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问题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前言在工作和学习中,公文写作是一项经常需要的任务。

好的公文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结构,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并产生预期的效果。

不过,实际上,很多人在公文写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语言表达不准确、结构混乱等。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问题与解决办法问题一:写作目的不明确很多人在撰写公文时,常常存在一个模糊的目的。

这个问题可能来源于缺乏明确的写作要求或是没有认真思考所需达成的目标。

这样,公文在传达信息时很容易失去方向,让读者感到迷惑。

解决办法:在写作之前,先认真评估需要撰写的公文的目的。

在撰写公文时,我们要清晰地表达所需传达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公文的目的,然后按照逻辑清晰的方式进行叙述。

问题二:语言表达不准确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需要言之有物。

表述不清、用词不当的公文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混乱,甚至引起误解。

特别是在涉及法律、政策等方面时,表达不清的公文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解决办法:在撰写公文时,我们必须格外重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选择恰当、明确的词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方式,表述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的排列,写出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连贯性的篇章,使读者受益。

问题三:结构混乱公文通常由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

这种结构是为了使读者方便理解,并有助于使公文信息更清晰。

如果结构不清晰,段落错位、逻辑混乱等,会让读者难以理解,并且表述出来的内容没有说服力。

解决办法:在撰写公文时,我们应该秉持精益求精、清晰明了的态度,充分考虑公文整体的框架结构。

保证段落和文章整体的逻辑清晰的同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进而实现公文的优美和连贯。

总结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书,它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展示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写公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上三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文章结构简单,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然而,由于公文写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写作的要点。

问题一:标题选取不当在一份公文中,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应具有准确、简洁、明确的特点,能够直观地传达文章主旨。

然而,一些公文存在标题选取不当的问题,比如过长、太过含糊或与内容不符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简明扼要、准确传达主题、符合公文的性质和目的。

问题二:写作语言过于复杂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其语言风格应该庄重、正式、严谨。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一些人往往会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使得公文内容难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行政术语和外来词汇,确保公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问题三:段落结构混乱一份合格的公文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并且每一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转折关系和逻辑连接。

然而,一些公文存在段落结构混乱的问题,比如过于冗长、缺少必要的转折和层次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划分段落、使用恰当的过渡词,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问题四:格式错误或不规范公文的格式是一种组织文本布局的规范,涉及到页眉、页脚、标题、正文、附件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一些人经常会犯一些格式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字体大小不统一、页眉页脚缺失、缩进格式错误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写作之前先了解并掌握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并且在编辑过程中仔细检查,确保格式正确、规范。

问题五:缺乏客观、客观的态度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体,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陈述问题、表达观点。

然而,有些公文却显得主观或过于客气,使得内容不够准确,甚至与实际情况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以客观、客观的态度来撰写公文,明确表达事实和观点,尽量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插入。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公文写作是每一位公务员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作为公务员代表政府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公文的格式、内容和语言表达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合法性。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位公文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格式问题公文格式的正确性是写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如果格式错误,不仅影响到阅读效果,还可能造成理解上的误解。

公文格式是固定的,主要包括上/下边距、左/右边距、字体、字号、行距、段落缩进等方面。

在撰写公文时,不少人会犯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式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一)字体大小不对称字体大小不对称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撰写公文时,应该注意字体大小的一致性,以保证整篇文章的视觉效果的美观性。

一般来说,正文字体大小应该为小四号,抬头应该为三号或四号,而副标题的字体大小应该为四或五号。

(二)段落太长段落太长,不仅容易导致读者阅读困难,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没有重点和逻辑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文章的行距,把文章分成小段,这样一来,文章的层次结构会更加明显,读者也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重点。

(三)行距过小行距过小的文章,难以阅读,并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在撰写公文时,应该适当加大文章的行距,大约为1.5倍即可。

