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干阑式。

3、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正确表述是,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5、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其中生活区不属于这些区域。

7、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规划图的分析。

8、正确的表述是,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在成环城大道。

1)这些城市是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控制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帝国主义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导致城市呈现出异国情调;3)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由帝国主义国家掌控,本地居民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劳动;4)这些城市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阶级对立。

比性。

广场中央是圣马可教堂和两座高塔,周围是建筑群和柱廊,形成了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3)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2、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雕塑艺术,强调对称和尺度感。

(1)罗马的圣彼得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广场之一,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柱,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广场两侧是双排的柱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2)巴黎的路易十四广场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古典的矩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建筑群和雕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要内容汇总和答案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要内容汇总和答案
重要图:
1、卡洪城 P5 2、乌尔城 P11 3、新巴比伦平面 P12
5、普南城 P32
4、米利都城 P29~P30
6、罗马营寨城 P37 7、古罗马广场 P39
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规模更大 广场封闭、轴线对称 有丰富的雕像装饰,从战争中掠夺
第二篇 中古的城市
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人的中介作 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因信即可称义,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相 遇;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 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 远的影响。
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 7、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 P10~P12 乌尔城
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外城)、方形内城。 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 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5、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P9
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 双重城墙,九处城门,城市主轴
8、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 P22
9、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 P23 卫城:
国家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中心,高处神圣之所、专政时期的产物 。 在建筑上,卫城以防御为主,它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 圣地: 由宗教发展起来的公共活动场地。 圣地因地制宜,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突破了旧式卫城的格局。 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 位置的观赏。 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 10、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P27 卫城: 原意为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 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 台上。 卫城山门: 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式。两翼较 小,山门壮观,从山门就可以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 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朴庄重。 神庙: 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其型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 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点总结)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点总结)

国城市建设史1. 四大文明古国起源地带,年代和代表性的城市古埃及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底比斯城)死者之城位于左岸,城市位于尼罗河右岸,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则是位于城中。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乌尔城(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厚墙围抱宫殿庙宇,墙外是普通百姓和奴隶的居住地,划分明显,宫殿式四合院的,庙宇平面较为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波斯波利斯(位于平缓山坡上,平面组合井井有序。

地段的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地段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大厅的南边是宫殿、宝库和后宫)新巴比伦城(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筑需要,筑有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城东加筑了一道外城,内城有9座城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古印度:印度河-哈拉帕文明达罗城(毗荼人建,平面为正方形,有3条南北大道和2条东西大道,分划如棋盘。

分两部分,稍高的是卫城,东侧是较低的原市街地。

)中国:黄河流域河南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2. 古代城市的起源说:1.社会分工学说2.防御学说3.宗教学说4.地利学说3. 古代美洲的城市:印第安文化:特奥蒂瓦坎城(羽社神庙的金字塔)玛雅文化:提卡尔城,奇清依扎城印加文化:马丘比丘城4. 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思想:1.对思想城市的追求-理性、秩序2.唯物主义思想3.城邦,社区精神4人本主义5积极和丰富的公共空间6追求理性主义-希波丹姆模式5. 希波丹姆模式的内涵:(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间敞开呈现L形,有多个广场。

市场及多个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面积较小,南部较大。

城市分为4个功能区)1.采用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作为城市骨架的城市结构模式2.城市中有公共空间,城市典型平面中有两条大路垂直从城市中心通过。

3.把城市分成3个区: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区4.把城市居民分成3个区:匠人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外国城建史考试复习资料

外国城建史考试复习资料
☆普南城:始建于公元前 6 世纪,于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进行了彻底重建。城市背山面 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结合地形,建起自上而下蜿蜒的城墙。第一层最高为底米特神庙。第 二层是雅典娜波利亚斯神庙。第三层是市场、鱼市场以及会堂。第四层最低,建有竞技场、体育 馆。7 条东西街道,15 条南北台阶式步行街。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但单纯的棋盘式街 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间有计划的配合。 第六章 古罗马的历史分为 3 个时期:伊达拉里亚(前 750~前 300);罗马共和时期(前 510~前 30); 罗马帝国时期(前 30~476)从前 395 年开始,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在君士 坦丁堡,西罗马建都于罗马城,西罗马于 476 灭亡 东罗马发展成拜占庭帝国(封建制)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 向方城的东南西北 4 门 在道路交叉处修建神庙。 ☆共和广场: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规模更大。 广场开放、轴线对称。 ☆罗马帝国广场:在罗马共和时期,共和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帝国广场是 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 300 米左右。帝国广场建筑群之间以垂直轴相交。 营寨城: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帝国时期所建,规划布局共同特征是按照罗马军队的 严谨的营寨城方式建造的城市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相交,在交叉点处是城 市的中心广场。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第七章 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一、城市是自发成长的;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 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 二、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 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四、中世纪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 五、中世纪城市与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六、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性、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七、城市的弯曲街道既可以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 /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一.填空题1.人类最初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2.最早产生城市的时间及意义:公元前4000-3000年,意义: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

