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液发展史上第一个品种是柴胡注射液70年代23种进入1977版达到1400种左右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约有109种50个是多味药药典甚至出现了一些致死病例的报道3]19931996年占20%天坛医院2003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为76.76%[4]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1.1 多发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多于扶正补益类外用药多而且重多器官消化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的损害200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发现可能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表现形式多样型变态反应其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Untoword Effect and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现轻者为荨麻疹及药疹占25.3%占10.2%消化系统反应占9.2%血液系统占4.4%泌尿系统占2.6%死亡病例大多为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致死多发生在首次用药中30分钟内数次用药出现ADR仅12例清开灵的136例ADR中其中50%发生在用药的半小时以内刺五加注射液所引起的103例不良反应且初次用药发生率较高79.61%中度损伤26%轻度损伤65.4%重度损伤17.7%好转7%1例因心室颤动而死亡过敏性休克昏迷癫痫大发作脱髓鞘性脑病由于重度不良反应对机体危害最大因此要予以高度重视具有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庄洁女副主任药师任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 1000501.4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不同厂家无法做出确切的结论有效成分成为致敏原药物剂型改变许多中药口服无过敏血塞通注射液络泰粉针剂三七总苷片剂型改变后而成为过敏源多肽可作为全抗原水牛角提取物酶如绿原酸化学性质活泼丹参中的丹参酮与酸性结晶体作为半抗原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具免疫原性2.2 制剂质量2.2.1 药材质量中药材受产地影响极大受土壤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影响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更大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往往与其生产批号呈明显的相关性复方丹参注射剂的ADR较集中发生在个别生产批号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原儿茶酚醛等邻苯二羟基化合物是一种半抗原物质发现有大量鞣质存在理化性质接近保留丹参的有效成分比较困难[10]实验研究使小鼠发生一级过敏反应含量为99.0%双黄连针剂使用时仍不会出现不良反应2.3 微粒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有效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析出[13]造成供氧不足造成过敏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粒而合并用药出现的ADR多数较严重内毒素含量增高反之则变化不大溶液中的成分增加产生ADR的机率增大而由于浓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及分子状态等原因变色则属于配伍禁忌36/136分开输注均未见ADR[7]在性别尤其在遗传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同一剂量但有的病例会出现不良反应在清开灵针剂所致ADR中其中过敏体质者容易出现较严重ADR2.6 与原发病有一定关联有的注射剂的ADR是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其CNS原发病发生CNS不良反应非CNS原发病者抗凝致脑梗死15]剂量滴速过快或浓度过高而引起一系列ADR浓度呈下述关系而浓度则与ADR严重程度有关ADR越严重[7]所含成分过多制剂过程中使用的辅料稳定剂3 中药注射液使用建议建议注意以下问题: 避免用于年老体弱34慢滴速开始用药适应滴速5特别出现呼吸困难哮喘或呛咳等症状时6提高质量中西医学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临床诊断是而中医临床诊断则是中药的使用讲究用药对证则中药就是安全毒副作用极少的; 药不对证则中药不仅无效更为严重的则会致死中成药约60%的处方者为西医师病是造成目前中药不良反应数量日趋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高血压病眩晕症肝肾不足证还可以表现为甲亢所以虽然同是高血压病的病人所开立的处方不同的情况证而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所开的药物可能是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药症同病异治其根本原因在于临床使用中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患者浅表性胃炎服用三九胃泰胶囊怕冷加重患者的胃痛症有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脉沉迟等一派寒证的表现对慢性胃炎中本例患者胃痛属脾胃虚寒证在清开灵注射液的ADR与证型关系研究中发现虚证三组其AD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小于5小学习提纲1.掌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2.熟悉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可能原因时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7]清开灵注射液临床适用于里热实证感冒风热证尚属可用但必须配伍发散表寒药物加重病情因其邪在肌表而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往往是在风寒表证未解的状态下导致疾病缠绵难愈4.2.1 发热反应多见于清热解毒类注射液使用清热解毒类注射液治疗反出现寒战4.2.2 腰痛及胃肠反应多见于清热解毒类注射液可致寒凝经脉气血腹痛4.2.3 心悸对无体虚的患者使用补益类注射液则会出现心悸5 中药注射液使用注意应注意12345能肌内注射者则不使用静脉注射因此当今国际上倡导口服给药目前参考文献1施怀生J1994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20502-507.3梁进权钟艳萍20003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6邓响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20038张伯礼.310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49-50.7蔡皓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石娜.103例刺五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调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李筠.丹参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9270-272.11张春滨顾文涛.精制前后穿琥宁原料药动物不良反应的比较[J].黑龙江中医药,2003,(2): 46-47.12童路.双黄连注射液的工艺及在临床的不良反应[J].上海医药420027号致急性心肌梗塞2例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6103.15田林红雷天光.运用蝮蛇抗栓酶期间发生脑梗塞1例[J].临床内科杂志4M尹慧2收稿日期试 题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防治

