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壮美和神秘,激发他们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懂得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3. 引导学生理解“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激发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大海的介绍:海洋的形成、海洋的特点、海洋的生物等。
2. 生命的诞生和演变: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生命的繁衍等。
3. “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海的介绍、生命的诞生和演变等知识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在大海中永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和神秘。
2. 讲解大海的介绍:介绍海洋的形成、海洋的特点、海洋的生物等知识。
3. 讲解生命的诞生和演变:介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生命的繁衍等知识。
4. 引入“在大海中永生”的概念: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5. 分析案例:展示有关“在大海中永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7. 总结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得出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海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程度。
3. 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海洋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大海的壮美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生命的诞生和演变过程。
3. 案例资料:选取有关“在大海中永生”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用于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海的形成、特点和生物知识。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敬畏之情。
2. 通过讲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三、教学难点:1. 海洋生物的保护方法。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实践环保行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讲述一些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面临的困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5. 成果分享: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一些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措施。
6.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行动计划,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7.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9. 板书设计:课题:《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3. 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1. 导入:感受大海的美丽和神秘2. 新课导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 案例分析:关注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4. 小组讨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5. 成果分享:总结保护海洋的措施6. 实践活动:制定行动计划7. 总结: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8. 作业布置:调查当地海域环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教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人格魅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了解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小平爷爷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人格魅力。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邓小平爷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5.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人格魅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了解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品质,如勇敢、坚定、智慧等。
6.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向邓小平爷爷学习,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8.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邓小平爷爷的读后感。
学生收集邓小平爷爷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四、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邓小平爷爷的纪录片,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邓小平爷爷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3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13《在大海中永生》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四、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事迹、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㈠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篇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通讯,题目是——《在大海中永生》。
谁在大海中得到永生?你知道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搜集资料。
(板书:邓小平)学生交流: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等。
师:1997年2月19日,敬爱的邓爷爷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现在,让我们重新走近这位历史伟人。
让我们回1997年3月2日,去亲眼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㈡深读探究,精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段:(1)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一段。
你是怎样读“低低的、缓缓的”?载着小平爷爷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什么?(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师小结: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看录象2分钟,体会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好“低低的,缓缓的”。
2、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习第二段:过渡:“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大海”。
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这里为什么用“伴”不用“拌”?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大海也像人一样“呜咽”。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说课朋友圈主义了语协议书:推荐决心书创业项目优秀说明书:辞职信评课稿警示语的同义词暑假作业说明文的规定同义词检测叙事句子的韦应物班会古诗计划书的协议摘抄古诗施工:韦应物开学第一课。
这次为您整理了《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祝福语普通话考试篇一说课朋友圈主义了语协议书:推荐决心书创业项目优秀说明书:辞职信评课稿警示语的同义词暑假作业说明文的规定同义词检测叙事句子的韦应物班会古诗计划书的协议摘抄古诗施工:韦应物开学第一课。
读文品析文章篇二让我们回到1997年3月2日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1、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录音(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氛围)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交流汇报3、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4、师:小平爷爷把自己毕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让我们把目光您聚到那一刻吧。
(引读第二自然段)师: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邓爷爷的妻子,81岁的卓琳,用颤颤微微的双手捧起邓爷爷爷爷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邓爷爷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盒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入大海。
师:孩子们轻声的读一读这一段话。
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说理解)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小平爷爷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哀思吧(生读)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段(生读)(出示第三自然段4组排比句)为什么奔腾不息浪花要把他的骨灰送往碗里还将、澳门、香港、台湾、三大洋呢?请同学们谈谈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此刻老师心潮澎湃,我只能用朗读来表达我的心情(师范读)那位同学想读(指名读)学生带着感情齐读师:小平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物是邓爷爷,邓爷爷的影响——(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生齐读师:转机盘旋,水天一色,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第六自然段生齐读师: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他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孩子们,小平爷爷他真的走了吗?(没有)小平爷爷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出示邓爷爷与-----同在)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的发出我们爱戴的邓爷爷爷爷------生在大海中永生点明邓爷爷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三教学流程:课前听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以歌引路,创设氛围。
《在大海中永生》的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神秘与美丽,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2. 通过讲述大海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理解大海对于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海洋知识,准备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大海的认知和感受。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述大海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让学生了解海洋的神奇与美丽。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生态和珍惜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家庭作业:家长带领孩子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共同制定一份家庭海洋保护计划。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沟通、思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或开展海洋生物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 开展海洋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邀请海洋生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保护。
《在大海中永生》的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讨论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活动观看大海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看法第二章:大海的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2.2 教学内容介绍大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讨论大海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保护大海生态系统的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讨论法:讨论大海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探究法:探讨保护大海生态系统的措施2.4 教学活动观看大海生态系统的视频,了解生物多样性分析大海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大海生态系统的措施第三章: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意识3.2 教学内容介绍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食物、能源、交通等方面讨论大海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法:讨论大海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3.4 教学活动观看大海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视频,了解大海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大海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建议第四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4.2 教学内容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如何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分享法:分享有关生命的故事和经验4.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分享有关生命的故事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生命目标和计划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5.2 教学内容总结大海的重要性、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反思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5.3 教学方法总结法:总结所学内容反思法:反思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5.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内容第六章:海洋生物的保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行动意识6.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探讨海洋生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生物的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法:讨论海洋生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6.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生物保护的视频,了解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海洋生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个人保护海洋生物的行动计划第七章: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探讨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讨论法:讨论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7.