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5 固体密度的测定

合集下载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固体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固体样品的密度,探究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容量瓶、量筒、实验室温度计等。

本实验使用的材料有:不同固体样品、水。

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洁实验仪器,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2)测量容量瓶的质量:使用电子天平,将空容量瓶的质量称量并记录。

(3)测量容量瓶加样品后的质量:将容量瓶加入待测样品,再次称量并记录质量。

(4)测量容量瓶内水的质量:将容量瓶加满水,称量并记录质量。

(5)测量容量瓶加样品和水后的质量:将容量瓶加入待测样品和水,再次称量并记录质量。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中所测得的质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固体样品的质量、容量瓶内水的质量和容量瓶加样品和水后的质量。

2. 数据处理(1)计算固体样品的质量:固体样品的质量等于容量瓶加样品后的质量减去容量瓶的质量。

(2)计算容量瓶内水的质量:容量瓶内水的质量等于容量瓶加样品和水后的质量减去容量瓶加样品后的质量。

(3)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固体样品的体积等于容量瓶内水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

(4)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固体样品的密度等于固体样品的质量除以固体样品的体积。

讨论与分析1. 实验误差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影响因素固体样品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纯度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控制了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但未考虑固体样品的纯度。

固体样品的纯度对密度的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实验结果的意义通过本实验测量得到的固体样品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固体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同时,密度还可以作为判断物质纯度的指标之一。

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报告

1.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3. 熟悉比重瓶法测定小粒固体密度的操作步骤。

4. 培养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物体的密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ρ = m/V。

2. 流体静力称衡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即 F浮 = G排= ρ液gV排。

3. 比重瓶法:通过测量待测固体与已知密度液体在比重瓶中的体积变化,计算固体的密度。

三、实验器材1. 物理天平(感量0.1g,秤量1000g)2. 法码3. 比重瓶(100ml)4. 烧杯(450ml)5. 温度计(50/0.1)6. 待测大块固体7. 待测小粒固体8. 待测液体9. 细线10. 刻度尺11. 游标卡尺12. 螺旋测微计1. 调节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检查天平的灵敏度。

2. 测量固体质量:用天平称量待测大块固体的质量,记录于表格中。

3. 测量固体体积:a. 将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记录水的体积值。

b. 用细线拴好固体,没入水中,测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记录于表格中。

c. 计算出固体的体积,填入表格。

4. 计算固体密度:根据ρ = m/V 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填入表格。

5. 测量小粒固体密度:a. 用天平称量待测小粒固体的质量,记录于表格中。

b. 将小粒固体放入比重瓶中,记录比重瓶的初始质量。

c. 加入待测液体至比重瓶的标线处,记录比重瓶的质量。

d. 计算小粒固体的密度,填入表格。

6.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测量出待测大块固体的密度为ρ1,测量误差为Δρ1。

2. 通过实验,测量出待测小粒固体的密度为ρ2,测量误差为Δρ2。

3.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2. 学会了使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密度-大学固体密度测量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密度-大学固体密度测量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固体密度-大学固体密度测量报告
大学固体密度测量报告
本实验采用水比重瓶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实验工作结果如下所示:
(1)准备实验设备:
除准备实验设备之外,还准备了一瓶精制的清水,一根长度为10cm的金属杆子,一块重量为50克的铜片,一把计秤和一把测头。

(2)实验步骤:
1、首先,将空水比重瓶放入实验桌上,并记录空瓶重量;
2、再将铜片放入水比重瓶中,并记录其重量;
3、再将金属杆子放入水比重瓶中,并记录其重量;
4、接着,加入精制水至瓶口,直至将测头的水位抬至瓶口;
5、最后将测头水位放在瓶口位置,读取所测得的水比重率,表格中记录该值。

实验结果如下:
物体重量(g)密度(g/cm3)
空瓶 214.3 -
铜片 264.3 8.183
金属杆子 252.7 7.509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水比重瓶测量,金属杆子和铜片的密度分别为7.509g/cm3 和8.183g/cm3,相差不大。

可以看出,采用水比重瓶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方法。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该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最简单的水比重瓶测量方法,取得良好的测量结果,特别是针对金属杆子和铜片来说,相差不大。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水比重瓶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验以水比重瓶来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结果准确可靠,证实了水比重瓶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可行性。

在后期的实验工作中,将对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测量相关物性,给出更详细的结论。

固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密度。

实验原理如下:密度(ρ)= 质量(m)/ 体积(V)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几何尺寸来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体积。

