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交通部《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3、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4、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二、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下面的规定三、材料要求1.沥青下面层采用优质AH-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下表。
AH-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石灰岩。
沥青下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3.细集料沥青面层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杂质.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沥青面层细集料规格4.矿粉矿粉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等杂质应除净。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禁止使用回收粉尘。
沥青面层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四、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标准AC-20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如下)五、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从施工现场分别取各类矿料进行筛分,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使矿质混合料级配曲线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其中特别使0.075mm、2.36mm、4.75mm的筛孔通过量控制接近标准级配的中值。
2、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AC-20目标配比中各矿料的含量,进行冷料仓调配,使之符合进料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调试。
各冷料仓进料比例如下:仓号集料名称进料比例(%)4 10-25mm碎石 243 5-10mm碎石 282 3-5mm碎石 141 0-3mm石屑 31外加矿粉:3%3、确定沥青的最佳油石比用计算的矿料组成采用的油石比范围,按0.5%间隔变化,取五个不同的油石比,用试验室小型拌合机拌制沥青混合料,制备五组马歇尔试件。
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G F40-200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国家高速公路网连霍高速(G30)西安至宝鸡改扩建工程路面施工技术指南》(2010年4月)AC-20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表一6、混合料的技术指标二、沥青拌和楼热料仓试验1、5#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804表观相对密度:2.8362、4#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796表观相对密度:2.8353、3#热料仓4、2#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772表观相对密度:2.8204、1#热料仓②表观相对密度:2.768毛体积相对密度:2.6785、矿粉自产。
矿粉干燥、洁净、无团粒结块,其技术指标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结果如下表:6、沥青中面层AC-20采用90#A级沥青,其技术指标经检测均符合规范要求,试验结果如下:90#A级沥青技术指标7.高模量剂参量为混合料的0.6%三、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设计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合成:沥青拌和楼根据选定的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进行流量测试,待各种集料供求达到平衡后,试验室分别取沥青拌和楼二次筛分后各热料仓集料进行筛分,根据各热料仓筛分结果,依据目标配合比级配合成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经设计调整后,确定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中各热料仓矿料的用量比例为:5#热料仓:4#热料仓:3#热料仓:2#热料仓:1#热料仓:矿粉:=15::29:19:5:28:4,合成级配符合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计算表如图1:四、沥青混和料性能验证汇总表沥青混和料性能验证汇总表同时,根据最佳油石比4.5%以及生产配合比选定的各热料仓矿料的用量比例制作试件进行试验(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用量的4‰),分别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
AC-20沥青混合料说明书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一、概述根据所作的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生产时的油石比和生产中各料仓的生产比例。
1. 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以下文件中有关要求进行:(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2018-WZLQ-008)二、AC–20型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为了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应根据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混合料的配比。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性能满足要求,对各种矿料和结合料分别进行了性能测试。
1、原材料性能检验1.1沥青本次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采用的是****有限公司提供的SBS(1-C)改性沥青,对其各项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1。
沥青检测结果表1-1从表1-1可以看出,****有限公司提供的SBS(1-C)改性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范要求,可以在工程中使用。
1.2粗集料为了充分发挥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作用,粗集料必须使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优质石料。
本次试验采用的粗集料是****有限公司提供的安山岩碎石,对各规格粗集料性能指标检验结果见表1-2。
粗集料性能试验结果表1-2从表1-2试验结果看,该粗集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可以在工程中使用。
1.3 细集料沥青路面采用的细集料应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本试验中采用的细集料为****有限公司提供的安山岩石屑,对细集料性能试验结果见表1-3。
从表1-3结果看,采用的细集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可以在工程中使用。
AC-20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0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设计一、概述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规范及目标配合比,对我项目使用的AC-20沥青混凝土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设计图纸要求三、生产配合比设计1、原材产地1)、集料铜川恒益建材有限公司2)、矿粉、0-3mm机制砂铜川达从道建材有限公司3)90#A道路石油沥青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2、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拌和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各档集料的比例,经冷料仓给料、干燥筒混合加热、二次筛分、各热料仓取样筛分、合成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取4.45%的油石比基础上分别制备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检验、确定出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及各仓集料的最佳配合比。
