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合集下载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从国内环境上看,二战以后日本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国内几乎 没有发生“工潮”等政治动乱事件,国内环境异常稳定。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政局十分稳定,1955年白民党上台执政达38年之久,1993年才组成战后第一 个多党联合政府,不久,门民党又重新独掌政权。这对于保持11本国内政策的连续 性、稳定性,使人们将精力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战后初期,世 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较快。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在 生产力领域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科技革 命带动了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的迅猛增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得 到了部分改善。这两个基本因素虽然是指一般发达国家,但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过程中则表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日本之所以后来居上,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还与以下几个具体条件有关:
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 济的重建工作。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所谓“倾斜生 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 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努力造成 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这 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中, 日 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1946 年日 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复得 到美国的大力扶植。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之后,按照波 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 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经济上 也施行了三大改革,即“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劳动立法。同时,在朝鲜战争中,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巨额的军需订货。因此到1955年,除“外贸”一项外,日本的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这10年时间(即1945年-1955年), 是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

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

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

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

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

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

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上传: 刘坚更新时间:2012-5-21 22:24:41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指,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

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

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期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浅析历经战争洗劫后的日本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它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28%。

1950年,日本的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但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9亿美元,只是美国的3.8%、英国的2.9%、法国的38%。

但是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73年上升到417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最快的,在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何以在短短的18年内如此迅速地发展呢?1945年10月,战后一年,日本首相币原下达了实行五大制度的改革指令,拉开了日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改革的序幕。

包括否定天皇制度、修订新宪法,农地改革,解散军阀和对军国主义分子进行整肃。

这些政策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原有的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势力。

但这些改革,对于战后经济呈瘫痪状态、极度缺乏资本与物资的日本来说并不多大改善,日本的经济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仍是“蜗牛爬行式”恢复。

到了1949年,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得以抑制通货膨胀,却又出现了货物大量的积压,工厂相继倒闭、事业增加、银根紧缩,出现“稳定恐慌”。

至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

正逢此时,美国对朝发动了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第一次“军需繁荣”(第二次是指60年代的越南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工农业生产指数大幅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这以系列良性循环,使得日本经济走出死胡同。

1951年,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公开宣布了美国对日本的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

这项条约使得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

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发展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作者:郭春兰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3期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和我国人民就有密切往来,大量的文化从我国传过去。

作为一个岛国的日本却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切并非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外部因素,又有国内诸多因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大力扶持。

1945年,美国在菲律宾多个岛屿上发现了多处黄金藏地,而这正是日本在战败前后进行的名为“金百合计划”的“成果”。

所谓“金百合计划”是战后日本为侵占东亚12国财富而由日本皇室在菲律宾亲自参与的财富侵吞活动,他们将大量的黄金埋藏于诸多岛屿的同时也埋葬了众多参与其中的劳工。

正是因为在此后六年间发现的多处黄金宝藏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进而签订下了“和平条约”。

此后从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政府顾问费,而这不过是“美国和日本对战争侵略所得的瓜分”。

这就是战后日本不但没有为自己在战争中的罪孽承担相应的责任,反倒从中捞了一大笔不义之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部因素,首先,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美现代化国家正处于向现代化高级阶段转型的时期,需要对已有的体制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各种社会矛盾,这些改革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完成了明治维新未完成的任务,彻底清除了封建因素,另一方面使日本向当代资本主义转变,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财阀解散后,50年代初开始重组,新组成的财团消除了财阀所具有的封闭性和家庭性,形成了被称为“法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的新形式。

“法人资本主义”的出现不仅使企业集团经济势力更强,而且更注重企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政府设立了公平交易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的合并,防止过度垄断,保障了大批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维持竞争的环境。

其次,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全党的重大事务,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 议,第一次简称为一中全会,第二次简称为二中全 会,依此类推。
建议新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能对此加以解 释,以解除学生和教师的困惑,增加一点有关党的会 议的基本知识。
!"
理解教材
增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 产效率。
第四、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日 本居民个人储蓄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人 均储蓄额达 # 万多美元。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资 金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居民的高额储蓄。而经济的 发展和居民的勤劳,使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又反过来 促进了储蓄的不断增长,从而支撑着日本经济长时 间的高速发展。
理解教材
. //////////////
------------------------------------------------------------------------------------------------------------------------------
/////////////////////////
国内方面:第一、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后日本政府坚持集 中领导,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和国家垄断的管理制 度,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 点,确定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行循序渐进,由 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战略步骤。从 !),) 年起,日 本政府相继制定了 “经济复兴计划”、“经济自立五年 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通过这些规划的实 施,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 向,而且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内经济生
第三、日本巨额战争赔款被取消。按照国际法规 定的通行惯例,战败的侵略国要向被侵略的受害国 赔偿。二战后,美国出于利用日本反共反社会主义的 意图,不仅没有索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而且还阻碍和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介绍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介绍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介绍日本当时的情势,以欧制美,以美抑欧,日本自己则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这就是日本近代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

