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五例分析

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五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五例分析山西省晋中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030600)苏毅宏银杏达莫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笔者收集2012年本市医疗机构上报的5例病例,结合2001—2009年以来的部分文献资料进行病例分析,并作简要总结,供临床参考,以期更好地发挥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效,防止和纠正不良反应。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例1:女,42岁,因脑供血不足,在医嘱下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梅河口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003),输注后,患者出现口干、舌僵等症状,停止输液后症状消失。

例2:女,54岁,为改善血循环,在医嘱下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梅河口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003),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停止输液后症状好转,未给予特殊处理。

例3:女,35岁,因跖骨骨折,在医嘱下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10mL (梅河口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901),输注后,患者出现心慌气促、颜面潮红、呼吸困难症状,遂停止输液,取平卧位,吸氧10min后症状缓解。

例4:女,28岁,因股骨干骨折,在医嘱下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梅河口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003),用药后出现全身发冷症状,测体温38℃,遵医嘱更换液体,地塞米松5mg入小壶、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后好转。

例5:男,73岁,因脑梗死临床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梅河口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901),并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1111421)静脉滴注,患者于当日输液完毕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红色的斑疹,尤以胸部和后背为重,怀疑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次日立即停止该药物的输液,给予抗过敏治疗。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1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1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i i er p r e a e r e r s e t ey a ay e .Re u t I h s g o p o 8 p te t a e ,i 0 ed cn e o t d c s swe e r t o p c i l n l z d v sl s n t i r u f1 a in s c s s n 5 l —
i ta i n,t e e r e c f ADR i r b b l y o n r v n u n u i n wh c c o n e o b u srt o h me g n e o b g p o a i t f i t a e o s i f so , i ih a c u t d f r a o t
o h o r h Afi a e ft e F u t f i t d Ho p t l l s i ,Gu n x e ia a a g i M d c lUn v r i ie st y,Liz o u h u,Gu n x 4 0 5 t e P. a g i 5 5 0 , h R. Ch n . ia )
2 0 J n a y~ 2 0 。a p a ewe nDe e e 8c s so d es e cino ie eTr dt n l e — 0 8a u r 0 9 p e rb t e c mb r1 a e fa v rera t f o Chn s a io a d i M
出现 比 例 较 重 的 为 红 花 注 射 液 、 蟾 素 注 射 液 、 开 灵 注 射 液 等 。结 论 对 于 中 药 制 剂 出现 AD 现 华 清 R
象 , 要 我 们 注 重 中药 制 剂 的 临床 管理 以及 强化 医 务 人 员的 专 业 知 识 的认 识 , 只 同时 对 患 者 使 用 中药 制 剂 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 测, 以最 大 限度 来 降低 中药 制 荆 AD 的发 生 率 。 R 【 键词】 中药 关 制 剂 类 型 不 良反 应

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事 业作 贡 献 。
【 关键 词 】 中药及 其 制剂 不 良反应 临床 表现 【 图 分 类 号 】R2 中 8 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l 文章 编 号 l1 7 - 7 2 2 1 ) 1a- l 7 0 4 0 4 (0 1 () 0 3 - 3 6 0
中 医 中 药
CI RG M0A HA 0EN EIL N F I C
中药及其 制剂不 良反应 的临床 表现

