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技术,它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氧合,缓解肺部压力和水肿,促进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旨在规范俯卧位通气实施的流程和技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以下患者:1.重症监护患者,包括重症肺部疾病、呼吸衰竭、ARDS等;2.长期卧床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较差,易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者;3.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者。

二、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俯卧位通气适用禁忌于以下患者:1.高度危重症患者,经过医生评估认为不适宜俯卧位通气者;2.有颈椎、胸椎骨折或手术患者;3.心包填塞、室壁破裂、颅内压增高、严重低血容量等情况患者。

三、俯卧位通气的准备工作1.确认适宜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2.评估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工作,避免因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4.准备好俯卧位通气所需的设备,包括专用头枕、护理垫等。

四、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1.协助患者翻身至俯卧位,将患者头部稍微偏向一侧,使呼吸道畅通;2.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血流动态,确保患者血液循环良好;3.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肺部通气功能;4.定期翻身,避免俯卧位造成压疮等并发症。

五、俯卧位通气的预防措施1.定期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2.防止压疮的发生,定期给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3.搭配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减少患者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4.严格执行家庭式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呼吸道护理。

六、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1.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症状,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3.定期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随时调整俯卧位通气方案;4.与医生、护士团队密切合作,确保俯卧位通气的有效实施。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俯卧位通气护理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各 类呼吸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 课件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 常见问题与解答
CHAPTER 01
俯卧位通气概述
俯卧位通气的定 义
•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 呼吸,以达到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等目的的一种通气方式。
肺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术 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CHAPTER 02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 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 用改善肺通气和氧合效果 的护理措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ARDS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词: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鼻子、耳朵等脆弱部位,避免受压或受 伤。同时,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此外,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4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经验
患者评估

俯卧位通气机制

俯卧位通气机制

俯卧位通气机制
俯卧位通气机制是一种针对窒息患者的新式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提高功能性状态和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费用。

俯卧位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俯卧位首先由德国临床生理学家Richard Schmermayer发明,他将患者放在俯卧位中,使其体重压在肺部,降低肺部的气道阻力,促进呼吸机的气体循环,从而解决窒息的问题。

经过多年研究,俯卧位已成为治疗窒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俯卧位通气机制已经广泛应用于窒息者的治疗中。

该机制主要优点是把病人俯卧在床上,强制足够的口气使病人肺部蓄积的空气消耗更快,把紧急情况变成长期疗程。

这一特殊的方法不仅减少了患者可能出现的呼吸衰竭、肺不张及肺不张性气道阻塞的危险,也可以减少慢性呼吸衰竭的患病率。

此外,俯卧位机制也可以减少临床治疗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此外,对于患有窒息的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然而,俯卧位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才能使用俯卧位,这会增加患者手术风险。

其次,俯卧位不能完全消除窒息的危险,只是减少它的发生几率,而不是百分百解决问题。

此外,俯卧位机制也会带来肺部感染的风险,如肺炎、肺栓塞等。

总之,俯卧位通气机制是一种改善病人呼吸状况、促进功能性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慢性呼吸衰竭的
患病率,也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尽管它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俯卧位机制仍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治疗窒息患者的方法。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一、定义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主要用于ARDS患者的氧合。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①通气血流改善,W/Q匹配。

②背侧肺泡的复张是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③其他次要机制可能有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

三、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①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FiO2降至60%以下。

②在ALI/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

四、操作标准1.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①评估患者是否是俯卧位通气适应证,病情允许早期进行俯卧位治疗;②俯卧位之前停止肠内营养1小时,从而协助胃排空和降低翻身过程中误吸的危险;③身体前面的伤口敷料会由于俯卧位发生改变和移位,在翻身之前换药;④在翻身之前排空回肠/空肠造口袋。

