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合集下载

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考点六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一、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例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Ag+bBg cCg+dDg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A,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cA、cB、cC、cD,A、B转化率和体积分数如何变化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再加A,A与B将更多反应生成C和D,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cB 会减少,cC、 cD 会增大,但是 cA还是增大,理由是平衡移动不能抵消加入的A;因此,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B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转化率则反之;例2、在温度t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使1molPCl5g发生分解:1molPCl5g PCl3g+ Cl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PCl5g,化学平衡如何移动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浓度增大,二是从压强增大;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原因是“改变条件”认识不准确;当T、V一定时,nPCl5增大,则PPCl5增大,从而引起P总增大,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压强”指的是:各组分的分压同时增大或减少容器体积增大或缩小,同等比例增大或减小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倍数而引起体系总压改变,此时,才能认为“是改变压强”,而不能认为总压发生改变就是“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所以此题浓度解释是正确的;例3、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2NO2 N2O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O2与N2O4气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向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O2气体,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还是减小3如果改为加入N2O4呢例4、在装有可移动活塞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温度和压强不变;通入一定氮气,试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此题变化的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若认为改变条件只是通入一定量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该正向移动,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答案;因为,充入氮气为了保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会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均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多个”;此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上述平衡可能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二、平衡常数法上题,充入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减小,且减小倍数相同,设C N2=m CN2,C H2 =m C H2, C NH3=nC NH3,m>1, n<1 则:Q=1/mn Kmn>1 平衡正向移动 mn<1 逆向移动 mn=1不移动练习: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B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2xg+Yg =A .均减半B .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由题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x、Y和R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4 :2 : 4,都处于平衡状态;A 均减半体积会相应减半,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B均加倍, 体积会相应加倍,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答案选C3.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 ,反应达到平衡时,X、Y和R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 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解析:本题容器体积固定,可根据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设容器体积为V,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A中均减半,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B中均加倍,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C中均增加1,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右移动D中均减少1 mol.,则浓度商:则平衡向左移动答案选BC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Yg 2Rg反应达到平衡时, 和R分别为4 mol, 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按2:1:2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X、Y和R三种气体,则平衡移动方向为A.不移动B. 向左移动C. 向右移动D.无法确定解析: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另一密闭容器中充入和R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 ,则平衡不移动;然后再将这两个容器合并,即合并后的容器体积是原容器体积的两倍,由于各物质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然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容器体积,即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反应向右移动;答案选C5、高炉炼铁的总反应为:Fe2O3s+3COg2Fes+3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cCO= cCO2E.Fe2O3的质量不再变化2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该温度下将4molCO、2molFe2O3、6molCO2、5molFe加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向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或“处于平衡状态”;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温度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3CO2/c3CO不变;起始时c3CO2/c3CO=6/23/4/23=27/8>K=,则此时反应必须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c3CO2/c3CO的比值才能减小为,才能达到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由于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E/c2A·cB;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后者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前者导致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FeCl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加入少量的KCl固体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减少FeSCN3的浓度D.加水稀答案D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任意时刻的浓度商为;因为KCl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改变KCl的量不会影响到平衡的移动,故A项错误;加入少量FeCl3固体或减少FeSCN3的浓度,均会使Q c<K,平衡正向移动,故B、C均错误;加水稀释,使cFe3+、cSCN-和cFeSCN3的浓度均减小,但cFe3+·cSCN-减小的更快,使Q c>K,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影响平衡的因素及移动的判断

影响平衡的因素及移动的判断

化学平衡移动因素(1)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当条件改变时,m生增加,表示平衡向右移动;m反增加,表示平衡向左移动。

判断原则:当υ正>υ逆,平衡向右移动;当υ正=υ逆,平衡不移动;当υ正<υ逆,平衡向左移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任意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任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右)方向移动;减小任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任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左)方向移动。

注意:(1)指气体或溶液的浓度,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平衡不移动。

例如在方程式2A(g)+B(s)中,增加或减少一部分B固体,平衡不移动(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整体稀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一样,总的结果是:整体稀释平衡向计量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整体浓缩平衡向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例如:例题: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 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两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向右移动 B.x+y>z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增加(3)由于增加一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要增大。

但由于浓度增加引起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的增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一定会提高,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往往会减少。

(4)浓度改变的图像t1图像1: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右移,υ正>υ逆,正逆速率都比原平衡增大,但在变化的瞬间由于生成物浓度不变υ逆与原平衡相等,大家在图像上可以看到υ逆的曲线与原平衡有接触点图像2:增大某种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左移,υ正<υ逆,正逆速率都比原平衡增大,但在变化的瞬间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变υ正与原平衡相等,大家在图像上可以看到υ正的曲线与原平衡有接触点图像3:减小某种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右移,υ正>υ逆,正逆速率都比原平衡减小图像4:减小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左移,υ正<υ逆,正逆速率都比原平衡减小二、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届高考和化学竞赛的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试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它物质不相溶的固体或液体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时,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例1.向C(s)+H22(g) 平衡体系中,加入炭粉,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不发生移动 D.无法判断由于炭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选C。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由于原平衡的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原平衡不发生移动。

