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势_答案
物理化学第七版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七版习题答案物理化学第七版习题答案物理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与物理原理之间的关系。
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化学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物理化学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习题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物理化学第七版》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问题:在化学平衡中,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根据活化能理论,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即Arrhenius方程。
根据Arrhenius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指数项的值会增加,从而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2. 问题:在电化学中,什么是电极电势?答案:电极电势是指电化学电池中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势差。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上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流动。
电子从负极(阳极)流向正极(阴极),通过外部电路产生电流。
电极电势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来计算,它与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电势有关。
3. 问题:什么是化学平衡?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它们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判断。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趋于稳定时,可以认为反应达到了平衡。
4. 问题:在气体状态方程中,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它的表达式是什么?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方程。
它的表达式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于低压、高温下的气体,它假设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5. 问题:在化学反应中,什么是反应速率常数?如何计算反应速率常数?答案:反应速率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为单位时间内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电化学原理答案

电化学原理答案电化学原理答案:1. 伏安法测定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 电流时间法: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反应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 电位时间法:测量电位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电位变化曲线求得反应动力学信息。
2.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电极电势是指电化学系统中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
- 电动势是指电池或电解槽中整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通过两个电极电势之差计算得到。
3. 阳极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指发生在氧化物或离子脱除电子的电极上的反应。
- 阴极反应是指发生在还原物或离子得到电子的电极上的反应。
4. 电解和电化学合成反应:- 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为离子或原子的过程。
- 电化学合成是通过外加电流将离子或原子重新结合成化学物质的过程。
5. Faraday定律:- Faraday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量与电化学反应出现的物质的化学当量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
- 根据Faraday定律,可以通过电流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或质量变化。
6. 电解质的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流密度增大,电解过程速率加快。
- 电键的栅电位也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使得电解反应偏向于反向进行。
7. 极化现象:- 极化是指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通过电极时引起电极上电势的变化。
- 极化可以是正极化(电势升高)或负极化(电势降低),影响电解过程的效率和速度。