(2)用物及人员准备枕头或俯卧位垫,5名或6名工作人员。

(3)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

2.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及患者,确认患者,减轻恐惧。

(2)吸痰严格无菌操作,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分泌物流出观察吸痰效果。

(3)正确放置管道所有管道和有创管线防止扭曲、脱落。

从前胸壁消除心电图贴,避免皮肤受压。

记录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

翻身时接触身体上躯干的管线放置在肩的一旁,其余管道放在床头(除腹外管道),腹部管道和下躯干的管道放在腿的一边,延伸到床尾,将多余的呼吸机管道盘绕在患者头部。

(4)操作者站位床两边各2名工作人员,其余在床头。

(5)俯卧位操作①拉着单子将患者移到床边远离呼吸机,准备翻至俯卧位(为患者翻身180°提供足够的空间)。

②患者面向呼吸机转动45°。

③腿交叉靠近床沿放在另一腿的踝部。

④在呼吸机一侧的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胸、骨盆和腿等部位。

⑤在另一侧的工作人员托住相同的部位,在头部的工作人员护住头部同时确保所有管道线路安全。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变换 等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压迫性损伤
由于患者身体重量压迫在某一部 位,导致皮肤、肌肉等组织受损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破溃
等。
呼吸道受阻
俯卧位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 吐物不易排出,可能导致呼吸道受 阻,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发绀等。
挑战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仍是未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提升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
关注俯卧位通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 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实践探索
积极参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俯卧位时,患者的膈肌位置下降,胸 腔容积增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氧 气的吸入。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不张等导致严重低氧血 症的患者。
禁忌症
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升高、面部创伤或手术无法耐受俯卧位等 情况的患者禁用俯卧位通气。
02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 骤
使用辅助器具
使用气垫、枕头等辅助器具, 减轻患者局部压力,提高舒适 度。
加强沟通和协作
医护人员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 ,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05
案例分析:成功实施俯卧 位通气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介绍和诊断过程回顾
患者信息
一名65岁男性患者,因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入院。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重症肌无力患 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肉力
量和耐力。
减轻呼吸困难
由于俯卧位时胸壁和膈肌的活动 度降低,因此可减轻重症肌无力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促进排痰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04
CATALOGUE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定义及原理
02 03
详细描述
该文献探讨了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氧合和通气方面的作用,介绍了不同患 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总结词
该文献进一步证实了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改善气体交换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的气体交换,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减轻肺过度充气
由于俯卧位时肺过度充气的状况得 到改善,因此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降低呼吸肌负荷
俯卧位通气可降低呼吸肌的负荷, 减轻患者的疲劳感。
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降低呼吸肌做功
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呼吸肌的 做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
提高肺顺应性
俯卧位通气能够提高肺的顺应 性,使肺更容易扩张。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治疗。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脊柱损伤、颅内高压 、气胸、出血等患者应禁用俯卧 位通气。
担。
促进肺复张
减轻心脏负担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促进肺复 张,改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现状与护理进展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现状与护理进展

