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常遇问题总结
MIDAS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总结(李超)

MIDAS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总结
一.截面验算问题:
1.midas无法自动判断受力性质和相应的验算模式,使用过程中注意构件类型设定(特别
是拱圈、系干等构件的验算等往往被错误当成梁构件进行验算)。
2.MIDAS算压弯构件时只取一个方向的弯矩进行计算,而不按双向压弯构件进行计算,这
对纵横向弯矩均较大时,会引起较大误差。
3.MIDAS在进行RC柱验算时调用的截面钢筋与RC截面设计配筋输入时上下缘相反,导致
验算结果不可信(特别是非对称配筋时,甚至出现受压区高度为负值的情况)。
4.MIDAS进行RC柱验算时受压区高度计算时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有误。
5.MIDAS进行斜截面抗剪验算时首先按照《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钢筋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8条进行截面验算时受拉钢筋合力点考虑了预应力钢束的作用导致计算不合理(特别是钢束弯起段h0会出现只有1/2h的情况)。
6.据《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钢筋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1 条进行截面抗
剪钢筋设计时砼和箍筋共同承担不少于60%的比例;MIDAS在验算时不能考虑比例分配问题。
7.在进行深受弯构件验算时,MIDAS不会判断是否深梁,均按一般受弯构件验算(盖梁和
横梁多为深梁,MIDAS验算均按一般受弯构件验算,不合理;正截面抗弯能力较一般梁有所降低(乘0.85~1的系数);抗剪截面要求会较一般梁较高(乘1~1.24的系数);弯起钢筋不再参与斜截面抗剪,抗剪只考虑砼跟箍筋作用(不过砼和箍筋抗剪能力较一般梁有所提高,提高1~1.33),故作为深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一般均沿盖梁方向通长布置,中间不切断或弯起)。
陕西飞虹桥梁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李超。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答: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输入时间依存材料,程序就不能计算收缩和徐变。
问:
答:中国规范中没有明确给出强度发展函数。
问:
答:如抗压和抗拉刚度应属于平面内刚度,抗弯应属于平面外刚度。
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答:板的面内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面外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外抗弯刚度的。假设N为面内厚度,W为面外厚度,程序计算自重时一般取用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自重。
MIDAS/Gen软件常见
问题与解答
一、建模
问:
答:1,需要重新定义层数据,并定义好刚性楼板假定,也包括地面标高的指定;
2,需要对自重和质量进行定义;
3,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中重新定义;
4,地下室顶板处的约束条件需要按照satwe中的定义进行约束;
5,Satwe勾选了考虑P-delta分析时,在Midas中需要定义P-delta分析控制才能考虑P-delta效应;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答:会考虑扭转,可以通过偏移距离控制扭矩大小。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
答: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参数,可先选择一个规范,再选择C30,然后将规范改为“无”,就可以对C30混凝土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不用用户自己输入材料的每一个特性值参数了。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可以选择想导入的层,对于不想导入的层在导入时就过滤掉;
2,注意单位,当单位不一致时可以通过放大系数进行控制,或者导入模型面,要打断,否则读取不了,可以在CAD中对模型进行炸开后再导入;
桥博、midas遇到的问题总结