(四)错位字距错位字距是指没有正确排版而造成字距过大、过小的情况。

正确的方法是采用两个空格作为字与字之间的缝隙,让文章排版更加美观,也方便读者阅读。

(五)排版格式不统一排版格式统一对于公文写作非常关键,这样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明确,也便于读者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格式模板,让文章排版自动统一。

二、语言表达问题公文写作的语言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清晰、简明扼要,不得含糊、主观、模糊或含有歧义。

为了减少语言表达的错误和失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用词不准确用词不准确是公文写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一、公文格式方面的问题1. 字体字号不规范有些同学写公文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字体字号。

比如说,正式公文要求标题一般是二号小标宋体字,正文是三号仿宋字。

可是很多人就随便选个字体,字号也是忽大忽小的。

就像写作文一样随心所欲,这可不行啊。

公文是很严肃的东西,字体字号不规范,看起来就特别不专业。

2. 行距问题行距也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点。

正常的公文行距是固定值28磅或者30磅之类的,但是有些人的公文行距乱得很。

行距太窄的话,字挤在一起,看起来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头疼。

行距太宽呢,又显得很松散,没有公文那种紧凑、严谨的感觉。

二、公文内容方面的问题1. 语言过于口语化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庄重。

可是好多人在写公文的时候,就像平时聊天一样。

比如说“这个事儿啊,我们觉得应该这么办”,这在公文中就不合适。

应该写成“经研究,拟采取如下措施”之类的话。

2. 逻辑不清晰有些公文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比如说,先说项目的预算,然后又突然跳到项目的背景,接着又说人员安排。

完全没有逻辑顺序,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比如先背景,再目标,接着计划、预算、人员安排等顺序来写。

三、公文写作中的用词问题1. 生僻词滥用有些人觉得在公文中用一些生僻词就显得自己很有文化。

但是呢,这往往适得其反。

比如说“谫陋”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啥意思,如果在公文中用了,可能看公文的人还得去查字典,这就影响了公文的阅读效率。

2. 近义词混淆像“必需”和“必须”,好多人都分不清。

“必需”强调的是不可缺少,是一种客观需求,比如“水是人类必需的资源”;“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比如“我们必须遵守纪律”。

在公文中用错了,就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公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务文书,具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和语言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格式不规范格式是公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常见的格式问题包括:1、标题不规范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但有些公文标题存在表述不清、冗长繁琐或过于简略的问题。

例如,“关于_____的一些情况说明”这样的标题就过于模糊,没有明确指出核心内容。

2、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公文通常对字体、字号有明确规定,但一些作者可能会随意使用字体和字号,导致整个公文看起来杂乱无章。

3、页码编排错误页码的编排应该连续、准确,但有时会出现漏页、错页或者页码格式不一致的情况。

4、行间距、段间距设置不当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以保证公文的美观和易读性。

但有的公文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5、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标点符号在公文中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例如书名号、括号等的使用要准确无误。

但一些公文在这方面容易出错,影响了公文的准确性。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是公文传递信息的载体,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1、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的词汇,或者对词汇的含义理解有误,导致表达不准确。

比如,“截止”和“截至”的混淆使用。

2、语义模糊表述含混不清,让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真正意图。

例如,“近期将采取一些措施”,但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时间和措施内容。

3、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结构不完整,或者存在多余的成分,影响了句子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4、语法错误主谓宾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语法问题在公文中时有出现,降低了公文的质量。

5、口语化或随意化表达公文应该使用规范、正式的语言,但有些作者会使用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述,削弱了公文的严肃性。

三、内容空洞无物公文的内容应当充实、具体,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写好公文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如何写好公文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如何写好公文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传达与表达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信息、意见、决策和命令。

写好公文,不仅能有效地传递信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纠纷。

然而,许多人在撰写公文时常常遇到困惑与挑战。

本文将分析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写好公文。

问题分析:1. 杂乱无章的组织结构:许多公文在组织结构上存在问题,包括缺乏条理、无序的内容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2. 语言晦涩难懂:公文常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复杂的句式和长篇大论,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公文内容。

