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高血压病患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高血压病患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高血压病患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调整身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帮助高血压病患者管理自己的健康。

方案一:饮食调理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惯的调理,以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对食盐的使用,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降低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 限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

方案二:生活惯调整
改变生活惯也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生活惯的调整建议: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适量的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方案三:中医保健方法
中医保健方法是中医传统的疗法,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保健方法的建议:
- 中药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有助于降低血压。

-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舒缓身体的不适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结论
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和中医保健方法的综合应用,高血压病患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

然而,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定。

请高血压患者在尝试中医养生保健方案之前,先咨询医生意见。

高血压患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高血压患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高血压患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些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身体状况。

休息与睡眠-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白天注意适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睡前杜绝刺激性食物和饮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饮食调理- 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食高盐食物,注意食物的盐分含量。

- 饮食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肉类摄入。

- 吃多餐少食,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 注意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运动与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注意错开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情绪调节- 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心情愉快轻松。

- 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学会放松和休息。

中医养生调理- 定期到正规医院或中医机构进行中医养生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 经常按摩风池穴和涌泉穴,有利于舒缓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请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方案时注意以下事项:- 配合正规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可单凭中医养生保健方案进行自我治疗。

-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定期检查血压。

-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远离烟酒和不良嗜好。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可以有效辅助治疗高血压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案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起到一定的帮助。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 管理的内容
中医体质辨识
体质类型:根据中医理论将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辨识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型、声音、舌苔等方面,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判 断
辨识意义: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 调理方案,改善患者体质,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健康管理理念普及: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 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与建议
总结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推动中医药科技创 新:加强中医药科 技创新,探索更加 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方法和技术,提高 中医药在高血压防 治中的疗效和安全 性。
加强中医药与西医 的协作:加强中医 药与西医的协作和 交流,充分发挥中 西医结合的优势,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 更加全面、有效的 健康管理服务。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包 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调整管理方案。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 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高血压患者数量众 多,中医药健康管 理需求大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5篇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5篇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5篇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1.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常用的中药包括天麻、 钩藤、杜仲、桑寄生等具有平肝熄风、补肾降压作用的药物。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与患者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需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 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 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艾灸、 耳穴压豆等,需由专业医师进行
操作。
针灸疗法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具 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对于重度高
血压病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的辅助手段之一,通过手法按摩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达到缓解 症状、降低血压的目的。
症状。
预防为主
中医药注重预防,通过调整饮 食、运动和情志等方面,降低 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副作用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有利 于长期治疗和管理。
综合治疗
中医药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多种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面临的挑战
缺乏科学依据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科学依据不够充 分,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验证 其疗效和安全性。
成功案例二:家庭中医药健康管理实践
总结词
家庭中医药健康管理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48岁,高血压病史3年,因工作繁忙无法定期到医院就诊。通过家庭中医药健康管理, 张女士掌握了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同时在家中接受中药调理和穴位按摩,血 压控制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程度不够,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案存在 差异。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高血压病概述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

亦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 (18。

9—21。

2kPa)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

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

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分类类别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收缩压(mmHg) 〈120 120~129 130~139 ≥140 140 ~159 160 ~179 ≥180 ≥160 舒张压(mmHg ) <80 80~84 85~89 ≥90 90~99 100 ~109 ≥110 〈90二、中医药防治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药 1、肝阳上亢型表现:头痛、头晕、头胀,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弦滑。

方药:天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 2、阴虚阳亢型表现: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燥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而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代偿阶段。

3、阴阳两虚型表现: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夜间多尿,阳痿滑精。

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方药:金贵肾气丸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失代偿阶段。

4、风痰痹阻型表现:手足麻木,拘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苔白腻,脉象弦滑。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服务要求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从事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高血压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3.按照社区有关高血压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4.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5.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

主要内容包括: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3.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4.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进行中医四诊合参辨识高血压证型并个体化指导,2周后随访。

2.对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随访、根据辨证分型进行饮食、常用保健方法指导及宣教四季养生概要。

3.对血压控制良好者,继续维持现有管理措施。

4.对血压控制不稳定者,规范治疗配合中医健康指导或中医辨证分型。

5.根据辨证分型进行饮食、常用保健方法指导、四季养生概要,需要转诊情况。

第三部分:高血压日常中医保健方法对高血压病人,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有较多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1.高血压常见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主症为头部胀痛、烦躁易怒、腰膝疲软。

次症为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

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XXX中心卫生院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为全面促进我镇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平稳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镇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XXX 市XXX区医院管理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度目标工作考核的通知》(XXX发〔2014〕X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辖区内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利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为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养生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食物疗法指导和中药治疗。

二、工作目标全年向确诊慢性病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人群覆盖率不低于30%。

每年4次高血压、糖尿病随访工作至少一次包含中医药指导内容。

三、职责分工办公室: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筹划协调、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等工作;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公卫科: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细化服务规范和工作措施,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项目培训、业务管理、质量控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考核评估;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内科:在公卫科指导下,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成立由临床、医技、中医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患者筛查、健康检查、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及随访等工作;负责项目的宣传、动员;负责收集、登记全镇慢性病患者信息,告知服务内容,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村卫生站:在堪嘉镇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院开展随访及中医药指导,协助开展健康检查;负责项目的宣传;负责收集、登记辖区慢性病患者信息;负责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四、工作要求(一)各相关责任科室、责任人应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工作,各负其责,加强协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目前慢病发展趋势,慢病将发生在未老先病的工作人群。

构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控势在必行。

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 岁以上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
高血压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
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 > 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血压高
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
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2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 ;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 2 )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 BMI )。

(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 5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以及中医药的保健知识讲解。

①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及日常生活中中医药保健锻炼。

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 > 140和(或)舒张压
> 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如中医药制剂等,2 周时随访。

③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3.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 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4. 对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轻度高血压患者),应以中医药治疗、干预为主。

三、中医适宜性技术应用
(1)、针灸
( 2)、穴位按摩:坚持每晚脚底涌泉穴按摩20 分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辅助方法。

(3)、穴位敷贴
(4)、药枕
(5)、药物浴脚
(6)、磁疗
(7) 、气功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气功锻炼,以坐式为主,结合卧式或站式进行。

以调心、调息和调神起到降压或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能稳定血压,稳定心率及呼吸频率,调节神经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康复(1)、心理康复:不良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而环境和性格特征是引起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2)、体疗:介绍一种简便“松弛—默想”锻炼方法,若能持之以恒,便可取得疗效。

五、中医养身保健
(一)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即使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也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药补、食补: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

六、家庭护理(一)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清静,光线充足柔和。

(二)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

多食能保护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三)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如在体力活动或劳累、饱食后发生气喘、心悸、不能平卧,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

(四)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学习课件等等
七、 健康教育要点 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八、建议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并对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进行专业评估,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控制血压并且要达到控制的标准, 延缓病程进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九、考核指标
(1) 辖区内发现并建档的高血压病人数/辖区内服务人口数X 100 %; 高血压发现率》6%。

(2) 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辖区内发现的高血压人数X 100 %;高 血压规范管理率》60%。

(3) 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人数 /辖区内发现的高血压人数 X 100 %;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30%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