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屏蔽的机理续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磁屏蔽是一种用于减弱或阻挡磁场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特定材料或结构,改变磁场的传播路径,从而减少磁场的影响。
以下是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本原理:
1. 磁导屏蔽:利用高导磁性材料(如铁、镍、钴等)制造磁导屏蔽结构,吸收或重定向磁场线,使磁场绕过被屏蔽区域,从而减弱磁场的影响。
2. 磁反馈屏蔽:利用磁反馈原理,通过引入特定形状和材料的结构,使磁场线在屏蔽结构内部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减少外部磁场的渗透。
3. 磁吸收屏蔽:利用吸收材料(如软铁粉、磁性聚合物等)吸收磁场的能量,将磁能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降低磁场的强度。
应用:
1. 电子设备屏蔽:在电子设备制造中,磁屏蔽可用于减少或消除电子设备之间的磁干扰,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例如,在电子电路板中添加磁导屏蔽结构,可以防止磁场对电路的影响。
2. 医学领域:磁屏蔽技术在医学磁共振成像(MRI)中广泛应用。
由于MRI需要强大的磁场来生成图像,为了防止磁场泄漏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需要采用磁屏蔽技术对MRI设备进行屏蔽。
3. 磁敏感实验室:在一些磁敏感的实验室或设备中,为了保护
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使用磁屏蔽技术来减少外部磁场的影响。
4.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器、导弹和卫星等系统中,磁屏蔽技术可用于减少磁场对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干扰,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总之,磁屏蔽技术通过引入特定材料或结构
,改变磁场的传播路径或吸收磁能,从而减少或消除磁场的影响。
它在电子设备、医学、实验室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电磁屏蔽基本原理介绍

电磁屏蔽基本原理介绍电磁屏蔽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电磁辐射或电磁波的干扰降至可接受的水平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存在,如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然而,过高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和其他电子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电磁屏蔽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
1. 屏蔽材料:屏蔽材料是指用于隔离电磁辐射的材料,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金属、导电涂料、导电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波,从而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金属是一种常用的屏蔽材料,如铜、铝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反射性,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反射电磁波。
常见的金属屏蔽材料有金属屏蔽罩、金属屏蔽板等。
导电涂料是一种将导电材料加入到涂料中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或电路板上涂覆导电涂料,可以形成一层导电膜,起到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
导电纤维是一种将导电材料织入纤维中形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柔软性。
导电纤维可以用于制作电磁屏蔽布料,可以用于制作电子设备的屏蔽罩或服装等。
2. 屏蔽结构:屏蔽结构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来实现电磁屏蔽的效果。
常见的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罩、屏蔽壳、屏蔽膜等。
屏蔽罩是一种金属或导电塑料制成的外壳,可以将电子设备完全包裹在内,从而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屏蔽罩通常具有开口和连接器,以便电子设备与外界进行通信。
屏蔽壳是一种金属或导电塑料制成的外壳,可以将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包裹在内,从而阻挡电磁波的干扰。
屏蔽壳通常具有开口和密封装置,以便维修和保养。
屏蔽膜是一种将导电材料涂覆在基材上形成的薄膜,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屏蔽。
屏蔽膜具有柔软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方便实现电磁屏蔽。
总结:电磁屏蔽是通过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来降低电磁辐射的干扰。
屏蔽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波;屏蔽结构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来实现电磁屏蔽的效果。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
磁屏蔽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兼容(EMC)技术,用于减少电子设备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或者减少电子设备产生的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计和应用磁性材料,来吸收、偏转或者反射磁场,从而达到减少磁场对设备的影响的目的。
