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片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等城市。

这一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大区。

然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本文将就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在广东省甚至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10.27万亿元。

在这些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

深圳的GDP总量达到了2.97万亿元,广州的GDP总量为2.28万亿元。

而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这些城市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外贸出口上。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虽然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但是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深圳和广州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城市则相对滞后。

首先,从GDP总量来看,深圳和广州的GDP总量占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其次,就是人均GDP的差异,深圳和广州的人均GDP达到了20多万,在全国属于高收入城市。

而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的人均GDP则相对较低。

三、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珠三角地区靠近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些城市的出海口都在这一片海域,方便进出口贸易。

而深圳和广州的地理位置也使他们成为了物流中心。

2.政策优势珠三角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和产业政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3.经济结构深圳和广州的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升级,从单一的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 以来 , 广东凭借地缘 优势 、 政策优 势先行…步 , 经济 发展 持续 、 快速 、 定 ,0 3年 的 人 均 G P已经 突 破 稳 20 D 20 0 0美元火关 , 是全国经 济发展 的排 头兵 。但 是 , 随着 经 伴
济社会的发展 . 一些 深层 次的 问题 与矛盾 l 日益显露 出来 , i 三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2 期
(第 8卷第 2期 )
辽 宁 { j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Ao i d ii rt n C l g o r l f a nn A m ns a o ol e n I g t i e
No 2。 0 6 . 2 0
( o 8N .) V 1 . o2 .
广 东 四 大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分 析 及 对 策 研 究
陈 淳 肖 玲
( 华南帅范大学 。 广州 50 3 ) 16 1
[ 摘
要]
在明确广 东珠三 角、 东、 西和粤 北四大区域基 本特征 的基础 上 , 粤 粤 分析四 大 区域 经济差距 的原 因主要表 现为
二、 广东 四大 区域经济差距 的原 因及表现形式
籍人 口 29 .3 386 万人 , 20 比 02年增长 14 。地 区生 产总值 .%
为 l311 亿元 , 02年增长 1.% 珠江三角洲地区 14.3 比20 66
绝大部份位于北 回归 线 以南 , 是我 国最 大的南 亚热 带平原 , 毗邻 南海 , 江水 系的西江 、 江 、 江及其支流潭 江 、 江 、 珠 北 东 绥
地 区生 产总 值 为 9 4 . 0元 , 18 O 区域 内土地 总 面积 为 16 3 58 . O k 总人 口为 13 . 3万人 , Om , 60 5 是广东省人 口密度最 大的地 区, 也是全省城镇 密度最 大 的地 区。该 地 区旅外华 侨的 港 、 澳、 台同胞 达 10 万人 , 0 0多 遍及世 界 4 O多个国家的地区。 ( 粤 西地 区 三)

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表 3 残差A F 验 D检
从表 3 的可 以看 出,A F 值 =一 . 8 8 , %水平下 的l界值 : D 2 942 5 5

19 1 8 .5 67,A F 值小于 5 D %水平 下的临界值 ,由此说 明 L J RK 和 NY
根据E g 和G ag ( 9 7 提 协整理论认为 , nl r e 18 ) e n 两个一阶单整的变 量之 间有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称为协整关 系。其检验方法称 为

01 6 7 4
L DP 一) NG (1
. 4 2 018 7
F {
013 3 9 5 9

. 6 5 : 07 4 2
04 1 5
E三 巫二 三囹 图 1L JR 和 LG P 列 折线 图 NYK N D序

R.q a e surd
E iw 60 件 进 行 处 理 。 Ve s.软 1 G两 步 检 验 、E
序列 平稳性 检验 。结果如表 3 。
变 ^ 量 D 值 检 形 c,) 界 5,% 瞄验 验 式(t 临 值( 1 ) ,p 9 0 6 f论 结 E 一 54 差) 29 8 .8 2 (0 ) 0 , ,0 一 6 2 ,15 8 11 7 l 稳 2 3 1 一. 1 7 .0 9 平 . 90 9 6 , 6 5
j 口9 2 6 9 38
M el d e dml a a1  ̄ n t , r v
】 7 4 37 9 5