3.古罗马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城市建设规定的一般程序:p36(1)选址(2)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3)确定街道走向(4)城市奠基仪式4.罗马帝国典型的营寨城:p36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兰培西斯、啊奥斯达、提姆加德为代表5.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三个主要来源:p48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6.意大利中世纪的主要城市:p49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7.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建筑师:p73乔托,米开朗基罗,伯拉孟特,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珊索维诺,拉斐尔8.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广场:p80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纳伏那广场9.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哪属于“城市集中主义”理论:勒柯布西耶哪些属于“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田园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市10.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理论提出者及其城市名称:托马斯-摩尔城市名称:乌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11. 二战以后及50年代主要的商业街区产生的城市,国家及类型:荷兰鹿特丹的林巴恩(步行商业街)、美国底特律的郊区购物中心、美国的市内商业街、日本的地下商业街12.60年代以来有哪些大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莫斯科二.简答论述题1.古埃及典型城市卡洪城主要内容及其特点:p5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

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

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

外国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外国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外国城建史1.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和交通运输。

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影响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在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群体设计中,运用2公里长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人面狮身像。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2.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Hippodamus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建造活动,采用了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宅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城与公职人员住区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在其本人的实践中有所体现,公元前475年希波丹姆主持米利都Miletus重建工作,自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普南城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古罗马城在公元前4世纪修筑城墙,城市保留空地,作为被围时的粮食供应地。

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丁以北,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和建于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

共和时期的罗马广场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的房屋散乱,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很像希腊普化时期的城市广场。

广场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甚协调,建筑群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力的增长,每一建筑群都比之前的大帝国广场是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端向西北延伸约300m,由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多个广场组成帝国广场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V2.0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V2.0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V2.0外国建筑史各个风格时期古埃及(Ancient Egypt)(1)柱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莲花束茎式(2)古王国时期:⾦字塔的演变玛斯塔巴—阶梯⾦字塔(昭赛尔⾦字塔)--弯曲⾦字塔—吉萨⾦字塔群(狮⾝⼈⾯像)(3)中王国时期:峡⾕⾥的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怕苏墓(4)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庙宇形制:东西向,塔楼(Pylon)前⽅尖碑,空间逐层缩⼩。