磁屏蔽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磁性材料的选择,磁屏蔽通常使用铁、镍、钴等具有良好磁导性能的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偏转磁场,从而减少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2. 磁屏蔽结构的设计,磁屏蔽结构的设计是磁屏蔽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磁性材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达到最佳的磁屏蔽效果。
3. 磁屏蔽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通常以覆盖层、屏蔽罩、屏蔽板等形式应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如电源线、传感器、电路板等。
这些磁屏蔽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磁场的影响,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 磁屏蔽的测试和验证,磁屏蔽的效果需要通过测试和验证来进行评估。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磁场测量、屏蔽效果测试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测试和验证,才能确保磁屏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
总之,磁屏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选择磁性材料,设计合理的屏蔽结构,并将磁性材料应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从而达到减少磁场对设备的影响的目的。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确保磁屏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磁屏蔽技术在电子设备、航空航天、通信、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屏蔽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电子设备和系统。
磁屏蔽的原理

磁屏蔽的原理磁屏蔽是一种利用特定材料或结构来阻挡磁场传播的技术。
它在电子设备、电磁屏蔽房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磁屏蔽的原理是通过吸收或反射磁场的能量,使其无法传播到被屏蔽的区域。
磁场是由电流或磁体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当有电流通过导线或电器设备时,会产生一个围绕着导线或设备的磁场。
磁场是由磁力线组成的,它的强弱和方向决定了磁场的性质。
磁场具有穿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磁场进行屏蔽,以保护周围的设备或人员不受其影响。
磁屏蔽的原理主要有两种:吸收和反射。
吸收型磁屏蔽是通过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热能来实现的。
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材料内部的微小磁区会发生磁翻转,从而将磁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磁性材料通常是由磁性颗粒填充的复合材料,它们具有高导磁率和高磁损耗,能够有效吸收磁场能量。
吸收型磁屏蔽通常用于对低频磁场屏蔽,例如电力设备和变压器。
反射型磁屏蔽则是通过改变磁场传播路径来实现的。
当磁场遇到磁性材料时,由于磁材料具有特定的导磁率,磁场会在磁材料表面发生反射。
反射型磁屏蔽通常使用具有高导磁率的材料,如铁、钢和镍合金等。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反射磁场,将磁场能量引导到其他方向,从而实现屏蔽效果。
反射型磁屏蔽通常适用于高频磁场屏蔽,如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
除了吸收和反射,还有一种磁屏蔽的原理是隔离。
隔离型磁屏蔽通过在屏蔽区域周围建立一个磁场自由传播的屏蔽区域,将磁场与被屏蔽区域隔离开来。
隔离型磁屏蔽通常使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的组合,利用非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低的特性来阻止磁场的传播。
这种屏蔽原理常用于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和其他需要高精度测量的仪器。
磁屏蔽技术在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电子设备中,磁屏蔽可以防止磁场对电子元件的干扰,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通信设备中,磁屏蔽可以防止磁场对信号传输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磁屏蔽是一种利用特定材料或结构来阻挡磁场传播的技术。
它通过吸收、反射或隔离磁场能量,实现对磁场的屏蔽效果。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是指将电磁波传播的能量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防止其对周围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的方法。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动现象,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当电磁波遇到各种物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现象。
电磁屏蔽原理就是通过选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降低电磁波的传播能量,使其无法穿过屏蔽结构,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电磁屏蔽的常用材料包括金属、导电涂层、电导纤维等。
金属是最常见的屏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吸收和反射电磁波。