3. 文章冗长和累赘:一些公文过于冗长,用词繁琐,无关紧要的细节填满整个文档。

4. 缺乏重点与逻辑性:某些公文在表达主题时缺乏明确的重点和逻辑性,导致读者无法理解文件所需要传达的信息。

解决方案:1. 清晰的组织结构:在撰写公文之前,先明确公文的目的和读者,然后使用清晰的标题、目录和段落来组织文档。

确保信息传达的条理清晰,并使用有层次的标题和编号。

2. 简明通俗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档内容。

如果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则应提供解释或定义,以确保读者理解。

3. 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删除无关的信息和细节,使用简洁的句子和段落来表达核心意思。

避免重复和废话,保持公文的紧凑性。

4. 重点突出与逻辑明确:用明确的标题和段落来突出重点内容,并保持逻辑连贯。

在不同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子,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确保公文的逻辑性。

除了上述的解决方案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技巧能帮助写好公文:1. 了解目标受众:在撰写公文之前,了解读者群体的背景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内容。

2. 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冒号等,有助于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3. 使用简单明了的标题:清晰简洁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迅速传达公文的主题。

4. 审查与修改:在完成公文后,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

公文写作中应注意哪些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应注意哪些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应注意哪些常见问题公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格式和规范的书面语言,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传达和决策作用。

然而,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一、格式规范问题1、标题格式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明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在格式上,标题应居中排列,字体、字号要符合规定。

2、文号编写文号是公文的重要标识,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编码规则进行编写,确保文号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3、正文格式正文的字体、字号、行距、缩进等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段落要分明,层次要清晰,每段开头一般要空两格。

4、落款包括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署名要与发文机关名称一致,成文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二、语言表达问题1、准确性公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汇。

数据、事例等要真实可靠,引用政策法规要准确恰当。

2、简洁性公文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删除不必要的修饰词和废话,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核心意思。

3、规范性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使用方言、俚语和生僻字。

遵循语法规则,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4、专业性根据公文的主题和受众,使用相应的专业术语和行业词汇,体现公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内容逻辑问题1、主题明确公文要有明确的主题,所有内容都应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偏离。

2、结构合理常见的公文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要根据公文的类型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使公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逻辑严密段落之间、句子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遵循因果、递进、转折等逻辑规律,避免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4、内容完整公文应包含必要的要素,如背景、目的、措施、要求等,不能有重要内容的遗漏。

四、政策法规问题1、合法性公文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与现行法律政策相抵触。

2、时效性要关注政策法规的更新和变化,确保公文所依据的政策法规是最新有效的。

公文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文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文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组织团体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的重要工具,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以下是公文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公文表述不明确、语言晦涩难懂,给读者造成困扰。

2. 公文格式不规范,不符合标准化要求,影响了公文的效果和可读性。

3. 公文使用的词汇和术语过于专业化,容易引起误解,增加了理解和沟通的难度。

4. 公文的信息量过大,篇幅过长,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其内容。

建议:
1. 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和术语,减少读者的阅读难度。

2. 规范公文格式,遵循标准化要求,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和效果。

3. 采用分类整理的方式,将公文内容分为主要内容、要点摘要、附件等,使读者能够快速浏览和理解公文内容。

4. 制定公文编写标准,规范公文写作流程,提高公文的编写质量和效率。

综上,改进公文的质量和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公文的编写和传递方式,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和
效果,促进沟通和协调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问题1、什么是公文?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实施管理、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或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和记录情况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特点是什么?1)具有法定的作者 2)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4)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5)具有规范的体例格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3、公文的作用是什么?1)指挥策令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宣传教育作用 4)传递信息、联系公务的作用 5)凭证记载作用4、公文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公文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的收文办理(签收、启封、登记、审核、拟办、批办、分送、承办、催办)、发文办理(拟稿、审核、签发、印制、校对、用印、分发)、公文管理(文件的公开发布、撤销、废止、复制、清退)、整理立卷和归档利用(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5、公文处理工作的依据是什么?1)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上级单位有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和要求 3)企事业单位根据或参照上述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的本单位的公文处理规定。

