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资料

合集下载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PPT课件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PPT课件
分类
心理障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 行分类,如病因、症状表现、诊 断标准等。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 恐惧等情绪,常常伴随躯体症 状,如失眠、胸闷、呼吸急促
等。
抑郁症
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 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等,严 重时可出现自杀念头。
人际关系障碍
表现为难以与人相处、沟通, 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正 常的人际交往。
如果学校和医院无法满足需求,大学 生还可以选择私人心理咨询机构进行 咨询和治疗。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02
03
04
增强沟通能力
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建立支持系统
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良好 的关系,形成一个支持和帮助
的网络。
培养社交技巧
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参加社交 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
总结词
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我评价 低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沮 丧,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和乐趣, 自我评价低,感到无助和绝望。
影响
长期抑郁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工作 效率低下、身体健康问题等,甚至 可能导致自杀。
强迫症的表现与影响
01
02
03
总结词
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无 法自控
详细描述
强迫症患者常常反复出现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无 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导致焦虑和痛苦。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 福感,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光,但在这个阶段,许多大学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焦虑障碍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它表现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不安,常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对象。

考试焦虑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面对重要的考试,学生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考不好。

社交焦虑也是大学生常见的问题之一,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可能会感到害怕、紧张,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

此外,还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会长期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过度的焦虑状态中,影响日常生活。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责自罪、睡眠和饮食问题、疲劳无力等。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等原因而陷入抑郁。

长期的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企图。

三、适应障碍当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如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或者面临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学习效率下降等。

这是由于个体无法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四、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特点是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但难以控制的想法(强迫观念)和行为(强迫动作)。

例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锁、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等。

这些行为和想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

五、人际关系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

比如,在与同学、室友相处时出现矛盾和冲突,难以建立亲密的友谊,或者在恋爱关系中遇到问题。

人际关系障碍可能会导致孤独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
整理课件
戏剧化型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 碍。这种人具有浓 厚而强烈的情绪反 应,行为特点是自 吹自擂、装腔作势; 爱虚荣,喜欢引起 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自我中心,依赖性 强。
整理课件
回避型人格障碍
心理自卑,行为 退缩。面对挑战 采取逃避态度或 不能应付。想与 人来往,又怕被 人拒绝、嫌弃; 想得到别人的关 心与体贴,又害 羞不敢亲近。
患者感到焦虑失眠病程迁延达一年以上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应对一心理障碍的预防1正视自我勇于接受现实2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抱负水平3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5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心理障碍的应对1寻求专业帮助2遵循治疗方案四大学生心理干预对策1培养学生的心理求助的意识观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 障碍与防治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整理课件
强迫性怀疑
强迫观念: 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
奈的观念,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 和克服(如:强迫怀疑、强迫回忆等)。 强迫动作:
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 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疑病症
患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确信自己有病, 而处于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中,表现得极 为焦虑。
整理课件
抑郁性神经症
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精力缺乏 时间:两周以上
整理课件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 格缺或人格展的 内在不平衡、不 协调,表现为情 绪不稳定,感情 淡薄甚至冷酷无 情;常常与人发 生冲突,不适应 周围的社会环境。
整理课件
偏执型人格障碍
感觉极度过敏,思 想、行为固执死板, 不信任别人,认为 别人存心不良,坚 持毫无根据的怀疑。 把由于自己的错误 或不慎产生的后果 归咎于他人。难与 人相处。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和药物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案例四:社交恐惧症的个案研究
总结词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害怕在公 共场合被人注意或评价。
详细描述
某大学生小赵,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或表演,担心被 人嘲笑或评价。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通过暴露疗法和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改善。
案例五:失眠症的个案研究
或忽视。
尊重专业意见
03
遵循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支持系统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学会与同学、朋友、家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扩大社 交圈。
寻求支持
在遇到困难时,向亲朋好友、同学寻求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 题。
提高沟通技巧
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增强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和信任。
1 2 3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和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 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 预机制,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预防 心理问题的恶化。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心理 健康教育氛围。
跨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01
文化差异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成因,探讨文化因素对心
理问题的影响措施的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和适用性,为制定有效的心理
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03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跨文化特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1)偏执型人格障碍,它是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a)多疑敏感,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的好意当作恶意、敌意;(b)妒忌心强,对别人的成就、荣誉等感到紧张不安、挑衅、指责和抱怨;(c)易感到委屈、挫折、怀才不遇,常常产生攻击、报复之心;(d)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自尊心强,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权势;(e)观固执、好诡辩、经常抗议、反对他人的意见,不易被说服,即使面对事实证据也是如此;(f)对别人缺乏同情心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很高,常怕被人欺骗、暗算,处处提防他人,等等。
第三,其他心理困扰。
其他心理困扰,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求职与择业心理问题等等。相比之下,前面所讲的两类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显得要稍微严重些,是偏离正常心理状态的心理问题,而对于正常人来说,也常常会遭遇到一些心理困扰,而这里的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往往能得到很好的克服。
人格障碍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时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它是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常常表现为怪僻、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通人情、不易与人相处、常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以自己的恶作剧取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憎恶等,但它又不能归属于精神病范畴。人格障碍常常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样、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反社会型等。较多见的有偏执型、强迫型、情感型人格障碍等。
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人际关系问题,往往是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

