列,形成间隔排 列。列规律是数学中常见的 一种规律,主要应用于图形、 数字等排列问题。
它主要探究的是在一定规律下, 不同元素之间按照一定的间隔 进行排列的规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间隔排列在科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的排列 方式常常采用间隔排列,如晶体 的结构就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
找规律11.21

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释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师:1、上课之前,咱们先来交流一下好吗?今天我到了咱们XX学校,发现咱们学校很大也很美!非常喜欢!2、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评价:很会观察、很有眼力劲儿)3、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老师学校的吉祥物。
(出示龙娃真真)4、来,和真真打个招呼吧!生1:(声音很响亮)生2:(很有礼貌)师5:小朋友们可真热情,真真呀,想跟你们捉迷藏呢。
(收起龙娃)(课件出现龙娃真真)他在哪儿呀?(指着屏幕)师6:真真还会变魔术呢!瞧!(课件:闪绿龙娃(小)——红龙娃(中)——紫龙娃(大)——蓝龙娃(最大)师7:想跟真真做游戏吗?(想)上课!一、课前游戏,感知“间隔排列”师:请看大屏幕,哪种龙娃多?出示1秒钟后消失。
图一:杂乱的绿龙娃2个,紫龙娃3个(紫龙娃多)生:紫龙娃(会观察)图二:杂乱的红龙娃9个,蓝龙娃10个师:现在呢生:红龙娃(师:有不同的吗?)生:蓝龙娃师:这次怎么说法不一致啊!(引导:刚才那幅图你们能看的清楚吗?)生:太快、太乱、不整齐师:(图二再次出示)谁能想个好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生1:可以一个对着一个(评价:很会动脑筋)生2:摆整齐(评价:有自己的想法)师:看来给龙娃排排队是个不错的主意,一起看!(课件出示两队)师:现在红龙娃,绿龙娃,排成了两队,一个红龙娃一个绿龙娃,上下一一对应(课件出示线)现在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了吗?师:龙娃也带来了一种方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规律3. 间隔排列的应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操作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间隔排列的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3. 引导学生总结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两个相同的物品之间有一个不同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间隔排列的练习题,如:红、黄、红、黄、红、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10分钟)1. 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排列一组物品,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组物品。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提问:你们觉得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了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 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25+1=26(根) 答:有26根电线杆。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3+1=4(段)
第三组
木桩
我发现的规律是:
数量
中间 物体
手帕
蘑菇 篱笆
数量
两端 物体
数量
中间 物体
数量
第一组
夹子
10
手帕
9
第二组
兔子
8
蘑菇
7
第三组
木桩
13
篱笆
12
我发现的规律是: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 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 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 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 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 的那种物体与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 体相等。
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
9块
用了多少个夹子?
10个
( 夹子 )和( 手帕)是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夹子 ) 。
( 兔子)和( 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兔子 ) 。
( 木桩)和( 篱笆)是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木桩 ) 。
数一数,填一填
两端 物体
第一组
夹子
第二组
兔子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 栽桃树多少棵?
75-1=74(棵)
两端物体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两端物体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 了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75-1=74(棵)
答:栽桃树74棵。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成一圈,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植树数 = 间隔数
75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