三、实验仪器1. 物理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3. 比重瓶:用于测量小颗粒固体的体积。

4. 烧杯:用于盛放液体。

5. 细线:用于悬挂物体。

6. 待测物体: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固体。

四、实验步骤1. 规则形状固体密度的测定:(1)将物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水平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4)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2. 不规则形状固体密度的测定:(1)将物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水平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将烧杯放在天平上,加入适量液体,使物体完全浸没。

(4)用细线悬挂物体,使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调整物体位置,使天平平衡。

(5)记录天平平衡时的砝码质量,即为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

(6)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规则形状固体:物体质量:m = 50.0g物体体积:V = 20.0cm³密度:ρ = 2.5g/cm³2. 不规则形状固体:物体质量:m = 100.0g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m' = 95.0g密度:ρ = 0.05g/cm³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物理天平的使用和调整是关键步骤,需确保天平平衡。

2. 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时,排水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避免液体溢出。

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

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报告

固体的密度的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的密度。

(3)进一步熟悉游标卡尺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物理天平、砝码、游标卡尺、温度计、铁筒、金属圆柱体、木块、细线等。

三、实验原理(1)形状规则的固体,我们可直接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密度,对于直径为d ,高度为h 的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ρ铜=m 1V 1=4m 1πd 2h (1)对于长为a ,宽为b ,高为c 的矩形木块的密度为ρ木=M 1V 2=M1abc (2)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其体积无法用长度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但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间接地测出体积,即用测量质量的方法来代替测定其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静压力(即浮力)的作用,所以称为液体静力称衡法。

如果不计空气的浮力,一块无规则的铜块在空气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是m 1g ,在液体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是m 2g ,那么铜块所受浮力等于铜块排开液体的重量F =P 1−P 2=m 1g −m 2g =ρ0V 1g所以得V 1=m 1−m 2ρ0,从而间接地解决V 的测量问题,ρ0是液体的密度,故得ρ铜‘=m 1V 1=m 1m 1−m 2ρ0 (3)如果所用的液体是纯水,测其水温,可从图表中查出水的密度ρ0来。

对于无规则的木块,因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先称出木块在空气中的质量M 1,然后在木块下面挂一重物,并将重物浸没在水中,而木块在空气中,称出其质量M 2,最后将木块和重物一起全都沉入水中,称出其质量M 3,则木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M 2g −M 3g =ρ0V 2g所以木块的密度为ρ木‘=M 1M 2−M 3ρ0 (4)只有当浸入液体后物体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才能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来测定它的密度。

(3)误差分析1、空气浮力的修正公式(1)(2)(3)(4)中都没有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

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固体密度,掌握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并验证材料的密度计算公式。

实验原理:固体密度是固体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由公式ρ=m/V计算得出。

其中,ρ为密度,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在实验中,由于体积测量的难度较大,因此常采用水法测定体积。

即将待测物质浸入水中,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计算物质的体积。

然后将物质称重,代入公式即可得出该物质的密度。

实验步骤:1、称取待测物质,将待测物质浸入水中,待物质沉淀后记录排出的水的体积。

2、将待测物质从水中取出,用吸水纸将物质表面上的水分吸干。

3、将待测物质放在天平上称重,记录物质的质量。

4、代入公式ρ=m/V中,计算该物质的密度。

5、重复以上步骤,多次测量该物质的密度,取密度测量值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铝材、铁球和铜材三种不同材质进行测量。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以下数据:材质密度(g/cm³)(测量值)铝材2.69铁球7.87铜材8.92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数据与文献值较为接近,准确度较高。

同时,通过对三种材质相互比较,铜材的密度相对较大,铝材的密度相对较小,与常识相符合。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有诸多方面,一些常见的误差如下:1、实验环境温度对物质密度的影响。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物质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2、实验仪器的误差。

例如天平可能存在客观偏差,测量出的质量数值不完全准确。

3、测量的误差。

在读数时,很难达到完全精确的状态,同时在体积测量时,由于其取决于材质的形状和大小,也难以达到完全准确。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固体密度,采用水法测量物质体积的方法,掌握了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并验证了材料的密度计算公式。

同时,通过对不同材质的比较,加深了对不同材质密度的概念理解。

实验结果较为准确,且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证明了实验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实验学习中,我们将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测量,增强自己的实验能力。

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报告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报告一、引言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不同固体的密度,并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天平、容量瓶、量筒、实验室温度计、实验室计时器。

