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羧酸循环-河北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
《三羧酸循环》课件

3
Hale Waihona Puke 未来展望对三羧酸循环的研究仍在继续,人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揭示其机制,以及应用于 临床的新治疗方法的发现。
调节机制
三羧酸循环的活性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底物 浓度、酶活性和细胞内能量水平的变化。
能量产生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内产生大部分ATP的关键途 径,通过氧化底物来释放化学能。
1
疾病中的作用
三羧酸循环与多种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代谢紊乱、酸中毒和某些遗传性 疾病。
2
研究进展
科学家们对三羧酸循环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增加对该过程的理解,为治疗相关疾 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羧酸循环》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三羧酸循环的定义、步骤和反应、生物意义、调节机制、能量 产生的关系、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步骤和反应
三羧酸循环由若干步骤和反应组成,包括乙酰 辅酶A的生成、环氧戊二酸的脱羧反应以及其 他未来完美展示。
生物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产生途径, 为细胞提供ATP并生成必要的中间代谢产物。
三羧酸循环专业知识课件

❖ GTP+ADP
GDP+ATP
6 、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嵌入线粒体内膜
COOH CH2 CH2
COOH
琥珀酸脱氢酶 CH
+FAD
HC +FADH2
COOH
COOH
❖ TCA中第三次氧化旳环节 ❖ 丙二酸为该酶旳竞争性克制剂 ❖ 开始四碳酸之间旳转变
COOH
CH2 COOH
7 、 延胡索酸被水化生成苹果酸(延胡 索酸酶)
延胡索酸 琥珀酸
三羧酸循环旳过程
❖ TCA经四次氧化,二次脱羧, 经过一种循环,能够以为乙酰COA
2CO2
柠檬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酰 辅酶A
a-酮戊二酸
三、三羧酸循环旳化学计量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2O+3NADH+FADH2+GTP+CoA+3H+
循环有下列特点:
丙酮酸+CoA+NAD+
乙酰CoA+
▪反C2应O+不N可A逆D,H+分H5+步进行,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一种十分大旳多酶复合体,涉 及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二氢硫 辛酸脱氢酶E3三种不同旳酶及焦磷酸硫胺素(TPP)、硫 辛酸,FAD, NAD+,CoA 及Mg2+六种辅助因子组装 而成。
COOH CH
延胡索酸酶
COOH HO-CH
CH +H2O
H-C-H
COOH
COOH
8 、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 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 名词解释

三羧酸循环名词解释三羧酸循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也被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它是细胞内供能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将有机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三羧酸循环是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循环过程,将碳源转化为能量形式(ATP)和电子供体NADH和FADH2。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主要反应,每个反应都由特定的酶催化,并产生特定的中间产物。
以下是对三羧酸循环主要反应的简要解释:1.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的反应:乙酰辅酶A(由脂肪酸或糖类代谢生成)与草酰乙酸结合,释放出辅酶A,形成柠檬酸。
2. 柠檬酸的异构化:柠檬酸脱水酶催化柠檬酸的异构化,生成庚二酸。
3. 庚二酸的氧化:庚二酸经庚二酸脱氢酶氧化为苹果酸。
4. 苹果酸的脱羧:苹果酸脱羧酶催化苹果酸的脱羧反应,生成酮戊二酸。
5. 酮戊二酸的脱羧:酮戊二酸脱羧酶催化酮戊二酸的脱羧反应,生成亚戊酸。
6. 亚戊酸的还原:亚戊酸经亚戊酸脱氢酶的反应还原为乙酰辅酶A。
通过以上六个反应,三羧酸循环已将一个乙酰辅酶A转化为产生三个分子的二氧化碳和同时得到一个分子的GTP(能量)、三个分子的NADH(电子供体)和一个分子的FADH2(电子供体)。
这些中间产物随后可以进入细胞呼吸链中的氧化磷酸化反应,最终产生更多的ATP和水。
三羧酸循环在维持细胞能量平衡、产生ATP的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柠檬酸从三羧酸循环中分子构造的角度来看,可以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重要有机物质;还可以参与尿素循环代谢途径的产生,对于氨基酸代谢和解毒过程十分重要。
三羧酸循环是一种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化学代谢过程,通过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它在维持细胞能量平衡和参与许多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进一步了解三羧酸循环的机制和生理特性,有助于我们对生物体能量代谢和相关疾病的理解,以及为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基础。
一、三羧酸循环的重要性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它对于维持细胞能量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简述三羧酸循环

简述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也被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途径。
它是维持细胞能量供应和有机物合成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通过人类视角,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和功能。
三羧酸循环是一系列化学反应的集合,发生在细胞线粒体的内膜系统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能量,同时合成一些重要的有机分子。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生能量分子ATP来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酸化、脱羧、还原和再生。
首先,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质在细胞质内被分解为丙酮酸和辅酶A,然后通过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内膜系统。
在线粒体内,丙酮酸被氧化为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逐步转化为其他有机酸。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有机酸都会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高能电子。
