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日》课件
8、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日》 讲课

• • • • •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句 唐·杜甫
( )日江山( ), 春风花草( )。 ( )融飞燕子, 沙暖( )睡鸳鸯。
在这初春明媚的阳光里,山水显得 格外美丽,春风拂过,送来了花草 的阵阵清香。春天天气暖和了,燕 子衔泥筑巢,一对对鸳鸯悠闲自在 地睡在暖和的沙滩上,享受着阳光 的照射。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自学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和同桌说说诗歌的意思。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到 泗 水 滨,
《春日》描写了江山、春风、花草、 燕子、鸳鸯等景物,表达了作者赞 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朱熹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酷爱读书、学识渊博。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 《春日》、《观书有感》 等较著名。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绝句
chí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ní 泥融飞燕子, shuì 沙暖睡鸳鸯.
迟日江山丽, 在这初春明媚的阳光 春风花草香。 里,山水显得格外美
丽,春风拂过,送来 了花草的阵阵清香。
《春日》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 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 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 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 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 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 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 解答了为什幺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 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 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 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 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 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 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 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着名。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课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的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每一句都
《古诗两首-春日》课件PPT

春日
自由读诗:注意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 再读,联系注释及上下文,结合插图读懂 每句诗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味道和意境。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春
春 风 抚 面 颊, 桃 柳 赞 春 美。 室 内 吟 春 诗, 春 意 增 几 许。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雨如丝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唐 贺知章)
咏春雨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唐 陆游)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小学古诗:《春日》

【导语】朱熹(1130年9⽉15⽇~1200年4⽉23⽇),⾏五⼗⼆,⼩名沋郎,⼩字季延,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称紫阳先⽣、考亭先⽣、沧州病叟、云⾕⽼⼈、沧洲病叟、逆翁。
谥⽂,⼜称朱⽂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闽学派的代表⼈物,世称朱⼦,是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师。
春⽇ 宋代:朱熹 胜⽇寻芳泗⽔滨,⽆边光景⼀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 风和⽇丽游春在泗⽔之滨,⽆边⽆际的风光焕然⼀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春天。
胜⽇:天⽓晴朗的好⽇⼦,也可看出⼈的好⼼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河名,在⼭东省。
滨:⽔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们⼀般都认为这是⼀⾸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句“胜⽇寻芳泗⽔滨”,“胜⽇”指晴⽇,点明天⽓。
“泗⽔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边光景⼀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时新”,既写出春回⼤地,⾃然景物焕然⼀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句中的“识”字承⾸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成的,⼈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
⽽此句的“万紫千红”⼜照应了第⼆句中的“光景⼀时新”。
第三、四句是⽤形象的语⾔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上看,这⾸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之滨,⽽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侵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教
版
三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2
古诗两首
《春
日》
[字词注释]
1 . 胜日: 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 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景 2 . 寻芳: 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平常,随便,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春风。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 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
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春
[思考讨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 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 (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 边光景一时新”)
练一练
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绘春
• 真好!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 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 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 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新城学校?同学们 ,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春
• • •
日
(宋)朱熹 时间:胜日 地点:泗水滨 所见:无边风景 所想:春风面-------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认识拓展]
古诗词鉴赏《春日》

古诗词鉴赏《春日》春日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一声春雷,落下绵绵细雨。
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
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注释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赏析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春日》全面学习

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春日》古诗鉴赏优秀教学课件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创作背景
目 录
2.古诗译文 3.古诗注释 4.古诗赏析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
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
3.古诗注释
01
春日:春天。
02
04 06
寻芳:游春,踏青。
03
05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东风:春风。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 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4.古诗赏析
“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 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 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4.古诗赏析
“无边光景一时新”
“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 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
广大的空间落笔。
4.古诗赏析
“等闲识得东风面”
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
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
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 “识”字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