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案
大学医古文教案

大学医古文教案本教案主要以《金匮要略》为参考,针对医学古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医学古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医学古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熟悉医学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理解古代医学书籍;2. 掌握医学古文的翻译技巧,能够熟练翻译医学古文;3. 能够使用医学古文进行医学实践,并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4. 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医学古文文段解析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以古文篇章为主,教师以讲解、分析、翻译为主,学生以听、理解、领悟为主。
四、教学流程1. 课前热身(10分钟)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先通过讨论或者引述古诗文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古文学习与翻译的状态。
2. 教师讲解(30分钟)教师选择一段医学古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将要讲解的古文有一个概念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段的脉络和语言特点。
3.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段古文段落,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翻译的版本,如何才能够把文段翻译的更加通顺明白。
4. 翻译练习(20分钟)教师在此阶段将古文分段分配给每个学生熟读,并让学生进行翻译,同时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学生翻译中错误的地方,并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问题。
5. 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和选择,巩固所学内容和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要点1. 培养学生学习古文和学习医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古文学习和医学实践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2.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古文医学;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学活动的训练,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古文中医学特色的历史背景,而且能够掌握古文医学的语言特点,具备古文翻译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拓宽医学视野,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体验感受,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中医药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古文》教学大纲

《医古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80学时课程名称:医古文学分:5分开课(二级)学院:中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与医学相关的古文23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合篇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
其任务为通过讲授和实践,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一千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式、句读、今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课程之后开设。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
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五、建议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医古文》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 《医古文》(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主要参考书:1.《医古文》(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
2.《实用医古文》,段逸山、孙文钟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
3.《新编医古文》(修订本),段逸山、孙文钟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八、教学内容第一篇扁鹊传一、教学内容1.词语1(长桑君)过2谨(遇) 3(谨)遇4閒(与) 5殆(非人) 6公族7(血脉)治8而(何怪) 9(必)閒10治(穰) 11中(害) 12收(乎) 13(未)能14精光15诞(之) 16因(五藏之输) 17诀(脉) 18搦(髓脑) 19(揲)荒20(爪)幕21咳(婴) 22终日23写(形)24(闻病之)阳25(论得其)阴26大表27曲(止) 28(曲)止29(不)瞚30挢(然) 31(中)阙32弃捐填沟壑33服臆34(长)潸35忽忽36厉(针)37有閒38司命39重(难治) 40贵(妇人) 41带下医42伎(不如) 43由(扁鹊) 2.语序⑴而何怪?⑵中庶子喜方者⑶何以3.句子⑴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大医精诚-普同一等教案

普同一等一一既要宣讲仁爱之心对弱势群体一视同仁,也要增加学生民族自信纠正崇洋媚外。
自虑吉凶——结合抗击“非典",宣扬
运用直接演示法和情景教学法,列举案例,结合史实,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职业自豪,培养学生对良好的医风医德。效果较好。
解决方案:既要宣讲仁爱之心对弱势群体一视同仁,也要增加学生民族自信纠正崇洋媚外。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接讲授“大医”之“诚R
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直接演示法:模拟演示正面形象增强学生对中医职业的荣誉感与自豪
感;
情景教学法:通过案例营造氛围使学生更深刻感悟“气一元论”的思想。
教学流程
导入、提问、讲解、案例、小结、反思。
教学流程
文法医理
思想政治
阶段反思
导入
提问:何谓大医?
从第一段的医技“精”引入第二段的医德“诚
通过提问讨论导入课程,增强了学生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效果较好。
讲解
文法:
恻:悲伤隐:伤痛厄:灾难妍:美好
蚩:同
“媾”,丑陋
医理:
安神定志以神会神气一元论一视同仁
怵惕恻隐一一列举“孺子入井”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恻隐之情,唤起仁爱之心。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诊疗患者及接人待物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
3、增强对中医职业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4、拓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诚”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医专业《医古文》教案