这些高能电子通过蛋白质复合物呼吸链传递,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在三羧酸循环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中间产物,如柠檬酸、草酰乙酸和丙酮酸。
这些中间产物不仅可以用于生成能量,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
此外,三羧酸循环还参与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平衡,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调节体温等重要生理过程。
三羧酸循环对人体的生物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是有氧呼吸的关键步骤,能够产生大量的ATP,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此外,三羧酸循环还参与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三羧酸循环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通过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能量,并合成其他重要有机分子,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和生物合成的需要。
它不仅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还对整个生物体的正常生理过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三羧酸循环的机制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羧酸循环(TCA)(课堂PPT)

医学应用
进一步探索三羧酸循环在疾 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如代 谢性疾病和肿瘤等。
三羧酸循环相关的实验技术
色谱技术
利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 测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体和 相关代谢产物。可定量分析 各种酶促反应的变化。
光谱分析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三羧酸 代谢物的浓度和结构。能更 精确地监测循环中各步反应 。
三羧酸循环的研究发展历程
1937年
汉斯·克雷布斯发现并描述了三羧酸循环的化学过程,为生物化学领域带来 了重大突破。
1970年代
电子传递链的发现推动了三羧酸循环与细胞呼吸的联系,为能量代谢的理解 奠定了基础。
1
2
3
1940年代
研究人员通过同位素示踪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三羧酸循环的反应机理,并揭示 了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图示分析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 直观地理解三羧酸循环的复杂 过程。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见 解,加深对三羧酸循环的理解。
实际应用
解释三羧酸循环在生物医学、 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 强学生的兴趣。
结语及问答环节
通过对三羧酸循环的深入探讨,我们对这一重要代谢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让我们总结一下关键要点,并开放现场提问,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中间体
柠檬酸
异柠檬酸
作为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中间体,它为 它在三羧酸循环中起到了关键的催化
后续反应提供了重要的碳骨架。
作用,调节了整个循环的速率。
α-酮戊二酸
这一中间体在三羧酸循环中起核心作 用,是其他氨基酸合成的前体。
琥珀酰-CoA
这一重要的中间体连接了三羧酸循环 与电子传递链,产生ATP。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1、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 2、三羧循环及葡萄糖有氧氧化的化学计量和能量计量
3、 三羧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4、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O
CoASH
CH3-C-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历 程(TCA)
顺乌头酸
NADH
NAD+
苹果酸
异柠檬酸
NAD+
NADH +CO2
H2O
延胡索酸 -酮戊二酸
1:3 1:3
2 ATP 2 (3 ATP )
1:3
2 3 ATP
2 1 ATP 2 9 ATP 2 2ATP
1:2
总计:一分子葡萄糖经过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38 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总能量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C6H6O6 + 6 H2O + 10 NAD+ + 2 FAD + 4 ADP + 4Pi
第二十章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由四碳原子的草酰乙酸与二碳原子的乙 酰辅酶A(丙酮酸氧化脱羧的产物)缩合生成具有三个羧 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 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在循环过程中,乙酰CoA被 氧化成 H2O 和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此反应是几 乎所有需氧生物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由于循环中首先生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并且循 环中有三个三元羧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草酰琥珀 酸),故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简称TCA 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6 CO2 + 10 NADH + 10 H+ + 2 FADH2 + 4 ATP
大学精品课件:第10章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的发现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2
一、三羧酸循环是三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 (共同)第二阶段
* 营养物在生物体内氧化的一般过程 糖原 三酯酰甘油 蛋白质
5
1937 年, Hans Krebs 利用鸽子胸肌(这块肌
肉在飞行中有相当高的呼吸频率,因此特别适合
于氧化过程的研究)的组织悬液,测定了在不同 的有机酸作用下,丙酮酸氧化过程中的耗氧率, 首次提出在动物组织中丙酮酸氧化途径的假说。
6
Albert Szent-Gyorgyi等已经发现动物肌肉组
葡萄糖 脂酸 + 甘油 氨基酸
乙酰CoA
TCA 循环
CO2 2H
3
ADP+Pi
ATP
H2O
呼吸链
在真核生物,TCA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与呼吸链在功能和结构上相偶联。
4
二、Krebs发现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