原 因: 焦虑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积累的挫折 感和失败体验,成年后遇到新的精神刺激而从潜 意识中激发,从而导致焦虑症。 人本主义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 的不一致而引发焦虑症。 从社会——文化的观点来看:社会竞争的加剧, 生活、工作压力,使部分心理适应承受能力较低 的学生会焦躁不安, 觉得无所适从,心理失去 平衡,患上焦虑症。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
二、人格障碍
定义: 人格障碍亦称为病态人格,指在 没有认知过程或智力障碍的情况 下,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 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 人际关系异常行为模式。 (一)主要表现特征: 1.社会适应性差。 2.没有自知之明。 3.无责任感。 4.极端猜疑和固执。 5.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发病原因
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 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 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单亲家庭更易出现。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 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 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 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 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 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 才能不突出等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 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 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 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 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定义: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大脑长期的情绪紧张和 精神压力,使精神容易兴奋或脑力容易疲 劳,并伴有情绪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 (如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的神 经症。 症状: 1.衰弱症状;
如脑力易疲乏,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 2.情绪症状; 紧张烦恼,激动易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 8、自恋型人格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以妄自尊大的夸大观念和全神 贯注于无限成功、权力和智慧光辉的幻想为特征 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
•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 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 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 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第三节大学生人格障碍及调节
•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 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 为活动的异常。
•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 1、偏执型(妄想型)人格障碍
• 这种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谁都不信任,无同情心,傲 慢,妒嫉心强,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计过高,对 于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从不反省自己有 何缺点与过失,而总是归咎于别人有意与他作对所致。他们 习惯于将功劳归于自己,将错误推给别人,听不进任何批评 意见,总感到受人欺负,别人对他不忠实。为了个人利益, 他们到处申诉,甚至写控告信,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坚 强意志。
• 二、强迫症及其防治
• 强迫症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 谬的、可笑的,但仍然无法控制这些观念和行动 的出现。
• 强迫症的防治
• (1)认知领悟疗法。
• (2)森田疗法:
• (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安排有规律的学习 和生活。
• (4)参加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 力劳动。
• 2、分裂型人格障碍
•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 为和多疑为特征。这种人行为怪僻而偏执,为人 孤独,不合群。对人缺乏起码的温和与爱心,没 有知心朋友,没有社会往来,别人对他的评价毫 无感触。他们沉默好静,与世无争,对任何事情 均兴味索然。但一般尚能认知现实。有繁多的白 日梦或幻想,但一般未脱离现实。他们在表达攻 击或仇恨上显得无力,在面对紧张情况或灾难时, 显得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 理健康)
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探讨压力、焦虑、抑郁、孤独感等障碍的 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障碍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定义心理障碍和常见类型
心理障碍
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
常见类型
焦虑、抑郁、人格、行
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容 易诱发焦虑和抑郁。
睡眠障碍及处理
1
症状分析
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的症状。
2
处理方法
建立健康睡眠习惯、避免刺激物和寻求专业帮助。
3
呼吸障碍
睡眠窒息症和其他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饮食障碍及处理方法
常见饮食障碍
暴食、拒食、噁心等对饮食的异常行为。
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和支持团队。
人格障碍和影响
人格障碍
边缘型 幻觉型 回避型
影响
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困难等。 怀疑他人、独断专行等。 社交恐惧、自卑感等。
行为障碍及处理方法
1 行为障碍类型
多动症、依赖症、攻击性行为等。
2 处理方法
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家庭支持。
压力分析
压力来源、影响和应对策略。
焦虑症状
不安、不安全感、心悸等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 法。
抑郁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症状辨析
悲伤、丧失兴趣和活力等抑郁症状。
2 处理方法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系统等。
焦虑、抑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焦虑
紧张、担心,常伴随着抑 郁。
抑郁
低落、悲伤,有时会增加 对孤独感的敏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
• 痛苦感受(distress)
• 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
• 不可预料的行为
