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黄鹤楼》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黄 鹤 崔楼

-.
崔颢(hào)(?—754),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 一年(723)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 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 《黄鹤楼》,相传为李白所倾服。他秉性 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 宏伟,著有《崔颢集》。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 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 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从而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1.在这首诗中,通过“仙人乘鹤”的典故,抒发诗人对于天地悠悠,岁月不在感慨 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2.在这首诗中,通过作者的想像,抒发作者岁月易逝感慨的诗
句 黄鹤一勃勃的景象,为下文抒发作者乡愁做铺垫的的诗 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4.在这首诗中,将日暮烟波之景与作者思乡之情相融合,情景交融的诗 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考探究: 一、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的两个“空”字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诗人在第五、六句写了什么景象? 三、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一、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昔 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自己,似乎无所凭依,表达了 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荡”的意思, 表现时间的邈远,表达了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二、五、六句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历 历”与“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黄鹤楼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 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 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 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 终不得志,极为失意。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 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 了这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 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是却是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
——高适
拓展延伸
诗词中的黄鹤楼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 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 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 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贾岛) 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 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 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 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 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黄鹤楼图片
朗读指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拓展延伸
思乡诗文知多少?

黄鹤楼精品PPT教学课件

黄鹤楼精品PPT教学课件

课文赏析1
分析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 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 登楼所见所感。
课文赏析2
用四个字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征
高大雄伟
课文赏析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黄鹤楼特征的语句
耸构巍峨,高标 ,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拍打、拍击
山川胜迹 最好的事物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记载:“三国时蜀汉大将费祎 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 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 件事还记载在《神仙传》和《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 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 层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 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 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 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学习目标:
1. 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 懂课文内容。
2. 掌握 “名”、“隅”、“尝” 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 “以”、“其”、“乃”、“哉” 等常见文言虚词。
3. 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
给下面的字词注释:
州城西南隅yú ,有黄鹤楼者。
角落 yī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时都受到了《黄鹤楼》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 多优秀的诗篇。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课堂检测
3、这首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 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 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 的孤寂与苦闷。
课堂检测 4、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
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 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 江北历历的汉阳树,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 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 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 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 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 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 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抒发了诗人对 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合作探究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
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 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岑参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
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 子:__黄__鹤__一__去__不__复__返__,__白__云__千__载__空__悠__悠__。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 的句子: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 _洲__。
合作探究
首联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实际上 是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 寂。由传说引出黄鹤楼,属于用典,它 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生 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同时,也为 后面作者感叹物是人非做铺垫。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颢的诗不但打动了李白,就连现代大文豪鲁迅也为他折服,日军 侵华,国民党不抗,鲁迅愤怒之余,写下了《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 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诗歌写于1933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弃金陵古城运 古物的卑鄙行径。大学生去抗日吧,“爱国有 罪”;走散回家吧,则又挨骂,真是晦气重重 。对于日本人的侵略,国民党要员不但不抵抗 ,反而过着荒淫无耻、花天酒地的生活。
小结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 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 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中心思想:
全诗写登楼是 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作者怀 念家乡的思想 感情。
•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 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 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氏,字号不详。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 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 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 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 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 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 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 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 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 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 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指传说中驾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 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6.乡关:故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联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抒 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 暮而生思乡之情.
崔颢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
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 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 靠蛇山,俯瞰长江,壮丽辉煌,宛 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 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 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 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 赋过百篇。
•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 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 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 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 感而作.
写 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 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 • 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 6.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 7.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探究与练习
• 1、解释下面的词浯。①历历:分明可数②乡关:故乡 •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
有哪两座?
• 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 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 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 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 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 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 原因。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 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 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 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 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句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 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烘托了作者清冷的思乡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 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 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烟波浩 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怀乡之 情.
•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 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 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 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 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 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 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 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的 传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崔颢的诗写得好,惹得李白一片慨叹。羡慕之极的李白终于有 一天也模仿崔颢的韵律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写此诗的心境:怀才不遇,以古讽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