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一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本文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从而让积极心理学能更好成为人类的福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身心健康和谐消费心理咨询积极幻想1 引言提到心理学,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长期以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和病态人格及异常行为,而正常行为却常被忽视。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义。

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并从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哈佛等众多高校,积极心理学是最受欢迎的课程,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究竟我们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很多,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积极心理学做个简单的介绍。

2 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

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浅议积极心理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几点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

这种平衡的观点不仅使人提高了自己改正自己缺点的能力,同时也改善了自己发展自己潜力和优点的能力。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社会;幸福;启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更好的造福国家、造福民族、造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其根本就是要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权益得到保障,生活幸福安康;就是要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幸福,用人民幸福来引导和检验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积极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从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兴起的一新的研究领域,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动机等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懂得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关注人的积极面,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个体积极人格,体验幸福;在群体层面上关注全体的和谐互动,培养合作、共享、利他、宽容等积极品质;在社会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整个社会的风气、文化氛围,提倡建立有责任感、关系良好的社区、社会;在自然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2)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2)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2)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述评》摘要:作为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的积极心理学,它产生于美国,现在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积极心理学做介绍和简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潜能;积极情绪;积极品质一、引言我们怎样才能幸福、快乐?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不快乐?怎样才能使我们保持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个挑战?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相信在我的一段介绍后,你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就是指对人类行为中积极地、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令人情感满足的因素所进行的研究。

斯里格曼等人编辑并攥写导言的一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在2000年美国心理学会所属的《心理学家》杂志上的发表,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思潮,运用了心理学中较为经典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通过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来使人类更加了解自我和他人,并以此来使人类更加幸福和健康。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背景(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的这些年里,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学术会议定期举行,出席者非常踊跃。

例如,在美国,2004年华盛顿所举办的第三次积极心理学国际高峰年会,就有390多名来自23个国家的心理学家的参加。

在中国,2006年5月香港举办了亚洲积极心理学学术讨论会。

在欧洲,意大利举办了欧洲积极心理学第二次会议。

其次,积极心理学也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美国和欧洲有十多所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上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课程。

包括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人事经理、咨询心理学家等参加的由斯里格曼和本・迪安开设的“真正的快乐训练”的48小时电话课程。

2005年9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授予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个硕士学位。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高职教师对高职学生干部抱有负向期待,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制定培养制度的过程中均将高职学生干部看成有缺陷的人。

这致使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感受到消极体验,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为此,应该转变思想,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到高职学生干部培养中来,使学生干部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品质、形成积极培养制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本文的高职学生干部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会、自律会等学生群体和组织中担任干部的学生。

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目前高职学生干部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对策和思路。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股重要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具有激发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使治疗过程充满愉悦、提高时效性等优点。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论运用于高职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以达到促进高职学生干部发展的目的。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认为应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1]积极心理学是与传统心理学相比较而言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过分重视心理疾病,这导致了一些弊端――使“心理学潜在的观念将人类的本质嵌套进了疾病模式”[2]。

浅谈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浅谈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浅谈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学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一《浅析积极心理学》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研究领域意义局限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

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

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

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1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积极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创新路径分析》摘要:完善大学生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采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党员的积极人格,增加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营造积极的党建组织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路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职能是汇聚优秀青年学生,在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

随着时代变迁,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应积极借鉴并运用心理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水平。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热点,借鉴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新的视角和实践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应对挑战,有利于党建工作创新性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虽然积极心理学历史较短,但是它的影响早已超出美国,波及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非常关注,研究者都普遍感受到这是一门幸福学科,它本土化的过程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论的生动实践。

传统心理学主张关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则主张从“积极”角度入手,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发挥人的潜在动力,塑造人的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

积极⼼理学相关论⽂ “积极⼼理学是致⼒于研究⼈的发展潜⼒和美德的科学”。

Seligman认为积极⼼理学的⼒量,是帮助⼈们发现并利⽤⾃⼰的内在资源,从⽽提升个⼈素质和⽣活品质。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积极⼼理学相关论⽂,希望⼤家喜欢! 积极⼼理学相关论⽂篇⼀ 《积极⼼理学――⼀种正在兴起的热潮》 摘要:积极⼼理学是当前⼼理学研究的热点。

⽂章对积极⼼理学产⽣的背景、发展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了系统阐述。

并对积极⼼理学研究的重点,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等三个⽅⾯进⾏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积极⼼理学;主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 1. 积极⼼理学的产⽣ 1.1 积极⼼理学产⽣的背景 在Seligman 当选美国⼼理学会(APA)主席⼏个⽉后的⼀天,他正在花园⾥与5岁的⼥⼉Nikki⼀起清理草坪。

Seligman ⼼想着赶快清理完毕,⽽⼥⼉却将草到处乱扔还⼿舞⾜蹈地跳起来,Seligman就很⽣⽓地向⼥⼉⼤喊。

这时,⼥⼉⾛过来对Seligman说:“爸爸,我要和你谈⼀谈。

从三岁到五岁,我就⼀直是⼀个爱发牢骚的⼈,我每天都发牢骚。

当我满五岁的时候,我决定不再发牢骚了,不过这是⼀个⾮常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再发牢骚了,你能不再做⼀个爱咆哮的⼈吗?” ⼥⼉的⼀番话让Seligman想到在抚养孩⼦⽅⾯的问题、个⼈以及职业上的⼀些问题。

Seligman意识到抚养孩⼦不仅是要纠正他们的错误,更是要深⼊他们的⼼灵,引导他们去发现、增强⾃⾝具有的良好品质。

与⼥⼉的这次经历更让Seligman意识到在⼼理学的科学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次世界⼤战以前,⼼理学主要有三个任务:治疗精神疾病、使⼈们的⽣活更有意义、识别和培养天才。

