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黄鹤楼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11ppt课件(人教版)

美 丽 的 传 说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 勋员外郎。有《崔颢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t
黄 鹤 楼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 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 孤寂与苦闷。 )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 思乡之情。 ) 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 5.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 郁。 )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小结 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 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研读共品
自由பைடு நூலகம்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课件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 首联——近景、虚景(神往)
黄 鹤
颔联——远景、虚景(遗憾)
变情 化景
楼 颈联——日景、实景(欣赏) 丰 交
》 尾联——晚景、实景(思乡) 富 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 达这种感情的。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黄鹤楼》 难点名称:学会分析《黄鹤楼》中景物描
写与抒发情感的联系。
1
导入
古今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 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 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 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 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崔颢的《黄2 鹤楼》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 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讲解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的前四句从神话传说写起,是诗人登楼向
上远望后的联想,是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 慨。是虚景、写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ppt课件13

黄鹤楼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 楼记》而名闻天下。文中名句“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 文中名句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 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
翻译课文
原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 分,长江上烟波浩渺,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 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 上画了一只鹤,告诉她:“这只鹤能下来起舞助 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建 造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 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 楼记》而名闻天下。文中名句“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 文中名句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 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
翻译课文
原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 分,长江上烟波浩渺,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 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 上画了一只鹤,告诉她:“这只鹤能下来起舞助 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建 造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 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PPT课件

谢谢大家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 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 们的天 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 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5 黄鹤楼送别
执教:刘雪琴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
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 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 诗人孟浩然饯行。
•
•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 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 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 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 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 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 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 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 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 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 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 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 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 (689—740)
李白 (701—762)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谢谢各位!
古诗背诵比赛: 3分钟时间内, 看谁背诵出来的古诗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12ppt优质课件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 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 怅。
ppt精品课件
品析感悟
⑴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句诗或哪个 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
⑵他为什么而愁?
课堂展示
ppt精品课件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 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 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 悠白云;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 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 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 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 有《崔颢集》。
ppt精品课件
课前学习
⑴轻声读课文,理解字词。
巩固提升
ppt精品课件
1、诗中以神话传说入笔,然后描写景物,虚实结 合的句子是: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ppt精品课件
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 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 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 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ppt精品课件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首登临诗结构上起承转合,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答:两首诗都是因楼名而起兴,紧扣题目;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 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 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2.两首诗的尾联都提到“愁”,但所指不同。请结合作品简析 “愁”的内涵。 答:崔诗尾联写诗人于日暮时分,目睹江上烟波笼罩,发出“乡 关何处是”的感慨,属于触景生情,抒发的是羁旅怀乡之愁;李 诗尾联写诗人由浮云蔽日生发联想,感慨“长安不见”,既是 写景,也是用典,抒发的是忧国怀君之愁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PPT课件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 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 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 使1.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 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 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 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 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 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 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全诗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 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 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黄鹤楼
崔颢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离不开复,离返去,。白只云剩千下,载仅空留悠下悠。。
诗意:
飘飘荡荡的样子。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在此飘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 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 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 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 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 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 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全诗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 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 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黄鹤楼
崔颢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离不开复,离返去,。白只云剩千下,载仅空留悠下悠。。
诗意:
飘飘荡荡的样子。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在此飘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

主旨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 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 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 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 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 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 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 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 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 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 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 所推崇的珍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晴川:晴朗天空下的平原。 (2)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凄凄:草木茂盛的样子。 (4)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舟。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 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乡关:家乡。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 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 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 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 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 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 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 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 (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 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 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 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 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讲义ppt课件

• 二、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
江天际流。这首诗的题目是《
》。“故人”是指( )
,辞别的地点在( ),送别老朋友的时间是( )。诗人
望着“孤帆远影”心里可能会想到(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是写(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701年2月28
日—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是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 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 有《蜀道难》、《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 别》、《将进酒》、 《静夜思》等诗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公 元762年病卒,享年61 岁。
• 作者在前两句诗中交代了辞行 (时间)(地点 )。后两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远去的 (依依不舍)之情。
古诗两首课后巩固
• 课堂作业
• 一、辨字组词。
• 唯( ) 孤( ) 浩( ) 陵( ) 孟( )
• 维( ) 狐( ) 号( ) 岭( ) 梦( )
影响大中小动脉
无脉病(Takayasu arteritis)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孤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Isolated CNS Angiitis) Cogans 综合征 主要影响中小血管
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韦格纳肉芽肿 Churg-Strauss 综合征 Kawasaki 病 Burger’s 病 主要影响小血管
大血管炎 T a k a y a s u 动 脉 炎 巨 细 胞 动 脉 炎 / 颞 动 脉 炎 孤 立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血 管 炎 ( I s o l a t e d C N S A n g i i t i s ) C o g a n s 综 合 征 中血管动脉炎 结 节 性 多 动 脉 炎 ( 典 型 结 节 性 多 动 脉 炎 ) K a w a s a k i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带着我去 黄鹤楼和于园 “神游”了一 番,对黄鹤楼和 于园,你更喜 欢哪一个,为 什么?
作业:
自古以来,凡名胜古迹, 总有文人墨客为其吟诗赋 词,如今春暖花开,大地 一片生机,你能写一两首 诗歌来描绘或赞颂大好春 光吗?
黄 鹤 楼
阎 伯 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
黄 鹤 楼
( 崔 颢 )
仔细观察 画面,你能用 一两句话描 绘一下黄鹤 楼吗?
给下面的字词注释:
州城西南隅( 角落 ),有黄鹤楼者。《图经》云: 曾经 乘 ,骑 休息 “费祎登仙,尝( )驾( )黄鹤返憩( ) 命名 )楼。”事列 于( 到 )此,遂以( 用 )名( 代词 ,黄鹤楼 《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 其 ( ) 靠着 临近 耸构巍峨,高标巃嵏,上倚 ( )河汉,下临 两层屋檐 门 ( )江流; 重檐( )馆翼,四 闼( )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最好的事物 ( 泛指多数 )也。 何必濑乡九(
)
屋柱,代指屋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阳八咏,乃可赏观 柱(
时物,会集灵仙(神仙 )者哉!
课文品读:
找出文中能够体现黄鹤楼特征的句子。 说说再次阅读课文后黄鹤楼给你的 总体印象如何。
耸构巍峨 高大:
高标巃嵏
上倚河汉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雄伟: 四闼霞敞 重檐馆翼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