禹俊 梅
( 贵州 省黔 东南 民族 职业 技术 学 院 贵州 凯里 560 ) 5 00
【 要】 中药不 良反应 日益 增 多, 摘 中药应 用的 安全性 必 须 引起 我 们的 高度 重视 。本文 主要 采 用文 献 研 究方法 , 归纳总结 中药及其 制 荆的不 良反应 的临床 表现 , 出 了预防 中药不 良反应 的主要措 施 。 提 以便提 高对 中草 药可 能的毒 副作 用与不 良反 应的认 识 , 高 中药临 提 床 应 用的合理性 , 加强 用药监 护 , 用药安全 , 量减 少其不 良反 应的 发生 , 高治疗效果 , 保障 尽 提 有效防 治中 药中毒 , 的为人 类 的保健 更好
类 反应的 药物有 ຫໍສະໝຸດ 1 1 1 中 药 麻 黄 、 芥 、 . . 荆 细辛 、 不食 草 、 鹅 薄荷 、 蝉蜕 、 葛 根、 大青 叶 、 膏 、 明子 、 胆 、 石 决 鱼 白头 翁 、 里 光 、 青 叶 、 千 冬 苦参 、 龙胆 、 蓝 根 、 心莲 、 板 穿 山豆 根 、 白屈 菜 、 黛 、 众 、 青 贯 秋水 仙 、 威 宁 仙 、 耳子 、 洋 花 、 香 、 茴 香 、 茴 香 、 苍 闹 松 红 大 肉桂 、 吴茱 萸 、 艾 叶、 香、 天海 、 桑、 椒 、 茴香 、 夏、 南星 、 荚 、 丁 通 马 胡 野 半 天 皂 旋 夏花 、 白附 子 、 芋 、 芥 、 芦 、 蒌 、 贝 母 、 磨 藜 瓜 土 白果 、苦 杏 仁 、 百 部 、 梗 、 兜铃 、 春草 、 麻 叶 、 鹃 花 、 地 茶 、 黄 、 桔 马 芸 蓖 杜 矫 大 芒 硝 、 泻叶、 荟 、 麻 仁 、 李仁 、 蜜 、 遂 、 戟 、 花 、 番 芦 火 郁 蜂 甘 大 芜 商 陆 、 巴豆 、 金 子 、 牛 子 、 泻 、 边 莲 、 通 、 石 、 金 千 牵 泽 半 木 滑 海 沙、 豆、 陈、 仗、 龙、 蚕、 蝎、 蚣 、 麻、 砂、 红 茵 虎 地 僵 全 蜈 天 朱 萝芙 木 、 芝 、 志 、 楝子 、 木 香 、 皮 、 蒂 、 香 、 灵 远 川 青 陈 瓜 乳 毛 冬青、 参、 芎、 仁、 角、 花、 七、 花、 参 、 丹 川 桃 麦 红 三 槐 人 棉 花根、 茸、 鹿 何首 乌 、 麝香 、 脑 、 樟 川乌 、 上 一支 蒿 、 仙子 、 雪 天 曼 陀 罗 子 、 莨 、 粟壳 、 榴皮 、 君 子 、 毛 罂 石 使 三道 年 、 大蒜 、 榔 、 槟 鸦 胆 子 、 鸡纳 、 地黄 、 金 洋 夹竹 桃 、 蝥 、 前子 、 斑 马 雷公 藤 、 药 子 、 黄 龙葵、 野百 合 、 春 花 、 长 三慈 姑 、 黄 、 雄 红娘 子 、 硫磺 、 毒 、 贝 狼 川

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哈尔滨医药 2 1 年第 3 卷 第 00 0

3 ・ 9
几种 常 见 中药注 射 剂不 良反 应 及注 意事 项
杨志艳
( 天津市 西青 区妇 幼保健 所 , 天津 30 8 ) 0 30
[ 中图分类号 ] 1 8 . 1 36 2
文章 编 码 :0 1~ 1 12 1 ) 5— 0 9一o 1பைடு நூலகம் 83 ( 0 0 0 0 3 l
压 、 力 衰竭 、 吐 、 疡 性 口炎 、 血 、 管 神 经 性 水 肿 、 心 呕 溃 呕 血 肾 功能衰竭、 尿 、 血p 。 血 溶 J
出现不 良反应请遵 医嘱 。 3 舒 血 宁 注 射 液 一 舒血 宁注射液是 由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 溶液 , 具
有扩 张 血 管 、 善 微 循 环 的 功 能 。主 要 用 于 缺 血 性 心 脑 血 管 改 疾 病 、 心病 、 绞痛 、 栓 塞 、 血 管痉 挛等 。 冠 心 脑 脑
[ ] 高风 英. 2 葛根 素药 理作 用 的研究 进展 [ ] 中草 药 ,0 3 1 J. 20 ,2
( 2 : 8 1 )7— .
[ ] 宋立刚. 3 警惕清 灵注射剂严 重不 良反应 [ ] 天津市药 品不 J.
良反 应 监测 通 讯 ,0 94 ( ) 1 2 0 ,9 2 :6—1. 7
等症状 , 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 , 敏性休克罕见 。 过
32 注意事项 : . 本品是纯 中药制剂 , 药液 出现混浊 、 如 沉淀 、 变色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 乙醇、 对 银杏叶过敏者 , 建议不使 用 此药 ; 严禁与抗生素等其他 药物混合 配伍使用 ; 禁止 使用 静
脉 推 注 的方 法 给 药 。 4 血 必 净 注 射 液 血 必净 注 射 液 足 由红 花 、 芍 、 贝 、 参 、 赤 川 丹 当归 提 取 而