2. 试剂:不同固体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干净。

2. 测量容量瓶的初始质量,并记录。

3. 使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并记录其质量。

4. 将固体样品放入容量瓶中,并记录容量瓶的总质量。

5. 用水将容量瓶装满,确保固体样品完全浸没在水中。

6. 记录容量瓶加水后的总质量。

7. 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将固体样品取出并晾干。

8.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固体样品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样品1:质量 = 10.2g,容量瓶初始质量 = 15.6g,容量瓶加水后总质量 =37.8g。

样品2:质量 = 8.7g,容量瓶初始质量 = 15.6g,容量瓶加水后总质量 =36.4g。

样品3:质量 = 12.5g,容量瓶初始质量 = 15.6g,容量瓶加水后总质量 =39.2g。

2. 实验数据处理:a. 计算容量瓶中水的质量:容量瓶加水后总质量 - 容量瓶初始质量。

b. 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容量瓶中水的质量 / 水的密度。

c. 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固体样品的质量 / 固体样品的体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1的密度:(10.2g / (37.8g - 15.6g)) / (容量瓶中水的质量 / 水的密度)。

2. 样品2的密度:(8.7g / (36.4g - 15.6g)) / (容量瓶中水的质量 / 水的密度)。

3. 样品3的密度:(12.5g / (39.2g - 15.6g)) / (容量瓶中水的质量 / 水的密度)。

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并掌握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固体密度的概念固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包含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为固体密度,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所占据的空间体积。

2.测量方法测量固体密度可以采用置换法和比重法两种方法。

置换法是将待测物质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位移量计算出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密度。

比重法则是将待测物与已知密度相近且易于操作的标准物质混合后进行比重测量。

3.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多种误差影响结果准确性。

常见误差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因素等。

对于这些误差,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修正和处理。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电子天平、容量瓶、测量筒、滴定管等。

2.试剂:蜡烛、水、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器材,将电子天平调零,准备好容量瓶和测量筒。

2.测量蜡烛密度:将蜡烛放入容量瓶中,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完全浸没,记录液面高度。

然后取出蜡烛,将容器中的水倒入测量筒中,并记录液面高度。

根据液面高度差计算出蜡烛的体积,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密度。

3.比重法测量酒精密度:将已知密度的水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酒精混合均匀。

然后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在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并记录液面高度。

根据液面高度差计算出混合物体积,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酒精密度。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得到蜡烛密度为0.93 g/cm³,酒精密度为0.81g/cm³。

可以看出两种物质密度相差较大。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

对于电子天平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称量取平均值来减小其影响。

而人为误差则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手动操作对结果的干扰。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置换法和比重法两种方法测量了蜡烛和酒精的密度,并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固体密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a .学习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b .掌握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不溶于水)的密度
实验仪器:
物理天平、砝码、铜螺母、黄蜡、塑料块、细线、烧杯
物理天平的读数方法:
用天平称衡时,必须确定天平的平衡位置,即确定天平的停点。

灵敏度高的天平,两边常左右摆动,不易停下来,正确而迅速地判断天平的平衡位置,是实验操作的关键。

如果一定要等天平停止摆动,既费时又不经济,因此往往不等它静止,而直接从指针左右摆动的位置来推算它该停的位置——停点。

设读得指针3次连续摆幅数值为:(左,1x )(右,2x )(左,3x ),则左边读数的平均值为 (1x +3x )/2,右边读数的平均值为2x ,上述两平均值的平均值就是停点a 。

2
2/)(331x x x a ++= 天平无载荷(两盘均空着)时的停点,称为天平的零点。

在正常情况下,零点应该在标尺中央刻度上(一般实验用的物理天平中央刻度为“10”)或其左右一个刻度以内,若相差太大,可在天平止动的情况下,稍微调节横梁上左右两端的平衡螺帽,至零点返回正常位置为止。

本实验所使用天平的最小砝码为1g ,对于1g 以下的砝码,可移动横梁上的游码代替,其最小分度为20mg (或50mg )。

20mg (或50mg )一下的质量可采用下述方法(内插法)计算出来。

先求出天平的零点0a ,要称衡某质量为M 的物体,在右盘放上砝码m ,若m 比M 略小,停点在1a ,移动横梁上的游码,加0m =20mg (或50mg ),停点变成2a ,此时m+0m >M 。

容易得出物体的质量M 为:
1
2010)(a a m a a m M -⨯-+= 其中:1
20a a m -为指针每偏转1个刻度(1格)所代表的质量,称为天平的分度值,其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

严格来说,一架天平的分度值或灵敏度随着天平载荷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载荷越答,灵敏度越低。