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A:桥博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1)问: 在MIDAS软件中施工阶段分析采用何种模型?答: 施工阶段模拟中的模型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累加模型概念,一种是独立模型概念。
累加模型的概念就是下一个阶段模型继承了上一个阶段模型的内容(位移、内力等),累加模型比较容易解决收缩和徐变问题。
但较难解决非线性问题。
举例说,当下一个施工阶段荷载加载时,上一个阶段已发生位移的模型容易发生挠动时(比如悬索桥模型),上一阶段的荷载也应同时参与该施工阶段的非线性分析中,而此时累加模型很难解决该类问题。
独立模型的概念就是每施工阶段均按当前施工阶段的所有荷载、当前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作为当前施工阶段的分析结果,两个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差作为累加结果。
此类模型较容易使用于大位移等非线性分析中。
但不能正确反应收缩和徐变。
目前MIDAS的施工阶段模拟实际上隐含了这两种模型的选择。
在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当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选项时,程序按独立模型计算,当没有选择该项时,按累加模型分析。
至于具体的工程,应选择哪种模型,应由用户判断。
MIDAS软件目前正考虑升级的部分:1. 将施工阶段采用模型,由隐式改为用户选择。
这不是单纯的改文字。
2. 在帮助文件中尽量对各种结构的施工阶段模拟提供分析模式。
2)问: 在MIDAS软件中静力荷载工况定义中的类型中包括了所有的荷载,为什么菜单下面还有移动荷载工况和支座荷载工况等内容呢?答: 静力荷载工况中的荷载类型正如它的名字为"静力"类型。
当用户需要分析移动荷载处于某一个位置时的情况,即手动决定移动荷载位置后,再做静力分析时,需要在此定义相应的移动荷载工况,也为后处理中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做准备。
支座沉降分析数据中的支座荷载工况其实与移动荷载的概念差不多。
举例说明,当有9个支座时,每个支座都可能发生沉降时,该功能可以由自动计算所有可能的沉降组合,因此提供的也是相当于"动态"的结果。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答:原因是没有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
问:在
答:刚性楼板是在“模型>建筑物数据>层”,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考虑”即可,程序默认为“考虑”,即所有楼层都按刚性板考虑;如果想解除某一层楼板的刚性,可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不考虑”,此时该层楼板按弹性板来考虑,需要设计者在该楼层建立楼板(用板单元建立)即可。
问:在建立层数据时如何使中间层节点不形成层数据?
答:程序一般默认将根据竖向节点的坐标生成各层及名称,你可以将不真实的层 (层间节点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然后再形成层数据即可。
问:在定义层数据时,输入的地面标高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控制数据”中输入相应的地面标高时,程序自动计算风荷载时,程序将自动判别地面标高以下的楼层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注意此功能不是用来定义地下室的。
4,CAD建模有重复的线条时导入的模型有重复的单元,导入后我们利用F12键删除重复单元;
5,最后利用节点合并功能把CAD中作图中有偏差的点合并;
6,在CAD中作图的每一个图层,导入Midas后会作为一个结构组,这样会很方便我们修改模型,所以我们在CAD里建模时就应该往有利用我们修改模型设定图层;
7,导入到Midas中,线条默认为梁单元,面默认为板单元,如果为其他单元类型,要对单元类型进行编辑。
问:板单元形状规则,但是无法改成剪力墙单元?
答:是板单元的坐标轴问题,x轴不在X-Y平面内,无法转换,可以新建一个板单元,然后统一坐标轴,再进行转换。
问:建楼板时,对板单元进行了分割,怎样才能快速分割和板相连的梁单元?
使用桥博、midas计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36、现在已经确认,桥博对箱梁受弯构件的C3值取的是1.15,而规范要求取1.0,因此目前版本(3.2)对箱型断面的裂缝宽度是算大了15%的,显然目前的结果是偏安全的,对以往设计不造成不安全影响;下一版本将会改正;
37、偏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规范没有提供算法,由于在预应力构件中存在非预应力轴力的影响;因此,对预应力桥面板做箱梁闭合框架验算时,按规范的算法计算B类构件裂缝宽度是不妥当的!
