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无机化学考研-2008试题及答案
08年无机化学

11.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以 sp3d2 杂化的是………………………………( ) (A) IF5 (B) PCl5 (C) SF4 (D) XeF2 12.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离子总是比阳离子大 (B) 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离子型的 (C) 离子型固体的饱和水溶液都是导电性极其良好的 (D) 离子键和共价键相比,作用范围更大 )
中科院08年入学考试物理化学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物理化学(甲)以下一些基本常数供解题时参考:普朗克常数346.62610h J s -=⨯⋅; 玻兹曼常数2311.38110B k J K --=⨯⋅;摩尔气体常数118.314R J mol K --=⋅⋅; 法拉第常数196500F C mol-=⋅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表面张力的存在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受到一个沿液面的切线方向的力而引起的。
2.表面活性剂超过了某一特定浓度后在溶液内部将形成胶团。
3.泡沫的存在主要依赖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的数量。
4.统计熵中包括了构型熵(或残余熵),所以对于某些气体它要大于量热熵。
5.在定温定压下,溶剂A 和溶质B 形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采用不同浓度表示的话,则溶液中A 和B 的活度不变。
6.化学反应等温式r m r m a ln G G RT Q θ∆=∆+,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m G θ∆将改变,且r m G ∆、a Q 都随之改变。
7.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r G ∆>0,故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向正向进行。
8.H U p V ∆=∆+∆适用于封闭体系的恒压过程。
9.在恒压下,理想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p V T R p ∂∂=()。
1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体积1V 恒温自由膨胀到体积2V ,则21ln(/)S R V V ∆=。
11.在密封容器中,水、水蒸气和冰三相呈平衡时,此系统的组分数为3,自由度为0。
12.松弛法能测定很高的反应速率,数学处理也较简单,但因只能应用于高反应速率的测定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13.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c E 。
14.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必须是可逆电极。
15.以Pt 为电极电解24a N SO 水溶液,两极的溶液中各加几滴石蕊溶液,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呈蓝色,阳极区溶液呈红色。
2008无机化学(下)期中考试部分答案20090413

六、计算题
由 G / F - Z图计算下列反应在298 K的平衡常数: 3 I2(s) + 6 OH-(aq) = 5 I-(aq) + IO3-(aq) + 3 H2O(l) 试利用上述反应设计一原电池,写出该原电池符号, 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15分)
ø(I2/I-) 和 ø(IO3-/I2)由G / F - Z图斜率计算。
影响键角因素
2017/3/1
1
NH3 、 NF3 、PF3 :N和P分别作sp3不等性杂化,因中 心N、P原子上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键角均 小于109° 28’。 PH3 分子中,P基本以纯p轨道与H的1s轨道成键,因成键 电子对的互相排斥作用,键角比90°稍大,为93°。 NH3 与 NF3:从电负性差解释。 NF3与 PF3 :从PF3 分子中P原子周围电子密度大解释。 PF3与 PH3 :从杂化轨道或纯p轨道成键解释。
2017/3/1 5
Eø池 = ø(I2/I-) – ø(IO3-/I2) = 0.333 V lnK = (nFEø池)/ (RT) lgK = nEø-) Pt(s)│I2(s) │IO3-(cø ), OH-(cø ) ║I-(cø ) │I2(s) │Pt(s) (+)
2017/3/1 3
NO2 N 2s2 2p3
(sp2)1
119 pm
2s1 2p4
132 o
(sp2)1
(sp2)1 2py2
2pz2
2 + 134
O
2px1
2px1
2pz1 34
2pz1
O
2py2