6、企事业单位常用的公文种类有哪些?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意见、会议纪要等7、决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的种类主要有:嘉奖决定、处分决定、重大行动安排或重要事项的决定等。

8、报告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单位询问或交办事项、上报有关材料等。

报告的种类主要有: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文件或材料的报告等。

9、请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或批准。

一是超出本单位职责权限,请求上级单位批准的事项;二是下级单位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请求上级单位解决或协助解决困难;三是因某些工作事项比较复杂或涉及不相隶属单位,请求上级单位批转或转发所制发的文件;四是对上级单位有关政策、规定中未明确的问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难以把握和确认的问题,请求上级单位指示或予以明确。

请示的种类主要有: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请求批转性的请示和请求指示性的请示。

10、意见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意见适用于对重大问题提出见解,对重要事项提出解决办法。

意见的种类主要有:直接指导型意见(由上级提出);批转执行型意见(由主管方提出,需要其他单位配合);建议型意见(由下级单位提出)。

11、通知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通知适用于传达上级单位指示,部署安排工作,任免和聘用干部,批转、转发和印发文件,传达要求下级单位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等。

通知的种类主要有:批转和转发性通知、传达或部署性通知、周知性通知、会议通知、人事任免通知等。

12、通报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通报适用于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或有关单位传达重要精神、重要情况,表彰先进和批评错误等。

通报的种类主要有:表彰通报、批评通报、情况通报等。

13、函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种类?函主要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通报情况、征询意见、询问或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函的种类主要有:征询意见函、请求批准函、答复意见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函。

14批复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批复与复函有何区别?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

批复与复函的区别:批复属下行文,复函是函的一种形式,属平行文;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对不相隶属单位请求批准事项不使用批复,而应使用复函予以答复。

15、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以会议纪要行文主要有哪几种形式?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以会议纪要行文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会议纪要为文种,以单位名义直接行文;二是以通知为文种,印发会议纪要;三是以会议纪要的特定格式印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

除上述主要形式外,有时还可以采取分送式,即将会议纪要按会议议定事项涉及的单位分别发送,涉及单位只收到与本单位有关的内容。

16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公文格式中,一般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为眉首,主要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单位标识、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要包括:公文标题、主送单位、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和附注。

置于主题词及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主要包括: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等。

17、公文为何要标注发文字号,如何标注?标注发文字号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为检索和引用公文提供专指性较强的代号;二是为统计和管理公文提供依据。

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

其中,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序号前不加“第”字。

例如,“国资评价【2005】1号”,其中“国资评价”指发文单位代字,“2005”指年份,“1号”指发文序号。

一般地,发文单位代字应经发文单位正式行文予以确认。

18、怎样标注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准确标识秘密等级,秘密等级按涉密程度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用3号黑体字标识,两字之间空一格。

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应将二者用“★”隔开,前面标密级,后面标保密期限。

凡未标识保密期限的涉密公文,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认定。

19、会议纪要的格式有何特点?会议纪要格式,是以固定版头印发会议纪要的特定格式,其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

该格式主要特定:一是正文中无主送单位,在版记处列明分送单位和部门;二是发文字号常以序号或期数表示;三是在正文结束后,不标注成文日期、不落款和不加盖印章,发文单位和成文日期标注在眉首的红色反线以上。

20、决定的一般写法是什么?决定一般由决定缘由、决定内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1)决定缘由。