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
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39、桥博在横向分布系数、横向加载时均存在多车道折减问题,大家在使用此两项功能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a、桥博未考虑多车道折减后计算结果不得低于两车道的规范规定。因此在计算时大家需输入两车道算一次,多车道算一次;结果取两者最大值。
b、多车道中考虑折减系数后,多车道之间是否取最大值,规范没有明确规范;桥博也未对问题进行最不利判断,我个人推荐取最大值!因此,使用桥博时应逐次从2车道算到最大车道,并取最大值。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目录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对于satwe模型转换这块,需要注意的那些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在删除部分截面号后,如何对截面的号数进行重新编号,使其连续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如何施加偏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剪力墙开洞后,定义的层是不是必须重新生成,且重新生成的层必须包含剪力墙开洞节点,否则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idas常见问题汇编

midas常见问题汇编此资料系本⼈⼀段时间的使⽤⼼得及根据MIDAS⽹页上QA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问:定义板厚时,⾯内厚度与⾯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重时如何取值?答:板的⾯内厚度是⽤来计算板的⾯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外厚度是⽤来计算板的⾯外抗弯刚度的。
假设N为⾯内厚度,W 为⾯外厚度,程序计算⾃重时⼀般取⽤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重。
2、问:梁、柱、墙配筋设计是如何考虑的?答:⽬前版本程序提供的计算书是根据实际配筋的验算结果,⽽⾮是求构件所需配筋⾯积的过程。
⼀、梁的配筋设计根据《混规》的⽅法,取⽤内⼒包络值进⾏配筋计算。
当计算结果显⽰超筋时,可以调⼤钢筋直径,再进⾏配筋设计。
程序内定配筋只提供两排钢筋,多排时可通过加⼤每⼀排的钢筋数量再进⾏验算。
⼆、柱的配筋设计程序是按《混规》附录F的双偏压⽅法计算配筋的,具体过程是根据⽤户定义的柱截⾯尺⼨,程序按构造要求先定好钢筋根数,再根据定义的钢筋直径按顺序对各组组合内⼒进⾏承载⼒计算,当截⾯承载⼒不满⾜时,再选⽤下⼀个钢筋直径进⾏计算,直⾄截⾯承载⼒满⾜所有组合内⼒的要求。
因为双偏压设计是⼀个多解的过程,所以程序必须按上述操作才能输出⼀个合理的配筋结果。
另外程序也提供验算的功能,可在设计>钢筋混凝⼟设计参数>编辑验算⽤柱截⾯数据⾥先定义好钢筋布置,再通过设计>钢筋混凝⼟截⾯验算>柱截⾯验算进⾏验算。
三、剪⼒墙的配筋设计⽬前版本剪⼒墙的配筋设计没有考虑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剪⼒墙是按直线段墙来做配筋设计的,具体设计⽅法见《混规》中有关规定。
另外Gen691版本暂时屏蔽了对剪⼒墙沿层⾼⽅向划分的功能,对于想进⾏细分的剪⼒墙可⽤下⾯的⽅法进⾏处理。
如下图所⽰,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墙进⾏细分。
⾸先使⽤模型>单元>分割将中间层的剪⼒墙进⾏细分。
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成层数据中⽣成层,然后将3、4、5层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层的墙单元定义为⼀个墙号;进⾏设计,该层墙体的配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的墙号2的配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midas civil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零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midas中定义的单位是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8、midas进行psc验算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某个单元在某种工况下psc截面top、bottom、topleft、topright、bottomleft、bottomright这6个点中有一个点应力是最小的,那么其他几个点是与这个点在该种工况下对应的并发应力。