(citric acid cycle),这是因 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 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由于 Krebs 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 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 Krebs 循 环。
GDP
ADP
ATP
(六)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 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其辅酶是FAD,是三羧酸 循环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
20
(七)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 延胡索酸酶催化此步反应
21
(八)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NAD+。
课件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三羧酸循环由8步反应组成,包括 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次脱羧、3个 关键酶、 4次脱氢。产生10个ATP。
3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高能硫酯键
缩合反应,柠 檬酸合酶催化
4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
5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第一次脱氢脱羧反应, 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 化
9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延胡索酸酶催化的 可逆反应
10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第四次脱氢再次生成草 酰乙酸,由苹果酸脱氢
酶催化
11
乙酰CoA
草酰乙酸
N AD H
H2O HSCoA
①柠檬酸合酶
②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 ②
H 2O
顺乌头酸
H2O
苹果酸
③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④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⑤琥珀酰CoA合成酶
N AD H
H2O
⑥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
FA D H 2
⑦延胡索酸酶 ⑧苹果酸脱氢酶
G TP
CO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α-酮戊二酸
N AD H +H + CO2
琥珀酸
琥珀酰CoA H SC oA
H SC oA
6
(4)α-酮戊二酸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第二次脱氢脱羧反应,
由α-酮戊二酸脱氢
酶复合体催化
7
(5)琥珀酰CoA转变为琥珀酸
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由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
8
(6)琥珀酸氧化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2 次课 2 学时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2,4,6,7,8 《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王镜岩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纪盛等第十章糖代谢(2)Glycometabolism 二、柠檬酸循环(TCA,1953年获得诺贝尔奖)⏹EMP:G--------→2丙酮酸(在细胞浆中)⏹丙酮酸进线粒体--→乙酰CoA⏹TCA:乙酰CoA进入TCA(在线粒体基质中)⏹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1.EMPG--------→2丙酮酸●净得2ATP●得2NADH+H+2. TCA(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第92页)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Krebs循环有氧条件下,将酵解作用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再经一系列氧化和脱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
2 丙酮酸 + 2 GDP + 2 Pi + 4 H2O + 2 FAD + 8 NAD--------→6 CO2 + 2 GTP + 2 FADH2 + 8 NADH+H+⏹化学历程⏹能量计量⏹调控⏹生物学意义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Albert Szent Gyorgyi观察用丙酮酸与肌肉组织一起在有氧条件下保温,丙酮酸可以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认为葡萄糖或糖原的有氧分解也循着糖酵解途径,有氧分解可以说是无氧分解的继续。
H. Krebs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循环方式进行。
于是他于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
(1)化学历程TCA循环的准备阶段:丙酮酸--→乙酰CoATCA循环阶段:①准备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乙酰CoA)丙酮酸 + CoA-SH + NAD+→ Acetyl-CoA + CO2 + NADH + 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系有三种酶组成:三种酶均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E1——丙酮酸脱氢酶(24条肽链)•E2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24条肽链)•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12条肽链)砷化物:可与E2-SH共价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练习题●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丙酮酸●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 ( )A.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十磷酸二羟丙酮B.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1,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H+的去路 ( )A.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 B.合成1,6-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D.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I C.丙酮酸激酶 D.果糖双磷酸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 )A.FAD B.硫辛酸 C.辅酶A D.NAD+ E.TPP●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进行。