根据各热料仓矿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合成级配曲线,经过试配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各热料仓矿料比例为1#仓:2#仓:3#仓:4#仓:矿粉=28%:5%:25%:38%:4%,其合成级配能够满足设计级配要求。
3、AC-20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筛分及合成级配1004、最佳油石比确定经过马歇尔最佳油石比试验(试验结果见相应试验记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按设计的矿料级配组成,依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取4.45%为基础做马歇尔试件,分别测定其马歇尔指标,其试验结果见下表:5、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图沥青最佳用量计算OACmin=4.25,OACmax=5.15a1=4.35, a2=4.35, a3= 4.3, a4= 4.7OAC1=4.4,OAC2=4.7最佳沥青用量OAC=4.4,最佳油石比4.6.6、结论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AC-20型级配生产配合比为1#仓:2#仓:3#仓:4#仓:矿粉=28%:5%:25%:38%:4%,油石比为4.6 %。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该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沥青采用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现将试验成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内容1、原材料试验对平度市黑羊山碎石场提供的石灰岩集料和大沽河砂进行筛分试验及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等试验;对莱西望城谭格庄石粉加工厂的矿粉进行了亲水系数、筛分和表观相对密度试验;对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三大指标试验.2、AC-20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在规范要求AC-20型级配范围基础上,对设计级配曲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并对AC-20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水稳定性检验。
二、试验说明1、本次试验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和《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2、在沥青混合料时间的成型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为158℃、矿料加热温度为180℃,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60℃、击实温度为145℃。
3、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
三、计算说明1、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γse=(100-P b)/(100/γt-P b/γb)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本次试验矿料有效相对密度根据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进行反算。
P 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γ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2、矿料全体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r sb=100/(P1/γ1+P2/γ2+…+P n/γn)式中:P1、P2、…、P 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γ1、γ2、…、γn——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矿粉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设计报告首页1 概述受xx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委托,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段新建工程xxxx 合同段xx标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
本次AC-20沥青混合料室内配合比设计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范”)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矿粉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1、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
表2-2 矿粉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1#料 2#料3#料4#料矿粉图2-1集料外观质量照检测项目单位试验值技术要求试验规程针入度(25℃,100g,5S)0.1mm 71 60-80 T0604-2011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T0605-2011 软化点℃51.5 ≮46 T0606-2011 25℃时的相对密度— 1.027 —T0603-2011 3 设计级配选择3.1 初选级配依据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粗、中、细三个级配,选择三个级配的初试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稳定度、流值等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3-1,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种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种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见表3-2,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见图3-1。
表3-1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图3-1 三种试验级配曲线3.2 试验级配的评价根据初始沥青用量4.2%进行室内拌和三种级配。
采用马歇尔成型试件方法,成型试件温度145℃。
初始沥青用量三种试验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3。
AC-20目标说明

沥青混凝土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要求和试验依据1、合同文件及设计图纸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1、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技术指标试验结果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报告见附表1。
(本工程地处1-3气候分区)表12.材料筛分试验结果三、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沥青面层采用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表3矿料级配计算:经过对材料进行矿料级配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如下:10-20mm碎石:5-10mm碎石:3-8mm碎石:石粉:砂:矿粉=26:20:21:20:9:4。