中医专业《医古文》教案中医专业《医古文》教案————————————————————————————————作者:————————————————————————————————日期: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医古文〉〉授课对象2009级中医专业本科授课教师张晓艳温州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教案授课日期:2月21日教案编号:1 课程名称《医古文》年级2009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学时3学时教师张晓艳地点茶山校区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授课题目(章、节)概述基础知识——工具书、文化常识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医古文》21世纪教材 2.《医古文学习指导》3.《古汉语字典》4.《中国医学史》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医古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工具书的使用2、熟悉:古代文化常识3、了解:中医工具书的编排及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概述(课程简介、学习方法等)15分钟讲授2.一般辞书内容及使用方法介绍15分钟讲授3.中医工具书10分钟讲授4.天文、历律、职官、称谓简介20分钟讲授5.度量衡制度及中医药事物命名20分钟讲授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趋势。
15分钟讲授6. “六书”的概念和特点,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位置,一些重要形符的意义。
20分钟讲授7.小结5分钟讲授重点和难点:1.医古文学习方法;2.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借阅工具书进行查字练习二、熟悉古文化常识(天文、地理等)教研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________教案授课日期:2月22日教案编号:2 课程名称《医古文》年级2009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学时2学时教师张晓艳地点茶山校区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授课题目(章、节)基础知识汉字、音韵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医古文》21世纪教材 2.《医古文学习指导》3.《古汉语字典》4.《常用异体字字典》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古籍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繁体字的识别方法,正确读写中医药常用字。
01教案docx

《医古文》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古文任课教师:全体医古文教师(通用)所属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授课对象:中医、骨伤、中药、针灸、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各班授课时间:第一学期授课章节:——第一单元第三课《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基本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基础教材《标准医古文》(王育林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参考教材: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段逸山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古文》(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医古文》(段逸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4、21世纪课程教材《医古文》(张其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5、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医古文》(蒋力生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6、《古代汉语》(一~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教学目的: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语言文字词汇。
了解文中部分韵语的押韵与韵部。
教学重点:特殊文字,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教学难点:语言特点(韵语)、对苏秦椎刺骨求功名的理解。
有关研究:比较苏秦、张仪二人政治主张。
怎样看待苏秦对功名的追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述为主,酌情使用PPT与影像资料,视学生情况作适当讨论。
计划学时:2 学时(每学时50分钟)。
要点与要求(作业):1、熟读全文;2、解释文中的特殊文字(古字、通假字、异体字)现象;3、随文解释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
4、解释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语序);5、解释文中的修辞现象;6、理解文意;7、语译全文;8、按照要求完成课文之后的“研习与思考”、“医经诵读”、“阅读体验”等练习;9、阅读并记忆课后的“语词学习”。
《医古文》课程教案(续页)。
医古文扁鹊传课文教案

医古文《扁鹊传》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了解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医术高超,同时具有远见卓识的品质。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笔法。
4.理解本文所阐述的预防为主的医疗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扁鹊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叙事与医学知识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3.医学术语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扁鹊是古代著名的良医,有关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扁鹊传》就是扁鹊医术、医德的具体体现,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增加我们对古代医学的了解和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
2.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了解扁鹊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理解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笔法;理解预防为主的医疗思想。
3.学生齐读课文,正音正字。
4.研习课文第一段:齐读第一段,指名学生复述扁鹊拜师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抓住本段记叙的要素:时间(秦王八年)、地点(栎阳)、人物(秦武王和扁鹊)、事件(秦武王召见扁鹊)、结果(武王命扁鹊提炼药物)。
然后画出文中重要句子,讨论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教师补充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内容。
最后让学生齐读该段。
5.研习课文第二段:指名学生复述扁鹊行医的过程。
教师补充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内容。
再让学生齐读该段。
6.研习课文第三段:讨论本段中心话题——扁鹊为什么把“以防患于未然”放在治疗的首位?找出本段重要句子进行讲析。
教师补充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内容。
再让学生齐读该段。
7.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医古文教学大纲――第十六、十七篇