从 图1 两个序列折线 图可 以看 }均具有 明显的趋势和截距 ,所以在 十 { A F D 检验 中选取有趋势 和截距项 的模 型进 行检验。结果 如表1
变量 啪 P Ly雎 i/ l D 啪 P J D 了l) YI 【 [ ^F 卫检验值 检验,式 (tp l c ) ; J 一 425 2884 ( ) t2 一 32 2TT2 2 ( t0 c ,) - I r 36 I ( t0 c ) 一 354 B048 ( t0 c ) 临界值( %l ) I 5 O % 一  ̄79 3s87 一 13 42 2 63 328 ̄ , 一 727 一 579 3225 4237, 3575,一 131 ‘ S 。 682 3256 4 2 旭 3528 一 127 一 850 3528 一 256 4 2 ̄ 一 682 3 127 8 结论 靠平稳 非平稳 平括 平稳

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格局及分析报告

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格局及分析报告

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格局及分析报告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中山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的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首先,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景气度逐渐提升。

随着中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提升,商业地产需求不断增加。

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相继涌现,丰富了市中心商业地产的供应。

同时,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业也在商业地产市场中发展迅速,为市中心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商机。

其次,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大商业地产开发商纷纷加大投资力度,竞相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商业地产项目。

这导致了市场上商业地产项目的品质逐渐提升,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

再者,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商业地产项目存在市场供给过剩的问题,导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定位不清晰,无法吸引目标消费群体,导致经营困难。

此外,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政策调整等挑战。

针对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商业地产市场的规划和引导,避免供给过剩和项目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其次,商业地产开发商应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商业地产项目。

另外,商业地产项目经营者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增强竞争力。

最后,加强与其他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吸取其经验,提升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竞争激烈。

只有抓住市场机遇,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商业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中山市商业地产市场格局及分析报告I. 市场概况1. 中山市地理位置优势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

板芙板芙镇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

东与五桂山镇相连,西以西江为界,南临神湾镇和三乡镇,北与中山市南区和大涌镇接壤。

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全镇设板芙居委会和白溪,四联,板芙,板尾,深湾,广福,里溪,湖洲,金钟,禄围共十个村委会。

2005年,常住人口3万多人,外来人员近5万人,旅外华侨6000多人。

板芙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已由昔日的农业小镇成为新兴的工业城镇,形成了家具、皮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形成礼品、制衣、五金、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包装材料等行业为群体的工业体系。

目前全镇共有各种类型企业近6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16亿元,税收总额2.69亿元,出口总值3.36亿美元。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2005年开始,我镇规划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电光源产业基地,已被中山市“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板芙镇有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为抓好劳动职业培训,镇内设有多个电脑、电车培训点及木工机械、焊工等培训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山教学站于2001年已落户板芙,并专门设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

镇设有提供咨询、立项、报关等一条龙服务的涉外办事机构和银行、医院、酒店、商场、集市、游乐场、卡拉OK歌舞厅、桑拿、影剧院、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

集休闲、娱乐、康乐、运动于一体具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酒店和康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尽量为广大客商和劳工在饮食、娱乐、康体及生活上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板芙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山市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大米、糖蔗、鱼虾、家禽及花生、莲藕、粉葛、菱角和柑橘、橙、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

板芙镇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中山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中山市还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 生活服务设施水平,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
中山市应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绿色的生 产生活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
中山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经 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部经济模式
优势
总部经济模式可以吸引大型企业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心城市,同时将 生产基地布局在具有成本优势的周边地区。
实例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优质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国内 外知名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产业为 主导的总部经济模式。
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包括投资活跃度、消费活跃度和 对外贸易活跃度等反映经济发展 活力的指标。
包括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 建设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评价指标的解释与计算方法
GDP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 指标。计算方法为将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 的生产总值减去中间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 ,得到该地区的GDP。
人均GDP
趋势
未来中山市将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山市也将加强区 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03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客观性
评价指标应客观反映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发展 趋势。
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数据易于获取和 计算。
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措施,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推动中山市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作者:赵亚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7期摘要:我们研究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通常是考虑到港口的社会经济效益。

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经济为港口的综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得益于港口的物流功能的完善和发展。

港口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港口经济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此,以中山港为例,探讨港口对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中山港;作用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从国际上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港口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有关的报告来看,在全球的30多个主要国际化大都市中,有将近90%的城市是港口城市或者城市经济的发展因为有港口的带动作用。

世界财富的一半几乎都集聚在沿海的港口城市。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区的港口优势,港口在这些地区起到很强的引擎作用。