---------------------------------------------------------------------------------------------------------------------9、midas中支座沉降只能考虑竖向位移,不能考虑纵桥向及横桥向位移(在计算拱桥时需要考虑纵桥向位移)。
这一点就不如桥博方便。
10、大家在用SPC计算截面属性时,当采用截面为薄壁截面时,需指定划分网格大小,否则划分不了。
11、midas截面中移动质心位置只是调整渲染效果图中图形让他对齐而已。
12、用midas计算梯度温度时用梁截面温度计算选择“预应力类型”时计算老是弹出错,建议选择一般截面,估计midas在后续版本中会更新这个错误的。
13、对于像斜拉桥、斜腿等结构其主梁一般是偏心受压构件,用桥博计算时输出的抗力都是轴力,而midas psc计算时输出的抗力确实弯矩,经咨询midas技术人员,midas中是按照纯弯构件计算,不过他也可以按照偏压构件计算,只不过要在一般设计参数中输入长度系数,自由长度等数据才可以。
(对于梁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该如何取,感觉很困惑,桥博中和midas 中都必须由设计人员自己确定,不过比对桥博和midas的结果,感觉差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一般参数中输的数据不对)14、midas中使用阶段活载效应中已计入冲击系数,不信你可以看看长短期效应的组合系数就知道了。
15、大家使用spc计算截面性质,然后在往midas中导入截面,导完截面大家一定要检查一下导入截面的四个角点坐标是否正确,因为midas计算应力就是用这四个点,如果位置不对,则计算的应力也不正确。
建议参考midas帮助文件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psc可以查看主应力,查看上下缘的正应力,从梁单元应力里查看就可以了吧我把梁应力(psc)与梁单元应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长、短期效应下上下缘的应力有差别,不知道取用哪一个这个是两个同一种荷载组合下分别查看出的应力图,梁单元应力为11.16MPa而spc应力为11.58MPa,【spc应力中多了腹板钢筋(竖向预应力钢筋)引起单元坐标系z轴方向正应】,本模型中没有腹板钢筋。
spc应力.jpg(95.65 KB, 下载次数: 4)梁单元应力.jpg(107.17 KB, 下载次数: 3)psc应力是验算应力,跟设计构件类型有关的,需对应规范,比如全预应力,部分预应力A类两者就不一样。
但是梁单元应力是一样的。
看下psc各项结果和其对应的规范条文,你会更明白在不进行PSC设计之前一般看梁单元应力图来确定钢束是否正确《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对梁单元应力和梁应力(psc)的解释是:梁单元应力——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梁应力(psc)——移动荷载分析根据最大轴力、最大弯矩计算正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分析不考虑弹模变化计算截面正应力。
两种应力计算方法中采用的截面特性均为考虑了截面钢筋的换算截面特性。
不过我试了一下自己以前做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模型,两者应力大小是一样的。
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 PSC设计中梁截面的应力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四者的区别问题集提到以最大轴力、最大弯矩和应力影响线计算这两种计算的不同点不明白希望知道的能给我解释下最好举个例子小弟理论知识不是很好谢谢了梁单元应力图(第一、三、四种方式)中应力计算截面采用考虑了当前施工阶段(施工步骤)钢筋和钢束的换算截面,梁单元细部分析(第二种方式)中截面采用没有考虑钢筋和钢束的毛截面。
两种方法根据钢筋和钢束配置的多少,误差应在10%以下,如果误差过大应查看模型,可能是别的原因。
1、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一:<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图>): Sax:在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轴力产生的轴向应力。
Ssy:在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剪力Qy产生的剪应力。
Ssz:在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剪力Qz产生的剪应力。
Sby:在单元坐标系y轴方向,使用弯矩Mz、截面数据Cyp、Cym计算的截面应力,输出的是两个数值中绝对值的较大值。
Sbz:在单元坐标系z轴方向,使用弯矩My、截面数据Czp、Czm计算的截面应力,输出的是两个数值中绝对值的较大值。
组合应力:轴力产生的应力加上两个方向弯矩产生的应力,计算位置是截面位置中的1、2、3、4点处的轴向应力。