8. 腐蚀和电化学保护:- 腐蚀是指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反应产生氧化物或离子的过程。
- 电化学保护是通过施加外电势来改变金属表面的电位,降低腐蚀速率。
9. 电化学能源转换:- 电化学能源转换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如电池和燃料电池。
- 电化学能源转换可以实现能量的存储、传输和转换。
(完整版)电极电势-答案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答案1.25℃时将铂丝插入Sn 4+和Sn 2+离子浓度分别为L 和L 的混合溶液中,电对的电极电势为( )。
A .)/(24++Sn Sn θϕ B . 2/05916.0)/(24+++Sn Sn θϕ C .05916.0)/(24+++Sn Sn θϕ D .2/05916.0)/(24-++Sn Sn θϕ 解答或答案:B2.对于电池反应Cu 2++Zn = Cu +Z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Cu 2+] = [Zn 2+],反应达到平衡。
B .θϕ(Cu 2+/Cu )= θ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C .ϕ(Cu 2+/Cu )= 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D .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答或答案:C3.今有原电池(-)Pt,H 2()H +(c)Cu 2+(c)Cu(+) ,要增加原电池电动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H +离子浓度B 增大Cu 2+离子浓度 C 降低H 2的分压 D 在正极中加入氨水 E 降低Cu 2+离子浓度,增大H +离子浓度 解答或答案:B4.已知下列反应;CuCl 2+SnCl 2 = Cu +SnCl 4 FeCl 3+Cu= FeCl 2+CuCl 2在标准状态下按正反应方向进行。
则有关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的相对大小为( )。
A θϕ(Fe 3+/Fe 2+)>θϕ(Cu 2+/Cu )>θϕ(Sn 4+/Sn 2+) B θϕ(Cu 2+/Cu )>θϕ(Fe 3+/Fe 2+)>θϕ(Sn 4+/Sn 2+) C θϕ(Sn 4+/Sn 2+)>θϕ(Cu 2+/Cu )>θϕ(Fe 3+/Fe 2+)D θϕ(Fe3+/Fe2+)>θϕ(Sn4+/Sn2+)>θϕ(Cu2+/Cu)解答或答案:A5.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教材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习题解答1.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利用电极电势来确定原电池得正负极,并计算原电池得电动势?(2)怎样理解介质得酸性增强,KMnO 4得电极电势代数值增大、氧化性增强?(3)Nernst 方程式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与氧化态及还原态中得离子浓度、气体分压与介质得关系如何?(4)区别概念: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5)介绍几种不同原电池得性能与使用范围。
(6)什么就是电化学腐蚀,它与化学腐蚀有何不同? (7)防止金属腐蚀得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根据什么原理? 【解答】(1)电极电势值高得电极做正极,电极电势值低得电极做负极。
原电池得电动势等于正极得电动电势减去负极得电极电势。
(2)根据电极反应:2442284c(Mn )0.0592MnO MnO c ()()lg Mn Mn c(MnO )5c(H )()c c+--ΘΘ++-ΘΘϕ=ϕ-+⋅ 由电极电势得能斯特公式可知,介质酸性增强时,H +浓度增大,代数值增大,电对中MnO 4得氧化性增强。
(3)对于电极反应 电极电势得Nernst 方程为:影响电极电势大小得因素:a)浓度对电极电势得影响电对中氧化态得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增加;还原态得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降低。
b)酸度对电极电势得影响对于有H+或OH参加得电极反应,溶液酸度得变化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影响,对于没有H+或OH参加得电极反应,溶液酸度得变化对电极电势得影响很小。
(4)一次电池就是指电池放电到活性物质耗尽只能废弃而不能再生与重复使用得电池。
二次电池就是指活性物质耗尽后,用其她外来直流电源进行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可重复使用得电池。
可逆电池得“可逆”就是指热力学可逆,可逆电池中得任何过程均为热力学得可逆过程。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必须可以正逆两个方向进行,且互为可逆反应;②通过电池得电流必须无限小,电极反应就是在接近电化学平衡得条件下进行得。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1.电极电势的产生—双电层理论德国化学家能斯特(H.W.Nernst)提出了双电层理论(electron double layer theory)解释电极电势的产生的原因。
当金属放入溶液中时,一方面金属晶体中处于热运动的金属离子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进入溶液。
金属性质愈活泼,这种趋势就愈大;另一方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到金属表面电子的吸引,而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愈大,这种趋势也愈大。