●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在各种细胞中对葡萄糖的亲和力都是一样的.●常食用糖类,应补充维生素,否则可导致积累。
反应过程与调控:96页●E2分子上结合着两种特殊的酶-----激酶和磷酸酶●E1的磷酸化(无活性)和去磷酸化(有活性)●ATP/ADP比值高、酶的磷酸化作用增加②三羧酸循环乙酰CoA---→3NADH + FADH2 + 2CO2 + ATP柠檬酸生成阶段:(1) (2)氧化脱羧阶段:(3)(4)(5)草酰乙酸再生阶段:(6)(7)(8)(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合成酶(Citroyl synthetase):此酶是第一个调节酶,限速步骤,此酶为限速酶(2)异柠檬酸的生成顺乌头酸酶:这种酶与底物以特殊方式结合(只选择两种顺反异构或旋光异构中的一种结合方式)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对称反应。
含铁硫中心簇90%柠檬酸、4%顺乌头酸、6%异柠檬酸组成平衡混合物(3)α- 酮戊二酸的生成异柠檬酸脱氢酶:这是TCA中第一次氧化作用。
此酶是TCA循环中第二个调节酶。
需Mg2+(Mn2+)(4)琥珀酰CoA的生成(α- 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该酶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结构组成相似,催化脱羧,脱氢。
是三个调节酶这是TCA循环中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
(5)从琥珀酰辅酶A到琥珀酸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使GDP磷酸化为GTP。
GTP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1]在二磷酸核苷激酶作用下,推动ADP生成ATP;[2]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在高等植物和细菌中,硫酯键水解释放出的自由能,可直接合成ATP。
(6)琥珀酸被氧化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是TCA循环中唯一嵌入线粒体内膜的酶。
分子量100000(二亚基),酶的辅酶是FAD;酶直接与呼吸链联系,将FADH2交给酶的铁硫中心进入呼吸链。
此反应是: TCA循环中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阻断三羧酸循环。
(7)苹果酸的生成延胡索酸酶:催化水化反应,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OH只加入延胡索酸双键的一侧,因此只形成L-型苹果酸。
该酶分子量为200000,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各含3个自由巯基为酶的活性所必需。
(8)苹果酸被氧化为草酰乙酸L-苹果酸脱氢酶: NAD是氢的受体。
该步反应是第四次氧化还原反应。
平衡有利于逆反应,但生理条件下,反应产物草酰乙酸不断合成柠檬酸,其在细胞中浓度极低,少于10-6mol/L,使反应向右进行。
(2)TCA生成的能量 107页葡萄糖的有氧代谢生成的能量Glucose ATP2ATP 22NADH------ 5 (或3)2 Pyruvate2 NADH----- 52 Acetyl CoA6 NADH---- 152 FADH2--------- 32 GTP 26CO2+6H2O(3)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08页受本身制约系统的和ATP、ADP和Ca2+的调节;底物 (乙酰CoA、草酰乙酸)浓度的推动,产物(NADH)浓度的抑制;调节位点●柠檬酸合酶:该酶是TCA中第二个调节酶酶;受ATP、NADH、琥珀酰CoA和长链脂肪酰CoA抑制的限速酶。
氟乙酸:氟乙酸---氟乙酰-CoA---氟柠檬酸,氟柠檬酸是顺乌头酸酶的竟争性抑制剂,它与柠檬酸竟争,称致死性合成反应琥珀酰-CoA:是柠檬酸合酶的竟争性抑制剂。
与乙酰-CoA竟争。
●异柠檬酸脱氢酶:该酶是TCA中第二个调节酶;当细胞在高能状态时:即ATP/ADP,NADH/NAD+比值高,酶活性被抑制;在低能状态时被激活, ADP可活化此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酶的催化活性受其产物NADH、琥珀酰CoA和Ca2+抑制;细胞高能荷时,ATP、GTP也可反馈抑制酶的活性。
Ca2+刺激糖原的降解、启动肌肉收缩对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 酮戊二酸脱氢酶有激活作用。
三羧酸循环中的物质变化TCA循环的碳骨架的不对称(4)TCA的生理意义 110页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的枢纽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其中一部分排出体外,其余部分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5)三羧酸循环途径的添补反应两种的补充方式(1)由其它非糖类的物质来补充。
如Glu、Asp等。
(2)由糖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来补充--------即丙酮酸羧化支路。
丙酮酸羧化支路的三种途径由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建立的途径:(主要存在动、植物、微生物中)由丙酮酸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主要存在动物、酵母)由磷酸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主要存在植物、微生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2+H2 O 草酰乙酸天冬氨酸-→草酰乙酸谷氨酸-→α-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琥珀酰CoA补充说明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脱去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C1和C4 。
将乙酰CoA的二个C原子用同位素标记后,经一轮TCA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OAA,二轮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OAA和CO2。
TCA第二轮释放: C2或C5(乙酰CoA的羰基碳100%)和草酰乙酸中的1个羧基碳。
TCA第三轮后释放:C1或C6(乙酰CoA的甲基碳:CH3C=O-CoA,每循环一轮释放50%)所有中间产物均可循环再生,每一轮循环彻底降解一分子乙酰辅酶A。
TCA第一轮循环释放的CO2全来自草酰乙酸部分,乙酰CoA羰基碳在第二轮循环中释放,甲基碳在第三轮循环中释放50%。
以后每循环真核生物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生物发生在胞质。
柠檬酸转化为草酰乙酸,释放两分子CO2。
途径是循环的,中间物不消耗。
每消耗一个草酰乙酸分子,就会再产生一个。
三羧酸循环中每氧化一个乙酰CoA,获得的能量物质是3分子NADH、1分子FADH2和1分子ATP/GTP。
除了乙酰CoA,所有能产生三羧酸循环的四碳或五碳中间物的化合物(如氨基酸代谢产物)都能在这个循环中被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被调出,可以通过回补途径所补充。
丙酮酸、乙酰CoA 、草酰乙酸的结构注:丙酮酸和乙酰CoA数字表示在葡萄糖分子中碳的序号思考题:丙酮酸→乙酰CoA,催化的酶是?参与的辅酶有?TCA中两次脱羧部位?限速酶是?TCA的抑制剂是(丙二酸,氟乙酸等作用机理)? NADH+H+?FADH2?TCA生理意义?底物水平磷酸化(GTP→ATP)?TCA回补途径? TCA调控?乙酰CoA是否进入TCA,草酰乙酸的浓度起重要作用。
1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能ATP多少?分步分析,并写出各阶段总反应式。
第90页3,8,9,10,11 第112页2,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