概括地写明决定的根据、目的、意义及背景常用“特作如下决定”、“现决定如下”等承启语过渡到决定内容部分,要求文字精当,语言概括明确。

2)决定内容。

写明决定事项的具体内容、原则、办法、措施、要求、规定事项等,要求用语准确简练,语气肯定。

3)执行要求。

即提出执行本决定的要求、意见或期望。

应当注意的是,决定的标题一般要求完整地写出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

21、请示的一般写法是什么?请示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请示缘由。

即请示事项的原因、背景、理由和依据,特别要写清楚请示事项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引起上级单位的重视。

2)请示事项。

即写明请求上级单位给以指示或批准的具体事项。

必要时,请示单位应向上级单位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态度或意见。

情况较复杂的还可提出几种方案,分别说明理由,供上级单位抉择。

需要注意的是,请求事项一定要明确,以便上级单位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答复。

3)结束语。

常用“妥否,请示”、“以上当否(妥否),请审批(批复)”或“特此请示,请批复”等作结束语。

22、如何拟写汇报工作的报告?汇报工作的报告,是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情况时拟写的公文。

其基本写法是,简明写明汇报缘由、目的;重点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写明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存在问题、经验体会和教训;阐述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拟采取的措施。

在拟写过程中,应注意:“基本情况”一般应交代时间、背景和工作条件;“主要成绩”应把工作的过程、措施、结果和成绩叙述清楚;“经验体会和教训”主要是指对工作实践的理性认识。

23、如何拟写反映情况的报告?其基本写法是以陈述情况为主,首先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提出问题或讲明情况;其次是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论述其性质及当时的态势;第三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拟采取的措施等。

24、如何拟写答复上级询问和交办事项的报告?这类报告针对性要强,答复内容就事论事。

拟写时,首先简要说明报告的缘由,即上级单位询问和交办的事项;其次介绍有关情况、叙述办理结果,应注意全面准确地理解上级单位询问和交办事项的精神、要求,围绕询问或交办事项叙述,重点突出,不能答非所问,同时要将有关观点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写清楚;第三是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应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和现状,也可提出需引起上级单位关注或有关单位研究的建设性意见。

25、如何拟写批复?1)批复的依据。

一是要写明针对什么请示所作出的批复,要求严谨、明确。

例如:“你单位《关于******问题的请示》(文号)收悉”,二是若以有关规定或文件精神为依据作出的批复,应写明具体的规定,必要时应标引有关文件或规定的名称、文号或条款序号,以备执行中查考。

2)批复的具体内容,主要写明针对下级单位请示事项所作出的指示或批准决定,以及相关补充内容。

拟写时要注意:一是文字精练,言简意赅,态度鲜明,语气肯定。

二是对同意性的批复一般不需要说明理由,只明确表态即可,有时需对同意事项作几点原则规定;对上报规划、方案的批复,要对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对否定性的批复,要简述原因、理由。

三是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应会签或协商有关部门。

3)希望和要求,主要是从上级单位的角度,提出一些补充性的意见,或提出希望和执行批复的有关要求等。

26、如何拟写周知性和事务性通知?周知性和事务性通知,主要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以及要求有关单位办理或周知的有关事宜,如催报材料、撤销或成立机构、启用或废止印章等。

拟写时,首先要写明通知的缘由和依据;其次是写明办理或周知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注意简明扼要地将有关项逐项交代清楚。

27、如何拟写会议通知?拟写会议通知时,一般要写明召开会议的单位,会议名称和时间、地点、内容(议题),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和人数,会议材料要求,报到时间和食宿安排,有关注意事项以及联系人和电话等。

必要时需附“会议回执”。

“会议回执”主要包括:参会人员单位、姓名、性别、民族、职务和联系方式等,必要时还应注明到达及返程时间等。

28、函的一般写法是什么?一般来讲,函分为发函与复函,其写法上略有不同。

发函主要用于与有关单位商洽公务,向有关单位询问和请求批准事项等。

拟写时,正文开头部分要交代发函的原因和目的;主体部分写商洽、询问和请求批准事项的内容,要写得具体、清楚;结尾常提出希望和要求,用语要得体。

复函主要用于针对来函作出回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