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引言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福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工作,旨在传承和弘扬福州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认定标准、保护措施以及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背景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和传承福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

3. 认定标准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能够在后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 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代表福州的文化形象; - 社会认可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4. 保护措施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研究和保护:对于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和文物; - 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培训传统技艺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和推广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社会对其的认知和关注。

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典型项目:5.1 福州木偶戏福州木偶戏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福州木偶戏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木偶的操纵和声音的表演,讲述故事情节,传递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

5.2 福州腔福州腔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而闻名。

福州腔主要包括评弹、评书、说唱等形式,通过演唱、说话等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5.3 福州剪纸福州剪纸是福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巧的剪纸技艺而闻名。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要:
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正文:
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手工技艺、曲艺、民间音乐等多个类别。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福州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二、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州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福州软木画、福州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伬艺、福州评话等。

其中,福州软木画、福州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别,福州伬艺、福州评话属于曲艺类别。

三、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闽剧等。

这些项目体现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公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此外,还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活动、传承人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方式,提高市民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促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州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 节)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
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 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101项)民间文学(口头文学)1项:霞浦畲族小说歌(宁德)民间美术4项: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漳浦剪纸(漳州)、永春纸织画(泉州)、柘荣剪纸(宁德)民间音乐13项:泉州南音、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龙岩永定客家山歌)、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福建畲族民歌(宁德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宁德闽东畲族歌言)、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南靖四平锣鼓乐(漳州)、仙游度尾鼓吹乐(莆田)、黄石惠洋十音(莆田)、浦城闽派古琴(南平)、邵武长门(南平)、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龙岩山歌(龙岩)、新罗静板音乐(龙岩)民间舞蹈9项:浦南古傩(漳州)、泉州拍胸舞(泉州)、泉州踢球舞(泉州)、泰宁大源傩舞(三明)、荔城沟边九鲤灯舞(莆田)、延平战胜鼓(南平)、邵武傩舞(南平)、龙岩采茶灯(龙岩)、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宁德)戏曲23项:福建歌仔戏(厦门歌仔戏、漳州芗剧)、福建高甲戏(泉州高甲戏、厦门高甲戏)、闽剧(福州)、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诏安铁枝戏(漳州)、南靖竹马戏(漳州)、泉州梨园戏(泉州)、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泉州打城戏(泉州)、永安大腔戏(三明)、泰宁梅林戏(三明)、沙县肩头棚(三明)、莆仙戏(莆田)、政和四平戏(南平)、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南平)、南平南词戏(南平)、邵武三角戏(南平)、闽西汉剧(龙岩)、闽西上杭傀儡戏(龙岩)、柘荣布袋戏(宁德)、寿宁北路戏(宁德)、屏南四平戏(宁德)曲艺7项:福州评话(福州)、福州亻尺唱(福州)、厦门南乐(厦门)、厦门答嘴鼓(厦门)、东山歌册(漳州)、漳州锦歌(漳州)、南平南词曲艺(南平)民间杂技3项:建瓯挑幡(南平)、武平民俗绝技(龙岩)、宁德霍童线狮(宁德)民间手工技艺20项:福建脱胎漆艺(福州脱胎漆器、福建漆艺)、福州软木画工艺(福州)、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福州)、厦门蔡氏漆线雕(厦门)、漳州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漳州)、华安玉雕(漳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泉州)、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三明)、将乐西山造纸技术(三明)、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南平)、建阳建本雕版印刷(南平)、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龙岩)、连城四堡雕版工艺(龙岩)、福安银器制作工艺(宁德)、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宁德)、福鼎饼花工艺(宁德)生产商贸习俗1项:闽西客家春耕习俗(龙岩)消费习俗2项:惠安女服饰(泉州)、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泉州)人生礼俗1项:闽东畲族婚俗(宁德)岁时节令3项: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莆田)、闽西客家元宵节庆(龙岩)、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宁德)民间信仰7项:湄洲妈祖信仰习俗(莆田)、福建陈靖姑信仰习俗(福州陈靖姑民间信仰习俗、古田陈靖姑信仰习俗)、闽南大道公信仰(厦门大道公信仰习俗、漳州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东山关公信仰习俗(漳州)、延平闽蛇崇拜民俗(南平)、延平蛙崇拜民俗(南平)传统体育竞技1项:厦门中秋搏饼(厦门)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6项: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漳州)、南安英都拔拔灯(泉州)、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泉州)、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龙岩)、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宁德)、周宁浦源护鱼习俗(宁德)。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十大类涵盖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1. 民间文学: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

2. 民间音乐:涵盖福建各地的民间音乐,如福建山歌、福建南音、福建戏曲等。

3. 民间舞蹈: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舞蹈,如福建民间舞、闽南舞、客家舞等。

4. 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如福建话剧、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5. 曲艺:如福建评话、福建俚曲、福州伬艺等。

6. 杂技与竞技:包括福建杂技、福建武术等。

7. 民间美术:如福建剪纸、福建漆画、福建泥塑等。

8.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福建茶艺、福建瓷器制作、福州木雕等。

9. 传统医药:如福建中医、福建针灸、福建中草药等。

10. 民俗: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祭祀活动等。

这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精髓,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素材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素材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素材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更是不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福建的非遗文化。

1. 福建白茶:福建白茶是中国主要六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成为了茶叶爱好者们的最爱。