雷公藤及其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概述

雷公藤及其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概述

水平无影响, 但对部分患儿青春期生精过程有影 响, 与 用药年龄可能有关 , 损伤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 , 累积量 大于 15m / g时 , 3 gk 可造 成男 性 患 儿青 春 期 性 腺发 育 障碍 , 重者 导致不 育 。 严 2 消化 系统 4 造 血 系统 主要表 现 为 白细胞 、 红细胞 、 小板 及 全血 细 胞减 血 对于 消化 系统 的 损 害 比较 常见 , 正 常剂 量 范 围 在 少 , 见 弥漫性 血管 内凝 血 和再 生 障 碍性 贫 血 ¨ 偶 引。此 内即可发生 , 表现 为恶 心呕 吐 、 痛腹 泻 、 差 、 多 腹 纳 腹胀 黄敏光等H 报道了 l 5例服用雷公藤煎剂导致 急 等。潘艳琳等 对 7 5例雷公藤的不 良反应进行分析 , 外 , 结果 消化 系统 的有 9例 , 主要 为消 化道 症 状 。另外 , 雷 性造血功能停滞 的病例。张青 报道 1 3 例 5岁女性 公藤对肝脏亦有一定 的毒性。梁伟坤等 对雷公藤肝 患者用雷公藤多苷片, 0m / , 4 g d 治疗 1 后发生类 2d 毒性 的研究 分析 可 以看 出 , 毒性 表现 有 黄疸 、 膜黄 白血 病反 应 , 细胞 上升 至 2 . 肝 巩 红 17×1 L , 药后 恢 复 0/ 停 染、 肝区不适、 腰痛、 氨酶异常、 肿大等 多种表现 。 正常。在应用雷公藤时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 转 肝 发现血 细 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 任献青等 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等疾 胞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停药 , 病, 观察肝损伤的发生率 , 统计分析肝损伤的发生与剂 5 皮肤黏 膜
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0 0 1 1 )4 2 1 ,7( 1 :7
l 张青. 5 雷公藤治疗 肾炎 引起类 白血病反应 1 例报 告. 海 医药杂 青

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分析

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分析

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分析【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事件进行分析,为合理安全用药提高可靠参考。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以及同期文献报道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6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研究对象中老人的发生率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要高,并且以注射剂的发生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以及一些全身性的损害。

结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且以老年患者居多,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以及病情,对中药制剂予以合理应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注射剂中图分类号 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5-0113-01在临床上所谓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就是指药物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发生的同用药目的无关的或者是意外的有害反应。

由于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由该类药物所导致的诸多adr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该类药物的安全用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事件进行分析,为合理安全用药提高可靠参考的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和相关文献报道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研究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和同期相关文献报道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报告,抽取其中的3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2例,女186例,年龄12~87岁,平均(61.3±14.6)岁。

1.2 方法将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整理,包括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中药制剂种类、剂型以及给药途径等。

并对所有相关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2.1 不良反应涉及人群经统计发现,本组研究对象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共216例,占58.70%;其次为未成年患者,共110例,占29.89%;中青年患者最少,共42例,占11.4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9 % 。方 法 二 :针 头 外 撤 有 回 血 后 , 不应 停 止 ,再 0
刺的血管 ,提高成功率 ,增加 自己的临床经验与感觉
才会使 自己不 断进步 ,从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
综 上 所 述 ,在 临床 实 践 中 , 护 理 人 员 应 根 据 患 者
3 分 析
以中药制剂 的不 良反应 发生率才会增高 。同时 中药制 剂 酸碱 度 的改变可 以使 某些成 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
对 以上 5 例 报 告分 析 可知 ,中药 制 剂 引起 的不 状 态被破坏而析 出,并 且皂甙 、氨基酸等也能 因酸碱 4 良反 应 损 害 最 多 的是 皮 肤 及 皮 下 组 织 ( 4 , 占 度 的变 化而 出现氧化 、水解等 化学反应 ,导致制剂 的 2例
【 键 词 】: 中药 制 剂 ; 不 良反 应 ; 分 析 关
【中图分类号 】R 8 . 256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2 0 7 2 0 7 8 1 2 1)0 — 3 —
1 资 料 与 方 法
( 例 , 占9 2 % ) 。 5 .6
由此 可 见 中药 制 剂 不 良反 应 可 涉 及 多系 统 、 多器
首先 ,中药本身 的因素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 ( 一
对 5 例 不 良反应 进行用 药情况 、例数 、受累系统 一 4 器 种 中药制剂如 果只含 一味药 ,它 的成分有可能含有十
官、临床表现统计分析 。 几种或更 多),并 易受产 地、炮制加工等 因素影响 ; 另外很多 中药制剂成分 的研 究 ( 尤其临床的安全性研
指将 头 皮针 靠近 输液 管接 头处 远端 的管 子夹 在两 指 4 穿刺失败后 的补救方法 间 , 同时左 手拇指 和 其它手 指 继续 握紧 患者 指根 及 五指 ,可 使针 梗 随着 患者手 的运动 而动 ,且 能保 证 穿刺失败包括两种 ,一种是没有扎到血 管,另一 针头 不滑 出血 管 ,然后 松止 血 带 ,再用胶 布 按先 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共80例,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等。