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液两相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带相反电荷的双电层(electron double layer),双电层的厚度虽然很小(约为10-8厘米数量级), 但却在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了电势差。
通常人们就把产生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并以此描述电极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电极电势以符号E Mn+/ M表示, 单位为V(伏)。
如锌的电极电势以EZn2+/ Zn 表示, 铜的电极电势以ECu2+/Cu 表示。
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本性,并受温度、介质和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标准电极电势为了获得各种电极的电极电势数值,通常以某种电极的电极电势作标准与其它各待测电极组成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而确定各种不同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E值。
1953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并人为地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1)标准氢电极电极符号: Pt|H2(101.3kPa)|H+(1mol.L-1)电极反应: 2H+ + 2e = H2(g)EφH+/ H2 =0 V右上角的符号“φ”代表标准态。
标准态要求电极处于标准压力(101.325kPa)下,组成电极的固体或液体物质都是纯净物质;气体物质其分压为101.325kPa;组成电对的有关离子(包括参与反应的介质)的浓度为1mol.L-1(严格的概念是活度)。
18秋 0129《物理化学》习题答案

1、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的概念,说法正确的就是1m3导体的电导含1mol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两个相距为1m的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面积各为1m2且相距1m的两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2、关于电极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电极电势就是指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电位差,它可由实验测出还原电极电势越高,该电极氧化态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电极电势只与电极材料有关,与温度无关电极电势就就是标准电极电势3、在T、p时,理想气体反应C H(g)=H(g)+C H(g)的K/K为/RTRT1/RTRT4、某绝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做的功之后,其温度一定不变不一定改变一定降低一定升高5、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叫一般特性各向同性特征依数性特征等电子特性6、已知某对行反应的反应焓为-150kJ·mol-1,则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低于150kJ•mol-1高于150kJ•mol-1等于150kJ•mol-1无法确定7、对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相应接触角θ就是θ<90°θ>90°θ=180°θ可为任意角8、关于电极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还原电极电势越高,该电极氧化态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电极电势就是指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电位差,它可由实验测出电极电势只与电极材料有关,与温度无关电极电势就就是标准电极电势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10、在25℃时,电池Pb(Hg)(a1)|Pb(NO3)2(aq)|Pb(Hg)(a2)中a1>a2,则其电动势E<0>0=0无法比较11、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就是不正确的?不具有确定的组成平衡时,气相与液相的组成相同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12、AgCl 在以下溶液中(a) 0、1mol·dm-3 NaNO3 (b) 0、1mol·dm NaCl (c) H O(d) 0、1mol·dm Ca(NO) (e) 0、1mol·dm NaBr溶解度递增次序为(a) < (b) < (c) < (d) < (e)(b) < (c) < (a) < (d) < (e)(c) < (a) < (b) < (e) < (d)(c) < (b) < (a) < (e) < (d)13、区域熔炼技术主要就是应用于制备低共熔混合物提纯制备不稳定化合物获得固熔体14、设N2与O2皆为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压力相同,均为298K、pθ ,则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势应该相等不一定相等与物质的量有关不可比较15、关于亨利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其值与温度、浓度与压力有关其值与温度、溶剂性质与浓度有关其值与温度、溶质性质与标度有关其值与温度、溶质与溶剂性质及浓度的标度有关16、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p1=202650Pa,T1=273K 