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常识是什么

合集下载

煎药的技巧 煎煮中药的三大常识

煎药的技巧 煎煮中药的三大常识

煎药的技巧煎煮中药的三大常识中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不仅可以治愈疾病,对于调理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煎煮中药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情。

如何煎煮也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

小编给大家讲讲煎药的技巧有哪些、中药喝不完怎么保存以及中药服用的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煎药的技巧1、药罐一定要洗净煎煮中药时,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

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药垢就会溶解,干扰、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

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还可能引起中毒。

此外,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在重新煎药时容易煎焦,丧失药效。

2、是否加盖随药应变一般来说,为了使中药煎透,好是盖着煎。

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比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而且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某些贵重药品,如人参、鹿茸、枸杞之类,以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

有些中草药重量轻、体积大,如金钱草、夏枯草、白通草、丝瓜络、包谷须等,则不宜加盖煎煮,否则往往溢出罐外。

可开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

3、要“煎透”、“榨干”“煎透”,就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这是煎药的基本要求。

质地坚韧、一时难以释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只有通过另煎、先煎、久煎等,才能使药汁浓厚,充分发挥药效。

质地疏松及性味轻薄芳香的药物,不需煎煮太长的时间;但质轻体大的草药,则应经常搅拌,才便于将药煎透。

中药喝不完怎么保存1、煎中药太多喝不完可以放冰箱为了使药材充分利用,人们通常习惯在头煎后,将药渣保存到晚上甚至是次日,药渣翻煎后服用。

“夏天药渣翻煎要记住,别保存药渣,而要保存药液。

”钟燕珠说,一服药通常一天煎两次,夏天在煎药时应在头煎后,立刻加温水煎第二次,以防药渣变质。

由于头煎药和二煎药浓度不同,为保证药力持续,应将两者混合后再均分成两碗,将一碗放凉后,倒入保温瓶,在室温下保存,饮用时无需加热。

方剂煎药注意事项

方剂煎药注意事项

方剂煎药注意事项
1.煎药前要先准备好药材,确保药材没有因为受潮或遇水而发生变质。

2.使用纯净水进行煎药,确保煎出的药液没有被污染。

3.煎药过程中要保持煎药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破坏药性。

4.煎药时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让药液煮干或过度煎煮。

5.煎药时要对药液进行浓度检测,以保证每一剂药的浓度适中。

6.煎药时要遵守药材的用量和配伍原则,以确保方剂的疗效。

7.煎药后,要及时将药液过滤并倒入玻璃瓶中保存,避免药液受到空气、光、湿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8.煎药器要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同时要注意清理药渣,以免堵塞煎药器。

9.煎药时要注意药液的保存温度和时间,以免药液变质影响疗效。

10.煎药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如药液变色、出现异味等,应立即停止煎药并咨询专业人士。

在使用中药煎煮的时候 注意一些小常识

在使用中药煎煮的时候 注意一些小常识

在使用中药煎煮的时候注意一些小常识
大多数人在选择重要的情况下,都是因为中药能给很好的根治疾病的问题。

中药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治病方法,但比较年轻的人对煎煮中药比较犯愁。

其实煎煮中药没有特别难的地方,主要注意一些细节即可。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都知道煎煮中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说锅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选择药材,水用多少,煮几次的问题等等。

煎煮中药还要注意六个专业术语。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

1、文火、武火
慢火煎谓之文火,急火煎谓之武文。

前人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说。

一般煎药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

如《本草纲目》载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2、另炖
有些贵重药,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护其有效成分不被损失,可将其切成小薄片,隔水炖2~3小时,取汁服用。

3、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咽、喉及胃肠道的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蒲黄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入锅煮。

4、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鸡血藤等,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取渣的药液中趁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且粘附他药,减少药物有效成分而影响疗。

中药煎煮常识

中药煎煮常识

中药煎煮常识一、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 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铜锅。

二、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 放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 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 钟为宜。

三、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

煎煮时最好加盖。

四、煎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一般药物15-25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0分钟。

五、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

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

儿童酌减。

六、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七、特殊药物的煎煮:1、先煎 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

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 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

如薄荷、大黄、白豆蔻等。

3、包煎 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 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用。

5、烊化 即溶化。

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 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中药的服用方法一、服用时间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及驱虫药均宜清晨空腹服。

饭前服: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和治疗肠胃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

饭后服:消食健胃药或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睡前服:一般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涩精止遗药和缓下剂也宜在睡前服。

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用。

二、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和操作规范进行。

正确的制作能够保证中药的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煎中药过程中,有七个基本常识需要注意,本文将一一为您介绍。

1、选择合适的配方和药材中药取材和配方分为南北两派,不同的中药取材和配方对药效不同。

选择配方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进行组合。

药材的选购也十分重要,应该选择外观整齐,无虫蛀和霉变的优质药材。

2、中药洗浸洗浸是煎剂制作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主要目的是清洗药材表面的杂质。

洗浸中药时应注意不要用太热的水或者冷水,最好用温水进行洗浸,同时药材需要反复清洗,直到水清为止。

3、煮开后调制火候煮开后,应在火候适度的情况下进行调制。

其中火候的调节十分关键,适度用大火,煎出来的汤不易混浊;火过旺则药性流失,治疗效果不佳;火过小则不易达到煎制的效果,药性不易释放。

4、煎制时间煎制时间过长会使药性流失,时间过短则药性不易释放。

煎制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方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

在煎制过程中,可以根据药性的特点调整煎制时间。

5、倒汁法倒汁法是煎剂制作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其作用是将汤液中的沉淀物过滤掉,以便得到清汤。

在煎中药时,建议使用布袋倒汁,以免化学反应产生。

6、多次取汤多次取汤是制作煎剂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煎制的效果,使汤液药性更加浓缩。