同时,港口为这些地区进一步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看,港口经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

中山市作为广东“四小龙”之一的重要经济城市,其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山港的贡献,而中山港是西江流域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也是珠三角西部地区核心港口。

中山港的发展与中山市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1中山港发展现状中山港位于中山市东部,科技新城核心地带,珠江口西侧,是珠西经济圈的核心对外口岸。

北接广州,南邻珠海、江门,东隔伶仃洋与深圳、香港相望。

中山港作为对香港港、深圳港、南沙港运输的“喂给港”,在中山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中山市有“一港五区”,有中山港港区、小榄港区、马鞍港区、黄圃港区、神湾港区。

中山市的外贸运输总量中水运占75%以上,很大部分是经中山港出口的,多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国港口前列,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递增。

2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经济学界经常用增长极理论来解释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中山港就是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山市的发展前景

中山市的发展前景

中山市的发展前景中山市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未来,中山市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首先,中山市毗邻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香港和澳门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中山市可以借助其国际化的经济环境和先进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外资和跨国企业进驻。

同时,中山市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该区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中山市将成为该区域重要的经济节点。

其次,中山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

中山市是国内著名的人才聚集地之一,拥有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

中山大学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为中山市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山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持。

此外,中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中山市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节点和中国制造2025工业示范基地,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支持,尤其在家电、照明、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中山市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再者,中山市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山市通过城市更新和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进驻。

此外,中山市还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综上所述,中山市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山市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
在研究中山市区域经济相关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山。

中山市原名香山县,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为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珠江口伶仃洋,北连番禺、顺德,西及西南与新会、江门、斗门为邻,东南靠珠海、澳门。

同时也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改设为中山市,1988年初升格为省地级市。

现辖22个镇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上,中山市在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6.3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6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702.20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为2.8:58.7:38.5。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4%,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09.64亿元,增长20.4%;实现工业增加值1021.51亿元,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056.19亿元,增长20.8%。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9亿元,增长3.3%。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37亿元,增长2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1亿元,增长18.2%。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1.19亿美元,增长27.2%,其中进口86.14亿美元,增长27.9%,出口225.05亿美元,增长26.9%。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37亿元,增长26.2%,一般预算支出146.19亿元,增长24.8%。

在工业通过实施“技改贴息”政策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

技改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备案的技改项目由2000年的50个增加到2004年的200个,技改贴息总额由2000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800万元。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仅2004年,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就高达60个;技术中心的建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4年底,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

农业上积极引进各种农业器具,入各种先进农机。

农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

有关部门一个统计表明:农业机械每年可为全
市农民节支增收1亿元以上。

同时也在种植中近年来先后由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农科所、佛山市农科所等相关知名科研单位引入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如:齐粒丝苗、合丝占、胜巴丝苗、美香占、矮新占、玉香油占等88个。

为引导农民在琳琅满目的农业产品中做出选择,还定期组织对几类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新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展示、现场比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专业户参观比较。

社会发展上,中山市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和科普事业都积极的开展,增加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乐趣,也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出了更多的力量。

教育上,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53万人,增长2.0%,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0%和111.9%,高中升学率达90.0%,普通高考录取率达9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5%。

文化上,2010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29个,市、镇两级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站22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开通数字电视节目116套,增加8套。

全年出版报纸3959万份,图书馆总藏量107.62万册,大大丰富了中山市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上,201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86个,医院床位10114张,分别增长5.2%和14.7%。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121人,增长12.0%。

其中,执业医师4630人,增长11.5%;执业助理医师753人,下降1.4%;注册护士6223人,增长14.0%。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了78.05岁,高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期寿命75岁的标准。

体育上,2010年成功承办2010年中美国际篮球对抗赛及3项国家级比赛和3项省级比赛。

全市1200名运动健儿在39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金牌174枚、银牌208枚、铜牌145枚。

中山的名胜古迹也非常多,有着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例如像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孙中山纪念馆等。

还有各种土特产如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中山杏仁饼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中山做了良好的展示外吸引了各地人们前来参观旅游投资建设甚至落地生根。

在各要素的影响之下,中山市的经济发展也持续健康的发展着。

特色的火炬开发区依然领航着中山市的工业发展,中山城区依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桥头兵,各色并进,共同促进着中山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