相关的计算公式其中:A0——换算截面面积Iyy0——换算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y轴(横向)的惯性距Izz0——换算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z轴(竖向)的惯性距Cyp0/Cym0——换算截面形心距左缘/右缘的距离Czp0/Czm0——换算截面形心距顶缘/底缘的距离Sy0(Sz0)——对中性轴的面积矩by(bz)——对应坐标轴的腹板厚度上述截面特性为经相关施工阶段或施工步骤钢筋和预应力换算后的换算截面2、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二:<结果>→<梁单元细部分析>:相关的计算公式其中:A——毛截面面积Iyy——毛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y轴(横向)的惯性距Izz——毛截面绕截面局部坐标系z轴(竖向)的惯性距Cyp/Cym——毛截面形心距左缘/右缘的距离Czp/Czm——毛截面形心距顶缘/底缘的距离注:上述截面特性为未经钢筋和预应力换算的截面,具体可查相关截面的特性值。
3、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三:<结果>→<分析结果表格>→<梁单元>→<内力>结果为第一种方式的表格格式,数值同第一种方式输出的数值。
4、MIDAS 中正应力图查看方式四:<结果>→<桥梁内力图>结果为第一种方式的图表格式,数值同第一种方式输出的数值,增加了容许应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述四种方式是看正应力,梁单元应力PSC是看主应力。
最大轴力、最大弯矩是相关内力的按工况提取方式:最大轴力下对应的内力,最大弯矩下对应的内力,这个如果楼主对结构的理解比较清楚的话不应该问这个问题的。
一楼的兄弟说的第三种,PSC设计中的梁截面应力应该是指PSC构件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里截面上下缘的应力吧?这个结果与2/3楼兄弟的第三项显然不是一回事。
根据小弟经验,PSC设计出来的截面上下缘正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里的正应力(xx(总和))确实不同。
看资料介绍,说是考不考虑同时发生的内力的区别,但个人感觉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一条梁,如果活载只考虑车道荷载的话,恒载和预应力产生的内力基本是固定,车道荷载本来就会输出最大值跟最小值,那就不存在“不考虑同时发生的内力”的情况了,但PSC设计出来的截面上下缘正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里的正应力(xx(总和))还是对不上,这问题不知有没有达人能解答一下!!另外我感觉PSC设计基本还是按规范来处理的,那就意味着梁单元应力PSC里的正应力不能反应预应力构件抗裂性能,如果这样,不少设计院对预应力小箱梁的计算方法就值得商榷了。
看了朋友的一段话,我说点个人看法,因为也一直关注这些地方,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1 PSC设计里面考虑很多了应力验算,有正、斜截面抗裂的,你可能忽略了。
PSC设计的应力输出的确是跟公路规范完全吻合的,帮助里面都有说明,我就不一一列举是如何对应规范的了。
2 我觉得只要是同一个组合(即荷载组合完全相同),PSC设计里面的应力是跟【梁单元应力(PSC)】是相同的,可以对得起来的。
因为他们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还是建议你看看Midas帮助说明。
如果是对不起来,可能工况上还是有些问题,这个可以结合实际例子一起探讨。
---注意:应力计算考虑了钢束和普通钢筋对截面特性值的影响(对中和轴位置也有影响)。
成桥阶段的中和轴位置与最终施工阶段的中和轴位置相同。
考虑钢束对截面特性的影响是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勾选“钢束引起的变化”选项;考虑普通钢筋对截面特性的影响是在主控数据中选择“在刚度及抗力计算中考虑普通钢筋的作用(仅适用于PSC截面)”选项。
----引自【帮助文件】1 你说的【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我还没理解,也没找到相关的界面,还请你补充下。
2 关于PSC设计中的应力输出,我上面说的比较清楚了,你可以参考下,细细研究下规范和Midas帮助文件,只要把Midas中的PSC验算和规范条款都一一对起来了,相信你就明白了。
我还是那个观点,PSC设计里面的应力是跟【梁单元应力(PSC)】是相同的,可以对得起来的。
如果是对不起来,可能工况上还是有些问题,这个可以结合实际例子一起探讨。
3 【梁单元应力】应该是跟你输入的截面特性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跟钢筋等没关系。
恰恰【梁单元应力(PSC)】是根据换算截面来计算的。
我的观点:PSC设计中梁截面的应力:程序根据规范验算得到的梁单元应力,考虑的内力同时发生,比如在单元最大弯矩时得到最大(或最小)应力,这是单元的内力为最大弯矩及产生最大弯矩时同时产生的其他内力,其他内力不一定最大,按照这些内力,计算出梁单元的应力,同时考虑了钢筋对截面特性的影响。
梁单元应力PSC:考虑钢筋对截面特性的影响下,程序计算的应力,但是这个时候计算的应力是根据应力影响线计算得出的应力,即发生最不利内力时产生的应力,这些内力不一定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