但是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分度值看作不变,因此,在整个实验中只需要在空载情况下测量一次分度值,在其他多次测量中,只要测出相应的1a 或2a ,就可算出20mg (或50mg )以下的质量。

实验原理和方法:
如果一个固体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它的密度ρ为:
)/(3cm g V
m =ρ……○1 由○
1式可知,只要测出m 和V ,就可以求出ρ。

质量m 可以由天平测出,精确测量体积V 可以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

条件是物体浸入液体后,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如果不计空气的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称量为m ,全浸入液体中称量为1m ,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g m m F )(1-=……○
2 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质量:
排液gV F ρ=……○
3 其中:液ρ是液体的密度,排V 是物体在液体中所排开液体的体积。

由于物体是全浸入液体中,
物体的体积V 就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排V ,由公式○
1,○2,○3可得: 液ρρ1
m m m -=……○4 如果待测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不能全浸入液体中时,可以采用一下方法:在物体下面拴上一重物,使它们能全部浸入液体中,称量为2m 。

再将物体提升到液面上,而重物仍完全浸入液体中,称量为3m 。

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g m m )F 23-=(……○
5 则由以上公式整理得:
液ρρ2
3m m m -=……○6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a .调平。

转动天平底座的螺母,使天平底座的水准泡置中,使底座呈水平状态。

由于在制造时天平的立 柱和底座是严格垂直的,所以调平的目的是使立柱呈铅直状态。

b .调零。

将天平横梁上的游码移至零位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帽,直至指针在刻度尺中央(“10”刻度)处做等幅摆动为止。

2.测定天平的零点0a 、停点x a 、分度值以及天平灵敏度。

方法:先将游码置于横梁上零位处,调节天平使之平衡,测出对应的321,,X X X ,计算零点0a ;再
将天平右盘加最小砝码0m ,即移动游码一格,例如0m =20mg ,即移动游码至0.02g 位置,测出此时对应的321,,X X X ,计算天平的停点x a ;分度值则为
0a a m x -,其倒数即为天平的灵敏度。

3.测铜的密度(液物ρρ>)
a .检查、调整物理天平;
b .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 ;
c .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质量1m ;
d .测出实验时的水温t ,由表中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t ρ;
e .用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计算铜ρ,并由单次测量估计m 和1m 的测量误差,运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铜ρ∆值;
f .给出测量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讨论。

3.测黄蜡的密度(液物ρρ<)
a .测出黄蜡在空气中的质量m ;
b .将黄蜡拴上重物(铜螺母),使蜡块在空气中,而铜螺母浸在水中,测出3m ;
c .将黄蜡和重物都浸在水中,测出2m ;
d .测出水温t ,由表中查出t ρ;
e .计算蜡ρ及蜡ρ∆;
f .给出测量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讨论。

参数及数据记录:见附表1
数据处理:
t = (27.0±0.5)C ︒
t ρ= (0.9976±0.0003)3/cm g 铜ρ = (8.46±0.01) 3/cm g 对于铜:M = 31.400g 1M = 27.640g M ∆ = 0.005g 1M ∆ = 0.005g
318.3310g/cm 0.997627.640
-31.40031.400)M M (M ==⨯=-=t ρρ铜
t
t M M M M M M M M ρρρρ∆+∆-+∆-=∆1111)(1)(铜

002801.09976.00003.0005.0640.27400.311005.0)640.27400.31(400.31640.27=+⨯-+⨯-=
铜ρ∆=0.002801⨯铜ρ=0.002801⨯8.3310=0.023335(3/cm g )
对于蜡:M = 5.040g
2M = 27.200g 3M = 32.640g M ∆ = 0.005g 2M ∆ = 0.005g
3M ∆ = 0.005g 323m 0.92425g/c 27.200-32.6400.99765.040)M M (M =⨯=-=
t ρρ蜡 t t ρρρρ∆+∆-+∆-+∆=∆323223M )M M (1M )M M (1M M 1蜡
蜡 9976.00003.0005.0200.27640.321005.0200.2732.64010.0055.0401+⨯-+⨯-+⨯= 003131.0=
蜡ρ∆=0.003131⨯蜡ρ=0.003131⨯0.92425=0.002894(3/cm g )
最后结果:
30.03)g/cm 8.33(±=铜ρ
%28.0=∆铜
铜ρρ
铜ρ∆=0.033/cm g 30.003)g/cm 0.924(±=蜡ρ
%32.0=∆蜡
蜡ρρ 蜡ρ∆=0.0033/cm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