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习题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声响的发生与传达
1、声响是由物体的发生的;声响的传达需求。
咱们在课堂上课时听到教师的声响是靠传达的。
泅水者潜伏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阐明声响能在中传达。
2、声响能够在气体、液体跟固体中传达,但传达速率纷歧样,当温度一样时,在__________中传达速率最年夜。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团体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响,此中经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响。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经过无线电来进展攀谈,要紧是由于声响不克不及在中传达。
4、15℃时,声响在氛围中传达的速率为m/s;一个同窗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年夜呼一声,约1.5s 后听到反响,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年夜概是m。
这种办法〔填“能〞或“不克不及〞〕用来丈量地球跟月球之间的间隔。
5、对于声响的发作跟传达,以下说法中准确的选项是()
A.声响能够在真空中传达B.声响在铁轨中比在氛围中传得慢
C.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速的巨细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有关
6、如以以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打仗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以以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试验都阐明白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试验中,抽气机不时向罩外抽气的进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阐明________。
2.1声响的发生与传达参考谜底
1、振动;介质;氛围;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克不及
5、C
6、振动
7、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声响不克不及在真空中传达。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X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X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X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X口,使咽喉管X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X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23.声波的频率X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X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某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 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的缘故.28.(2012•某某)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X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X 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习题(带答案)

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带答案)2.1声⾳的产⽣与传播同步习题(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1、下列关于声⾳产⽣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后,声⾳⽴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声喧哗,因为鱼听到⼈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能传播声⾳B.只有空⽓能传播声⾳C.⽔和空⽓都不能传播声⾳D.空⽓和⽔都能传播声⾳3、当你⾃⼰在嚼饼⼲时,会感到声⾳很⼤,但是在你旁边的⼈惑觉不到多么⼤的声⾳,这主要是因为()A.⾃⼰嚼饼⼲的位置离⽿朵近B.旁边的⼈离你太远了C.你⾃⼰嚼饼⼲的声⾳是通过头部的⾻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太⼲了4、如图所⽰,在探究“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球,发现⼩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叉的微⼩振动放⼤,便于观察C.把声⾳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图所⽰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图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抽⽓机把玻璃罩内的空⽓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果把空⽓⼜逐渐地通⼊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3、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定值,为340m/sC."闻其声,未见其人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1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1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14、疫情防控工作中,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广播,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如图所示,这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3.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B.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5.(2018·山东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
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7.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 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 200 m/s)8.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结论:(1) 。
(2) 。
探究创新★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5 ℃时声速为 m/s。
参考答案1.A 解析: 音叉发声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运动反映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29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2分)如果流星落在地球上,会发出巨大的声音;但如果是落在月球上,即使在附近,宇航员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时产生的是超声波.3.(2分)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而产生的:()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4.(2分)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5.(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6.(2分)关于声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比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音的传播要介质.7.(2分)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 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8.(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分)会堂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10.(2分)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的结石B.高音甚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C.正在发声的喇叭前的蜡烛,烛焰飘动D.音乐能使人心情愉快11.(2分)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然自得地升降、漂游。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34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2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频率小于20000H 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2分)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4.(2分)自行车的车铃响时,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在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多选题5.(0分)小玲在书房记单词,爸妈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减小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玲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A.把电视机关掉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C.关上书房的门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6.(0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 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7.(3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如图2-1,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粒,还会看到们在鼓面上跳动如图2―2,敲击音叉会听到声音,若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一只悬挂的小球,小球会摆动。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将音叉的震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C. 使音叉振动频率增大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空气抽出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5.如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在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纸杯被击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用较大的力拍打塑料膜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节目所发出的拍打声一定不是噪音6.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7.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传播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的形式传播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速声音在、中比在中传播的快
15℃时空气的声速为
声速与介质的和有关
检测案
1、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5.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
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7、在装满水的较长的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的响声的次数是()
A、3次
B、2次
C、1次
D、无法判断
1、(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013佛山)3.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3、(2013年包头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4、(2013漳州)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
钟声是由钟_______产生的,钟声通过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5、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传声。
6、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个同学向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越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7、回声测距: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