当然,相应的操作要符合规范,切记不要重复煎制同一批药材。

7、药材遗漏处理药材遗漏是在煎制中不可避免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一般方法是将全药材出现遗漏时,退出部分原药,重新加入遗漏的药材,继续煎煮即可。

总之,正确制作中药煎剂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切实遵循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上七大基本常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煎制过程中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因此,在制作中药煎剂时,最好找到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和操作,以确保中药煎制的安全和有效性。

老中医总结:煎煮中药的8个基本常识,你居然不知道?赶紧收藏起来

老中医总结:煎煮中药的8个基本常识,你居然不知道?赶紧收藏起来

老中医总结:煎煮中药的8个基本常识,你居然不知道?赶紧收藏起来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

不少人喜欢将中药带回家自行煎煮,但又没有煎煮中药的经验,今天我给大家汇总了一下。

煎煮中药的8个基本常识1、煎煮前的浸泡很多人不知道,熬药前需要先用水浸透后再煎煮,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这样药材会变软,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释放。

不同的药材需要根据质地的轻重、季节以及温度的差异,来区别对待,比如花、草、叶浸泡20分钟即可,根茎、种子、果实以及矿石、甲壳一类的药材需要浸泡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内,原则上以浸透为准。

2、煎药容器的选择煎药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密切,选择的容器以及煎煮方法不对,会影响到疗效。

砂锅、陶器、瓦罐等陶制品性质稳定,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是煎煮中药的首选器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铁器等金属用具。

3、煎药用水的选择煎药用的水以及水的用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选用洁净的冷水,比如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都可以。

用水量一般视药物的重量、吸水能力、煎煮时间、药量等来决定,可以目测大概加水量超过药物半寸即可,也就是2-3厘米。

煎药的水要一定要加足,不能中间数次加水,熬干了再加水也是不可以的。

4、煎药的火候把握煎药时,火候的把握也很重要。

煎煮中药有“文火”“武火”之分,一般是先武后文,也就是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煎。

不同的药物,所需要的煎煮时间不同,比如解表发汗的药时间要短,而滋补类的药煎煮时间要长。

5、煎药前不能洗很多人觉得中药煎煮之前需要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水洗可能会导致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有一些药材是粉末状的,比如滑石粉、桃仁等,水洗会导致药物流失。

6、煎糊的中药要丢掉大部分的中药煎糊以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如果是滋补类的中药,味道会由甜变苦,起不到滋补的作用。

中药煎药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药煎药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药煎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煎药的基本概念1. 煎药:中药煎制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将中药药材放入煮沸的水中,煮出药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煎药的原理:中药煎药是利用水溶性药物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溶解于水,随着蒸发、浓缩及渗透作用,经煎煮时间延长,药液浓缩度增加,进而药效增强,最后达到最佳浓缩度,以此保持药物的最佳功效。

3. 煎药的方法:主要包括水煎、蒸馏法、蒸煮法、清洗剥皮法等,其中以水煎为主要方法。

4. 煎药的工具:煎药的工具主要包括砂锅、砂壶、煎药锅等,其中煎药锅是专门用于煎药的工具,在保持药液温度和药液持续煎煮的同时,也能保持药物的药效。

二、煎药的步骤1. 准备药材:首先要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并确认药量的准确性。

2. 洗净药材:将所需的中药材洗净,除去杂质,保持干净。

3. 加水煎药: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通常是2至10倍的水量,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和医嘱来确定水量。

4. 煮沸:加热水煮至沸腾,然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药液维持在微沸状态。

5. 煎煮时间:根据处方要求和中药材的性质,控制合适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液达到最佳的浓缩性。

6. 煎煮结束:当药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可根据需要进行过滤,将药渣去掉,取出药液冷却储藏,即可使用。

三、煎药的注意事项1. 控制火候: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以免药物过熟或药液过稠,影响药效。

2. 注意清洗:在煎药之前和煎药后,要及时清洗煎药锅和其他工具,保持清洁。

3. 量水准确:加水的量要准确,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药效和药液的浓缩度。

4. 注意观察: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药液的情况,对于有泡沫、杂质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5. 储藏注意:煎煮好的药液需要冷藏储藏,防止细菌感染和污染。

6. 特殊要求:针对一些特殊的中药材,如防风、麻黄等,需要根据其特点和禁忌控制火候和用量。

四、常用的煎药技巧1. 醒醒炮制:醒醒炮制,是将用于制成颗粒剂的药材,炮制后再加工制成颗粒剂,目的是提高药效和改变性质。

熬中药学问大

熬中药学问大

熬制中药学问大
1.熬中药以砂锅为最好,糖瓷和玻璃器皿也可使用,但坚决不能用铁锅、铜锅。

因为铁或铜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熬药时会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而影响疗效。

2.熬药用水必须干净,不能含有泥沙和杂质。

熬药一般用凉水,水面淹没超过中草药大约2厘米最好。

熬药前最好提前浸泡,这样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不破坏和损耗有效成分。

普通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最好浸泡1小时。

3. 熬制中药要先用大火(中医叫武火)烧开,再用小火(中医叫文火)慢慢熬,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4.一副药一般都熬两次,两次熬出的药汁混合后服用。

因为药物的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到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外部水液,等到药材内外药液渗透压平衡时,有效成分就不能溶出了。

为此,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药煎煮常识是什么
导语:中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种中药对应的哪种疾病,这样是不对的,而且会导致人们服用药物错误而带
中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种中药对应的哪种疾病,这样是不对的,而且会导致人们服用药物错误而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了解和掌握中药煎煮常识对人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人们必须学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煎煮常识。

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

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

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

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

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

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煎前浸润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

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

煎前浸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60分钟。

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

浸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