经p/T=常数的途径加热使压力增加到p2=405300Pa,则体系做的功为大于零小于零零无法确定17、分子数增加的放热化学反应在一绝热钢瓶中进行,则Q>0,W>0 ΔU>0Q=0,W<0 ΔU<0Q=W=0 ΔU=018、杯高B杯A杯等于B杯A杯低于B杯视温度而定19、一个电池反应确定的电池,E 值的正或负可以用来说明E、电池就是否可逆F、电池反应就是否已达平衡电池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电池反应的限度20、1-1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瞧作就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与,这一规律只适用于:( )A、强电解质B、弱电解质C、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D、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判断题21、循环过程不一定就是可逆过程A、√B、×22、熵增加的过程一定就是自发过程。
第九章电动势习题解答解析

第九章习题解答1、写出下列电池中各电极上的反应和电池反应 (1)Pt ,H 2(2H p )︱HCl(a)︱Cl 2(2Clp ),Pt(2)Pt ,H 2(2H p )︱H +(+H a )‖Ag +(+Ag a )︱Ag(s)(3)Ag(s)+AgI(s)︱I -(-I a )‖Cl -(-Cl a )︱AgCl(s)+Ag(s)(4)Pb(s)+PbSO 4(s)︱-24SO (-24SO a )‖Cu(+2Cu a )︱Cu(s)(5)Pt ,H 2(2H p )︱NaOH(a)︱HgO(s)+Hg(l) (6)Pt ,H 2(2H p )︱H +(aq)︱Sb 2O 3(s)+Sb(s)(7)Pt ︱Fe 3+(a 1),Fe 2+(a 2)‖Ag +(+Ag a )︱Ag(s) (8)Na(Hg)(a am )︱Na +(+Na a )‖OH -(-OH a )︱HgO(s)+Hg(l)解1:(1)负极 H 2(2H p )-2e -→2H +(+H a ) 正极 Cl 2(2Cl p )+2e-→2Cl -(-Cl a ) 电池反应 H 2(2H p )+Cl 2(2Cl p )=2HCl(a)(2) 负极 H 2(2H p )-2e-→2H +(+H a )正极 2 Ag +(+Ag a )+2e -→2 Ag(s)电池反应 H 2(2H p )+2 Ag +(+Aga )=2 Ag(s)+ 2H +(+H a )(3)负极 Ag(s)+ I -(-I a )-e-→AgI(s)正极 AgCl(s) +e -→ Ag(s)+ Cl -(-Cl a )电池反应 AgCl(s) + I -(-I a )=AgI(s) + Cl -(-Cl a )(4)负极 Pb(s)+-24SO (-24SO a )-2e -→PbSO 4(s) 正极 Cu(+2Cu a )+2e-→Cu(s)电池反应 Pb(s)+-24SO (-24SO a )+Cu(+2Cu a )=PbSO 4(s)+ Cu(s) (5)负极 H 2(2H p )+2OH -(-OH a )-2e-→2H 2O(l)正极 HgO(s)+ H 2O(l)+ 2e -→2OH -(-OH a )+Hg(l)电池反应 H 2(2H p )+HgO(s)= Hg(l) + H 2O(l) (6)负极 3 H 2(2H p )-6e-→6H +( aq)正极 Sb 2O 3(s)+ 6H +( aq)+ 6e -→2Sb(s)+ 3H 2O(l) 电池反应 Sb 2O 3(s)+3 H 2(2H p )=2Sb(s)+ 3H 2O(l)(7)负极 Fe 2+(a 2) -e -→Fe 3+(a 1) 正极 Ag +(+Ag a )+e -→Ag(s)电池反应 Ag +(+Ag a )+ Fe 2+(a 2)= Ag(s)+ Fe 3+(a 1) (8)负极 2Na(Hg)(a am ) -2e -→2Na +(+Na a )+2Hg(l)正极 HgO(s) + H 2O(l) +2e -→Hg(l)+ 2OH -(-OH a )电池反应 2Na(Hg)(a am )+ HgO(s) + H 2O(l)=3Hg(l) +2Na +(+Na a )+2OH -(-OH a )2、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
电极电势的定义

电极电势的定义
电极电势的定义
电极电势是指由于在外电路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电极附近电场强度随离开电极的距离而减小的现象。
电位差与场强有关。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不一样,场强也不一样。
比如一个金属棒一端被一块很大的导体(半径r=d,长度l=d/2)覆盖着,另一端和电源负极相连,设导体的电阻率为R,那么电源负极的电势V0的大小为: V0=RCR,场强E0的大小为E0=F(r2/R),则电位差Vz=V0-V0R。
也就是说,当一个电极靠近另一个电极时,电位差就会增加。
比如,手握一根电线,会感觉到电线靠近手掌部分的电阻较大,因此电位差也较大。
再如,同一电线,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相比,前者电位差较大。
场强变化电势变化例子:
(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势能随离平板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如果将一块带正电荷q的金属箔片和一块带负电荷q的金属箔片相接触,然后让它们分别接触一个有内电阻R的电极板,则两个电极上的电压分别为: Q=(V/R)e和Q=(V/R)e。
将Q=V/R的金属箔片放入另一块有内电阻r的电极板中,结果将得到平行板电容器。
这种金属箔片称为正极材料。
电极电势计算公式如下:
1、电极电势(内电场力) =V
电极电势可以通过电池反应实验测得。