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防治

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防治刘利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芜湖 241001)1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种类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几乎均可引起ADR。

111 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

112 用于抗病毒的中药注射剂 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注射用穿琥宁粉针剂等。

113 用于肾脏疾病和癌症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 刺五茄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蟾酥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等。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2〕211 皮肤反应 表现为皮肤搔痒、潮红,出现药疹、荨麻疹〔3〕。

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占中药注射剂ADR总数的50%左右。

212 过敏性休克 这是中药注射剂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为血压急剧下降、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并伴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少数患者有口唇紫绀及皮肤过敏反应〔4~6〕,甚至导致死亡〔1,7〕;另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注射液合用,造成2例患者死亡〔8〕。

213 其它不良反应 以局部静脉炎、疼痛、发热为常见,溶血反应、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也有报道〔1,3,9,10〕。

3 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1〕311 药物本身的原因31111 中药组方复杂,经过提取、灭菌后,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中药的配伍发生变化,影响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易产生导致ADR的新化合物;复方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用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稀释使用时,溶媒的p H 值可影响未知成分的稳定性;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分解、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31112 中药注射剂中杂质的存在如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是引起局部静脉炎和疼痛的主要原因: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黄酮类等分子量较大,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11〕;有些可能含蛋白质,易引起抗原2抗体过敏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最近几年,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比如“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成为不良反应祸首” 等文章,震撼着人们的神经、颠覆着人们的认知。

诸多老百姓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的、无毒副作用的,而在看到这些报道后,老百姓也对中药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对中药不良反应存在误解中国老百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知,可能开始于“马兜铃酸事件”,该事件曝出龙胆泻肝丸可引起肾损害;以及近期的排毒养颜胶囊的官司。

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能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解。

目前,社会上对中药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两种看法:第一,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也就是说中药是安全的,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同样很多中药都具有毒性,只不过相比于西药而言,中药的毒性相对较弱。

所以,说“中药相对安全”更为贴切。

第二,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任何中药都不能出现一点毒性。

而一旦发现有毒性的重要,就会大惊小怪。

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多见,反而多见于国外,原因是他们对中药存在排斥心理,不承认中药的作用,于是大肆宣传,甚至不准进口、禁止中药。

也就是说第二种认知里,除了对中药完全不了解的一部分人意外,还有一部分人心怀不轨,想要打击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销售。

那么大家都知道西药有毒性,为什么大家反而见怪不怪呢?原因与中、西药以往的宣传有关,西药专家经常提醒大家,西药有毒,要谨慎使用,而中药很多时候被宣传为无毒、无副作用,导致大家被误导。

严格意义上来讲,中药毒副作用小是不争的事实。

中药也不能说绝对无毒,尤其是在不合理用药时,如非适应症用药、使用对象不适当等情况下盲目用药、长期用药、大剂量用药等。

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中毒现象。

所以,要从科学的、辨证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中药,既不要盲目的信从中药无毒的宣传,也不要看到中药出现毒性就大惊小怪。

中药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中药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马涵涛(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方法从医院购药、药库养护、医生辩证用药、注意稀释溶媒选择和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果与结论认真抓好上述每个环节工作,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现代中药制剂之一,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现就如何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确保临床安全有效,谈几点看法。