• 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 就是不可预测的,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 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
• 异常的心理活动
• 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正常与异常
正常
边缘状态
异常
心理异常(4D)
• 偏离正常(deviance)
• 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 • 统计学上的偏离,一些少见的或奇特的行为
• 危险性(danger)
• 行为对自己或他人存在危险
• 功能异常(dysfunction)
• 起病常与心理应激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 人格基础
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 所下降 • 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在最初事件
严重心理问题
•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 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影响心理活动的多个方面的心理 不健康状态,内心深感痛苦,自身难以摆脱,有时伴有某 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 判断条件:
• 现实刺激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 分别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
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
一般心理问题
•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短,情绪反应能在 理性的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 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 判断条件:
• 现实因素导致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 •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
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 不良情绪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性控制下,能始终保持
•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
理性控制,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
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障碍
• 早期的精神刺激及其反应比较强烈,时间持久, 内容泛化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 正常的心理活动
•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 发展
•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 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 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 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 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 一般指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接近神经症的表现,可能是神经症的早期表 现或阶段
• 正常思维逻辑受到严重干扰,常表现出人格与 行为的偏离,有时出现片段的幻觉或妄想
• 不符合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
精神病的早期表现
• 早期表现类似神经症似的性格变化,最为常见。如患 者可能有不舒服的感觉、失眠、头昏、易疲劳、注意 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工作、缺乏热情、效率 下降或出现强迫状态,怕说错话、帕脏、怕别人看自 己等等
• 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不能自 制、敏感多疑、或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之中, 自言自语、或无端恐惧,常常容易被家属忽略而贻误 病情的治疗。
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是一类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大脑而出现的精神或心理活动 方面的问题,其特征表现为人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意志行为 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改变或异常
• 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和人格障碍 等等。
• 精神疾病患病率高,全球各类精神障碍约5亿,精神分裂症 7000~8000万。
• 我国重性精神疾患的患病率13.47%(1600万),神经症患病 率35.18%(1991年北京地区调查结果)。
• 大约有20-30%的大学生,10-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 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严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
——全国抽样调查
1.35
1.35
1.3
1.3
1.25
1982年
1993年
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 一,也是对患者和家属及社会影响最大 的疾病。
• 这类患者的精神活动处于“分裂”状态。 该病多发病于青壮年时期,20-30岁最 为多见。发病因素常常与遗传、个性、 社会环境和心理刺激因素有关。
• 紧张综合症:该症状的特点是出现木僵状态,患者 表现为缄默、不动、违拗或被动服从、姿势及不自 然。有时也可出现突发性从动,行为紊乱、做作或 刻板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与特征:
• 幻觉和感知障碍
• 临床上常见的有幻觉、患听、患视、患嗅、患触、 患味等的一些歪曲事实的、莫须有的感觉。并由此 产生愤怒、哭泣、或无辜发笑、自言自语等等怪异 行为。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与特征:
• 意志行为障碍
• 患者的活动明显地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 往往变得对正常的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应有的要 求,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主动与别人来往、甚 至拒绝与既往熟悉的人打交道。行为懒散,常常无 故不上班或不上课。不修边幅,不洗理,无法料理 自己的生活起居,严重时终日卧床不起或呆坐,孤 僻退缩,严重地脱离现实社会。
• 妄想
• 为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被害妄想、关 系妄想、影响妄想最为多见。如,患者为认为周围 有人吐口水是有意针对他的;认为电视广播里讲的 内容是针对自己的;或在学校、工厂里总会有很多 人在议论自己、指责自己等等。
神经症
•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疾病单元, 主要表现为持久心理冲突引起的烦躁、紧张、焦虑、 恐怖、抑郁、强迫或各种躯体不适感与功能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与特征:
• 思维联想障碍
• 思维联想缺乏逻辑和连贯性。表现为思维散漫、语 无伦次、说话的内容缺乏现实性和具体性,前言不 达后语,使人听起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 知他所云何事
• 情感障碍
• 表现为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 界刺激不相符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有时表 现为情感倒错,如患者可以流着眼泪唱着欢快的歌, 满面春风地描述他的“不幸”和“被害经历”,他 们的这种情感常常不能引起正常人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