电池反应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测量的电势与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反应的计算值相同,但是对实际情况要做一些修正。
电极电势可以通过电池反应实验测得。
电池反应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测量的电势与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反应的计算值相同,但是对实际情况要做一些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答案1.25℃时将铂丝插入Sn 4+和Sn 2+离子浓度分别为0.1mol/L 和0.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电对的电极电势为( )。
A .)/(24++Sn Sn θϕB . 2/05916.0)/(24+++Sn Sn θϕC .05916.0)/(24+++Sn Sn θϕD .2/05916.0)/(24-++Sn Sn θϕ解答或答案:B2.对于电池反应Cu 2++Zn = Cu +Z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Cu 2+] = [Zn 2+],反应达到平衡。
B .θϕ(Cu 2+/Cu )= θ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C .ϕ(Cu 2+/Cu )= ϕ(Zn 2+/Zn ), 反应达到平衡。
D .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答或答案:C3.今有原电池(-)Pt,H 2(ρ)H +(c)Cu 2+(c)Cu(+) ,要增加原电池电动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H +离子浓度B 增大Cu 2+离子浓度C 降低H 2的分压D 在正极中加入氨水E 降低Cu 2+离子浓度,增大H +离子浓度解答或答案:B4.已知下列反应;CuCl2+SnCl2= Cu +SnCl4FeCl3+Cu= FeCl2+CuCl2在标准状态下按正反应方向进行。
则有关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的相对大小为()。
A θϕ(Fe3+/Fe2+)>θϕ(Cu2+/Cu)>θϕ(Sn4+/Sn2+)B θϕ(Cu2+/Cu)>θϕ(Fe3+/Fe2+)>θϕ(Sn4+/Sn2+)C θϕ(Sn4+/Sn2+)>θϕ(Cu2+/Cu)>θϕ(Fe3+/Fe2+)D θϕ(Fe3+/Fe2+)>θϕ(Sn4+/Sn2+)>θϕ(Cu2+/Cu)解答或答案:A5.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A (-)Zn Zn2+(1mol·L-1)Cu2+(1mol·L-1))Cu(+)B (-)Zn Zn2+(0.1mol·L-1)Cu2+(1mol·L-1))Cu(+)C(-)Zn Zn2+(1mol·L-1)Cu2+(0.1mol·L-1))Cu(+)D (-)Zn Zn2+(0.1mol·L-1)Cu2+(0.1mol·L-1))Cu(+)解答或答案:B6.原电池的组成为:(-)Zn ZnSO4(c)HCl(c)H2(100kPa),Pt(+)该原电池电动势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 ZnSO4溶液的浓度B 锌电极极板的面积C HCl 溶液的浓度D 温度解答或答案:B7.在下列氧化剂中,随着溶液中H+离子浓度增加,氧化性增强的是()。
A FeCl3B K2Cr207C Cl2D CrCl3解答或答案:B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或答案:错9.把两个电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则θϕ大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在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解答或答案:错10.在标准状态下,把氧化还原反应Cu+2Ag+= Cu2++2Ag设计成原电池,则该电池电动势E=θϕ(Cu2+/Cu)-2θϕ(Ag+/Ag)。
解答或答案:错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则反应进行的速率愈快。
解答或答案:对12.电极电势是指待测电极和标准氢电极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是一个相对值。
解答或答案:错13.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θ>0时,表示电池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解答或答案:错14.在原电池4142()()()()Cu CuSO c CuSO c Cu -+中,C 1<C 2 。
解答或答案:对15.盐桥既起导电作用,又能防止两种溶液直接接触产生液接电位。
解答或答案:对16.饱和甘汞电极中,增加Hg 和糊状物 Hg 2Cl 2的量,将不影响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
解答或答案:对17.将氧化还原反应2Fe 3++Cu = Cu 2++2Fe 2+设计成原电池,其电池组成式为 ;其中正极发生 反应,负极发生 反应。
解答或答案:232123()()(),()()Cu Cu c Fe c Fe c Pt +++-+;还原;氧化18.利用电极电势,可以判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和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电极电势越小,表示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 ,是较强的 ;电极电势越大,表示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 ,是较强的 。