1 购进优质药品,确保临床疗效目前,一种中药注射剂一般由多个厂家同时生产。

由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每个厂家的设备、工艺等又有差异,所以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中药注射剂质量有所差异。

一般各地药品集中招标目录上同一种药品都有2-3个或多个厂家中标,因此,医院在选标时首先应考虑知名品牌大厂的产品。

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在本院药检室或委托药检所进行质量检验,对比不同厂家的质量参数,以指纹图谱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作出质量优劣的判断,从而选择优质药品。

2 注意药品在库养护,保证药品质量稳定中药注射剂成份复杂。

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其质量稳定性。

因此,中药注射剂验收入库后,应严格按照该注射剂的贮存条件要求进行贮存,如遮光等。

每天记录药库温湿度,必要时进行温湿度调节。

3 临床辩证论治使用中药注射剂辩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精髓。

因此,医生要根据每种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功能主治以及病人的具体病情、证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意辩证论证,合理使用。

4 注意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配伍使用中药注射剂有粉针剂和水针剂。

临床治疗疾病较多使用静脉点滴,因此要依据中药注射剂的酸碱性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很重要。

要根据每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规定选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及专用溶剂。

例如,灯盏细辛注射液(10ml)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

为 中药均无毒或毒性 甚小 ,长期使用有毒的 中药或含有有毒 体的关键 ,经过合理炮 制的有毒 中药更是如此 。一般说 ,凡
成分的 中成药引起蓄积中毒, 导致不 良反 应发生 , 如朱砂 、 雄 是经过合理炮 制的有毒 中药 ,只要用量适 当就 不会对人体产 黄长期使用可损害肝 肾功 能,马兜铃酸小剂量 长期使用发生 生毒害。使用有毒药物的正确方法是 :应从小 剂量开始 ,逐 肾功能 衰竭I。 2 】
维普资讯

4 8・
中国乡村医药杂 志 2 0 0 7年 6月第 1 4卷第 6期
§

药 物 与 临床 ・ j
g 喜 萱
导 致 中 药 不 良 反 应 的 主 要 原 因 及 合 理 使 用 中 药
刘东梅
随着中药应用的 日益广泛 , 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年增 脉注射 ,有导致过敏性休克甚 至死亡 的可能 。
导致 中毒 。 毒药调剂配方 ,遂致中毒。如误将混有曼陀罗的补骨脂给患
12 中药炮制失度 有些有毒 的中药生用毒大 ,炮制后毒减 。 有 肾虚遗尿的患儿配方 ,会导致 曼陀罗 中毒。 .
若炮 制失度 ,毒性 不减,即可引起 中毒 。如有人服用含有炮 2 中药合理用药 制失度 的草乌制剂而致 中毒 。 2 1正确 使用有毒 中药 ,化有毒为无毒 取药毒 , 病毒,是 . 攻 1 3 中药用量过大及用药时 间过 长 在 《 . 中国药典》 中不属 中医临床治疗 的基本法则之一。一些 以常用无毒 中药难 以奏 于有毒 中药 的药物 ,若超量用药也会发生不 良反应 ,如 肉桂 效 的怪疴顽疾 ,每 以有毒 中药为治而取效 ,但临床应用有毒 过量会发生血尿 ,过量服用人参可致 中毒死亡。有些人误认 中药疗疾时必须十分谨慎。用量是决定有毒 中药能否毒 害人

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分析

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分析

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分析作者:冯洪山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正确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分析使用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表现、原因和注意事项。

结果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必须掌握使用方法。

结论要科学认识使用院内中药制剂,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使用分析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中药房院内中药制剂作为医院的特色项目,在中医院和专科医院内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以其价廉和高效赢得百姓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其不良反应也会常常出现,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困惑和担忧,正确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医院药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合理用药的安全保障。