4.恒温恒压时,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积必然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小,相当于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5.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温度一定时,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

例2.有两个密闭的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压,B能保持恒容。

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两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发生反应。

并达到平衡:2 SO2+ O2 2SO3。

则(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 A t B,SO2的转化率αAαB。

(2)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3)达到平衡时,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氩气。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恒压充入反应物后平衡移动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恒压充入反应物后平衡移动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恒压充入反应物后平衡移动方向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利用平衡常数判断恒压充入反应物后平衡移动方向恒温恒容下,充入某气体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恒温恒压下,充入某气体反应物,平衡也会正向移动事实上利用平衡常数分压表达式进行论证,发现并非如此。

化学平衡定律:可逆反应aA + bB dD + eE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产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

此时[D],[E],[A],[B]是平衡浓度数值,都不变。

Kc是用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如果考虑反应处于任意状态(或正反应或逆反应或平衡),则定义Qc称为浓度商。

用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d ec a bD EKA B=、浓度商:()()()()d ec a bc D c EQc A c B=Q c 与Kc的关系讨论如下:Q c =Kc,表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c,表明反应处于逆反应自发进行状态,直到反应达到平衡为止。

Q c <Kc,表明反应处于正反应自法进行状态,直到反应达到平衡为止。

对于气体反应,除可以用浓度来表示外,也可以用平衡时各气体的分压来代替浓度。

Kp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d ep a bp D p EKp A p B=、分压商:////()()()()d ep a bp D p EQp A p B=如果是气相反应,相对于Kp 有分压商Qp二者的关系类适于Qc与Kc的关系。

即:Q p =Kp,表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p >Kp,表明反应处于逆反应自发进行状态,直到反应达到平衡为止。

Q p <Kp,表明反应处于正反应自法进行状态,直到反应达到平衡为止。

【例1】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

此时A、B、C均为1mol;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充入A气体,平衡将向哪边移动【解析】设原平衡总压强为p,则223()93()ppKp p p==⨯加入A的量若再充入1molA若再充入3molA若再充入4molAQp移动方向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不移动平衡逆向移动他的气体浓度却减小了,变化的条件不只一个。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而生成物又被转化回反应物。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而平衡常数则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通常会发生变化,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浓度的变化趋势。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在系统中添加了物质或者改变了温度、压力等条件,平衡反应会重新调整以适应这些改变,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1. 浓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当我们向平衡反应的反应体系中添加了更多的反应物,反应会朝着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相反地,如果我们添加了更多的生成物,反应则会朝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这种移动方向是为了保持平衡条件。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温度对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也有影响。

根据利用吉布斯自由能进行分析,当增加温度时,反应物中的吸热反应会被加剧,因此反应会向吸热方向移动。

相反地,当降低温度时,反应物中的放热反应会被加剧,反应会向放热方向移动。

这种移动的方向是为了维持平衡状态。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平衡常数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确定。

平衡常数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的偏向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Kc = [C]^c[D]^d / [A]^a[B]^b其中,[A]、[B]、[C]、[D] 分别表示反应物 A、B 和生成物 C、D的浓度,a、b、c、d 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计量数。

平衡常数 Kc 的值越大,表示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Kc 的值越小,则表示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方向。

三、平衡常数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常数不仅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关系,还决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平衡位置和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口诀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口诀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口诀
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口诀:J〉K,平衡向左移动;J〈K,平衡向右移动;J=K,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考点口诀
可逆反应条件同,
正逆等速两非零,
正逆等速不再变,
可把达平来判断,
常数式子方程看,
数值紧随温度变,
算数你就列三段,
符号口诀判移向,
归零等效切莫忘。

如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有浓度、压强和温度三个。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指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指增大气体体积使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六法"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届高考和化学竞赛的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试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它物质不相溶的固体或液体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时,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例1.向C(s)+HCO(g) +H2(g) 平衡体系中,加入炭粉,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A.正向移动B.逆向移动C.不发生移动D.无法判断由于炭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改变它的量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选C。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由于原平衡的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原平衡不发生移动。

4.恒温恒压时,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无关气体,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积必然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小,相当于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5.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温度一定时,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

例2.有两个密闭的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压,B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两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发生反应.并达到+ O2 2SO3。

则(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平衡:2 SO(1)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t A t B,SO2的转化率αAαB。

(2)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A v B,(3)达到平衡时,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氩气.A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B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摘要:化学平衡是一种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改变有赖于化学反应的方向突破。

所以,笔者认为现行化学课本中所说的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指化学反应的方向。

本文结合某文章中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一、问题偶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其中有一篇文章《“V(正)>V(逆)平衡一定正向移动”引发的思考》(2010年8期45页),引起了笔者很深的思考。

该知识点是高考热点,对现实工业反应也有指导意义。

从该文章的观点来看,有三点结论: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两个不同概念。

2.V(正)>V(逆),平衡不一定向正向移动。

3.当反应物中有一种以上的物质转化率提高了或体积分数下降了或物质的量分数小了的时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然而当我们去翻一些教辅资料时,笔者又发现有很多相反的结论。