解答或答案:还原能力越强;还原剂;氧化能力越强;氧化剂19.在298.15 K 时,有一原电池;)(|)1(||)1(|)(1314+⋅⋅---Ag L mol AgNO L mol CuSO Cu若增加CuSO 4溶液的浓度,电池电动势将 ;增加AgNO 3溶液的浓度,电池电动势将 ;若在AgNO 3溶液中加入氨水,电池电动势将 。
解答或答案:减小;增大;减小20.测定待测溶液的pH 时,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常用的H +离子指示电极是 。
解答或答案:甘汞电极和氯化银电极;玻璃电极21.298.15k 时,当c(HAc) = 0.10mol ·L -1、P(H 2) = 100kPa 时,计算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解答或答案:0.10mol ·L -1HAc 溶液H +中离子为:H +⎡⎤=⎣⎦311.3210mol L--==⨯ 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2222()0.05916()()lg 2p H p V H H H H H θθϕϕ+++=-⎡⎤⎣⎦=0.05916V ×lg1.32×10-3= -0.17V22 .已知298.15k 时,242() 1.507,() 1.358MnO Mn V Cl Cl V θθϕϕ-+-==。
计算298.15k 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E 和标准平衡常数K θ。
2()(0.10)(0.0010),(),()()p Cl Mn MnO c H c Pt θθθ-+-+-+2()Pt,Cl解答或答案: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位分别为:)()()(lg 505916.0)/(84224+-++-+-=H c MnO c Mn c V Mn MnO θϕϕ V V V 542.10.10.1100.1lg 505916.0507.183=⨯⨯-=- 2220.05916()(/)lg 2()/V c Cl Cl Cl p Cl p θθϕϕ---=- 20.05916(0.10)1.358l g 1.4172100/100V V V =-= 原电池的电动势为:1.542 1.4170.125E V V V ϕϕ+-=-=-=标准平衡常数为:()10(1.507 1.358)lg 25.190.059160.05916z V V K V V θθθϕϕ+--⨯-=== 251.510K θ=⨯23 .298.15k 时,在下列电池中:2()()()()Cu Cu c Ag c Ag θθ++-+(1) 若加入Br -使Ag +形成AgBr 沉淀,并使 c(Br -)=1.0mol ·L -1,此时电池电动势为多少?写出电池组成式。
(2) 若加S 2-于Cu 2+溶液中,使Cu 2+生成CuS 沉淀,且使c(S 2-) = 1.0mol ·L -1,此时电池电动势变化如何?写出此电池的组成式。
已知298.15K:K sp (AgBr) =5 .35×10-13, K sp (CuS) = 1.27×10-36,2()0.3419,()0.7996Cu Cu V Ag Ag V θθϕϕ++==。
解答或答案:(1)加入Br -形成AgBr 沉淀,电对Ag +/Ag 转变为电对AgBr/Ag 。
电对的电动为: ()(/)(/)0.05916lg ()sp K AgBr AgBr Ag Ag Ag V c Br θϕϕ+-=+⨯135.35100.79960.05916lg 0.07361.0V V V -⨯=+⨯= 2(/)(/)Cu Cu AgBr Ag ϕϕ+>,故电对Cu 2+/Cu 为正极,电对AgBr/Ag 为负极。
电池组成式为:2(),()()()Pt AgBr Br c Cu c Cu θθ-+-+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34190.07360.2683E V V V ϕϕ+-=-=-=(2)加入S 2-生成CuS 沉淀,电对Cu 2+/Cu 转变为电对CuS/Cu 。
电对的电极电位为:22()0.05916(/)(/)lg 2()SP K CuS V CuS Cu Cu Cu c S θϕϕ+-=+ 360.05916 1.27100.3419lg 0.71992 1.0V V V -⨯=+=- (/)(/)Ag Ag CuS Cu ϕϕ+>,故电对Ag +/Ag 为正极,电对CuS/Cu 为负极。
电池组成式为:2(),()()()Pt CuS S c Ag c Ag θθ-+-+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7996(0.7199) 1.5E A g A g C u S C u V V Vϕϕ+=-=--=24 .由标准氢电极和镍电极组成原电池。
当〔Ni 2+〕=0.010mol ·L -1时,电池的电动势为0.288V ,其中镍为负极,计算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解答或答案:22/0.05916lg[]2Ni NiE Ni θϕϕϕ+++-=-=-- 22/0.059160.05916lg[]0.288lg 0.0100.22922Ni NiV E Ni V θϕ++∴=--=--=- 25 .在测定电对AgNO 3/Ag 的电极电位时,分别装有下列溶液的盐桥中不能使用的是( )。
A . K ClB .KNO 3C .NH 4NO 3D .KNO 3 和NH 4NO 3 解答或答案:A26 .已知V Fe Fe 77.0)/(23=++θϕ,V Cu Cu 34.0)/(2=+θϕ,V Sn Sn 15.0)/(24=++θϕ,V Fe Fe 41.0)/(2-=+θϕ。
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 )。
A .2Fe 3++Cu==2Fe 2++Cu 2+B .Sn 4++Cu==Sn 2++Cu 2+C .Fe 2++Cu==Fe+Cu 2+D .Sn 4++2Fe 2+==Sn 2++2Fe 3+ 解答或答案:A27 .已知V Fe Fe 77.0)/(23=++θϕ,V Sn Sn 14.0)/(2-=+θϕ,V Sn Sn 15.0)/(24=++θϕ,v Fe Fe 41.0)/(2-=+θ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