1院内中药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1.1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瘙痒、瘾疹、发热、面肿、紫癜等,也会发生呼吸困难,也可能迅速涉及全身,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在院内中药制剂中发生的比率较高,即使对于以许多常见中药组方而成的院内制剂也会发生[1]。

1.2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常见于以气味浓烈、刺激性较大的中药组方的制剂。

1.3心血管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心悸、心慌、多汗、胸闷、面色苍白、发冷、血压下降或上升等症状,常见于组方内含有乌头碱、强心甙等成分的中药制剂,以活血化痰类中药组方的院内制剂中也较多发生。

1.4肝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黄疸、蛋白尿、血尿、转氨酶、尿素氮升高等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甚至可能出现肝肿大,肝昏迷,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常见于组方中含有氰甙、马兜铃酸、木通皂甙等成分的制剂和一些含有重金属成分的矿物中药制剂。

1.5神经系统的反应临床表现为烦躁、眩晕、流涎、唇舌和肢体发麻,严重的发生意识模糊或丧失,惊觉、抽搐和昏迷,多见于组方中含有番木鳖碱、莨菪碱、汉防己毒素等毒性成分的院内制剂。

2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原因2.1制剂本身的质量问题制剂本身在组方和制作工艺上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中的有毒成分含量超出治疗量或者质量控制不严导致药品变质等原因而使患者在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2,3]。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2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为了保证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中药的毒性有些中药的毒性强或弱甚至无毒我们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观察同时也要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第 1 2 卷第 1 2 期 ・ 总第 1 8 8 期 2 0 1 4年 6月 ・下 半 月 刊
要掌握 中药中毒 的解救方法 和预防措施 。在使用时要控 制 中药在 治疗安全度 内,避 免引起不 良反应 。社会 的发 展使 得人们对预 防、医疗 、康复 、保健养 生等服务 的需 求不 断增长 ,中药 的应用受到前所 未有 的关注 。在 一些 疑难 病症 的治疗 中,中药 以其整体 调整和多靶 点的作用
关键词 : 中药不 良反 应;合 理用药;原 因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7 7 9( 2 0 1 4)一 1 2 — 0 1 1 0 — 0 2
1 原 因 分 析
1 . 5 服药的方法和时间不 当而 导致不 良反应 中药煎煮比
较 麻烦 ,医生应 向患者详细介绍服药方 法和服药 时间,
以免发生意外 。因此,必须遵 医嘱服用 中药 ,切 忌超 剂 量服药 ;同时服用 的时间也有一 定讲 究,汤药都 宜于温
服;发散风寒药最 好是热服 ;呕吐或药物 中毒 时,宜小 量频服 ;安神类 中药 以睡前半 小时服用为宜 ;顺 气消食
杏 叶制剂与阿 司匹林配伍 用于治疗脑血 管疾病 ,阿司匹 林有 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 ,而银杏 叶中的银杏苦 内酯 是血 小板 活化 因子 的抑 制物 ,与阿 司匹林合用可增加对 血小