结果:80例患者中,≥60岁占比为28例(35.00%),40~59岁占比24例(30.00%),18~39岁占比16例(20.00%),18岁以下12例(15.00%)。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24h病例占比为4例(5.00%),1~24h病例占比为8例(10.00%),0.5~0.9h病例占比为8例(10.00%),<0.5h病例占比为60例(75.00%)。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64例(80.00%),口服病例占比16例(20.00%),外用病例占比0例(0.00%)。

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类型:红花注射液20例,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丹参注射液10例,参麦注射液5例,注射用血塞通5例,肺炎合剂20例,其他10例。

结论:中药制剂由于患者的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差异不同,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制剂的管理,特别是注射剂,从而提高用药安全程度。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药房管理;合理用药;用药禁忌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0-0209-01
用药安全对患者的疗效、生命尤为关键。

但是,在使用药品治疗患者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不合理用药的占比正在升高,由于药品导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多达250万[1]。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药材,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呈逐年增加趋势[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药房管理措施。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共80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50例,年龄5~88岁,平均年龄为38.00±10.50岁,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3],对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80例患者的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形式
表示,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60岁占比为28例(35.00%),40~59岁占比24例(30.00%),18~39
岁占比16例(20.00%),18岁以下12例(15.00%)。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24h病例占比为
4例(5.00%),1~24h病例占比为8例(10.00%),0.5~1h病例占比为8例(10.00%),
<0.5h病例占比为60例(75.00%)。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64例(80.00%),口服
病例占比16例(20.00%),外用病例占比0例(0.00%)。

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类型:
红花注射液20例(25.00%),舒血宁注射液10例(12.50%),丹参注射液10例
(12.50%),参麦注射液5例(6.25%),注射用血塞通5例(6.25%),肺炎合剂20例(25.00%),其他10例(12.50%)。

全部患者停止用药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3.讨论
用药安全是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合理用药的占比明显升高,合理
用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但是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
不良反应[2]。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见,(1)老龄人比年轻人不良反应率更高,其原因在于老
龄人身体机能减退,身体免疫力降低。

因此,对于老龄患者的中药制剂治疗,必须慎重选择
合适的药物类型和给药方式。

(2)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半小时内。


要症状可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10分钟内。

因此必须加强患者用药1
小时内的用药监测。

如果发现患者反应异常,则需要停止用药治疗,严重患者需要进行对应
治疗。

(3)静脉滴注是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应当严格掌握注射类中药制剂
的适应症,并且尽量选择口服类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导致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身体对药物的耐受度、药物过敏情况存在一定
差异,尤其是女性、儿童、老龄人,对药物的耐受度普遍较差。

因此,在患者使用中药制剂
药物的时候,需要耐心讲解药物使用说明,并且向患者强调注意事项,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
应[4]。

其二,药品因素。

药物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当患者使用药物时间不当、频次不当、用量不当、方式不当,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5]。

其三,选用因素。

当选用中药制剂时候不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准确的辨证,会导致药不对症,从而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应当询问患者的辨证,合理搭配药物的类型
和用量。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由于患者的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差异不同,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制剂的管理,特别是注射剂,从而提高用
药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广妍鹭,蒋妮,于洁.儿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
学,2018,24(27):119-121.
[2]蒋国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8,18(59):193,196.
[3]莫望春,汪锦飘.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及相关药物管理方法的改进[J].中医药导报,2018,24(13):62-65.
[4]秦延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智慧健康,2018,4(20):101-102.
[5]戚发恒.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5):9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