N-O 成键为1 + ½34,键级约1.5,故N-O键长介于N-O 单键与N=O 双键之间。N 作sp2杂化,但N原子上仅有一个 单电子,对N-O 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较弱,而且因34存在, 电子互斥作用增大而键角增大,为132°,大于sp2等性杂化 的120°。 N上有单电子,因此NO2顺磁、易发生双聚。(N中间 价态,故 NO2显氧化性和还原性。) 2017/3/1 4
中科院无机化学考研真题2004-2012年

(A) 1, 2, 3, 4
(B) 1, 3, 5, 7
(C) 1, 2, 4, 6
(D) 2, 4, 6, 8
8.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第 1 页 共6页
(A) 离子键和共价键相比,作用范围更大 (B) 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离子型的 (C) 离子型固体的饱和水溶液都是导电性极其良好的 (D) 阴离子总是比阳离子大
WI2 又可扩散到灯丝周围的高温区,分解成钨蒸气沉积在钨丝上。
已知 298K 时,
Δ
f
H
\ m
(WI2,
g)
=
-8.37
kJ·mol-1,
S
\ m
(WI2,
g)
=
0.2504
kJ·mol-1·K-1,
S
\ m
(W,
s)
=
0.0335
kJ·mol-1·K-1,
Δ
f
H
\ m
(I2,
g)
=
62.24
kJ·mol-1,
(A) 0.1 mol·dm-3 HCl (C) 0.1 mol·dm-3 HAc
(B) 0.1 mol·dm-3 H3PO4 (D) 0.1 mol·dm-3 HAc + 0.1 mol·dm-3 NaAc
14. 下列反应中Δ r Hm 为负值的是…………………………………………………………( )
0.40
0.10
x
0.40
0.40
0.10
4x
0.40
0.40
0.20
8x
0.20
0.20
研究生课程《无机固体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8级研究生第二学期《无机固体化学》课程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对打“√”,错的打“×”,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二维准晶体长程平移无序,表现为各向同性。
(×)2、在微观上,玻璃具有不连续、不均匀、无序的结构特点。
(×)3、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不利于晶核长大。
(√)4、金属玻璃中由于不存在位错或晶界,其耐化学侵蚀能力强于普通金属。
(√)5、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物理吸附将使其产生新的特征吸收带。
(×)6、二维纳米材料在三维空间中有二维处在纳米尺度。
(×)7、固相反应开始的温度通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
(√)8、氢键、范德华键以及共价键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9、空位扩散和环形扩散都是通过点缺陷而进行的体扩散。
(√)10、菲克第二定律适用于扩散物质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二、试比较硅酸盐玻璃与硅酸盐晶体在结构与性能上的差异。
(1)晶体中Si-O骨架按一定对称性作周期重复排列,是严格有序的,在玻璃中则是无序排列的。
晶体是一种结构贯穿到底,玻璃在一定组成范围内往往是几种结构的混合。
(2分)(2) 晶体中R+或R2+阳离子占据点阵的位置;在玻璃中,它们统计地分布在空腔内。
(2分)(3) 在晶体中一般组成固定,并且符合化学计量比, 在形成玻璃的组成范围内氧化物以非化学计量任意比例混合。
(2分)(4) 晶体中,只有半径相近的阳离子能发生互相置换;玻璃中,因为网络结构容易变形,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离子互换,所以只要遵守电价守恒规则,不论离子半径如何,网络变性离子均能互相置换。
(2分)由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结构比晶体有更大的可变动性和宽容度,所以玻璃的性能可以作很多调整,使玻璃品种丰富,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2分)三、从取代式掺杂的角度出发,说明非晶态锗和晶态锗结构上的特点。
锗有四个价电子,按照8隅体规则(8-N规则,N为原子外层电子的数目),则其正常配位数为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甲))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物理化学(甲)以下一些基本常数供解题时参考:普朗克常数 h =6.626⨯10-34 J ⋅ s ;玻兹曼常数 k B=1.381⨯10-23 J ⋅ K -1;摩尔气体常数 R =8.314J ⋅ mol -1⋅ K -1;法拉第常数 F =96500C ⋅ mol-1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表面张力的存在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受到一个沿液面的切线方向的力而引起的。
2.表面活性剂超过了某一特定浓度后在溶液内部将形成胶团。
3.泡沫的存在主要依赖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的数量。