1 . 2 药物有效成分是毒性成分 或用 量不 当而引起的不 良 反应 传统 中成药六神丸的成分含有雄黄、蟾酥 ,而这两 种 成份 皆为毒性 中药 ,需要严格 的控制它 的剂 量 ,如果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是祖 国医药宝库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相对 于化学 药 品不 良反应 比较 轻 而且少 , 受广 大人 民群 众 的欢 迎 , 其是 各种 深 尤 保健 品都以纯天然 为主导 , 但是 由于人们 对 中药 不 良反应认识 不足 . 另外 由于某些不 规范 的广告宣 传 , 毒副作用 的误导 , 无 盲 目滥 用 , 致使 不 良反 应逐 年上 升 , 至发生 严重 的药 疗损 害事 甚 件。 笔者通过 对某市 3家二 甲以上医 院 5 来发生 的中药不 良 年 反应记 录报 告进行分析 讨论 , 为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 提供依据 。
3 用 量 、 法 . 2 用
虽然 辨证 和 用药 准 确 。 是 如 果 用 量 过 小 不 能 发 挥 作 但 用 , 大则会 增加 发 生不 良反应 的几率 。例 如 : 尿病 、 血 过 糖 高 压患 者初 次服 用 降糖 药消 渴 丸或 降 压药 桂 枝茯 苓 丸 、 府 逐 血 瘀汤等 。 应从 小 剂 量开 始 为 好 , 一 次 服用 量 过 大 则 会 发 生 若 严 重 的低血 糖 反应 , 甚至 发生 休克 。 而血压 迅速 下 降过 低 , 也 会 发 生严重 的不 良反应 。还 有 某些 中成 药对 其 成分 不 了解 , 例 : 胆泻 肝 丸 、 神 丸 、 花点 舌丹 、 南 白药 等若 盲 目加 龙 六 梅 云 大 剂 量 服用 , 就会 引起 头 昏 、 心 、 吐 、 痛 、 恶 呕 腹 腹泻 、 肾功 能 损 害等 严重 的不 良反 应 《 本草 纲 目》 记载 :病 在 胸 膈 以上 者 , 中 “ 先食 后 服 药 , 病 在心 腹 以下 者 , 先服 药 而后 食 , 在 四肢 血 脉者 , 空腹 而 在 病 宜 旦, 病在 骨 髓者 , 饱 满 而在 夜 。” 明服 药应 根 据不 同疾 病 宜 说 及药 物 的性 质 而 定 , 能 千 篇 一 律 的 服 用 , 根 据 中药 的 时 不 应 效关 系 , 确定 最 佳 的用 药 时 间 , 提 高疗 效 和 减 少 不 良反应 对 是至 关重 要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矫 正 臀位 的首选 方 法 J 。 臀位 对孕 妇来 说 , 并无 明显 自觉 症状 , 只有经过 产 前检 查方 能够 明确 诊 断 , 提倡 定期 产前 检查 , 故 加强 预
防。
[ 参考文献 】
[ ] 朱文锋. 1 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 断学 [ . M]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人
转至 正常胎 位 。有研 究 显示 , 艾灸 至 阴穴 时 , 肾上腺 皮
[] 刘 2
明. 针刺治疗胎位不正的时机 比较[ ] 中国民间疗法 ,0 5 j. 20 ,
1 ( 1 :4 5 . 3 1 ) 5 —5
[ ] 邱茂 良. 3 针灸学 [ .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0 7 . 20 .0 [ 杜艳华 , 4] 薛爱景 . 中西 医结 合纠正胎位不正 5 0例l 临床观察[ ] 现 J. 代 中西 医结合杂志 ,0 5 1 ( O :772 2 . 20 ,4 2 )2 2 -78 [ 安 5] 静. 针灸至阴穴矫 正胎位不 正 2 0例 的临 床分析 [ ] 医学创 J.
来 自L s 神 经根 的腓 浅神 经 的分 支 , 经络 系统 共 ~ 与 同形 成统 一 的整体 。穴 位 的分布 在很 大程 度 上与 同一
神经 节段 支配 相一 致 。因此 刺 激 至 阴穴 , 经 气 可 达 其
相应 的L ~S 脊髓 神 经节 段 , 过 调 节 内脏 自主 神 经 通 的兴 奋 、 制活 动 , 善子 宫平 滑 肌 的收 缩 , 使 胎 儿 抑 改 促
