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必修3、必修4文言文翻译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辞打动的。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译: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正如古人所说:“将因此而有所作为啊!”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4.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6.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译: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2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1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2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1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2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注释

设
年。虚:空。设:摆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便:纵使,即使。千种:多的意思。 风情:男女恋爱的情怀。更:又。 与:向,和,跟。说:诉说,倾诉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
东:向东。去:前往,向……去,表 动作趋向。淘:冲洗。千古:古代。 风流:杰出
故垒西边
故垒:古代的营垒。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不要。
何妨:不妨。啸:拉长声音叫。且: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徐:慢步
走,徐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轻快,轻松。胜:胜过。马:骑 马。谁怕:怕什么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身
一:满。蓑:蓑衣,。烟雨:风雨。 任:任凭。平身: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微寒。
为曹操的水军
故国:旧地,指三国时的古战场(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
壁)。神游:忘形的神魂之游。多 情:多愁善感。应:该。笑:笑话。 早:过早。华:同“花”。华发:花
白头发
如:像。尊:同“樽”,酒杯。还: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是。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
凭吊。江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定风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帝时,大将军霍去病追匈奴至狼居胥
仓皇北顾
山,封山而还。。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仓促慌张的样子。北:向北
。顾:回头看,引申为逃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路
四十三年:作者南归已四十三年。 望:眺望。犹:还。烽火:烽烟战火 。路:行政区划名称
可堪:怎堪,哪里受得了。回首:回
天堑无涯
壕沟,指钱塘江。无:没有。涯: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为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以【凭借】勇气闻【闻名、出名】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宦官头目】缪贤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给】赵王书【信】,..愿【希望】以【介词,用】十五城请易【交换】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见【被】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答复、回复】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的.人”】,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知之?”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谦辞,私自、..私下】计【打算】欲亡【逃跑】走燕,臣舍人相如止【阻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告诉】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介词,引出动词的施动者】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省略句,亡于赵,走于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绑】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侥幸】得【能够】...脱【免】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假字“否”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表假设,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权衡、比较】之二策,..宁【宁可】许以负【使动,使⋯担负、承担】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一定,实在】无人,臣愿奉【双手捧着】璧往使。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_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_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君》选自《明夷待访录》,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重点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君》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
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
”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
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
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秦王不肯敲击瓦缶。
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来给秦王献礼。
”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
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
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
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
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
”举起剑想要杀他,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苏武说:“我本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何要受牵连?”卫律举剑作势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改。
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满山的牛羊,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