福建白茶的制作方法相比于其他类别的茶叶更加简单,同时营养价值也更加高。

其以福清大白茶为代表,在如今的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2. 漳州木雕:漳州木雕起源于明代,其雕刻工艺精湛,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器物实用性。

漳州木雕可以分为「刻画」和「雕刻」两种方式。

刻画以放射状为主,而雕刻则是以立体为主。

作品主要取材于建筑雕刻和生活器具雕刻。

3. 闽南锡雕:闽南锡雕是福建闽南地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以铜锡合金为主要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制作而成。

传统的锡雕工艺人工复杂,基本上运用手工切割、铸造、打磨、上色等流程。

其中,代表作品有「梅翁」、「三羊开泰」、「百子图」等。

4. 福州闽剧:福州闽剧是福州地区的地方戏剧,以福州方言为表演基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福州闽剧注重表现剧情的情理、戏曲词曲的音韵,其歌舞表演颇具娱乐性。

闽剧的传承方式也非常严格,一般是祖传秘传,只有通过正式技艺学习才能继承下去。

总之,福建作为我国的中华文化重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时间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指引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

照顾好非遗,更好地发展它,就是保护我们文化根基、促进社会繁荣的责任所在。

愿福建的非遗文化能够一直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为我们传承下去!。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制定的,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项目名录包括以下9个项目:
1. 耆老舞:耆老舞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舞蹈,流行于福建省的苗族、汉族和壮族群体。

2. 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流行于福建省的各个民族群体中。

3. 福州节日:福州节日是福建省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福州市将举行多种文艺活动,如剪纸、戏曲、歌舞等。

4. 民间艺术:福建省有着众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竹编、油画、刺绣等,这些艺术反映了福建省民族文化的历史精髓。

5. 福建传统小吃:福建传统小吃是福建省特有的美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如鱼头煲、猪肝煲、虾仁炒蛋等。

6. 福建传统服饰:福建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如苗族族裔的“花袍”、福建汉族族裔的“金棉袄”等。

7. 福建民间故事:福建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如“虾兵蟹将”、“英雄孔明”等。

8. 福建民间音乐:福建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民歌、评弹、福建独立凤楼曲、福建独立古琴曲等。

9. 福建民间传说:福建民间传说流传于民间,深刻反映着福建民族的文化历史,如“西游记”、“神农尝百草”等。

福建省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 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 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今分布在漳州市漳浦县沿海一带。漳浦剪纸 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 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 脚花、饼花、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
2006年5月20日,福建省泉州市申报的灯彩(泉州花灯)经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 Ⅶ-50。
泉州花灯泉州花灯技艺源于唐朝中期,河南尚书傅实受唐僖宗赏赐, 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画像一幅。傅实入闽后,因得皇恩殊荣在武荣(今在 南安市丰州镇)桃源修建唐王宫,并早晚按照礼仪朝拜。逐渐在朝礼过程 中,开始增设长安模式的结灯仪式,祈福天子、庆祝节日,之后便贯以成 俗。
泉州(李尧宝)刻纸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泉州李尧宝刻纸,剪纸。
2019年11月,泉州李尧宝刻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名单。
泉州刻纸以精细秀丽,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闽南风韵而著称。 著名艺人李尧宝,经过长期艰苦摸索,在继承民间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 对泉州刻纸艺术发展有较大影响,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 人物。
2008年6月7日,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44。
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5张)木偶,古称傀儡,起源于远 古用作殉葬的“俑”。据《旧唐书》《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汉代这种 “刻木为人、像人之形”的偶人,已形成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
2009年5月,竹刻(莆田留青竹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福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竹刻(莆田留青竹 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Ⅶ-46。2018年5月15日,竹刻(莆田留青竹刻)入选第一批 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西园软木画民间手工艺
• 福州晋安区西园村的软木画民间手工艺是福州工艺“三宝”之一,被 海内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美术手工艺 品种。 公元一九一四年西园村木雕艺人吴启棋先生利用产于欧洲 地中海沿岸西班牙等国的栓树皮为原料,结合我国传统雕刻技艺独创 软木画手工艺。由于栓树皮层具有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泽天然典 雅等特性,故俗称软木,因而该工艺称为软木画工艺。木画艺人以刀 代笔,运用圆雕,浮雕、搂雕、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创作出风格各 异,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手工艺品,具有其他工艺无法表现的 效果,向人们展示世界风光、名胜古迹、人物造型、动物形态等作品。 软木画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许多工艺精湛的软木画佳 作由国家馈赠国际友人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例如:《土楼奇 观》、《福州西湖》、《鹭岛风光》等多幅大型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 堂选作国家级会议场所艺术装饰品。软木画作品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展中频频获奖。 软木画艺术自在西园村发源以来,为村人代代相传,走过了近百年风 雨历程,也曾几经兴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软木画事业迎 来发展新阶段,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万余人。源自 谢谢观赏作品4幅
软木画
闽剧
• 闽剧,俗称福州戏,是福建省主要戏曲剧 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综合儒林班、 平讲班、江湖班等本省地方戏曲,并吸收 弋阳腔、徽调和京剧的表演艺术,于二十 世纪初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戏曲剧种,解放 后定称为闽剧。
闽剧的历史
•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 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 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 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邀请儒士文人观赏娱乐, 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是闽剧最早的前身。 曹学佺精 通音律,擅长度曲,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腔。 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腔是:“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 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 艺人称之为“逗腔”。 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上吊殉国。 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 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