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概要
使用童工的处罚标准

使用童工的处罚标准童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人权问题,违背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兴工公约》。
为了保护儿童的权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禁止童工,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家对童工的处罚标准的参考内容。
1. 罚款:对雇主和企业进行罚款是常见的处罚措施。
罚款金额的大小通常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罚款的目的是让雇主承担经济责任,并提醒他们不应继续雇用童工。
2. 惩罚性赔偿:除了罚款外,一些国家还对雇主进行惩罚性赔偿。
这种赔偿金额通常比罚款数额更高,用于赔偿童工受到的损害和伤害,同时也是一种对雇主的强烈警告。
3. 拘留:一些国家对雇用童工的雇主进行拘留处罚。
拘留的时间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可以是数天、数周甚至数月。
拘留处罚的目的是让雇主切实感受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并给予社会警示。
4. 吊销执照/许可证:对违法雇用童工的企业,政府可以吊销其经营执照或行业许可证。
这样一来,迫使企业停止经营,给予雇主严重的经济打击,并起到警示其他企业的作用。
5. 刑事处罚:在一些国家,雇用童工被视为刑事犯罪行为,对违法者可以进行逮捕、起诉和判刑。
刑罚的严重程度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而定,可能是罚款、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6. 名誉惩罚:除了经济和法律惩罚外,对雇用童工的企业进行名誉惩罚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政府可以公开曝光雇用童工的企业,并发布相关处罚信息,以此打击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7. 教育和改善措施:处罚童工问题不仅仅是惩罚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根源。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正式教育,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等方式来防止童工问题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处罚童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雇主的违法程度、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等。
同时,必须与教育改善措施相结合,以促使社会和企业意识到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性,并从根本上解决童工问题。
雇佣童工的处罚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我国法律对童工的雇佣有严格的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家庭雇佣童工,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相关责任人。
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组织或者支持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规定,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1.行政处罚(1)责令改正: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停止雇佣童工。
(2)罚款: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招用未成年人的,处以罚款。
2.刑事责任(1)拘役:根据《刑法》规定,雇佣童工从事危险劳动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用人单位因雇佣童工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精神损害赔偿:用人单位因雇佣童工给未成年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4.其他法律后果(1)声誉受损:雇佣童工的行为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损害企业形象。
(2)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因雇佣童工而受到处罚,将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社会信用降低:企业因雇佣童工而受到处罚,将降低其在社会中的信用度。
雇佣童工怎么处理,如何处罚非法雇佣童工

雇佣童工怎么处理,如何处罚非法雇佣童工对于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很显然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此时单位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那么大家知道单位雇佣童工怎么处理吗?接下来,律师365小编将围绕这一问题为大家做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对于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很显然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此时单位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那么大家知道单位雇佣童工怎么处理吗?接下来,小编将围绕这一问题为大家做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般来说年满18周岁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查验劳动者是否年满16周岁,否则可能会因使用童工而被罚。
禁止使用童工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我国也明确禁止使用童工。
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
《劳动法》第94条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规定,单位擅自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如下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有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国务院制定的《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之日起,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0000元罚款的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刑法分论重点知识总结

刑法分论重点知识总结本章介绍了侵犯财产罪中的重点罪名,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和敲诈勒索罪。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有故意行为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其客体是财产权和公民人身权,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
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若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不必要求行为一定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
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致人重伤、死亡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若处于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而伤害或杀死被害人后,乘机将其财务拿走的,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赎罪并罚。
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其他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赎罪并罚。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16岁以上的自然人,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其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动产。
聚众哄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集多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
其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具有故意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
其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次要客体是他人人身权利。
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被他人合法占有的行为人自己的财物,也可以成为行为对象。
行为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当场或限期交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或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行为。
3.客体是本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财物。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四类特殊人员,企业招用需要特别注意(赠《劳动人事风险调查问卷》)

个人是否符合劳动者条件是审查劳动关系一方主体是否适格的重要基础,对于该主体实践中也存在几种特殊情形,那么企业在招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招用内退、停薪留职、下岗待岗、停产放长假人员四类特殊人员时,该如何注意风险防范?本文笔者将在处理企业劳动用工方面遇到的四类特殊情形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合规指引,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风险。
一、招用未成年人涉及的风险问题个人作为劳动者有最低年龄限制,那么是不是通常理解的未成年人均不能作为劳动者适格主体呢?根据我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未成年人的框架下,应当区分未满16 周岁人员和已满16 周岁未满18 周岁人员两类不同情况,下面笔者通过具体案例来呈现。
(一)裁判分析1、我国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案例 1 :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普兰店区 A 汽车修配厂、于某等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2020 )辽02 民终623 号裁判观点:招用未满16 周岁未成年人行为构成非法用工行为。
因童工系非法用工,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
裁判摘要:原告于某经人介绍到被告A 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口头约定工资待遇,原告受雇时未满十六周岁。
2018 年7 月29 日被告在工作中突然意识不清,摔倒在地,原告在受伤时未满16 周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规定,被告招用原告行为构成非法用工行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受伤职工认定为工伤必须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因童工系非法用工,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故无法对非法用工童工进行工伤认定。
《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16 号)第十六条第(三)项也规定:“用工单位非法使用的童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The sacred work is in everyone's daily affairs, and the ideal future lies in starting bit by bi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劳动法》第9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现在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愿依法雇佣劳动者,因为既要保证劳动者的工资达到最低工资标准,还要缴纳社保,这些开支都是很大的。
因此,有些单位就违法雇佣童工,但是我国法律是禁止雇佣童工的。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不得雇佣童工的相关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国务院令第364号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规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在内的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就是童工;同时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保障其不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也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负有相关义务。
二、劳动法规定雇佣童工处罚《劳动法》规定: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从重处罚;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并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

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依照中国《劳动法》定义,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而青少年工人是指任何超过上述定义的儿童年龄但不满十八岁的工人。
雇佣童工(16周岁以下),童工无罪,招用单位应按未成年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六十八条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一,我国目前为止有两部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使用童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上述两部法律是禁止行规定,那么用人单位一旦违反,必将招致一定的法律后果。
第二,用人单位使用童工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根据《劳动法》第9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三,如何举报: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1)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2)可以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引入执法机构的监督与检查。
第四,童工工资能否拿到的问题。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不允许存在使用童工,那么又怎么会有工资呢?但是可以通过民法通则来予以寻求救济。
《劳动法》涉及的四个刑事罪名

《劳动法》涉及的四个刑事罪名在很多人看来,劳资关系是普通的民事关系,似乎与犯罪扯不上太多联系,但是,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仍需要以严厉的刑事处罚作为保障。
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社会、法治中国,要求所有公民都具有规则意识,国家虽在《劳动法》领域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力度,但劳动者不能将权利滥用,任何侵害用人单位和国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惩罚。
用人单位也不能再认为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就可视劳动者权益而不顾。
多学一些法律知识,多一点规则思维,对于每个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和劳动者有益而无害。
今天为您盘点四类主要的劳动保障违法犯罪案件。
第一类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涉嫌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概要
本罪的法律定义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1、划清非法雇用童工与合法招用童工的界限。
法律禁止使用童工,但是法律允许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并保障其身心健康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划清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这里,情节是否严重应该是区分本罪与一般违反劳动管理法规行为的界限。
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244条的规定,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从事高空、井下劳动,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伤亡或者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二)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三人以上的;
(三)以强迫、欺骗等手段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罚规定
刑法244条之一规定,犯本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本罪,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四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