4.统计熵中包括了构型熵(或残余熵),所以对于某些气体它要大于量热熵。
5.在定温定压下,溶剂A和溶质B形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采用不同浓度表示的话,则溶液中 A 和 B 的活度不变。
6.化学反应等温式∆r G m= ∆r G mθ+ RT ln Q a,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G mθ将改变,且∆r G m、 Q a都随之改变。
7.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r G >0,故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向正向进行。
8.∆H= ∆U+p∆V适用于封闭体系的恒压过程。
9.在恒压下,理想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V/∂T)=R/p。
p10.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从体积V1恒温自由膨胀到体积V2,则∆S=R ln(V2 / V1 ) 。
11.在密封容器中,水、水蒸气和冰三相呈平衡时,此系统的组分数为 3,自由度为 0。
12.松弛法能测定很高的反应速率,数学处理也较简单,但因只能应用于高反应速率13.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
14.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必须是可逆电极。
15.以Pt为电极电解N a2SO4水溶液,两极的溶液中各加几滴石蕊溶液,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呈蓝色,阳极区溶液呈红色。
2008.1.15无机化学参考答案B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考试日期 2008年1月 15 日科目 无机化学(B)参考答案我认真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一、选择题 ( 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 用反应Zn + 2Ag +2Ag + Zn 2+ 组成原电池,当[Zn 2+]和[Ag +]均为1 mol ·dm -3,在298.15 K 时,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为……………………………………………… ( C ) (A) E = 2 ϕ(Ag +/Ag) – ϕ(Zn 2+/Zn) (B) E = [ ϕ(Ag +/Ag)]2 – ϕ(Zn 2+/Zn) (C) E = ϕ(Ag +/Ag) – ϕ(Zn 2+/Zn) (D) E = ϕ(Zn 2+/Zn) – ϕ(Ag +/Ag)2. 已知0.01 mol ·dm -3的弱酸HA 溶液有1 %的电离,它的电离常数约为…………( B ) (A) 10-2 (B) 10-6 (C) 10-4 (D) 10-53. 当反应速率常数k 的量纲为dm 3·mol -1·s -1 时,反应是…………………………( A ) (A) 2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1/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4. 500 K 时,反应SO 2(g) +21O 2(g)SO 3(g) 的K p = 50,在同温下,反应2SO 3(g)2SO 2(g) + O 2(g) 的K p 必等于……………………………………………( D )(A) 100 (B) 2 ⨯ 10-2(C) 2500 (D) 4 ⨯ 10-45. H 2(g) +21O 2(g)H 2O(l) 的Q p 与Q V 之差(kJ ·mol -1)是………………………( A ) (A) -3.7 (B) 3.7 (C) 1.2 (D) -1.26. 下列各电对中, ϕ值最小的是………………………………………………………(D ) (AgCl 的K sp = 1.77 ⨯ 10-10,AgBr 的K sp = 5.35 ⨯ 10-13AgI 的K sp = 8.51 ⨯ 10-17,Ag(CN)-2的K 稳 = 1.3 ⨯ 1021)(A) AgCl/Ag (B) AgBr/Ag (C) AgI/Ag(D) Ag(CN)-2/A g7. 如果HgCl 2的K SP = 4 ⨯ 10-15,则HgCl 2的饱和溶液中Cl -离子浓度(mol ·dm -3)是…( C )(A) 8 ⨯ 10-15 (B) 2 ⨯ 10-15 (C) 1 ⨯ 10-5 (D) 2 ⨯ 10-5298 K8. H 2(g) + Cl 2(g) =2HCl(g) 反应机理是: Cl 22Cl (快)Cl + H 2 =HCl + H (慢)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是……………………………………………………………(B ) (A) v = k c (H 2)·c (Cl 2) (B) v = k c (Cl 2)1/2·c (H 2) (C) v = k c (H 2)·c (Cl) (D) v = k c (Cl 2)2·c (H 2)9. 