导电涂层则是在物体表面喷涂一层导电材料,形成导电薄膜,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电导纤维是一种导电纤维材料,其纤维表面被导电涂层包覆,可用于制作柔性屏蔽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外,屏蔽结构的设计也是实现电磁屏蔽的关键。
常见的屏蔽结构包括金属屏蔽箱、金属网格、金属箔等。
金属屏蔽箱是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封闭结构,能够有效地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金属网格则是将金属线或金属薄片编织而成,可以成为一种透明且有效的屏蔽结构。
金属箔是一层薄的金属膜,可以贴附于物体表面,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总之,电磁屏蔽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限制电磁波的传播范围,以减少干扰并保护周围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也非常重要的应用实用价值。
本文深入研究电磁屏蔽原理,并介绍电磁屏蔽的具体应用。
1.磁屏蔽的概念电磁屏蔽是一种在科学中用于阻隔、消除、减少或绝缘一个物体对外界电磁波的影响的方法。
它通过相反的电磁波来抵消外部的电磁波,从而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
它可以有效地阻止电磁波及其传输和分布,减少或者抑制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从而有效保护设备或系统遭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2.磁屏蔽的原理电磁屏蔽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覆盖物,它能够有效吸收入射的电磁波,以致于降低外部电磁波对内部设备的影响。
它的原理是:当电磁波碰到屏蔽介质时,通过磁力线的改变和电荷蓄积,形成一种反射电磁波,使其与原始电磁波抵消,从而形成电磁屏蔽效应。
3.磁屏蔽的具体应用电磁屏蔽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子系统或部件中,以避免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它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绝缘层,以及电子操作台的绝缘层,以及高科技设备如测控仪器系统的敏感性部件的屏蔽层,以便阻止外部电磁波干扰。
此外,电磁屏蔽还可以用于汽车车辆、发电机组、电网设施等重要场所,以有效防止电磁干扰、保护电力系统和其他重要设备的正常工作。
4.结电磁屏蔽是一种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物理技术,它可以有效阻止电磁波及其传输和分布,减少或者抑制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从而有效保护设备或系统遭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以及用于汽车车辆、发电机组、电网设施等重要场所,保护电网的正常工作。
此外,还有些电磁屏蔽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与电磁屏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还需要对其原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实践应用中把握其作用并发挥最大效果,以满足社会技术发展的需求。
电磁波屏蔽原理

电磁波屏蔽原理
电磁波屏蔽是指通过特殊材料、结构或装置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反射屏蔽:利用材料的反射特性,将电磁波反射回原来的传播方向。
这种屏蔽方式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导电涂层等,其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将电磁波反射回源头。
2. 吸收屏蔽:利用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阻止其继续传播。
常用的吸波材料包括碳纤维、铁粉等。
3. 散射屏蔽:利用材料对电磁波的散射效应,将电磁波从原来的传播方向中偏离。
散射效应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等来实现。
常见的散射材料包括金属网、金属片等。
4. 绝缘屏蔽:利用材料的绝缘性质,将电磁波的传播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
绝缘屏蔽常用的材料包括胶体、聚合物、绝缘涂层等。
以上原理往往结合使用,通过屏蔽材料的选择、组合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阻挡、吸收或散射电磁波的传播,达到有效屏蔽电磁波的效果。
电磁屏蔽的原理

电磁屏蔽的原理
电磁屏蔽是一种减少或阻挡电磁波传播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绝缘性材料的绝缘性能,以及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衰减特性。
电磁波的传播是以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传递的。
当电磁波遇到导电材料时,会发生电磁波吸收和反射。
导电材料可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电磁波的传播。
此外,导电材料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对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将电磁波反射回去,减少其传播。
绝缘材料内部存在弱的电流漏泄现象,这使得绝缘材料具有抑制电磁辐射的能力。
当电磁波遇到绝缘材料时,电荷在材料中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电荷和电场的重分布,从而使电磁波能量被损耗和分散,降低电磁波的穿透性。
为了提高电磁屏蔽的效果,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增加导电材料的厚度、使用多层屏蔽结构、在导电材料之间加入绝缘层等。
这些手段能够增加电磁波与导电材料的相互作用,提高屏蔽效果。
