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复习课件 (1)

合集下载

《黄鹤楼》精品课件(部编教材)

《黄鹤楼》精品课件(部编教材)
崔 颢
dbfyuwen
黄 鹤 楼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白 云 黄 鹤 图
黄 鹤 楼 的 命 名 由 来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 “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 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 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 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 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 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 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 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
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 情。
教学目标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 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可据此分析每首诗歌的章法, 体会诗歌前后相承、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领会诗人构思之精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这五首唐诗中,都有优美的写景语句,营造出或闲适,或清新、 或雄壮的意境,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休会诗歌的意境。在此基 础上,积累优美的诗句。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时都受到了《黄鹤楼》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 多优秀的诗篇。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课堂检测
3、这首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 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 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 的孤寂与苦闷。
课堂检测 4、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
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 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 江北历历的汉阳树,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 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 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 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 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 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 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抒发了诗人对 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合作探究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
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 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岑参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
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 子:__黄__鹤__一__去__不__复__返__,__白__云__千__载__空__悠__悠__。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 的句子: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 _洲__。
合作探究
首联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实际上 是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 寂。由传说引出黄鹤楼,属于用典,它 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生 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同时,也为 后面作者感叹物是人非做铺垫。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品味诗句
首联和颔联中的“空”意义用法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苍茫宇宙之下的 黄鹤楼似乎已无所依托,这个“空”字传达出 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 为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品味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 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品味诗句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 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 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 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 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剩下,仅留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 荡荡的黄鹤楼。
返回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 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清晰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例加以赏析。
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文中多用四字句, 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 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 充沛,节奏鲜明。如文中一连用了八个四字句,对 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势流畅,接着用了一 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强烈 的主观色彩和赞叹的语气,并用虚词“亦……也” 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言 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探究学习 分析课文
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 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耸构巍峨 高大:
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雄伟: 四闼霞敞 重檐馆翼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耸构巍峨, 高标巃蓯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用对比突出自己对黄鹤楼的情有独钟。
耸构巍峨,高标巃蓯
④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 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 要性的扼要概括。 C. 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 有内有外,也避实就虚,行文善变,情趣盎然。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 人的思想感情。
译: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 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 江;
重chóng檐 两层屋檐翼 古代建筑的飞檐 馆,四闼tà 门 霞敞高敞,坐窥 远眺 井邑yì城乡 ,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山川胜迹 之最 最好的事物 也。
译: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 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 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 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 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1)

从 到这是
的朗读中,我感受 的崔颢。
细读首、颔联 这几句有什么特点?
诗歌品读
“空”字有何妙处?
第一个“空”字,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时间上的虚无。仙人 驾鹤离去以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已好像无所凭依,传达出诗 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 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诗歌品读
细读尾联
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四 处漂泊的游子,又看到、想到了什么呢?
烟波江上 乡关
资料袋
崔颢,唐代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 志,极为失意。 问题:你觉得此时的崔颢还有什么愁?
人生失意之愁。
情感归纳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情 景, 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愁情和人生失意之 苦。
小结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黄 鹤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人吊 点二: 诗歌中两个“空”字用的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考点三: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画颈联的画面。 考点四: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黄鹤楼》
西北往长安, 可怜无数山。 武昌望汴梁, 游子思断肠。 晴日风景丽, 何处觅武王。
黄鹤楼
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 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学习目标
1. 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 2. 体会诗境。 3. 品味诗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意境,领会情感。 难点:联系诗歌的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配乐诗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返回目录
【常考名句理解】 (1)《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昔__人__已__乘__黄__鹤__去____,___此__地__空__余__黄__鹤__楼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 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洲_____。 (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 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__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处__是______? 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______。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
“ ___天__下__绝__景__ ” 的 盛 誉 , 与 __湖__南__岳___阳__楼__,江__西__滕__王___阁__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传说
1.古代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慷慨。某 日有道士来饮酒,辛氏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氏 盛情,临别时,在墙上画一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 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 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 也骑鹤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 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秋,草木凋零、 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小篆)
心,表示内心 感伤忧虑。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伤忧虑。

《黄鹤楼》PPT教学课件

《黄鹤楼》PPT教学课件
“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 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诗中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 暮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描绘黄鹤楼,既 有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引入,也有对眼前实景的 描绘,虚实结合,意境悠远。
5.(北京中考)《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 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 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 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 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 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 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这句诗, 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还记得这名目”。
“空”为“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 怅之感。仙人乘
间上的虚无,使人产生孤寂之感。
鹤归去是虚写,
眼前的黄鹤楼是
实写。
【承】感叹
岁月易逝
颔联紧承首联,
(虚实结合)
虚中有实,抚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今追昔,写出
诗人对世事变
“空”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时间上 化难以预料的
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 感慨。
拓展延伸
相传是李白为了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低而拟作。
《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比较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 山,乃筑台,象征着王朝的兴盛。
D. 本诗结构严谨,首联紧扣诗题,营造渺茫不可见的意境,尾联抒发愁 情,但整体上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 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 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 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 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 的画描绘一下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 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 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 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 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 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 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 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 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这句 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黄鹤楼
hào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 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 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 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 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 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 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 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 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意境相似的古诗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