新 研 究 ,0 74( 1 :8 .8 . 20 , 2 ) 1213
[ 作者简 介] 杨
英 (9 0 ) 女 , 17 一 , 山西平鲁人 , 治 医师 ,9 9 主 19
本 文编 辑 : 立 钧 王
年毕 业于山西职工 医学院 。
利 用力 学原 理 , 胎 臀 退 出盆 腔 , 助 胎 儿 重 心 的 改 使 借 变, 使胎 头与 胎背 所形 成 的弧 形 顺 宫 壁 滑 行 而转 成 头
[ 献 标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 7 - 2 2 1 0 -0 5 2 文 6 1O1 6( 0 0) 3 5 - 0 0
近年 来 随着 临床 用 药 的 不 断增 多 , 们对 药 物 特 人
1 正确 认识 和对 待 中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别是 中药 制剂 不 良反应 的危 害越 来越 重视 。如何 纠正
位。
本 文结 果显 示 , 位 的 孕妇 给 予 针 灸 至 阴穴 结 合 臀
膝胸 卧位治疗 , 正效 果 明显 优于 单纯 膝胸 卧位 , 矫 而且
大部 分 可 以缩 短疗 程 , 一周 有效 率 达6 . % , 大减 轻 83 大 了孕 妇 的痛苦 和不 适 , 可 以标 本 兼 治 , 少 并 发 症 , 且 减
2 o 6 3 0 2. 4 .
于足小 趾外 侧距 趾 甲角 约 0 1寸 处 , 足 太 阳膀胱 经 . 系
之 末穴 , 是经 气 深聚之 处 。足太 阳膀胱 经贯 通全 身 , 从 头走 足 , 网络 冲任 两 脉 。针 灸 至 阴穴 可 使膀 胱 经 脉 气 血通 畅 , 气充 足 , 任 脉 通 , 经 则 冲脉 盛 , 气 顺 达 , 胎 胎 位 自然 转正 。从人 体 解 剖 学 角 度来 看 , 阴穴 分 布 有 至
“ 中药 无 毒 , 病治 病 , 病 健 身 ” 有 无 的错 误 观点 , 确 对 正 待 中药制 剂 的不 良反应 , 正达 到安 全 、 效 、 真 有 经济 、 适
中药 制 剂 的不 良反 应 是 药 品不 良反 应 的一 部 分 。
药 品的不 良反应是 指 合格 药 品在正 常用 法用 量下 出现 的与 用药 目的无关 的反 应 , 括 副作 用 、 性 反 应 、 包 毒 变 态反 应 、 药物 的三 致 ( 畸 、 癌 、 突变 ) 药 物 的依 致 致 致 、
杨 英 等: 中西 医结合矫正臀位 6 临床观察 卷 0
第3 期
难产 , 气血 既 亏 , 身 必 弱 , 在 胞 中 , 必 弱 , 弱无 母 子 亦 胎
力, 欲转 头 向 下 而 不能 , 胎 所 以有 脚 手 先 下 者 也 。 此 ” 妇人 以血 为本 , 气顺 则 血 和 , 安 则 产顺 , 治 疗 应 以 胎 故 调理气 血 为主 , 气血 畅通 则胎 位 自然转 正 。 针 灸至 阴穴 矫正 臀位 已有 数千 年历 史 。至 阴穴位
因 。 结 果 与 结 论 : 有 掌 握 中 药 制 剂 的 适 应 讧 和 禁 忌 -- 才 能 安 全 、 效 、 济 、 当 地 使 用 药 物 。 只 i, f - 有 经 适 [ 键 词 ] 中 药 制 剂 ; 物 不 良 反 应 ; 理 用 药 关 药 合
[ 图 分 类 号 ] R2 8 中 8
质激 素分泌 增 多 , 宫 活 动 增 强 , 儿 活 动加 剧 , 者 子 胎 三 可能依 次成 因果 关 系 , 后 二 者是 有 助 于胎 儿 活 动 的 而
动力学 因素 。 针 灸 后 胎 儿 的倒 转 与 宫 缩 及 胎 儿 活 动增强 有关 , 且胎 儿 的 自由活 动改 变胎 方位 , 又有 一定 的 自主性 和选 择性 。 膝 胸 卧位矫 正臀 位 是 西 医常 用 方 法 , 的 机 制 是 它
当地 合理 用药 , 者结 合 自己多 年 的 工 作 实践 谈 一 下 笔
中药 制 剂 的不 良反 应 及 合 理 用 药
郭金 枝
( 山西省太谷 县中医院 , 山两 太谷 0 00 ) 3 8 0
[ 要 ] 目的 : 确 对 待 中 药 制 剂 的 不 良 反 应 , 动 临 床 合 理 用 药 。 方 法 : 析 造 成 中 药 制 剂 不 良反 应 的 原 摘 正 推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