(P15)卡纳克和卢克索的神庙,阿布⾟波(5)希腊化时期:受古希腊影响古西亚(Ancient Orient)(1)⼭岳台:7层,⾃下⽽上逐层缩⼩(2)新巴⽐伦城伊什达城门:琉璃砖(3)萨⾉⼆世王宫:亚述帝国,⼈⾸翼⽜像(五条腿)(4)帕赛玻⾥斯:波斯帝国,百柱厅爱琴⽂化(Aegean)(1)克⾥特:克诺索斯宫殿(2)迈锡尼狮⼦们(3)泰仑卫城古希腊(Ancient Greek)(1)三种柱式:多⽴克(男性),爱奥尼(⼥性),科林斯(少⼥)(P47 4-8,4-9)(2)雅典卫城:卫城⼭门:主要多⽴克式,包含爱奥尼胜利神庙:爱奥尼帕提农神庙:主要多⽴克式,内部有爱奥尼伊瑞克提翁庙:爱奥尼,⼥郎柱廊(3)希腊化时期:帕迦玛宙斯祭坛奖杯亭:园亭⽅基座,科林斯莫索列姆陵墓市场敞廊叠柱式:下层多⽴克,上层爱奥尼古罗马(Ancient Rome)(1)结构技术:拱券,筒拱,⼗字拱,穹顶,拱券平衡体系(2)巴西利卡:公共集会场所(3)古罗马五种柱式:由简单到复杂—塔斯⼲,多⽴克,爱奥尼,科林斯,复合(爱奥尼+科林斯)(4)维特鲁威:《建筑⼗书》(5)凯旋门:三跨(君⼠坦丁凯旋门)(6)图拉真⼴场:图拉真纪功柱(7)⼤⾓⽃场:椭圆平⾯叠柱式:底层多⽴克,⼆层爱奥尼,三层科林斯,四层科林斯壁柱(8)万神庙:穹顶(9)公共浴场:卡拉卡拉,戴克利先:⼗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10)宫殿:巴拉丁⼭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先宫拜占庭(Byzantine)(1)平⾯:希腊⼗字,集中式(P99 6-4)(2)结构体系:帆拱—结构上的意义:⽅形平⾯上盖穹顶(P98 6-2)(3)实例:圣马可教堂(威尼斯),圣索菲亚⼤教堂(穹顶底脚设有采光⽤窗⼦,后改为伊斯兰清真寺),东欧及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罗马风(Romanesque)(1)原为贬义:对古罗马时期建筑的粗糙模仿(2)早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风教堂:古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演变⽽来实例:罗马城外旧圣保罗教堂(3)罗马风,哥特式教堂平⾯形式:拉丁⼗字,东西向,西⾯⼊⼝,东⾯圣坛(P109 7-3)(4)⼀些特点:多⽤半圆券,厚重⽯墙,开窗⼩,回收古罗马柱式利⽤(5)肋架拱,彩⾊玻璃:在罗马风教堂中已有采⽤,哥特式教堂中则普遍采⽤(6)实例:法国:圣塞南教堂,克吕尼修道院教堂,韦兹莱隐修院,托罗奈修道院英国:达勒姆教堂莱茵河流域:施派尔主教堂,亚琛主教堂,特⾥尔主教堂,玛丽亚-拉赫本笃会修道院,圣⽶迦尔教堂,洛尔施隐修院,圣格特鲁德教堂(⽐利时),沃尔姆斯⼤教堂,美因兹主教堂,意⼤利:⽐萨主教堂,圣⽶尼亚托⼤殿,希腊圣母堂,帕尔玛教堂,佛罗伦萨洗礼堂哥特(Gothic)(1)结构上三个特点:勒架拱(⾻架券),尖券,飞扶壁(飞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

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3.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

5.“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型城市”理论。

6.1909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规划的第一部正式法律的名称。

7. 盖迪斯的主要规划思想。

8. 反映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规划思想的书籍、设计实例。

9.《雅典宪章》的核心规划思想、思想基础及内容。

10.沙里宁有机疏散思想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许多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改善规划的影响,哪些城市?
11.西方城市分散(疏解)主义思想和集中主义思想的代表。

1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内核、规划概念、空间模式。

13.广亩城市
图释题:
1.明星广场
2.昌迪加尔规划
3.田园城市
简答题:
1. 简述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

2. 简述盖迪斯城市研究的综合观念。

3. 简述盖迪斯城市研究的区域规划思想。

4. 简述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5. 简述《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6. 简述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和组织方式。

思考题:
1.我们知道现代城市规划始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请概括当时英国工业城市的状况以及采取的规划措施和理论探索。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解。

3. 奥斯曼规划的辩证分析
4.柯布西耶城市规划思想的辩证分析
5.霍华德、卫星城市、沙里宁等理论的异同点。

6.城市广场与城市生活,历史演进分析
第六讲现代西方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的主要理论
2.《马丘比丘宪章》要点。

3.卫星城市。

4.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
5.英国各代新城特点。

6. J.Jacobs城市生活的多样性空间组织的基本规则。

7.运用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对城市规划的运作过程进行重构的代表人物。

8. 《城市并非树形》的作者。

图释题:
1. SDAURP规划
2.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
3. 哈罗新城
4. 伦康新城
简答题:
1. 简述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概念的异同点。

2. 简述英国新城的建设目标。

3. 简述1968年英国新《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

4. 简述《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
1.英国新城的发展的演变。

2. J.Jacobs等人文主义城市研究思想
3.《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
第七讲美国城市发展过程基础知识点掌握
1.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

2.芝加哥“总体规划”。

3. “城市蔓延“。

4. “精明增长“。

5. 新城市主义
6. “TOD“特征。

图释题:
1. 华盛顿郎方规划核心区
2. TOD
5.翡翠项链
简答题:
1. 简述新城市主义TOD的设计特征。

思考题:
1. 城市蔓延、精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