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环境污染的视频,了解污染的现状和影响分析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个人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行动计划第八章: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行动意识8.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探讨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讨论法:讨论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观看海洋资源利用的视频,了解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分析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个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行动计划第九章: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方式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国际合作行动的意识9.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方式探讨我国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的情况和作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方式讨论法:讨论我国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的情况和作用9.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保护国际合作的视频,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方式分析我国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的情况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个人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的行动计划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实践计划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的行动意识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制定个人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的计划10.3 教学方法总结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计划法:制定个人实践计划10.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的计划学生分享实践计划,并进行交流和反馈第十一章:海洋保护的科技创新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认识11.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保护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和重要性探讨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保护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和重要性讨论法:讨论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1.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视频,了解其应用和重要性分析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保护科技创新的看法和建议第十二章:海洋保护的公众参与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海洋保护行动的意识12.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方式探讨海洋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行动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方式讨论法:讨论海洋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行动和方法12.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保护公众参与的视频,了解其意义和方式分析海洋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行动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个人参与海洋保护行动计划第十三章:海洋保护的案例研究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应用于实际海洋保护行动的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海洋保护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讨海洋保护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海洋保护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讨论法:讨论海洋保护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13.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保护案例的视频,了解其成功经验和问题挑战分析海洋保护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从案例中获得的启示和建议第十四章:海洋保护的生涯规划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事业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意识14.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保护相关职业的种类和发展前景探讨如何规划海洋保护事业的生涯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洋保护相关职业的种类和发展前景讨论法:讨论如何规划海洋保护事业的生涯14.4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保护相关职业的视频,了解其发展前景分析如何规划海洋保护事业的生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个人海洋保护事业的生涯规划第十五章:课程回顾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事业的持续关注和参与意识1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海洋保护事业的发展前景1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法:展望海洋保护事业的发展前景15.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对海洋保护事业的持续关注和参与计划学生分享持续关注和参与计划,并进行交流和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大海中永生》这一主题的教案,内容涵盖了大海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保护的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公众参与、案例研究以及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
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课文《在大海中永生》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2.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海的敬畏之情,增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描写大海的美丽和力量的文章。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大海中的经历,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之情,并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 作者对大海的描述和向往2. 作者第一次在海中的经历3. 作者在海中的生存技巧和注意事项4. 作者对大海的感悟和思考5. 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鼓励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词汇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大海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海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4.2 阅读理解1. 让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4.3 词汇学习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进行一些词汇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
4.4 情感讨论1.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经验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词汇练习和情感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在课前,同学们对邓小平爷爷做了一些了解,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邓小平?。
生介绍。
(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4、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
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师范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本文主要讲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老师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列了一个小标题,你能依据这个为另外两个部分列出标题吗?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三、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部分
1、现在让我们回首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
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当时送别的人们面对自己尊敬的、爱戴的、敬仰的邓小平的离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范读请生回答
2、读书交流,引导感悟。
(1)同学们能感受到当时送别人们.......的心情,在这一小节中你有没有最想读的句子?
(2)根据学生读的句子,相机指导。
“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的不舍与悲痛。
“崭新历史”,邓小平的丰功伟。
“最后一个篇章”,邓小平临终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这是一代伟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之后的遗愿,也是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如果说,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一部伟大著作的话,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仿佛就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
3、让我们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与悲痛,带着我们此时内心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小节。
(男女生分读)
b、细读第二部分
1、人民爱戴他,人民舍不得他。
让我们看看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场面,(多媒体播放当时情景)
可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一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人,都将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2、悲痛的不仅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
涛声中你能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舍
不得邓小平离去,深切地痛悼他)
千言万语我们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齐读)让我们再次把感受溶入我们的声音,齐读第二段。
3、鲜花伴着骨灰撒入了无垠的大海(图)
大海奔腾,浪花翻滚。
我们不禁要问,奔腾不息的浪花呀,你准备把这位伟人的骨灰送往哪里?
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句子。
(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浪花为什么要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呢?(4生)
引导生说出,邓小平的几件伟大举措,理解感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是暗含小平同志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
5、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
第一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
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第二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
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成为现实。
香港、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第四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
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6、指导朗读。
(把原文与补充进的材料溶入一起,全班齐读)
7、对于邓小平,世界各国政要均给予过他高度的评价。
(出示各国政要对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语。
指导齐读。
)
邓小平是一位有着超凡智慧和远见卓识的伟人,是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
邓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政治家,他具有巨大的忍耐力,讲求实际,不为名利。
邓小平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小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是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
8、读着各国元首的评价,你为拥有这样的伟人自豪吗?为拥有这样的伟人振奋吗?对这样的伟人敬仰吗?带上你的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ppt最后一句)
10、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
可是,他走了!让我们再深情唤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让我们再遥遥地祝愿他: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c、细读第三部分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再听听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引读听的内容)ppt
2、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
祖国和人民”一句。
(1)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齐读上句)
(2)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博大的胸襟……)请生说
(3)能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可他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吗?
2、指名说。
(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
师:他走了,可他又没走,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3、(过渡)他走了,他又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
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他又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将在大海中(永生)
4、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
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大屏幕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