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教学一体化化学高三年级使用》指出:“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A(g) b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系数有关:(1)若a=b+c,A的转化率不变;(2)若a>b+c,A的转化率增大;(3)若a<b+c, A的转化率减小。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

(1)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2)若按原比例同倍数也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系数有关。

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

”广西民族出版社《高中化学学习指南与训练》指出:“如何深刻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V(正)和V(逆)等倍数改变时,平衡不移动。

例如在体系中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六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
一、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
(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

例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A(g)+bB(g) cC(g)+dD(g)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A,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c(A)、c(B)、c(C)、c(D),A、B转化率和体积分数如何变化?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再加A,A与B将更多反应生成C和D,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c(B) 会减少,c(C)、 c(D)会增大,但是 c(A)还是增大,理由是平衡移动不能抵消加入的A。

因此,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B的体积分数减小了。

转化率则反之。

例2、在温度t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使1molPCl5(g)发生分解:1molPCl5(g) PCl3(g) + Cl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PCl5(g),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浓度增大,二是从压强增大。

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原因是“改变条件”认识不准确。

当T、V一定时,n(PCl5)增大,则P(PCl5)增大,从而引起P总增大,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因为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压强”指的是:各组分的分压同时增大或减少(容器体积增大或缩小,同等比例增大或减小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倍数而引起体系总压改变,此时,才能认为“是改变压强”,而不能认为总压发生改变就是“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所以此题浓度解释是正确的。

例3、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2NO2 N2O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O2与N2O4气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如果向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O2气体,判断:
(1)平衡移动方向?
(2)达到新的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还是减小?
(3)如果改为加入N2O4呢?
例4、在装有可移动活塞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温度和压强不变。

通入一定氮气,试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此题变化的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若认为改变条件只是通入一定量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该正向移动,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答案。

因为,充入氮气为了保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会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均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多个”。

此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

上述平衡可能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二、平衡常数法
上题,充入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减小,且减小倍数相同,设C( N2)=m C( N2), C( H2) =m C( H2), C( NH3)=nC( NH3) ,m>1, n<1 则:Q=1/mn K
mn>1 平衡正向移动 mn<1 逆向移动 mn=1不移动
练习: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
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B )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
达到平衡时,2x(g)+Y(g) =2R(g),反应达到平衡时,X、Y 和R分别为,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解析:由题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x、Y和R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4 : 2 : 4,都处于平衡状态。

A 均减半体积会相应减半,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B均加倍, 体积会相应加倍,既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C均增加1mol. ,即 mol、5 mol与平衡不移动: mol 相比,相当于增加0.5 molY,则平衡右移。

D均减少1mol,即 1mol. 3mol. 与平衡不移动:X.Y.R 分别为3 mol. 1.5 mol. 3 mol相比相当于减少0.5 molY.,则平衡左移。

答案选C
3.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x(g)+Y(g 2R(g) ,反应达到平衡时,X、Y和R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 和4 mol. ,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解析:本题容器体积固定,可根据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设容器体积为V,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A中均减半,则浓度商:
则平衡向左移动
B中均加倍,则浓度商:
则平衡向右移动
C中均增加1,则浓度商:
则平衡向右移动
D中均减少1 mol.,则浓度商:
则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选BC
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x(g)+Y(g) 2R(g)
反应达到平衡时,X.Y 和R分别为4 mol, 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按2:1:2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X、Y和R三种气体,则平衡移动方向为()
A.不移动
B. 向左移动
C. 向右移动
D.无法确定
解析: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另一密闭容器中充入X.Y和R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 ,则平衡不移动。

然后再将这两个容器合并,即合并后的容器体积是原容器体积的两倍,由于各物质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然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容器体积,即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反应向右移动。

答案选C
O3(s)+3CO(g)2Fe(s)+3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
5、高炉炼铁的总反应为:Fe
(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c(CO)= c(CO2)E.Fe2O3的质量不再变化
(2)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3.0,该温度下将4molCO、2molFe2O3、6molCO2、5molFe 加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向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或“处于平衡状态”);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温度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3(CO2)/c3(CO)]不变;起始时c3(CO2)/c3(CO)=(6/2) 3/(4/2) 3=27/8>K=3.0,则此时反应必须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
度增大,c3(CO2)/c3(CO)的比值才能减小为3.0,才能达到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由于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E)/[c2(A)·c(B)];升高温度,CO与CO2的体积比增大,后者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前者导致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FeCl 3+3KSCN3KCl+Fe(SCN)3,在此溶液
中作如下处理,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是( )
A.加入少量的KCl固体
B.加入少量FeCl3固体
C.减少Fe(SCN)3的浓度
D.加水稀【答案】D 【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任意时刻的浓度商为。

因为KCl
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改变KCl的量不会影响到平衡的移动,故A项错误;加入少量FeCl3固体或减少Fe(SCN)3的浓度,均会使Q c<K,平衡正向移动,故B、C均错误;加水稀释,使c(Fe3+)、c(SCN-)和c(Fe(SCN)3)的浓度均减小,但c(Fe3+)·c(SCN-)减小的更快,使Q c>K,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