医古文教学大纲――第十六、十七篇第十六篇赠贾思诚序【目的要求】1.领会本文的写作原因,体味贾君待患者“如手足之亲:德高尚医德。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排比句式。
3.了解本文巧妙的写作构思。
【教学内容】1.词语绎骚、(来)�W、(慎)简、无似、(俾)摄、生聚、绥辑、知遇、体、运眩、孑孑然、惊飙、(四)溟、收视返听、左(之)右(之)、(鲜)羞、裼裘、鲁邹、客(不公侯)、多(贾君之善)、昭(余)、(不)识、发(张君之书)、颠连、秦越、�W(其髓)、雍容、信(宿)、乌(乎书)、病(此)、林林、牧宰、濡毫(2)句子今译①双目运眩,耳中作秋蝉鸣,神思恍惚,若孑孑然离�t而独立,若御惊飙而游行太空,若乘不系之舟以簸荡于三峡四溟之�f,殊不能自禁。
②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不可专藉药而已之也。
③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f,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3)文意理解①“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何可一日以无贾君?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何可一日以无贾君?”此句表达了张君什么样的感情?对描写贾君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②贾君与“世之医者”在医德医风方面形成鲜明的对照,文中是如何描述的?③“其视吾民之颠连,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维系,非惟不相维系,又�W其髓、刳其膏而不知止,孰有如张君勤民成疾者乎?”句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爱憎感情?“秦越肥瘠”一语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十七篇医俗亭记【目的要求】1.领会本文赞美竹之形体、质性与作用的用意,及撰写文章的原因。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排比句式。
【教学内容】1.词语瞿然、云尔、既(自解曰)、坐(无竹)、仅(半亩)、萧然、(如)箦、(吾)量、宅心、流(而无制)、干(云霄)、释然、奚以……为、让(为)、瞑眩、功绪、去(竹)、迟(他日)2.语序不余秘3.句子①瞿然惊曰:“余病其痼也耶,何长公之诗云尔也?”既,自解曰:“士俗坐无竹耳,使有竹,安知其俗之不可医哉?”②吾量之隘俗也,竹之虚心有容足以医之;吾行之曲俗也,竹之直立不挠足以医之;吾宅心流而无制,竹之通而节足以医之;吾待物混而无别,竹之理而析足以医之。
中医本科教案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一.复习思考题
1.文中说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应怎样理解?
2.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使动用法及定语后置句式。
第一节:
1、朱丹溪的生平、事迹、著作、弟子简介 (10分钟)
2、第1、2自然段讲解。丹溪翁弃儒习医及寻师学习。(30分钟)
第二节:
第2、3自然段。寻师学习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40分钟)
第三节:
第4~9自然段。(40分钟)
第四节:
第10~12自然段。治病情况及做人的高风亮节。(40分钟)
第五节:
第13自然段。结语。(40分钟)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8
专业、层次
中医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付笑萍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八课 《伤寒论》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张仲景及《伤寒论》的版本文献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前置宾语
3.掌握课后的重点词语
年级
2008
专业、层次
中医
授课学时
1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付笑萍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方式
多媒体
基础知识——第一章工具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及分类
2.熟悉常用的古汉语与中医药工具书
3.掌握查检有关资料的方法
4.带着问题使用工具书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编排方法(20分钟)——讲解
2.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使动用法及定语后置句式。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5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第七课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关的书目文献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前置宾语
3.掌握课后的重点词语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
班固及书目文献知识介绍 (10分钟)
讲解第1自然段。先秦学术发展情况及汉代整理书籍情况。(30分钟)
第五节:
第13自然段。结语。(40分钟)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词语及语法现象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复习思考题
1.解词
2.说明下列语法现象
3.翻译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一.部首编排法
二.笔画编排法
三.音序编排法
四.类别编排法
第二节工具书的使用方法(60分钟)——实践课
一.字词的查找
二.人物、地名、年代、职官的查找
三.中医文献的查找1.查目录、索引2.查类书、丛书
第三节常用工具书简介(20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到图书馆实际观摩、操作使用工具书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部首编排法 2.常用目录、索引、类书、丛书等 3.古代中医文献资料的查找方法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二课《华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了解我国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华佗卓越的医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3.掌握课后的重点词语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一、题解:(大约10分钟)
第二节:
讲解第1、2、3自然段。介绍书目体例并讲解医经与经方的作用。(40分钟)
第三节:
讲解第4、5自然段。解析神仙、房中与今天的不同及其积极作用。(40分钟)
第四节:
讲解第6自然段。总结方技的功能、内容。(40分钟)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词语及语法现象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八课 《伤寒论》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张仲景及《伤寒论》的版本文献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前置宾语
3.掌握课后的重点词语
句子今译
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②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③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④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5.《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工具书?工具书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2.以《康熙字典》为例,说明汉字部首的位置。
3.工具书的编排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4.阅读课后的短文,按要求作题。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5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五课 《丹溪翁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朱丹溪的生平事迹
2.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语法问题
3. 医学方面的内容可少讲、快讲,引导学生从古汉语的角度读医籍。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华佗的生平及其在医学上的突出成就。(大约30分钟)
第二段(第2~16自然段)通过诸多治病的典型事例说明华佗绝妙的医道。(大约80分钟)
第三段(第17、18自然段)叙述华佗被曹操杀害的不幸结局并补叙了一个典型病例,说明华佗的被害给人民带来的损失。(大约40分钟)
第四段(第19自然段)叙述华佗在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贡献。(大约35分钟)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使学生明确:医古文乃是学好中医的入门之阶,是探求医学宝藏的启门钥匙。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谈谈自己对学习医古文的认识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6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4.需借助多媒体及书籍实物帮助掌握工具书的内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医古文习题集》许敬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月
2.《文史哲工具书简介》南京大学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范家永、吉文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五版《医古文》教材
课程名称
医古文
年级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6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2.自时厥后,以迄于今。其中的通假字是------,其本字是---------。
3.功侔造化,恩迈财成。“造化”指-------,“财成”指------。
4.“羽、毛、鳞、介,无远不臻”中,“羽”指____类,“毛”指____类,“鳞”指____类,“介”指____类。
5.“铅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中,“铅翰”本指书写用的笔墨,此指____;“丹青”本指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后泛指绘画艺术,此指____。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句子今译
(1)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2)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3)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二、文章分析
第一段简述秦越人的身世及学医的经过。(大约40分钟)
第二段记述秦越人给赵简子诊病的故事,说明他精于切脉,诊断准确。(大约25分钟)
第三、四段记述秦越人给虢太子诊病的故事。从诊病到治疗以至于最后“起死回生”,说明秦越人精湛的医术。(大约60分钟)
第五段记述秦越人给齐桓侯诊病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望诊技能。(大约20分钟)
4.讲授课文第三部分,即第三自然段。阐明重修的意义、编写原则、编写过程;古代官职制度;一义多词现象;同义词的使用。(30分钟)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通假字、同义词、典故、实词活用、特殊语序
难点:骈体文的理解及语译、一义多词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医古文》(教学参考丛书)
复习思考题
1.暨炎辉纪物,识药石之功;云瑞名官,穷诊候之术。“炎辉”指-------,“云瑞”指------。
2009
专业、层次
09中药学
授课学时
1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叶磊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特点、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目的、方法;强调医文互动关系。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简单介绍本课程的大致情况,使学生在开学伊始即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学生在古医籍方面加大学习力度。
1.简单介绍本篇的时代、背景、意义及写作特点(5分钟)
2.讲授课文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简述药物学的起源、发展及作用;同义对举、反义对举的应用;一义多词现象;通假字现象。(25分钟)
3.讲授课文第二部分,即第二自然段。肯定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和对后世的影响;同义词的使用;特殊句式。(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