在一定温度下,将1.00 mol SO 3放入1.00 dm 3的反应器中,当反应: 2SO 3(g)2SO 2(g) + O 2(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SO 2 0.60 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为…………………………………………………………………………………( B ) (A) 0.36 (B) 0.68 (C) 0.45 (D) 0.5410. 298 K 反应2C 6H 6(l) + 15O 2(g)= 12CO 2(g) + 6H 2O(l)的 m rU∆-m r H ∆接近的值是……………………………………………………………………………………………(D )(A) -7.4 kJ ·mol -1 (B) 2.4 kJ ·mol -1(C) -2.4 kJ ·mol -1 (D) 7.4 kJ ·mol -111. 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为…………………………………………………………( D )(A) 0.1 mol ·dm -3 HCl (B) 0.1 mol ·dm -3 H 3PO 4 (C) 0.1 mol ·dm -3 HAc (D) 0.1 mol ·dm -3 HAc + 0.1 mol ·dm -3 NaAc12. 下列各浓度(c ) — 时间(t ) 曲线图中,表示零级反应的是………………………… ( B ) (A) ct(B) ct(C) ct(D) ct13. 110℃ 密闭容器中,水气共存时,饱和水蒸气压为143 kPa ,则对于H 2O(l)H 2O(g),下述正确的是…………………………………………… (A ) (A) 水蒸气压达到 p 时,平衡向生成H 2O(g) 的方向移动(B) O H 2p = 143 kPa 时,m r G ∆= 0(C) O H 2p = 143 kPa 时,不能达到平衡 (D) O H 2p = 143 kPa 时,Δr G m > 014. M 3+ ──── M 2+ ─── M由上述电势图判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C )-0.30 V0.20 V(A) M 溶于1 mol ·dm -3酸中生成M 2+ (B) M 3+ 是最好的还原剂 (C) M 2+ 易歧化成M 3+ 和M (D) H 2O 可以氧化M15. 已知:K sp (AgCl) = 1.8 ⨯ 10-10,K sp (Ag 2CrO 4) = 2.0 ⨯ 10-12。
无机化学考研试题(含答案,已经整理好的)

⽆机化学考研试题(含答案,已经整理好的)⼀、单选题第2章热化学1、在下列反应中,Q p =Q v 的反应为()(A )CaCO 3(s) →CaO(s)+CO 2(g) (B )N 2(g)+3H 2(g) →2NH 3(g)(C )C(s)+O 2(g) →CO 2(g) (D )2H 2(g)+O 2(g) →2H 2O (l )2、下列各反应的(298)值中,恰为化合物标准摩尔⽣成焓的是()(A )2H(g)+ O 2(g)→H 2O (l )(B )2H 2(g)+O 2(g)→2H 2O (l )(C )N 2(g)+3H 2(g)→2NH 3(g) (D )N 2(g) +H 2(g)→NH 3(g)3、由下列数据确定CH 4(g)的为() C(⽯墨)+O 2(g)=CO 2(g) =-393.5kJ·mol -1H 2(g)+ O 2(g)=H 2O (l) =-285.8kJ·mol -1CH 4(g)+2O 2(g)=CO 2(g)+2H 2O (l ) =-890.3kJ·mol -1(A )211 kJ·mol -1;(B )-74.8kJ·mol -1;(C )890.3 kJ·mol -1;(D )缺条件,⽆法算。
4、已知:(1)C(s)+O 2(g)→CO(g), (1)= -110.5k J·mol -1(2)C(s)+O 2(g)→CO 2(g),(2)= -393.5k J·mol -1 则在标准状态下25℃时,1000L 的CO 的发热量是()(A )504 k J·mol -1 (B )383 k J·mol -1 (C )22500 k J·mol -1 (D )1.16×104 k J·mol -15、某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Ⅰ到B 态放热100J ,同时得到50J 的功;当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Ⅱ到B 态做功80J 时,Q 为()(A ) 70J (B ) 30J (C )-30J (D )-70J6、环境对系统作10kJ 的功,⽽系统失去5kJ 的热量给环境,则系统的内能变化为()(A )-15kJ (B ) 5kJ (C )-5kJ (D ) 15kJ7、表⽰CO 2⽣成热的反应是()(A )CO (g )+ 1/2O 2(g )=CO 2(g )ΔrHmθ=-238.0kJ.mol-1(B )C (⾦刚⽯)+ O 2(g )=CO 2(g )ΔrHmθ=-395.4kJ.mol-1(C )2C (⾦刚⽯)+ 2O 2(g )=2CO 2(g )ΔrHmθ=-787.0kJ.mol-1(D )C (⽯墨)+ O 2(g )=CO 2(g )ΔrHmθ=-393.5kJ.mol-1⼆、填空题1、25℃下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成液态H 2O 和⽓态CO 2时,放热3263.9kJ ,则△U 为-3263.9,若在恒压条件下,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为-3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