总的来说,电磁屏蔽的原理是通过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相结合,利用反射、吸收和分散等特性来减少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达到屏蔽电磁波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 6-2 6-3 6-4 6-5 屏蔽技术 滤波技术 接地技术 其它抗干扰技术简介 频谱管理
干扰信号侵入设备的途径: ①、由天线侵入, ②、由等效天线侵入(电源线、输入、输出信号线), ③、由机壳上的孔洞或缝隙侵入,图6-1
机箱一般是铁板或铝板,若无孔洞、缝隙(全焊接) 屏蔽效果可达100dB以上(对高频电场),由于缝隙、 通风口、表头、调节轴……屏蔽效果一般在60dB以下 (计算机机箱,实测20dB左右)。 ④、由电源线侵入 传导干扰 使用同一电源的其他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可沿电源 线侵入。 6-1屏蔽技术 屏蔽的概念和分类 1、屏蔽的概念:屏蔽是防止辐射干扰的主要手段,所谓屏 蔽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电磁场限 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
3、主动屏蔽:屏蔽干扰源,导体壳接地。 原理:如图6-1-1所示, ⑴、对于静电场:导体壳接地B电 位为0,外表面没有电荷分布, 屏蔽是完全的。 。 ⑵、A所带的电荷变化时(变化缓 慢的交变电场),接地线中出 现电流,这时: ① B外表面出现电荷分布, ② 接地电阻不可能完全为0,B的 电位也不为零, ∴ B外仍有残留的电场,屏蔽是不完全的。
四、一些实用的屏蔽技术 1、金属网屏蔽 ①、金属网的屏蔽效果,主要是利用反射损耗,吸收损耗 比较小。 ②、屏蔽效果:不同的资料上介绍了好几种计算方法,下 面介绍一种计算比较简单的:当金属网的网眼的最大 尺寸b<λ/2时, 1.5 104 S 20lg dB 6 1 21 b(cm) f (MHz ) 理论上:若网孔间间距60根/λ以上,孔隙率50%以 下,金属网与金属板的反射损耗近似相等。 实际上:由于网线之间接触电阻的影响,实际的屏蔽 效果要低得多,旧金属网,表面生锈,接触 电阻很大,屏蔽效果下降很多。 可采用拉制的金属网或双层金属网提高屏蔽效果。
屏蔽效能的计算
上式(6-1-7)中的各项可以视为相对于铜材 料的导电系数σ 和导磁率μ ,频率f(Hz) 以及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参数的函数。
㈡、计算屏蔽效果: 1 设入射波为 E0
1 1 1、Er R1 E0
0 1 E0 0
反射系数 R1 =
0 0
(6 1 8)
4、被动屏蔽:屏蔽敏感设备, 原理上导体壳可以不接地, 实际上一般也接地,图6- -1-2。 原理:……导体壳内是等位 体,场强为0,……, 不接地,导体上的缝隙,孔 洞都可能引起电力 线的泄漏,降低屏 蔽效果。 接地,导体壳内、外静电位都为0,可防止电力线的 泄漏,提高屏蔽效果。
5、屏蔽效果 干扰源A和被干扰设备B之间加 入屏蔽体S,如图6-1-3。 UA 、 C1 、 C2 ……, C3很 小, 可以忽略, 屏蔽体上的感应电压: jC1Z S US U A 6 1 1 1 jC1Z S 设备上的干扰电压:
磁屏蔽不可能把磁力线完全集中在屏蔽体内 (图6-1 -4),总有一些泄漏,采用双层屏蔽,可以提高屏蔽效果。 6-1-3 电磁屏蔽 一、用于屏蔽高频电磁场 二、屏蔽体:导体壳(金属板、网、膜) 三、原理:以单层金属板为例,图6-1-5 ㈠、电磁波入射在导体板上。 1、在导体板表面发生反射(S2)和透射, 2、透射波在导体板中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电磁能量的损耗 (S1), 3、透射波在导体板内发生多重反射(S3), 所以,总的损耗(屏蔽效果)包括反射损耗S2、吸收损 耗S1和多重反射损耗S3 S= S1 + S2 + S3 dB (6-1-7)
电磁场屏蔽的机理
H0/E0
H1/E1
电磁场屏蔽的机理
• 电磁屏蔽体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 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两种方式。
电磁场屏蔽的机理(续〕
• 与前面已讲述的电场屏蔽及磁场屏蔽的机理不同,电磁屏 蔽对于电磁波的衰减有三种不同的机理:
x 当电磁波在到达屏蔽体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 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 材料必须有一定厚度,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 x 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体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 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这种物理过程被称为吸收; x 在屏蔽体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 在遇到金属与空气不连续的交界面时,会形成再次反射,并 重新返回屏蔽体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 多次的反射。
Rm l
0 r S
6 1 3
空气μr=1,屏蔽壳μr>103,
∴ Rm壳<<Rm空气,B线集中在屏蔽壳的壁内(聚磁作 用),壳内B≈0――磁场屏蔽。 4、屏蔽效果 ①、定义:S B0 , 或 S H 0 6 1 4 , B0、H 0、B、H …… B H
②、磁场的屏蔽效果 S 1+
2 r t 3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1 5
t:屏蔽体的厚度 R:与屏蔽体体积相等的球体的半径, 设屏蔽体的体积为V,则: V =4 R3/3, R= 3 3V/(4 ) 屏蔽效果常用分贝表示:S (dB) 20 lg(1
2 r t ) 3 R
6 1 6
jC2 Z B U S 6 1 2 1 jC2 Z B 可以看出,要使UB减小,必须使C1、 C2、ZS减小,只有使ZS=0,才能使US=0,UB=0,即屏蔽 体必须良好接地,才能提高屏蔽效果。 UB
6-1-2 磁场屏蔽 1、屏蔽恒定磁场或变 化缓慢的交变磁场。 2、屏蔽体:高磁导率 材料[例如:钢、 铁板(网)、坡莫 合金(含镍45~80 %,少量钼、铜、 铬、钒、锰……)、 3、屏蔽原理:图6-1-4,屏蔽壳壁与空气并联…,磁阻,
①、主动屏蔽:把干扰源置于屏蔽体之内,防止电磁能量 和干扰信号泄漏到外部空间。 ②、被动屏蔽:把敏感设备置于屏蔽体内,使其不受外部 干扰的影响。 2、屏蔽的分类(按场的类型可分为) ①、静电屏蔽 ②、磁场屏蔽 ③、电磁屏蔽 6-1-1 静电屏蔽 1、屏蔽静电场或变化缓慢的交变电场(例如工频电场, 高压带电作业的均压服) 2、屏蔽体:良导体壳(金属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