四、最佳沥青用量确定⑴试件成型参照同地区、同类型的油石比,确定沥青混凝土AC-20的最佳经验油石比4.5%,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3.5%、 4.0%、4.5%、5.0%、5.5%、分别制备试件,按规定每面各击实75次的方法成型。
⑵马歇尔试验①物理指标测定:按上述方法成型试件,经24小时后用表干法测定其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
②力学指标测定:测定物理指标后的试件,在60℃±1℃温度下测其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并计算马歇尔模数。
结果如下表:马歇尔试验结果表4⑶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①绘制油石比和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②确定油石比初始值OAC1。
有关系图得相应于密度最大的油石比a1= 4.86%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的油石比a2= 4.45% ,相应于目标空隙率的油石比a3=3.5% ,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值a4=4.50%。
OAC1=( 4.86% + 4.43 % + 3.5% + 4.50%)/4 = 4.33%③确定油石比初始值OAC2 。
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90。2
≥80
(2)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条件:采用双面个击实50次的马歇尔试件,试件温度为25±0.5℃,加载速率为50mm/min,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T0717方法进行真空饱水,试件在-18℃冷冻16小时后,经60℃水浴保温24小时,再放入25℃水温保温2小时,然后将两组试件分别进行劈裂试验,得到劈裂抗拉强度比)。
25。1
4。4
2。412
2。509
2。663
3。9
13。2
70.7
12.86
29.4
4.9
2.423
2.498
2。663
3.0
13。3
77.3
11。14
36。2
5。4
2。417
2。486
2.663
2.8
13.9
80.1
10.31
40。8
(6)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测定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绘制沥青用量与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VMA、VFA的关系曲线,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由图可知:
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1=4.9%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2=4。4%
相应于空隙率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3=4.4%
相应于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4=4.4%
对应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的共同油石比范围为:
OACmin=4。1%OACmax=4.7%
一、概述
AC-20沥青路面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报告首页
1 概述
受xxxx路桥工程委托,xxxx承担xxxx段新建工程xxxx合同段xx标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
本次AC-20沥青混合料室配合比设计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矿粉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1、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
表2-2 矿粉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
1#料 2#料
3#料4#料
矿粉
图2-1集料外观质量照
检测项目单位试验值技术要求试验规程针入度(25℃,100g,5S)0.1mm 71 60-80 T0604-2011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T0605-2011 软化点℃51.5 ≮46 T0606-2011 25℃时的相对密度— 1.027 —T0603-2011 3 设计级配选择
3.1 初选级配
依据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粗、中、细三个级配,选择三个级配的初试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稳定度、流值等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围见表3-1,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种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种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见表3-2,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见图3-1。
表3-1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围
图3-1 三种试验级配曲线
3.2 试验级配的评价
根据初始沥青用量4.2%进行室拌和三种级配。
采用马歇尔成型试件方法,成型试件温度145℃。
初始沥青用量三种试验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3。
依据表3-3的评价指标分析,可以得出级配2满足规设计要求,级配1和级配3不满足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应用经验,本次配合比设计选择级配2为设计级配。
3.3 确定设计级配的最佳沥青用量
设计级配确定后,采用沥青用量 3.2%、3.7%、4.2%、4.7%、5.2%,成型试件温度145℃,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见表3-4。
表3-4 五种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
图3-2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图
由图可知OAC
1=4.39%,OAC
2
=4.15%,所以OAC=4.27%,最佳沥青用量取用4.3%。
3.4设计结果
通过表3-5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级配2为设计级配,配合比比例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34.5:21:10.5:33.5:0.5,最佳沥青用量取用4.3%。
4 沥青混合料验证试验
4.1 水稳定性检验
为检验AC-20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分别见表4-1和表4-2。
表4-1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4-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注:*指条件冻融劈裂强度与非条件劈裂强度的百分比。
4.2 高温稳定性检验
试验条件:在60±1℃,0.7±0.05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车辙试件空隙率及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见表4-3和表4-4,车辙试件见图4-1。
图4-1 车辙试件照片
5 室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
根据所用的集料、矿粉、沥青按照设计及规要求进行室配合比设计,得到的设计沥青用量为 4.3%。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试验可知,混合料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表5-1 设计沥青用量及矿料比例
沥青用量(%)
矿料名称及比例(%)
1#料2#料3#料4#料矿粉
4.3 34.5 21.0 10.5 33.5 0.5
混合料类型
集料级配,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0 100 100 96.8 87.3 76.5 58.8 41.9 27.8 21.1 15.3 10.3 6.7 5.4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