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一、政治体制改革与日本经济崛起众所周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性质的主要体现。

近代日本国家第一部宪法,是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其核心是“天皇主权论”。

该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是国家元首,纵览统治权”,把天皇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有两个好处,其一,谁控制了天皇,谁就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军部控制了天皇,把日本带到了万劫不复的法西斯深渊当中;其二,东窗事发之时,不用付任何责任,因为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同时天皇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名义上的罪魁天皇没有判处绞刑,那么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军人,更不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有何不妥,因为他们是为天皇而战。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日本经历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1946年颁布新宪法——《日本国宪法》首先对天皇权力做了明确规定。

宣布:天皇拥有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人格,天皇已经不是一个神的概念,而是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现代日本的社会生活中。

同时名义上保留了天皇制,这使广大国民不至于失去长久以来的习惯和精神寄托,使人们在经济生产中有自由民主的精神又有精神上的皈依,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在宪法序言中庄严宣告:“日本国民……决心消除因政府行为再次发生战争的惨祸”。

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中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以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新宪法改变了日本政体,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日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论文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经济重组;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文章对“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做了探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同时,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

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道奇整顿”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

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

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口设备也逐渐增多。

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

(二)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度增长从1956年起,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

1956~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势: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1年签署 《欧洲煤钢共 同体条约》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雏形)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英丹爱 希西 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91年 12国签 署“马
1993年 欧盟
约”
1999年欧元
1、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学 案1)
(1)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 维护自己的安全,并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欧洲走向联合的大致过程?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1年签署 《欧洲煤钢共 同体条约》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雏形)

成 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

欧洲联盟: 1993年成立,目标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日
内因: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两本
极 ”
的 崛 起
②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④实行“贸易立国”战略
表现: 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 大国的地位。
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20世纪90年代日本 谋求成为联合国常 任理事国
4、战后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1)对日本: ①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②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对世界: 挑战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一枝
1.2010年,欧盟成员国中的希腊、爱尔兰等国发生 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欧盟委员会立即出手向两国拨 款数千亿欧元,以应对危机。上述做法符合欧盟哪
D 一原则? ( )
A.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B.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C.欧盟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 D.建设统一的欧洲内部市场
2.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
B 的“三足”是( )
A.日本、美国和英国
B.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C.日本、美国和德国
D.日本、美国和英国
D 3.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B.罗斯福新政——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C.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D.欧共体建立——“冷战”的开始
4.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莎白二世批准“脱欧” 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国“脱欧”
C 指的是英国退出( )
A.欧洲 B.欧元区 C.欧洲联盟 D.欧洲共同体
1、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学案1)
2、欧洲走向联合的大致过程?(学案2)
3、走向联合的欧洲的表现? 4、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学案3) 5、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学案4 )
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 (学案5) 3、日本崛起的表现?
4、战后日本的崛起带来了什么影响?
启用
4、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学案3)
(1)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拓展; (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3)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5、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学案4)
(1)对欧洲: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盟的国家 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对世界: 挑战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20世纪50—70年代)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速 度最快的国家。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 (学案5)
外 (1)得到美国的扶持。美国政治上迫使日本进 因 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持政策。
(2)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1)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2)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 内 发展规划。 因 (3)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4)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保持 一贯性和连续性。
3、日本崛起的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一20跃世成纪为7资0年本代主日义本经改济善 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中济日大关国系。,并奉行不同
独秀”变成欧盟、日本、美
国三足鼎立三的足鼎局立 面。
欧盟
日本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 洲 的
欧 原因: 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提高国家地位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体 过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形 创始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英丹爱 希西 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91年 12国签 署“马
1993年 欧盟
约”
1999年欧元
启用
3、走向联合的欧洲的表现?
(1)经济上: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 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 (2)外交上: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对世界 格局的 影响
经济上: 政治上: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腾飞, 今天的中国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善于抓住机遇, 积极参加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2)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 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4)青少年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