但是⼆战结束后,战争带给⼈们的极⼤地创伤,因此⼼理学的重⼼就转变为如何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们的⼼理疾病。

随后⼼理学的发展也就偏向于诊断和治疗个⼈的精神痛苦,从⽽出现了⼀⼤批对⼈的精神失常和负向情绪的研究,如离异、死亡、吸毒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是研究人们对于挫折的一种态度的心理学。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积极心理学论文篇1:《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营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

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

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传统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推动了传统心理学的巨大发展,给传统心理学带来许多新的思想和理论,在其逐步发展阶段中,国内许多学者对之给予了
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入手,
分析当前积极心理学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笔者的几点想法,以供广大心理学专
家参考,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部分理论资料。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考;问题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的优点和良好品德,传统心理学一般只注重问题的修复,然后建立人类生命中的良好美德,推动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完善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范
围和领域,例如教育学、社会工作、公共服务等,引入心理学的概念能够提高这些行业的
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积极心理学最早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本世纪初开始逐渐被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学
者所重视,相比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弱化了对心理消极情绪的研究,专注于发掘人
生命中积极的方面,比如人的愉悦情绪体验、良好性格优点、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感、
健康的价值观等。

有文献表明积极心理学是造就人类未来幸福和阳光大道的有力工具,它
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延伸至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让其积极的理念和行动产生健康的
推动作用,让现代心理学更加全面和完善。

2.积极心理学面临的问题
2.1研究视角较为狭窄
当前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有积极情绪体验、人格特质以及组织系统三个层次,研究领域的确定虽然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划定了宏大的框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限
制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积极心理学本身作为创新的思想理论,具有无限的潜能和想
象力,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让传统心理学同其它研究领域之间的矛盾和漏洞逐渐被弥补,加
强了传统心理学同其他领域的衔接和联系,为这些科学应用领域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例基础。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三分领域方法,很
大程度的限制了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专家在研究时容易忽视其巨大的发展
潜力。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领域的划分必然产生新的变化,当
前的三分法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视角的革新,借鉴
国外优秀经验,改良国内的研究方法,拓宽其狭窄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提出大胆的理
论猜想,进行缜密的实验性论证和跨领域研究等,都是未来拓宽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
要途径。

2.2缺乏实际的理论成果
目前,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极度缺乏,研究的文献也仅仅只是对国外的研究
成果进行介绍和推广,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

虽然国内产生了部分成果,但是总
的来说仍然缺少完备的理论方法和创新手段,能够被借鉴的资料相当缺乏。

这种缺陷主要
是因为国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进程过短,理论成果相对来说自然比较粗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在理论基础上比较薄弱,不利于积极心理学的创新发展,短期内我国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只能简单的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介绍和推广。

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专业用词等障碍,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部分理论偏差和经验丢
失的现象。

国外的积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过这样的弊端,但是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
和理论创新,最终能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这也给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多
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首先要对国内的创新机制进行规范,建立激励创新的学术规范机制,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积极心理
学的领域拓宽和思想解放;最后,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人文特征,对比西方国家积极心理
学的发展过程和优秀经验,进行完善和革新,建立一套完备的适合我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
方法。

2.3暂时停留在理论探索期
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可检索到的文献依旧同留在理论
探索阶段,具体的实例和研究作证相对较少,积极心理学作为以实践和经验作为研究基础
的学科,缺乏实践对其发展极其不利,大量的实践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进行推行。

如若
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和实例证明,未来的积极心理学将成为纸上谈兵,发展成形式主义和
教条主义,遏制积极心理学的新生活力。

其次,积极心理学跨领域同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实
践研究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除了推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能加强其他领域的
跨越式发展。

3.几点思考
3.1个人幸福并不是所有文化的社会首要目标
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内的文化背景下追求自身的幸福和个人的权利是不对的,只是表示
在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条件下,追求个人的幸福并不是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社
会发展首先会考虑集体利益,比如家庭幸福、社会康泰、国家兴盛等。

3.2不同文化背景下解释优秀品德和幸福含义的差异
3.2.1优秀品德的诠释存在差异
在社会集体文化中,优秀个体的诠释往往是人际间的关系,这是国内普遍的观点。


在西方国家,对自由和自治的观念比较重视,社会义务和责任感往往被认为是束缚和限制,是对个人潜能发挥的阻碍。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孝道是很重要的品质,从小孩一直到大人
都被灌输“孝顺父母”的理念,而“孝道”这一品质在美国学生中连前十都排不上。

因此,在参考西方优秀积极心理学经验时,要根据国内实情进行结合。

3.2.2幸福含义的诠释存在差异
情感满足一直被作为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幸福的含义上有不同的理解。

集体文化在理解情感时通常考虑他人中心的换位理念,比如他人赞同或他人肯定就是一种
健康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个人主观意愿更加被自我所重视,在西方国家这样的现
象却没有具体的表现。

3.3对“求同存异”的理解
在文化跨度较大的条件下,积极心理存在的差异不否认存在共性,但是需要考虑的是
共性的价值感是否足够丰富。

当前,主流心理学家在研究共性特征方面时,主要从生理基
础和进化适应的角度着手,积极心理学正处在提取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过
程简化了人们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要充分阐释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状态,就必须要对差异化
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理解,而不是按照规定生活。

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不要去人为的掩盖
一些共性差异,去迎合社会科学发展所需要构建的“美德”,这样只会让心理学的研究失
去其根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78-83.
[2]谢云,贲国栋.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和思考[J].教育探索,2021,04:104-105.
[3]王倩,李辉.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2:50-5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