三、结论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治疗技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技 术和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 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同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护理进展
随着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相关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得到发 展和完善。以下是近年来在俯卧位通气护理方面的主要进展。
1、舒适护理
为了提高患者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的舒适度,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舒 适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使用柔软的支撑物,如泡沫垫或记忆棉垫,以减少 对患者的压迫;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以避免身体局部受压;使用适当的镇静剂, 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在俯卧位 通气过程中的舒适度。
然而,清醒俯卧位通气并非没有并发症。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焦虑和 睡眠障碍等症状。此外,清醒俯卧位通气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测,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结论
总的来说,清醒俯卧位通气在ARDS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对于清 醒俯卧位通气的最佳应用方式、患者的最佳体位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 问题,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应用清醒俯卧位通气技术,以更好地治疗ARDS患者。
二、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作用机制
清醒俯卧位通气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从而 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这种通气方式在ARDS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改善患 者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减轻肺水肿,缓解呼吸窘迫。
三、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应用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意见. 2022.9
Covid-19 患者俯卧位 通气类型
经典俯卧位 清醒俯卧位
经典俯卧 位通气操 作前准备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如为 ECMO患者,增加灌注师
呼吸治疗师
护士1
护士2
医生
护士3
灌注师
经典俯卧位 通气操作前 准备
患者评估
• 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体位变化。 • 镇静:建议给予深镇静,RASS -5~-4分。 • 人工气道:确认导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气
——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2385–2396
俯卧位通气 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① 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② 心源性 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③ 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 响俯卧位实施;④ 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⑤ 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⑥ 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 的颅内高压;⑦ 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⑧ 急性出血性 疾病。
清醒俯卧位 对象和时机
哪些人趴?
① 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脉搏SpO2 <94% 和呼吸频率 > 22 次/ min,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 ②对需要通过鼻导管、氧气面罩、文丘里面罩、HFNC或NIPPV 进 行氧疗的患者,可根据其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适度实施俯卧位治疗。
啥时候趴?
应趴尽趴,应趴早趴
• 对伴有中、重度ARDS 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 氧合器(ECMO)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在 ICU 内实施俯卧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los M. Extended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9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禁忌症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锁骨骨折、盆腔骨折、 腹侧面有烧伤或开放性外伤、孕妇;
•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这类患者不能耐受剧烈的体位改 变);
• 心律失常; • 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困难,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 随着PEEP的增加,FRC逐渐增加,反映可通气肺组织容积逐渐增加 (如病变的局部);
• 俯卧位FRC的增加不是“目标”,关键是正压通气下肺组织的同步扩
张。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肺应力与应变分布更加均匀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胸腔内负压梯度减小(仰卧位时胸内压自上而下负值逐渐减小) • 理论上俯卧位的胸壁顺应性较仰卧位下降; • 主要增加了弹性阻力,所以不能马上减少PEEP; • 等待平衡点的出现:如肺组织的同步扩张、V/Q改善、OI上升 • 临床上观察到俯卧位后氧合情况依然改善,特别是没有基础肺疾病、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俯卧位通气:理论与实践
徐远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内容
2020/4/2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ARDS概述
01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机制
02
03 俯卧位通气的指征与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04
总结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增加功能残气量 • 肺应力与应变分布更加均匀 • 改善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 •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俯卧位增加功能残气量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FRC的增加来自重力依赖区“萎陷肺泡”的重新复张;
• FRC的增加不能区分复张肺泡或过度膨胀肺泡,最好结合其他指标共 同判断;
ARDSexp、发病后仍保持良好胸廓顺应性的患者。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改善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
• 仰卧位由于重力作用,胸内压自上而下负值逐渐减小,靠前胸壁肺组织胸内 负压较大且背面肺组织受脏器压迫,故前胸壁肺泡充气程度比背面的好;
• 俯卧位则减少从前胸壁到背部的压力梯度,改变局部区域的跨肺压; • 改变肺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的气流分布,使气流在肺内的分布更均匀,
适应症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俯卧位通气建议用于早期严重的ARDS ※增加PEEP、肺复张手法等不能改善Cst, 氧合情况没反应,OI<100; ※ PEEP > 12 ※ FiO2>0.6 ※ 死亡率降低10%
• 俯卧位属于肺保护通气策略,早期应用减少VILI等; • 俯卧位+肺复张:TNF-α、IL-8、病理评分最低; • 已纤维化的肺对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差;
期高达30%以上 • 肺水肿和肺不张在肺内呈“不均一”分布:非重力依赖区肺泡通
气功能基本正常,重力依赖区通气功能极差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2020/4/2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总结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机制
02
许启霞等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适应症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多个大样本的Meta分析:俯卧位通气与CMV比较对ARDS的死亡率 没影响 ※能对60-80%的ALI/ARDS患者改善氧合功能; ※但对10天、60天死亡率、转出ICU、MODS发生率没影响; ※对俯卧位通气成功患者“分层后回归分析”:OI<88,SAPS II > 49,APACHE II严重,ARDS进展快;俯卧位后PaCO2下降,TV上升, Cst 改善等,较仰卧位通气死亡率下降。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0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患者评估; • 充分镇静与适当约束; • 实施方法:
※由3~4名护士、呼吸治疗师、医生等组成的团队实施体位治疗; ※先将患者平移至床一侧,向病床对侧翻转,使患者侧卧,而后将
臀部、肩部后移转至俯卧位。头偏向一侧;
※腹部悬空; ※两侧手臂向上伸直放于头两侧,整个过程必须保证气管导管、呼
Gattinoni L, Prone positioning improves survival in severe ARDS: a pathophysiolog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meta-analysis.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2010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治 疗指南(2006年)》
• 推荐意见: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 ARDS患者,若无禁忌证,可考虑采用俯卧位 通气 (Delphi推荐级别:D级)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适应症 03 俯卧位通气的指征与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面部水肿,转至仰卧位几天后便可消退; • 老年人易造成前胸部及肩部皮肤的压迫损伤坏死; • 胳膊摆放位置不当会引起外周神经的损伤; • 对眼的压迫时间较长,会影响视力; • 长时间的俯卧位引起肩部和胸锁关节的骨折; • 有鼻出血的报道; • 管道脱出:外周导管/胃管/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气管插管
05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ARDS概述
0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 引起的(严重的感染、创伤烧伤、休克)。
其主要病理特征:
• 肺容积明显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 肺水肿和肺泡塌陷,FRC和有效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减少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早期肺内分流率(Qs/Qt)达10%~20%,后
发症少等优点; • 人力资源的投入? • 尚缺乏大规模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吸管道、静脉导管等通畅。
• 气道管理:趁机加强吸痰! • 皮肤护理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பைடு நூலகம்
3人实施俯卧位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总结 总结
05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可用于ALI/ARDS的辅助治疗,重度ARDS患者可首选; • 俯卧位通气与ECMO、HFOV、NO吸入等相比,具有简便易行、并
适应症
• ARDS exp以肺间质和肺泡的水肿、压迫性的肺不张为主要病变特征。压迫性 肺不张对肺复张治疗方法的反应更好,所以俯卧位通气对改善ARDS exp的氧 合更有效;
• 国内邱海波教授的研究:对ARDS exp平均0.5小时患者“氧合功能”明显改善, 最早10min开始有变化。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 Q) 更加匹配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行
• 仰卧位通气时平均16-24%的肺组织受到心脏和纵膈的压迫; • 病理状态下(心脏增大、增重、心脏病基础)情况更加明显; • 俯卧位通气时平均1-4%的肺组织受到心脏和纵膈的压迫。
重症引领规范,精准只为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